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课后题及答案 - 范文中心

[孔乙己]课后题及答案

05/07

《孔乙己》研讨与练习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一、小说中有哪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本题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小说内容,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小说有四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一处是第四段,一处是第六段,一处是第八段,一处是倒数第三段。四次哄笑,描写的实际上是众人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让他们很开心。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由此可见一斑。 封建秩序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在这样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下,民众的活力、热情、同情心都被扼杀,变得麻木不仁,自私冷漠。在短衣帮的心目中也以为既然“学而优则仕”,那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孔乙己当然是劣货,只值得奚落和取笑。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样在封建秩序中处于倍受压迫的社会底层,同样可悲可怜,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在他们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苦人和弱者,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二、细读课文,探究下面的问题。 1、小说对孔乙己的描写,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由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2、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小伙计“我”的眼光来讲述孔乙己的故事?体会一下这种写作角度与直接用第三人称描写的不同效果。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小说的表现手法,了解小说的艺术特点。) 1、正面描写的地方比较多,如对孔乙己外貌和绰号来历的描写,对孔乙己面对众人嘲弄时语言、表情和动作的描写等都属于正面描写。而第五段和第十段则从侧面,由别人之口交代了孔乙己的经历,丰富了人物性格。由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贫困潦倒却又想保持读书人的架势,善良而又无能,可怜而又可气,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举制的牺牲品,也是当时冷酷社会的牺牲品。作者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 2、作者以一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让人体会到,连这样一个小孩子都这样冷漠,可见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而且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比第三人称显得更为真实亲切。 三、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也可以另外圈点几个精彩的句子进行分析、体味)。 1、(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一处用“排”,一处用“摸”,意味有什么不同?) 2、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捞”字显示了问话人怎样的口吻?“笼”字又揭示了孔乙己怎样的心态?) 3、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这道题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词语,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这些词语反映了孔乙己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酷自私。答案可依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自由发挥。) 四、对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有多种看法:有的说他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有的说是冷酷无情的社会害了他,有的说也要归咎于他自己的不争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同学们探讨一下。 (本题主要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要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


相关内容

  •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案)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周远奇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重要情节的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2.了解在正义与邪恶斗争中鲁达的性格,学习其精神 3.初步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 教材分析: 重点:1.故事情节 2.性格分析 难点:从 ...
  • 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 人 有 一 妻 一 妾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1).了解讽喻与讽刺等修辞方法的区别.(2).学习课文叙述故事的技巧.(3).继续加强语言积累,理解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 2.思想教育目标:(1).学习孟子光明磊落的宽广胸怀 ...
  • 试谈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摘 要:"探究性学习"就是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提供的任务或目标,采用一定的学习策略,阅读文章.观察生活.妥善表达,从而形成独立摄取知识.总结规律.具有良好的语文创新能力和学习习惯的一种学习方 ...
  • [20**年中考语文分类]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名著阅读(3分)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的 ① 所作.<左传>善于记录战争,其中<曹刿论战>记录的就是齐鲁两国在鲁国的 ② 发生的一次战 ...
  •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a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手法,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 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 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 二是 ...
  • 鲁迅研究试题 江苏省
    2007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7039鲁迅研究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2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下列论文中介绍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是( ) A .<文 ...
  • 6 理解记叙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6 如何理解记叙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技巧指导] 记叙文阅读重点考查我们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综合考查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重视对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考查.具体说来,要求如下: 1. 能理清思路,理解作品 ...
  •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及有效做法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 丰乐镇怀西小学 一.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 1.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 目的性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偏离轨道,浪费时间.备课时就要描述 ...
  • 辨析和修改病句(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例题引路 [全国卷2]A .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A . 介词位置不当导致缺少主语,将"根据"放在 ...
  • 初中语文修改病句大全(附答案)
    修改病句练习 1.指出下列各句的病因,填写在句后的括号中.(8分) A.主语残缺 B.谓语残缺 C.宾语残缺 D.主谓搭配不当E.动宾搭配不当F.语序不当 G.不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