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教学设计 - 范文中心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教学设计

02/17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教学设计

老街基学校

楚云霞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教学设计

老街基学校 楚云霞

一、教材分析

1、分析课标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本课内容主要是通过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具体史实的讲述来介绍日本法西斯的野蛮侵略和残酷杀戮。

2、分析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抗日战争是对中华民族的命运产生巨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是课标和本册课本中的重要内容;而本课介绍了八年抗战开始的标志和日寇的法西斯本质,是抗战的关键知识点。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生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日本侵华战争已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和模糊的认识,通过本课史实的学习和思考,学生可以比较理性而深刻地认识这场战争的本质。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一是基本知识的准确识记问题,二是具体史实的深层认识问题。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学生对抗日战争比较感兴趣,学习较积极且认真。

三、设计思想:

本课的历史发展主线相对清晰,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相关的图片资料等来开展教学,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增强对抗日战争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的理解。要注意结合与抗日战争相关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历史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中逐步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学习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来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说出驻卢沟桥守军英勇抗战的故事,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迁移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钻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收集有关中国军民英勇抗战、侵华日军暴行等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习收集历史材料的方法。

围绕“日军为什么会在南京制造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当前日本国内有一批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认为这是中国人捏造的,你是怎么看的”等问题展开讨论,学习讨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通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暴行,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

了解抗日战争前期,国共两党合作和配合作战,推动了抗日形势的发展。认识民族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了解日军侵华期间犯下的罪行,学会收集资料,整理资料

2、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六、教学方式

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像资料的显示和情境设问,上一节生动而深入的历史课。

七、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

配备电脑、投影等电教设备的电教室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欣赏图片《卢沟晓月》

教师:每当太阳未出,月亮未落之时,卢沟桥便形成一幅月亮迷离的画境,因此美其名曰:卢沟晓月。可是,这美丽的地方曾经被日本侵

略者践踏,在那儿发动了一场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开始了全民族的反抗斗争。日本侵略军在攻占南京后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怎样的暴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板书课题

学生讲述卢沟桥事变并概括卢沟桥事变的知识点。(时间、地点、影响)

板书:时间、地点、影响

教师: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

学生回答

教师: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是偶然的吗?谁能通过举例说明日本早就有侵略中国的野心?

学生: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这八国联军中有日本,九一八事变

教师: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面对日本侵略者你会怎么办? 学生:略

教师: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军队进行了英勇抵抗,在这场抗战中其主力军是二十九军,面对敌人嚣张的侵略气焰,二十九军全体官兵同仇敌忾,时刻警惕着,在吃饭前、睡觉前都要高呼:“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现在假设我们大家就是这第二十九军全体官兵,一起喊一下这个口号: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下面请听一下二十九副军长所说的话。(找一个学生来说)

教师:从副军长的话语中我们能体会到怎样的民族精神? 学生: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国捐躯的英勇献身精神。 教师:把个人的生死荣辱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民族精神。

教师:(指导学生对经九一八事变,讨论为什么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爆发?)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团结起来抗击日本侵略军。在全国人民的强求下,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共赴国难。

板书:共赴国难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看一下国共合后两党在战场上都做了哪些事情。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教师: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他们都为挽救民族危亡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就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在这一阶段,国共两党都积极加入到抗日斗争中去,为挽救民族的危亡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但是由于实力悬殊,没能抵挡住优势敌人的进攻。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 日寇窜入南京城内,以极其残忍、野蛮的手段,连续6个星期,疯狂屠杀我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余万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板书:南京大屠杀

请同学们一起告诉老师南京大屠杀的时间?

学生回答:1937年12月

课件显示多幅日军暴行图片

教师:以下一系列历史图片,真实的记录了大屠杀的悲惨场景和日寇灭绝人性的野蛮行径。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看每一幅图片,然后回答问题:你所看到的日寇屠杀中国人的方式有哪些?

逐幅播放屠杀照片

生:(带着问题观看图片)并且进行回答

师:日寇的屠杀方式,充分说明了什么?

生:日本法西斯的极端疯狂性和野蛮性!

师:屠杀了中国多少人口?

生回答

师:日军为什么要制造南京大屠杀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小字部分内容,找出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目的。 生回答

师:看过大屠杀的照片之后,你有何感想?

生:(发表意见)

师:今天,南京大屠杀的惨痛一幕已经成为过去,日本侵略者,也因为战败投降,早已被驱逐出了中国,但是,大屠杀同胞的尸骨还在!历史上日军罪行累累,然而当前在日本国内却有一批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认为这是中国人捏造的,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都言之有理,日本制造南就大屠杀是铁的事实,是不容篡改的,某些人一直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是别具用心的,这也提醒我们,在加强与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同时,要警惕那些心怀叵测的

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他们不仅不承认历史,而且日本领导人还多次去参拜那些战犯。

出示小泉参拜靖神社的图片并简介靖国神社

看到日本领导人的这些做法,你有何感想?

学生回答

师:(小结)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随之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1937年12月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残的侵略本性!

虽然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0多年了,但至今日本政府没有正确看待侵华历史。中国人民必须牢记国耻,居安思危,发奋图强!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确保我们受侵略、遭残害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就在我们为南京大屠杀的残忍而震惊的时候,和我们同龄的日本中学生从他们的课本上学到的却是这样一番奇谈怪论:(出示日本新编历史教科学书的相关内容)

试想:受过这样的教育,长大后如何判断是非?如何保证我们的将来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同学们,为了和平,让我们拿起笔来告诉我们的同龄人这段历史,共同争取美好的未来,(让学生写一封公开信,给日本的中学生,书信内容可围绕日军的罪行、对待历史的态度恶劣、表达中日两国友好的愿望等)

作业:选做题:探究题:假如你做了一名导游,你会向卢沟桥的游客讲述什么?如果你到了南京,你会带日本游客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看吗?你又会向他们讲述什么?他们又会有什么反映呢? 必做题:练习页

板书: 第18课全国族抗战的兴起

一、七七事变

时间:1937年7月7日

地点:卢沟桥

影响: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二、共赴国难

国共二次合作

三、南京大屠杀

时间:1937年12月

屠杀人数:30万

后记:


相关内容

  • 近代中国经济
    的是 ①抵制了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②构成了洋务运动的思想理论基础 ③客观上为西学传播打开方便之门 ④这一观念在新文化运动中被颠覆 A. 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面的图表.据此,他在分 ...
  • 国歌80年:筑起血肉长城的义勇军们
    导语: 今天(2月2日)是<义勇军进行曲>诞生80周年.1935年2月2日,在上海徐家汇的百代小红楼内,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完成.1949年,政协一届会议通过 ...
  • 中国近代史知识要点(三条主线)
    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任务:反帝反封建 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
  •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好用)
    2012届高三历史第二轮总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各阶段特征 一.19世纪中后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① 政治: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 经济: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洋务运动标志中国 ...
  • 高中历史 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专题二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纲要求](1)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情分析]中国近代历史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必修Ⅰ 政治专题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 ...
  • 八上历史学案
    案八 年级上册历史导学 第1课 鸦片战争 老师寄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知识网络] 预习第一课完成下列作业: 1.十九世纪上半期, 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的原因是 . 3.主张严禁鸦片的清朝大臣是 . ...
  •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完美版)
    中 国 近 代 史 纲 要 1. 如何理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 解答: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 怎样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关系? ...
  • 初二历史上册重点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内容:①割香港岛:②赔2100万银元:③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④允许在通商口 ...
  • 国家公祭日活动的意义解读体会感受汇编集大全
    国家公祭日活动的意义 解读 汇编集大全体会 感受国家公祭日活动的重大意义 2 月 13 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 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 推出国家级哀悼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