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 - 范文中心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

08/2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

孙 超

山东省济阳县实验中学,山东 济阳 251400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于理论、概念等知识教学,实验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够提高物理的教学水平,本文分析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创新思路

新课改对各科的教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科都在进行改革,初中物理教学也是如此,要想实现新课标的要求,物理中的实验教学也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就是通过实验将书中的物理概念转化成可见的现象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实践去验证物理知识,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

1、通过多次进行实验巩固学生的物理理论知识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观察和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 其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满足其科学性和实验性,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就需要使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并且进行多次实验,以此来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的学习。比如在“力的作用效果”这节内容的教学中,在开始讲授概念知识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两个知识点上有所混淆,以往教师都会通过概念的角度来进行对比、讲解,想要让学生能够分清这两个概念,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好,还有的教师会对学生这样解释:“生活中物体运动需要力才能够运动”,这个说法也是不正确的,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区分这两个知识点,就需要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知识,能够分清二者之间的区别,做出正确的判断。一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实验,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能够自己观察到其中的物理现象,加深体验。在实验中会有这样一个情景,都是将一辆小车从同一个斜面同一高度进行释放,只是不同的是放置在水平面上的东西不一样,分别是棉布、毛巾和木板,通过对这三种实验情况的比较,在限定的时间内比较小车滑行的距离长短,来分析物体运动受力的情况,可以让学生知道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正确的应该是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区分,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做几次实验,来增强学生的体验,加深记忆,通过不断的动手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能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还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

2、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虚拟实验 [3][2][1]

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通过利用多媒体独特的优势辅助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生动的展现到学生面前,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能够有效的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磁场”时,由于这是一种肉眼不可见的现象,磁分子和磁场形状学生是无法看到的,因此在对知识的理解上就会存在难度,对于磁场的实验,用小磁针和通电导体的作用等实验,如果仅靠教师通过语言进行表达的话,学生是很难吸收和理解的,因此使用多媒体教学将磁场、实验的过程和效果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准备三维图形或者视频资料,再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上教师的课堂讲解、重点知识板书、交互和反思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将物理知识由抽象化转为具体的、可见的,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虽然多媒体教学可以为教学带来很多的便利,减轻教师教学的压力,但是在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上,教师还需要进行正确的判断,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要明确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切不可彻底的将传统的进行方法抛弃掉,通过演示也并不能代替所有实验,有些实验还是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亲自实践的,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印象也会更深刻。

3、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都还处于发展的阶段,在教学中老师一个给予正确的引导,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习惯也是最佳时机,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创新性方法。学生在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有新的想法时,教师应该先肯定这种表现,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鼓励学生多提具有创新性的问题,培养学生要具备创新意识。大胆的猜想就是一个有效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在教学中只要没有得出最后的结论,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的结果等进行大胆的猜想,对学习内容、实验结果等进行合理的假设,这样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是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等方面有限,因此他们提出的假设可能不合理,这时教师应该先鼓励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习。比如学习“大气压强”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先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老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盒装的饮料,让学生用吸管喝饮料,会发现盒子也变瘪了,再让学生用手捏盒子,盒子也瘪了。这说明盒子受力会产生变形。老师可以提问:“是什么让盒子瘪了?”,学生会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现象,得出的答案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会说是吸管吸饮料的力量,有的学生会认为是手的压力,不管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老师都应该先鼓励。对于那些不敢提问的学生,老师也要鼓励他们多提问,对于能够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好的问题的同学,教师应该要充分地肯定,树立榜样作用,让其他的学生效仿,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学生也可以课下通过各种方式自己查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让现有的知识得到拓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物理学习。

结束语: [4]

综上所述,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将抽象的物理知识通过实验展示给学生具体的物理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安举. 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的趣引策略探讨[J].科技信息.2011(26)

[2]李兴旺,李霞. 新课标改革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J].教学研究.2011(11)

[3]樊建安.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

[4]刘海连. 初中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1(2)


相关内容

  • 物理教学总结教学反思2
    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人在本学期担任九年级物理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按照开学初制定的复习计划,对物理学科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努力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 ...
  • 物理奥赛培训
    全国中学生超常教育研究协作组第12届年会--论文 物理奥赛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黄爱国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510630) 摘要:本文从发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形成理论和实验培训的教材体系.提高学生竞赛实验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 ...
  • 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教育
    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教育 刚刚结束完中考的学生如今又该为新学期的到来忙碌了.初中升高中不仅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在学业上也有很大的变化.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进度.方法.习惯.心态等方面都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如何做好初中升高中的衔接工作,成为 ...
  • 初中化学教案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1)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 (2)了解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 (3)掌握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4) 认识氮循环对维持生态 ...
  • 自制简易气压计的拓展实验
    <自制简易气压计的拓展实验> 单位:说课稿 姓名: 时间: <自制简易气压计的拓展实验>说课稿 我今天的说课的课题是<自制简易气压计的拓展实验>,它属于<大气压强>这节课后,针对课本上简易气压 ...
  • 初中化学各单元教学反思汇总
    教 学 反 思 反思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课的教学反思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为与学生见面的第一堂课,往往牵动学生的心.<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一的内容,即绪言,可以 ...
  • 20**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物理学科学业考试大纲
    2017广东省初中毕业生物理学科学业考试大纲 ∙ ∙ ∙ ∙ ∙ 考试性质 指导思想 考试依据 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物理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对初中学生是否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物 ...
  •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结构
    浅谈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与结构的培养 摘 要:本文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并基于教学实践,提出了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 ...
  • 初中化学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解题技巧 作者: 王孝江 (初中综合实践 黑龙江初中综合实践三班 ) 评论数/浏览数: 0 / 603 发表日期: 2011-12-12 10:25:01 学生学习初中化学时普遍感觉到知识比较散.知识点比较多,所以复习时看起来准备得 ...
  • 我的培训心得
    我的培训心得 长沙市宁乡县初中物理一班黄曦(s01080044) 被校长所逼,参加了物理远程培训,感慨很深. 还记得参加开学典礼时,由于心里不大乐意,还迟到了20分钟,由于自己的电脑水平很差,几乎什么都不会,还找 到孙防老师想退学呐. 回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