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发展观 - 范文中心

皮亚杰发展观

10/02

2. 简述皮亚杰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基本假设。

皮亚杰心理学的核心观点是“认知发生论”, 致力于探讨人类的认识是如何形成的,智力、思维是如何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等问题。皮亚杰解答这些问题的主要科学依据是生物学、逻辑学和心理学。他认为,生物学可以解释儿童智力的起源和发展,而逻辑学则可以解释思维的起源和发展。生物学、逻辑学和心理学一道,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和智力(思维)心理学的理论基础。20世纪50年代,皮亚杰创立了“日尔瓦学派”。在研究过程中,皮亚杰多采用“临床法”,从观察儿童的行为出发进行研究。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adaptation)。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一)皮亚杰认知发生论对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

1、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是一个同化和顺应的平衡过程;

2、图式是思维的基本单元,是个体对世界所作的成套的操作;

3、人类的认知发展有四个阶段。

(二)皮亚杰心理发展观的基本假设

1、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在于:儿童认知的发展是通过智力结构的改进和转换而实现的。“心理的发生就是一个较初级的结构过渡到一个不那么初级(或较复杂)的结构。”结构是指知识的共同的心理机制,是皮亚杰学派的一个重要概念,这里指一种认识的功能结构,是动作或运算所概括形成的抽象结构。智力的结构具有整体性、转换型和自主调节性的特征。

2、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在于:主体的动作,主体通过动作实现了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而实现。

发展的原因在心理学上无外乎内因和外因两种,形成了五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发展理论:(1)英国罗素早期提出的只讲外因不讲发展;(2)卡尔·彪勒早期观点,只讲内因不讲发展;

(3)讲内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讲发展的,如格式塔学派的观点;(4)联想心理学派的观点,既讲外因又讲发展;(5)桑代克的“试误说”理论,既讲内因又讲发展。皮亚杰的发展理论与这五类都不同,他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他既强调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个体心理的质的变化。这一点,可以从他对于“图式”的解释中看出来。

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 “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他认为,人类的认识不管多么高深、复杂;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甚至可以追溯到胚胎时期。儿童出生以后,认识是怎样形成的,智力、思维是怎样发生发展的,它是受哪些因素所制约的,它的内在结构是什么,各种不同水平的智力、思维结构是如何先后出现的,等等。所有这些,就是皮亚杰心理研究所企图探索和解答的问题。

皮亚杰解答这些问题的主要科学依据是生物学、逻辑学和心理学。他认为,生物学可以解释儿童智力的起源和发展,而逻辑学则可以解释思维的起源和发展。生物学、逻辑学和心理学一道,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和智力(思维)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1.皮亚杰的发展观

在心理学、特别是发展心理学上,由于各种不同的观点,因而有各种不同的发展理论,皮亚杰在他的《智力心理学》一书中,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述。他例举了五种重要的发展理论:(1)

只讲外因不讲发展的,如英国罗素的早期观点;(2)只讲内因不讲发展的,如卡尔·彪勒(Karl Bühler )的早期观点;(3)讲内因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讲发展的,如格式塔学派;(4)既讲外因又讲发展的,如联想心理学派;(5)既讲内因又讲发展的,如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而皮亚杰则认为他和这五种发展理论不同,他自己是属于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他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2.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adaptation)。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皮亚杰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对适应作了具体的分析。他认为,个体的每一个心理反应,不管是指向于外部的动作,还是内化了的思维动作,都是一种适应。适应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

根据生物学的观点,皮亚杰认为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个是同化(assimilation),即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皮亚杰反对联想主义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看作单向的简单的关系,即S—R公式。他提出SR双向关系的公式。并用同化的观点展开了这个公式:T+I→AT+E,式中的T指结构,I指刺激(环境因素);AT指I同化于T的结果,也就是对刺激的反应,E则是刺激中被排除于结构之外的东西。因此,SR变成了S→AR→R,这就是说,刺激之加于同化的结构而引起反应。另一个是顺应(accommodation),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如从吃奶改为吃饭,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作,采取新的动作,以适应环境。这样,个体就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二)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

1.心理发展的因素

在皮亚杰的著作中,如《儿童逻辑的早期形式》、《儿童心理学》等,对于制约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1)成熟;(2)物理因素;(3)社会环境;

(4)平衡。

2.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

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他首先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在四个概念中,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的概念提出来。如他为马森(P.H.Mussen)主编的《儿童心理学手册》所写的“关于认知发展理论”部分的《皮亚杰学说》一文中把图式这一概念作为最基本的概念。什么是图式?皮亚杰认为,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主体为什么会对环境因素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这是因为每个主体的图式的不同,以不同的内在因素去同化这种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地得到改变,不断地丰富起来,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而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

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较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后来皮亚杰在《结构主义》一书中曾指出,思维结构有整体性、转换性(transformation)和自调性等三要素。结构的整体性是说结构具有内部的融贯性,各成分在结构中的安排是有机的联系,而不是独立成分的混合,整体与其成分都由一个内在规律所决定。结构的转换性是指结构并不是静止的,而是有一些内在的规律控制着结构的运动和发展。结构的自调性是说平衡在结构中对图式的调节作用,也就是说,结构由于其本身的规律而自行调节,并不借助于外在的因素,所以结构是自调的、封闭的。

(三)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的发展观,突出地表现在他的阶段理论的要点上:

(1)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

(2)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

(3)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且有一定的交叉。

(4)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

(5)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

(6)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

这种整体结构又是从哪儿来的呢?皮亚杰认为,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人的动作图式经过不断的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就形成了本质不同的心理结构,这也就形成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

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成若干阶段。但是他在不同的著作里,往往出现大同小异的情况。但基本上分为四个阶段,即(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二、新皮亚杰主义的简述

皮亚杰的理论产生于20年代,到50年代已完全成熟,并风行于全世界。很多儿童心理学工作者对皮亚杰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对他的实验进行了重复性的检验。据估计,仅仅关于“守恒”一项内容的重复,验证实验就达3000次以上。这种情况就使得皮亚杰理论有了新的进展。

促使皮亚杰理论获得新的进展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有三个,这三个均可成为新皮亚杰主义。

(一)对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修订,是促使皮亚杰理论发展的第一原因

目前,西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一个新趋势,就是对皮亚杰儿童发展阶段理论的两种质疑。 一是近年来,在西方认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不是以皮亚杰的

年龄阶段论所描述的那种“全或无”的形式进行的。他们通过实验发现,许多重要的认知能力在儿童十分年幼时就已经存在,只是程度有限,这些能力将随着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增长,一直发展到成年期。心理学家们提出这种批评是以下面观点为依据的:(1)认为皮亚杰发展阶段论的事实根据不足。传统的皮亚杰理论认为,幼儿缺乏某种认知能力,这种结论是依据非常有限的实验结果而推导出来的。但现已有科学研究表明,在比较复杂的课题任务中,各种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和动力变化常使某些重要的认知能力时而表现时而隐蔽,因此,仅通过少量的实验,就来概括儿童的认知能力,根据不够充分。(2)认为皮亚杰的实验过于困难,

不适合年幼儿童去做,因而不能挖掘表现出幼儿的应有能力。最近的研究结果已表明,如果研究者能设计出难度适当的课题任务,如果事先引入训练程序,再做皮亚杰的实验时,年幼儿童就能表现出原认为缺乏的认知能力。

二是提出成人思维发展的模式。威廉·佩里(William Perry)等人,对皮亚杰的将15岁定为思维成熟期的理论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15岁不一定是思维发展的成熟年龄,形式运算思维也不是思维发展的最后阶段。佩里把大学生的思维概括为如下三种水平:(1)二元论(dualism)水平;

(2)相对论(relativism)水平;(3)约定性(commitment)水平。第一章提到的里格,他明确地提出辩证运算是思维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此阶段正是成人思维发展的特征。

上述两种观点的提出者都表示自己是新皮亚杰主义者,但是他们在思维发展的模式上却和皮亚杰的学说有着不同的看法。

(二)信息加工理论与皮亚杰理论相结合是促使皮亚杰理论发展的第二个原因

信息加工论者对皮亚杰的理论,大体上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非发展理论”,即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之所以与成人不同,只是由于知识和经验的贮存不够,如果够了,就与成人的认知能力没有本质的区别。另一种则是“发展论”,这种理论认为应当把皮亚杰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儿童智力的发展。因为,儿童心理与成人心理有本质的不同:(1)儿童是不成熟的,如儿童的脑结构(神经细胞体积、突触联系、髓鞘化等);(2)儿童没有足够的信息贮存;(3)儿童的决策能力差,因为决策过程需要复杂的信息分析、综合的能力。鉴于儿童这几方面的特点,如果能用信息加工理论来建立一个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智力发展的程序模式,就可以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设计出比皮亚杰的抽象描述更为确切、更为科学的具体模式。虽然这方面的工作还不成熟,但这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持这种主张的人,常常将自己命名为“新皮亚杰理论”学派,以示对皮亚杰主义的修正和发展。

近年来,皮亚杰理论不仅在理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而且在实践领域,特别是在教育实践领域也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在西方和日本等许多国家,根据皮亚杰理论框架和最近的有关研究成果,心理学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一起,设计出了一些教育程序,将此应用于婴儿、学前和中小学教育中。在婴儿教育方面,他们根据皮亚杰的感知运动智力理论,采取各种方法,指导婴儿摆弄物体,操作智力玩具等,帮助孩子形成对物体的特性(如色、形状、体积、质地等)的认识;在幼儿教育方面,设计了各种智力玩具和教具(如图片、积木等),为儿童能提早形成数概念、空间概念及时间概念打下基础;也有人研究了如何运用皮亚杰理论,培养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甚至有人研究了青春期形式运算思维形成的一些具体过程,并将此与教育工作联系起来。

(三)日内瓦学派本身的变革是促使皮亚杰理论发展的第三个原因

在瑞士日内瓦大学,即皮亚杰长期工作过的地方,在皮亚杰晚年和他去世以后,他的同事和同学们的研究工作,对皮亚杰的理论也有了新的变革性的发展。这种发展是在保持皮亚杰理论的基础框架或模式的前提下,调整了研究的方向,扩大了研究的范围和课题。其表现是,或者是补充和修正皮亚杰的某些观点,或者是从广度和深度上充实并提高了皮亚杰理论,或者是为皮亚杰理论加进某些新的成份。他们也打出“新皮亚杰学派”的旗号,但与信息加工论的“新皮亚杰学派”完全不一样。

日内瓦新皮亚杰学派的产生,是以本世纪60年代日内瓦大学建立“心理与教育科学院”为其契机的。1976年,蒙纳德(P.Moundoud)发表的《儿童心理学的变革》一文,标志着走向新皮亚杰学派的第一步。1985年,发表了这个学派的第一本文集《新皮亚杰理论的发展:新皮亚杰学

派》(The future of Piagetion Theory:The New-Piagetians),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观点和一些主要研究成果。

日内瓦新皮亚杰学派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1.恢复了日内瓦大学重视教育研究的传统。认为,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个体人格完满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他们的研究中,特别强调社会关系、交往、社会文化、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在他们关于“智力的社会性发展”研究中,虽然使用了皮亚杰的概念,但他们是更多从社会认知或发生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加以阐释的。即同化、顺应、平衡等过程发展的线索是由社会环境(包括教育)来提供的。

2.不仅仅追求心理学理论研究的科学价值,而更重要的是重视应用的研究。在这一点上,新皮亚杰学派与皮亚杰后期纯理论的研究方向是相对立的。他们不赞成在心理学中只是抽象地研究心和物、心和身、感觉和思维等这些对立命题的关系,而是主张综合地、全面地研究这些对立命题之间在实际上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3.不赞成只研究认知的发展,而是要求把儿童心理发展当做一个整体来研究。除了认知之外,还有情绪、自我意识、人格发展等等。

4.试图创设几个变量相互作用的情境,给儿童提供分析、抽取、鉴别客体属性的机会,从而强调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此外,新皮亚杰学派还注意采用现代技术(电子计算机、微电脑等)来对皮亚杰研究中未包括的方向进行 新的探索。例如,他们关于婴儿视觉系统的感觉运动的本质的研究,大大扩展和丰富了皮亚杰的研究。

当然,日内瓦新皮亚杰学派还在形成中,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体系。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要回答新皮亚杰学派提出的种种问题,是不容易的,也不是立刻可以办到的,这是一个广阔的、需要雄心壮志的、长期的研究计划。

年龄阶段论所描述的那种“全或无”的形式进行的。他们通过实验发现,许多重要的认知能力在儿童十分年幼时就已经存在,只是程度有限,这些能力将随着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增长,一直发展到成年期。心理学家们提出这种批评是以下面观点为依据的:(1)认为皮亚杰发展阶段论的事实根据不足。传统的皮亚杰理论认为,幼儿缺乏某种认知能力,这种结论是依据非常有限的实验结果而推导出来的。但现已有科学研究表明,在比较复杂的课题任务中,各种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和动力变化常使某些重要的认知能力时而表现时而隐蔽,因此,仅通过少量的实验,就来概括儿童的认知能力,根据不够充分。(2)认为皮亚杰的实验过于困难,不适合年幼儿童去做,因而不能挖掘表现出幼儿的应有能力。最近的研究结果已表明,如果研究者能设计出难度适当的课题任务,如果事先引入训练程序,再做皮亚杰的实验时,年幼儿童就能表现出原认为缺乏的认知能力。

二是提出成人思维发展的模式。威廉·佩里(William Perry)等人,对皮亚杰的将15岁定为思维成熟期的理论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15岁不一定是思维发展的成熟年龄,形式运算思维也不是思维发展的最后阶段。佩里把大学生的思维概括为如下三种水平:(1)二元论(dualism)水平;

(2)相对论(relativism)水平;(3)约定性(commitment)水平。第一章提到的里格,他明确地提出辩证运算是思维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此阶段正是成人思维发展的特征。

上述两种观点的提出者都表示自己是新皮亚杰主义者,但是他们在思维发展的模式上却和皮亚杰的学说有着不同的看法。

(二)信息加工理论与皮亚杰理论相结合是促使皮亚杰理论发展的第二个原因

信息加工论者对皮亚杰的理论,大体上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非发展理论”,即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之所以与成人不同,只是由于知识和经验的贮存不够,如果够了,就与成人的认知能力没有本质的区别。另一种则是“发展论”,这种理论认为应当把皮亚杰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

结合起来,研究儿童智力的发展。因为,儿童心理与成人心理有本质的不同:(1)儿童是不成熟的,如儿童的脑结构(神经细胞体积、突触联系、髓鞘化等);(2)儿童没有足够的信息贮存;(3)儿童的决策能力差,因为决策过程需要复杂的信息分析、综合的能力。鉴于儿童这几方面的特点,如果能用信息加工理论来建立一个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智力发展的程序模式,就可以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设计出比皮亚杰的抽象描述更为确切、更为科学的具体模式。虽然这方面的工作还不成熟,但这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持这种主张的人,常常将自己命名为“新皮亚杰理论”学派,以示对皮亚杰主义的修正和发展。

近年来,皮亚杰理论不仅在理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而且在实践领域,特别是在教育实践领域也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在西方和日本等许多国家,根据皮亚杰理论框架和最近的有关研究成果,心理学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一起,设计出了一些教育程序,将此应用于婴儿、学前和中小学教育中。在婴儿教育方面,他们根据皮亚杰的感知运动智力理论,采取各种方法,指导婴儿摆弄物体,操作智力玩具等,帮助孩子形成对物体的特性(如色、形状、体积、质地等)的认识;在幼儿教育方面,设计了各种智力玩具和教具(如图片、积木等),为儿童能提早形成数概念、空间概念及时间概念打下基础;也有人研究了如何运用皮亚杰理论,培养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甚至有人研究了青春期形式运算思维形成的一些具体过程,并将此与教育工作联系起来。

(三)日内瓦学派本身的变革是促使皮亚杰理论发展的第三个原因

在瑞士日内瓦大学,即皮亚杰长期工作过的地方,在皮亚杰晚年和他去世以后,他的同事和同学们的研究工作,对皮亚杰的理论也有了新的变革性的发展。这种发展是在保持皮亚杰理论的基础框架或模式的前提下,调整了研究的方向,扩大了研究的范围和课题。其表现是,或者是补充和修正皮亚杰的某些观点,或者是从广度和深度上充实并提高了皮亚杰理论,或者是为皮亚杰理论加进某些新的成份。他们也打出“新皮亚杰学派”的旗号,但与信息加工论的“新皮亚杰学派”完全不一样。

日内瓦新皮亚杰学派的产生,是以本世纪60年代日内瓦大学建立“心理与教育科学院”为其契机的。1976年,蒙纳德(P.Moundoud)发表的《儿童心理学的变革》一文,标志着走向新皮亚杰学派的第一步。1985年,发表了这个学派的第一本文集《新皮亚杰理论的发展:新皮亚杰学派》(The future of Piagetion Theory:The New-Piagetians),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观点和一些主要研究成果。

日内瓦新皮亚杰学派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1.恢复了日内瓦大学重视教育研究的传统。认为,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个体人格完满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他们的研究中,特别强调社会关系、交往、社会文化、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在他们关于“智力的社会性发展”研究中,虽然使用了皮亚杰的概念,但他们是更多从社会认知或发生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来加以阐释的。即同化、顺应、平衡等过程发展的线索是由社会环境(包括教育)来提供的。

2.不仅仅追求心理学理论研究的科学价值,而更重要的是重视应用的研究。在这一点上,新皮亚杰学派与皮亚杰后期纯理论的研究方向是相对立的。他们不赞成在心理学中只是抽象地研究心和物、心和身、感觉和思维等这些对立命题的关系,而是主张综合地、全面地研究这些对立命题之间在实际上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3.不赞成只研究认知的发展,而是要求把儿童心理发展当做一个整体来研究。除了认知之外,还有情绪、自我意识、人格发展等等。

4.试图创设几个变量相互作用的情境,给儿童提供分析、抽取、鉴别客体属性的机会,从而强调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此外,新皮亚杰学派还注意采用现代技术(电子计算机、微电脑等)来对皮亚杰研究中未包括的方向进行 新的探索。例如,他们关于婴儿视觉系统的感觉运动的本质的研究,大大扩展和丰富了皮亚杰的研究。

当然,日内瓦新皮亚杰学派还在形成中,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体系。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要回答新皮亚杰学派提出的种种问题,是不容易的,也不是立刻可以办到的,这是一个广阔的、需要雄心壮志的、长期的研究计划。


相关内容

  • 浅析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知活动都包括一定的认知发展结构,它们是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认知发展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制约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选择,会对个体的学习效率产生影响.在教学中,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该 ...
  • 皮亚杰阶段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心理发展研究与课程论都是建立在皮亚杰理论基础上的.他的理论对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有重要的价值. 1.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即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 ...
  • 两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 (顺序基本按<考试大纲>内容)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
  • 幼儿文学练习题10.7
    浙江省2010年7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
  • 电大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作业
    幼儿课程与活动设计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是:影响幼儿的所有与幼儿园有观的经验,具体表现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 2. 幼儿园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是儿童自主自愿 ...
  • 科学探究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立足学生生活实际需要 培养科学探究思维能力 马桥先锋小学 周云波 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也许,我们只是自以为了解了他们.皮亚杰理论最感兴趣的不仅是儿童知道些什么,更关心儿童是怎样知道的.在一个迅速变动着 ...
  • 20**年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共六套 1.智力: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念性特征.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方面,其中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 2.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 ...
  • 大学生恋爱与性健康98分
    1大学生中需要一种有效的生活态度, 有效意味着我们要跟生活定一个重要等级, 以下最重要 的是( ) .1.0 分A.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能力B.体验一段美好的爱情C.大学学习与发展职业能力D.建立亲密关系我的答案:C2唐代女性在性文化方面的外在 ...
  • 陈兴良: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学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研究了犯罪学在刑事法学中的地位及发展方向,指出犯罪学研究不应局限于对犯罪现象的描述与说明,而应通过对犯罪学理论自身的反思,提高对犯罪解释的科学性与权威性.为此,将犯罪学研究引入刑事一体化视角,建立一种以一定的社会本体论为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