奥伊达的理想读后感 - 范文中心

奥伊达的理想读后感

10/25

篇一:奥伊达的理想读后感

本文作者是凯瑟琳.奥尼尔,澳大利亚作家。本文选自《外国儿童文学名作导读本.小说卷》。文中的主人公是奥伊达,小说生动地记叙了奥伊达在追求理想中成长的几件事情,塑造了一个天真聪慧、独立自主、执着追求的儿童形象。奥伊达的理想启发人们应如何做好父母。

  奥伊达的理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他始终不懈的追求是什么?

  奥伊达的理想经历了许多变化。很小的时候,就坚持自己取名;上小学时,最大的理想是不要特权;之后,又想只身去北极探险,成为未来的一名探险家;上中学后,在父母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做人首先应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公民。变化的原因是奥伊达有着一种不懈追求的精神。奥伊达的理想几经变化,但他始终不变的追求是“独立、自主、创新”。

  “事实上,他一出生,他的爸爸妈妈就为他取名字这件事争得面红耳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说说自己的观点。

  奥伊达的爸爸热爱文学,就叫他“拜伦”,妈妈喜欢大明星,就叫他“杰克逊”,可见他一出生,父母都把他作为自己的全部希望,这充分体现了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事实上,名字一方面是个符号,另一方面大多也确实都寄托着父辈殷切的希望,而且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特殊的名字。作为我们本人,应该理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良苦用心,力争名如其人。但父母也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下一代。

篇二:

奥伊达,小说的主要人物。他是一个具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著追求精神,但同时又不乏天真、顽皮、好奇、聪慧的天性的儿童形象。作者用轻喜剧的手法,生动刻画了奥伊达的儿童心理和性格特征。

  一、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著追求精神的具体表现:很小的时候,就坚持自己取名;上小学时,最大的理想是不要特权,即坚决放弃小孩可以不买票的特权;之后,又想只身去北极探险,成为未来的一名探险家。  

天真、顽皮、好奇、聪慧的表现:坚持为自己取名,可为什么想出这个稀奇古怪的名字,他并不知道,为了放弃“特权”,他无论如何要父母买电影票,可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成熟的孩子竟然“是坐在爸爸的膝盖上看完电影的”;他想尽办法去北极探险,这种冒险行为竟然发生在一个“搞不清楚,到底先有地图还是先有探险家”、去北极探险“主要是觉得冰天雪地的北极总归要比澳大利亚好玩”的孩子身上。特别是为了给自己买一双新鞋,竟然想出了要母亲为自己平日干的零活付劳务费的方法。这一系列细节让读者感觉奥伊达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意识是那么可爱,同时又是那么真实、自然、有趣。   

这几件小事在常人看来是很平常的,甚至是可笑的,但却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所特有的心理特征,对一个成长中的儿童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独特的。独立、自主、创新的意识和执著以及天真、顽皮、好奇、聪慧,奥伊达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心理特征和性格,既是独特的,又反映了儿童们普遍的心理和性格,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篇三:奥伊达的理想读后感

奥伊达的爸爸、妈妈,这是一对既平常又特别爱儿子的父母。对刚出生的儿子,他们同其他父母一样,对他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可他们的方式却与别人不同。在爸爸的世界里,儿子是小“拜伦”,未来的大诗人;而在妈妈的心目中,儿子是“小杰克逊”,明天的超级名星。为给奥伊达取一个表明自己希望的名字,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最终达成协议,各喊各的,互不干涉。爱和美好的愿望,让爸爸妈妈有了超乎常理的行为,可结果呢,奥伊达的伙伴无所适从,不能理解,奥伊达本人也很苦恼,最后不得不声嘶力竭地给自己取了个莫名其妙的名字。奇怪的是,这个结果爸爸妈妈竟然接受了它,而且大加赞扬它。这又不得不让奥伊达纳闷。

  取名字的情节,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了父母美好的愿望与离奇言行之间的矛盾冲突,让人发出会心的笑意,同时也让人回味这些妙趣横生的情节中的深意:望子成龙成凤,愿望固然是好的,但必须合乎常理,顺乎自然,切不可以家长的主观愿望强加孩子。

篇四:

奥伊达的名字是他自己取的。他倒不是嫌原来的名字不好,而是因为六岁之前他一直没有固定的名字。事实上,他一出生,她的爸爸妈妈就为给他取名字这件事争得面红耳赤。爸爸热爱文学,坚持要给儿子取名“拜伦”。可妈妈说:“我才不要我儿子学那个瘸腿的英国诗人。我的儿子将来要当大明星的。我们还是叫他‘杰克逊’。”爸爸一听就火冒三丈:“不就是那个阴阳怪气的美国歌星吗,多庸俗!不行,我得叫我儿子‘拜伦’!”妈妈当然不会退让,俩人争了半天没有结果,只好达成协议:各喊各的,互不干涉。

  于是,在爸爸的世界中,儿子是小“拜伦”,未来的大诗人。而在妈妈的世界中,儿子是小“杰克逊”,明天的超级歌星。可怜的儿子总算聪明,在费了许多心思琢磨之后,终于搞明白那深沉的男中音和尖细的女高音喊的名字虽然听起来不大一样,但都是指的他。一开始,他觉得这样很好玩。不管是谁叫他,叫哪个名字,他都乐呵呵的。后来,他会说活走路了,也能和别的小孩们一起玩耍了,他就开始生气了。人家的小孩都干干脆脆地介绍自己:“我叫彼得”,“我叫玛丽”,“我是安妮”,“叫我拉瑞好啦”。可他必须很费劲地解释:“我爸爸叫我拜伦;我妈妈叫我杰克逊。”小朋友们便不知所措了:“那我们该叫你什么呀?”

篇五:奥伊达的理想读后感

男孩突然感到这一切都是那么可恨。他声嘶力竭地叫了起来:“我讨厌你们!我不是拜伦,我也不是杰克逊。我是奥伊达!对,奥伊达。你们以后不许再叫别的名字!”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跑回自己的房间,趴在床上哭了起来。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想出这么个稀奇古怪的名字,更不知道爸爸妈妈是不是会接受它。弄得不好,以后他会有三个名字。

   可奇怪的是,从此以后,爸爸妈妈真的都叫他“奥伊达”了。爸爸还说:“‘奥伊达’确实好听,有诗意;我儿子将来肯定会胜过拜伦。”妈妈则说:“‘奥伊达’这名字很少见;我儿子以后要当大明星,是应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奥伊达本人却一点都不知道自己长大以后到底要干什么。

  奥伊达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经常教育学生,人和人之间要平等,歧视别人或者享有特权都是不公正的。奥伊达很喜欢这种道理。


相关内容

  • 初中语文目录(语文)
    七年级上册 1.风筝(鲁迅) 2.*忆读书(冰心) 3.山中避雨(丰子恺) 4.*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 写作--记一件事 写字--楷书与行楷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6.小巷深处(林莉) ...
  • 路见母猪一声吼
    克迪安被送进纳粹集中营前是英军著名的神枪手,多次出色完成击毙纳粹军官的任务.他被关进集中营后,地下组织便想方设法救他出去,因为,他是战争中的一个奇兵.可纳粹对所有关押人员几乎寸步不离,地下组织根本没有机会帮助克迪安逃走,只好继续等待机会. ...
  • 世界上最寒冷的村庄
    挖个墓穴要花3天 奥伊米亚康的如此低温给日常生活造成诸多不便,譬如钢笔墨水冻结.玻璃镜片冻裂.电池电量流失迅速.英国<每日邮报>援引当地人的话报道,汽车发动机必须保持全天候工作,熄火片刻后可能无法重启.虽然这里有手机网络,但手机 ...
  • 撒哈拉的故事2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 书目 作 者:三毛著 出 版 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3月1日 引言 三毛一生漂泊,而她人生遇到了真正爱她.懂她的人,这个人就是荷西,她决定与他结婚, 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那利 ...
  • 楚辞读后感
    <楚辞>读后感 暑假中偶然读到<楚辞>,被其瑰丽的想象力.奔放的情感力.厚重的历史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所吸引.掩卷之余,我为其浪漫主义情怀与现实主义的悲悯所折服.同时,作为一个中国人,更为祖先文学上的高度和其中跳动不 ...
  • 六1[中华美德故事]读后感--
    美德托起中国梦--- <美德故事>读后感 纳雍县阳长镇海座小学 六(1)班 张琴 励志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古往今来,凡有所建树的杰出人物无不从小立下宏伟的志向.我读了<美德故事>中的励志篇,让我了解到了 ...
  • 莎士比亚悲剧集读后感
    莎士比亚悲剧集读后感(一) 文/陆嘉敏 我在图书馆借了这样一本书,我知道了惨剧是若何发生的,就是如许发生的.他们来源于民气中最悲伤地题材.可以说是运气,由于运气奉告了麦克白他后来的运气,以及最悲惨的终局.也可以说是昏庸.就像是李尔王,喜好听 ...
  • [蚂蚁和麻雀]的读后感
    <蚂蚁和麻雀>的读后感 四(4)班 我看了<蚂蚁和麻雀>这个故事,它讲述的:太阳高高挂在天空中,一群蚂蚁 不怕辛苦地把食物搬回洞里,准备过冬.一只麻雀看见了,在嘲笑蚂蚁,但是 蚂蚁仍然把食物搬回洞.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 ...
  • [优秀作文]读后感范文
    让世界充满爱--读<爱的教育>有感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本书通过一个小学生日记的形式,反映了社会个阶层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情感与不同 ...
  •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读后感.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读后感.]我最喜爱的一本书那当然是远近闻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着,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读后感..它是一部灿烂人生的教科书.我最喜爱的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它曾经鼓舞过无数人,也有我.尤其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