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多罗夫|对孤独的赞颂 - 范文中心

托多罗夫|对孤独的赞颂

07/18

对孤独的赞颂

茨维坦·托多罗夫著,周莽译

选自《不完美的花园:法兰西人文主义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卢梭的自传体作品的确让人感觉他更接近于个人主义家族而非人文主义家族,因为个人的幸福似乎是他追求的唯一目标。这里,我们可以从卢梭的一个论断开始,他作出这一论断时是伴随着遗憾的:他是孤独的,而他原本是想要与他人在一起的。“我是为友谊而生的”(《忏悔录》,Vlll,362),我是“人类中最合群的和最有爱心的”(《漫步遐想录》,I,995);而他却发现自己是孤独和不幸的。这是个“大不幸”(《忏悔录》,Vlll,362),他畏惧“这孤独的恐怖”(《对话集》,lll,976),这对他来说是“丑恶的”(I,713)。似乎他寄望于重归社会:“我们在他老年时,可以还给他一个已经失去很久的,而且他已经不奢望在俗世找回的真正的社会的温馨”(III,950)。所以,这种孤独的原因不在于自身;它是由他人的敌对态度造成的,或者是因为他们不配他去爱。“那应该回应我的人还未来临。”(《我的肖像》,1124)“这更多是他们的错而非我的错。”(《忏悔录》,V,188)“徒劳无功地在他们中间找寻他应当爱的人之后,他躲避人类。”(《对话集》,II,824)

然而,并不仅限于此。卢梭还可能将孤独中的痛苦与拒绝打破孤独联系起来:那是因为他区分真正的沟通与肤浅的沟通;然而,肤浅的沟通不能治愈孤独,它加重孤独。虽然与他人在一起,人却受着同一痛苦,而且更加强烈。圣普乐正是这样描写他初到巴黎的情景的:“带着内心的厌恶,我进入这人间巨大的荒漠。这混沌世界仅仅给我一种丑恶的孤独,一种阴郁的沉默是其中的主宰。……‘没有比我独自一人的时候更不孤独的了’,一位古人这样说:我只有在人群中才是孤独的。”(《新爱洛伊丝》,II,14,231)孤独终究是可悲的,但孤独的最坏形式是在他人中间所感受到的孤独:世界是一个荒漠,而社会的喧闹是一种压迫人的沉默。反过来说也是正确的:如同西塞罗所说的(此处所利用的仍是斯多葛派的智慧),表面的孤独,纯粹身体上的孤独,实际上可能是一种真正的沟通。

通过在这些态度中区分出两个层级,卢梭得以将他对社会的怀恋与他对社会的谴责协调起来。实际上,社会重视表象而忽略存在,重视舆论而忽略对自我的重视,重视虚荣而非简朴;社会建制让人堕落。因为内心比外在更可取,所以孤独者优于社会人。

卢梭想摆脱社会义务的重担而自由地生活。他是这样描写自己的:“我在与人交往中始终感受到的这种无法克服的厌恶……其原因正是一切都无法战胜的这种不可驯服的自由精神。”不要误解,此处同样必须区别表面的自由与真正的自由:自认为自由的人往往受人奴役,因为他依赖他们的意见.他失去了自己的社会自主;相反,囚徒却是自由的,因为他是孤独的。“我千百次想过,在巴士底狱里生活也不会太不幸,除了必须留在那里,我不依赖于任何东西。”(《致马勒泽布书信》,l,1132)卢梭感到“对任何奴役的刻骨的反感”(《忏悔录)),III,115);然而他不接受任何的折中:“如果我重新开始在某件事情中受制于舆论,那么我很快在各方面都会受制。”(Vlll,378)所以,他最后逃避于彻底的孤独之中。共同生活的有害性还表现在身体上:“人的气息对同类来说是致命的:这不论从本义和引申义上都是真的。城市便是人类的深渊。”(《爱弥儿》,I,277)

社会是恶的,孤独是正确的;孤独的人并不真需要其他人;他是自足的存在。爱比克泰德(Epictete)不是已经告诉过我们,真正的财富是那些我们自身中存在的财富?蒙田不是建议我们不再向他人借取,而只从自身中汲取?人们应当颂扬“懂得享有自己的人”(《新爱洛伊丝》,IV,11,482)。通过卢梭在此处依据的斯多葛派传统,我们看到他所珍视的“自然人”的理想的雏形。如同他的弟子贝尔纳丹·德·圣皮埃尔(Bernardin de Saint-Pierre)后来总结的:“通过让他远离社会的不幸,孤独部分地将人带回到自然的幸福。”(《保罗与薇吉妮》,136)

狄德罗(Diderot)通过《私生子》(Fils naturel)中一个人物之口作了下面的回答:“只有恶人才是孤独的。”卢梭认为这话是针对他的,因此深受伤害。他多次阐发一种反证:要想变得邪恶,必须拥有受害者,所以要在社会中生活才做得到,而不是生活于孤独之中。相反,如果我是孤独的,我乐意于此,那么我对他人有何害;显然,孤独者是善的。(例如《爱弥儿》,III,341;《忏悔录》IX,455;《对话集》,11,789)但是,他也许感到这一论证不太系统,他再次发起攻击:孤独者是善良的,这不仅仅因为他们不可能为害;而且,孤独者渴望与人接触,他们“从本性上是有人情味的、好客的、温柔的”(《对话集》,11,789)。所以,孤独是好的,既因为它不是孤独——“真正合群的人”生活在孤独中,远离群众与轻易的接触——又因为它是孤独:“任何自足的人都不愿意危害任何人!”(790)将这些论据分别来看,都可以赢得人们的认可;它们同时出现于卢梭的作品中,这让它们全都变得可疑,显示了他是多么在意为孤独理想辩护。

因此,通过一系列的转移与区分,孤独这种令人恐惧的状态变成他所向往的理想,成为“可贵的孤独”(《享乐的艺术》,1173)。这是卢梭在各种场合都肯定的内容。然而,当人们看到这一宣言如此频繁地出现,人们开始怀疑,不是怀疑他的真诚,而是怀疑他的清醒:贯穿他的自传作品,他向读者们担保他不需要他人,没有他们的话他更快乐,他感谢他人的敌意,因为他们让他因此发现他自身的意想不到的宝库。“我独自一人比跟他们生活在一起更加快乐”(《漫步遐想录》,I,998):如果这是真的,非要重复这么多遍吗?信息的重复,非但不能存真,反而让它变得可疑:句子的每一次重复都说明上一次的句子并不完全真实。不用说,这些断语出现在给读者阅读的信件与书籍中;而读者们本身是“他人”!,卢梭不停对他们说他不再想跟他们说话;因此,当他如此描述自己:“一旦他孤独了,他就快乐了”(《对话集》,II,816),他们有权怀疑。

托多罗夫|异国情调和怀旧情结

暴风骤雨

Will-to-Power

荐稿\投稿

bfzygzh@163.com

回复以下内容,浏览相关文章

福柯|德里达|德勒兹|本雅明|巴塔耶|巴丢|斯洛特戴克|德波|费希特|朗西埃|鲍德里亚|科耶夫|阿伦特|阿甘本|布朗肖|梅亚苏|哈耶克|阿多诺|詹明信|列斐伏尔|巴特|西美尔|阿多|哈特|阿尔都塞|帕索里尼|利奥塔|巴特勒|阿尔托|哈拉维|阿隆|梅洛庞蒂|布尔迪厄|弗洛伊德|哈贝马斯


相关内容

  • [雪](鲁迅)教学设计
    <雪>(鲁迅)教学设计 常州市第四中学 朱静娟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用简洁的语言描绘文中的写景画面,概括江南雪和朔方雪的特点. 2.结合背景和相关材料,理解作者笔下江南雪和朔方雪的不同特点及作者寄寓的情感. 3.品味文中 ...
  • 流泪的鳄鱼
    人们往往以为,鳄鱼是凶残的,把鳄鱼的眼泪看作是虚伪的代名词.至于鳄鱼为何流泪,自有科学解释.这里讲的是个有关鳄鱼流泪的故事,读者们尽可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作一些更美好的解释. 在非洲东部的索马里,有条朱巴河.在朱巴河入海口处,有个村庄,村子里 ...
  • 1冬日里的温暖
    1冬日里的温暖 父爱总是被忽视的--当你在热情洋溢地赞颂母爱时,父爱,是被你忽视的.也许由于母亲比父亲更使你感到体贴:也许由于种种原因,父亲的爱,在你眼中远远比不上母亲伟大.但是,父亲的爱,让我在冬日里,依旧感受得到春天的温暖. 冷空气的骤 ...
  •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本句中的"智"与"得",一般理解包括蕴.处.界法,四谛法,十二因缘法在内的"智",包括天人福报.声闻果.辟支佛果在内的"得",这一句是对上述各句的总括.但这样概 ...
  •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以及主要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的含义: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第一单元 1.<散步>莫怀戚,重庆作家. 文章主旨:< ...
  • 灵魂不死科学家从量子力学证实
    死亡对人意味着什么?一了百了?还是一个新的生命旅程的开始?虽然民间都认为灵魂(元神)不灭,人有轮回转世,但科学界因一直找不到证据而予以否认.最近,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兰萨教授依据量子力学证明灵魂不死的全新论述被全球媒体广泛报导,受到人们普遍关 ...
  • 有关父爱的语段
    1.父爱如灯,每当我夜归之时,父亲房间的灯一定还亮着,父亲就是这样,我没回到家之时,父亲绝不会睡觉.每晚都等我,这是父亲担心我的举动啊.在父亲的等候下,我忘记了独自夜行时的孤独与寒冷,因为我知道有一个人在家等我,父亲的爱,让我不再害怕夜行, ...
  • 志贺直哉与心境小说
    第22卷 第2期 1999年3月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ofPLAForeignLanguagesUniversityVol.22 No.2 Mar.1999 志贺直哉与心境小说 李先瑞 摘 要 志贺直哉是日本白桦派的代表作家 ...
  • 20**年10月本科自考[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13年10月<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0个小题,共10分) 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 D ) A.亚里士多德 B.贺拉斯 C.王尔德 D.柏拉图 2.认为诗高 ...
  • 外国文学史+试题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 古代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荷马史诗"两部作品的篇名是( ). A.<伊利昂纪>.<俄底浦斯王> B.<美狄亚>.<奥德修纪>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