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 范文中心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03/07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昌黎六中 作者:盛军

【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题包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两部分。第一部分中包含主次矛盾的含义及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含义及辩证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及关系等内容。围绕内容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领会什么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的地位和作用。第二个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学会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第二部分包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围绕内容亦设计了一个活动、一个情境。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对自身的反思中感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作用,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一个情境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内涵。两目所涉及的内容均是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识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原理;能结合实例,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的道理;以正反两方面的实例,阐释抓住重点、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并能用主次矛盾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原理,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②识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了解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能结合实例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转化的道理;并能根据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的观点,对当前某一领域的形势发表见解。

2.能力目标: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自觉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分析现实问题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问题的关键;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正确认识形势、明确我国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

理。

二、【教学重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难点】主、次矛盾及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原理,特别是两者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导引,事例探究,小组讨论交流等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开展学和教互动教学活动。

2.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四、【课前准备】

教师: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围绕本课教学内容选取典型的具体事例或案例材料,准备好图片、文字或音像资料,并制作成课件,供上课使用。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动漫FLASH:

一个猎人要过河,带着狼、羊、菜,但每次只能带一样过河。很明显,当猎人离开的时候,羊会吃菜,而狼会吃羊。(边讲边演示)

请大家思考一下,猎人如何能够顺利地把狼羊菜带过河。

【学生演示】

教师:请大家总结一下完成这一过程的关键是什么?

生答:略。

教师启发:在狼羊菜中,谁是关键?

生:羊的问题是关键。

师:很明显,羊是关键。我们先要把羊带过去,在这一过程中又要把羊带回来。 而羊问题的解决,很好地带动了整个这一复杂过程的顺利完成。

哲学上,我们就把类似于羊的问题称之为主要矛盾,而把相对于羊的狼和 菜的问题称之为次要矛盾。

【展示】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合作探究】:结合“猎人过河”的实例,谈一谈如何正确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生答:要重点解决好主要矛盾

师问:为什么?

生: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师讲:我们通常所说的“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就是这个道理。 生答:也不可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师问:为什么?

生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相互依赖:如果没有狼或菜的问题,羊问题的主要矛盾也就无所谓主要矛盾。 相互影响:过程中,之所以又把羊又带回来,就是由于受解决狼或菜次要矛盾的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菜在对岸)在这一特定阶段,相比较羊的问题,狼的问题地位上升,成为主要矛盾,而羊成为次要矛盾。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师: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

这就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情境探究二]多媒体展示日本福岛核电站思考:该不该建核电站?利大还是弊大?矛盾两方面是什么?

学生:利:能量密度高,污染小。弊:放射性污染,利大于弊。

教师:可以看出建核电站的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核电站的弊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即便现在对福岛造成了很大污染。

我们再来思考一个小故事:

赵国有个人非常忧患老鼠为害,到中山国去要猫。中山国人给了他一只猫。这只猫很会捉老鼠,但也很会捕捉鸡。过了一个多月,他家的老鼠没有了,鸡也没有了。他儿子对他说:“何不把猫送走呢?”他说:“这个道理不是你所能知道的。我们家的患害在于老鼠,而不在于无鸡。有了老鼠,便偷吃我们的粮食,咬坏我们的衣服,破坏我们的器物,那么我们就要挨饿受冻了,这不比无鸡更有害

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为什么要把猫送走呢?”最后,猫被留了下来。

问题探究: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学生:(略)

教师:客观事物总是有利有弊的(例如:猫能捕捉老鼠,却又要吃鸡),启示我们要明确事物(矛盾)双方当中,哪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以便做出较好的选择(例如,故事中的父亲抓住了猫捕捉老鼠的优点,而把它留了下来),那么什么是矛盾的主、次方面呢?

3、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1)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含义

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我们再来看一个事例: 2003年6、7月,在长江三峡,发生了几件令世界瞩目的大事--大坝蓄水、通航、发电成功。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与不建,几乎经过了半个世纪的研究和论证。因为确实有利也有弊。同学们能否从利弊方面来谈一下看法?

学生:(略)

教师:在有利有弊的情况下,怎么办?我国几代专家为此进行了数十年的精心勘察、研究、设计,经1983年至1984年的论证之后,1986年至1988年又经各方面40个专业400多位专家的论证,编写出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可行性报告,并据此分析得出总的来说利大于弊的结论。又经过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才有了1994年12月14日的正式开工,才有了大坝蓄水、通航、发电成功的良好局面。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略)

教师:可以看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弊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那么,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是怎样的呢?

(2)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从刚才我们对定义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矛盾的主次方面无论地位、作用、

力量对比上都是有差别的,这就是说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排斥的。但同时,虽然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但不能因此而否定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在理解这一点时需要注意的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对规定事物的性质不是不起作用,只是不起主要作用。因此二者又是相互依赖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的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情境]假定你有一个为期7天的假期(黄金周),你为了好好地度过这个假期,准备拟定一个计划,那么你准备如何计划呢?

学生:(略)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继续引导:刚才几位同学谈了一下他们的假期计划,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计划是如何看的呢?有什么体会?

学生:(略)

教师总结概括:这也就是我们学习主次矛盾的辨证关系原理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以及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请大家阅读教材P73,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略)

二、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故事引入:有一个故事说,有一次土地爷外出,临行前嘱咐儿子门把祈祷者的话记下来。他走后,来了4个祈祷者:船夫祈祷赶快刮风,果农祈祷别刮风,农民祈祷赶紧下雨,行路人祈祷千万别下雨。这一下子可难住了土地爷的儿子们,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很快,土地爷回来了,看了儿子们的记录,便在上面批了4句话:刮风莫坏果树园,刮到河边好行船;白天天晴好走路,夜晚下雨润良田。如此一来,4个不同祈祷者都如愿以偿、皆大欢喜。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每个矛盾又有各个不同,我们在解决不同的矛盾时要根据矛盾的不同特点,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不能“一刀切”、“一风吹”,并且矛盾也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根据变化了发展的特点,全面的整体的特点,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法,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论依据

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谓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

首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点,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这是认识事物的起点。

其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正确地解决矛盾。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不同性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总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方法。如果我们不重视对矛盾特殊性的研究,不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那就会把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变成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空洞理论。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从实际出发的区别与联系。二者虽然都是强调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指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它是从唯物论的角度强调从客观存在的事实中提炼正确的认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它是从辩证法的角度强调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注重抓事物的本质特征。从实际出发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从实际出发的深刻表现。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二者是融为一体的。

【质疑解惑】

学生质疑:“两点论”“两分法”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系

教师答疑:两点论、两分法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区别,有联系。

(1)区别:第一,二者的理论依据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论依据是根据矛盾特殊性原理;两点论、两分法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第二,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侧重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找出解决矛盾的办法;两点论、两分法侧重于如实反映事物本来面目,对事物做全面分析。

(2)联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两点论、两分法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两点论、两分法的具体化。

【自主探究】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同学、老师、家长和自己?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学会对事物发展方向的判断、对事物性质的判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发他们对自身的深入思考,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设计并加以实施,使他们认识到哲学课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使他们受益一生。


相关内容

  • 维果茨基论学龄期儿童的教学和智力发展问题
    维果茨基论学龄期儿童的教学和智力发展问题 "我们可以将有关儿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问题的一切现有的解答大致第归结为三类,并对其中的每一类在它的充分和明白的展现中分别第加以考察. 第一类解答是科学史提出来的.它的中心原理是:儿童发展的过 ...
  • 第一讲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
    第一讲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重点和难点]:世界的物质性 ...
  • 高中政治必修四期末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
    期末模拟检测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 ( )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矛盾的观 ...
  •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教案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框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一.[授课课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第四课时) 二.[授课人]: XXX 三.[授课时间]: XXXX 四:[教学内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 近代形而上学唯 ...
  • 中华文化的勃兴
    知识目标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掌握老子的哲学思想. 3.掌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各家思想及代表人物. 能力目标 1.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 ...
  • 皮亚杰发展观
    2. 简述皮亚杰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基本假设. 皮亚杰心理学的核心观点是"认知发生论", 致力于探讨人类的认识是如何形成的,智力.思维是如何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等问题.皮亚杰解答这些问题的主要科学依据是 ...
  • 生活与哲学期末复习综合试题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一中2011-2012高二哲学期末复习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 ①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总结和概括了所有的认识 ...
  • 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第一课时 [总第30课时] 课题: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目的:1.理解内.外因的含义及作用,并能运用这一观点,分析具体生活.社会问题.(知识) 2.提高辨证思维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高考解题能力.( ...
  • 20**年山西省[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技巧重点
    1.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观点 D.不可知论 正确答案:C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
  • 面向21世纪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编写原则和特点
    经过自1994年上半年开始,至1995年底的一年半时间,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相衔接的 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终于形成了送审稿.等待国家教委有关领导审批后,将于1996年在全 国颁布试行.并根据此大纲,从1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