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组合中分组(分堆)与分配问题 - 范文中心

排列组合中分组(分堆)与分配问题

11/09

太奇MBA数学助教

一.分组(分堆)与分配问题

李瑞玲

将n个不同元素按照某些条件分配给k个不同的对象,称为分配问题,又分为定向分配和不定向分配两种问题。

将n个不同元素按照某些条件分成k组,称为分组问题。分组问题有不平均分组,平均分组,部分平均分组三情况。

分组问题和分配问题是有区别的,前者组与组之间只要元素个数相同是不区分的,而后者即使两组的元素个数相同,但因所要分配的对象不同,仍然是可区分的。对于后者必须先分组后排列。一.基本的分组问题

例1.六本不同的书,分为三组,求在下列条件下各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

(1)每组两本(均分三组)(2)一组一本,一组两本,一组三本(3)一组四本,另外两组各一本

(平均分组问题)(不平均分组问题)(部分平均分组问题)

分析:(1)分组和顺序无关,是组合问题。分组数为C62C42C22=90,而这90种分组方法实际上重复了6次。现把六本不同的书标上

1,2,3,4,5,6六个号码,先看一下这种情况:

(1,2)(3,4)(5,6)(3,4)(1,2)(5,6)(5,6)(1,2)(3,4)

(1,2)(5,6)(3,4)(3,4)(5,6)(1,2)(5,6)(3,4)(1,2)

由于书是均匀分组的,三组的本数都一样,又与顺序无关,所以这种

情况下这六种分法是同一种分法,于是可知重复了6次。以上的分组实际上加入了组的顺序,同理其他情况也是如此,因此还应取消分组

2

C62C42C290

的顺序,即除以P,于是最后知分法为==15.

P336

3

3

123

(2)先分组,分组方法是C6C5C3=60,那么还要不要除以P33???(很

关键的问题)

由于每组的书的本数是不一样的,因此不会出现相同的分法,即

123共有C6C5C3=60。

11(3)先分组,分组方法是C64C2C1=30,这其中有没有重复的分法???(需

要好好考虑)

现还把六本不同的书标上1,2,3,4,5,6六个号码,先看以下情况1)先取四本分一组,剩下的两本,一本一组,情况如下(1,2,3,4)5

6

(1,2,3,4)6

5

2)先取一本分一组,再取四本分一组,剩余的一本为一组,情况如下

5

(1,2,3,4)6

6(1,2,3,4)5

3)先取一本分一组,再取一本为一组,剩下的四本为一组,情况如下

5

6(1,2,3,4)

6

5(1,2,3,4)

由此可知每一种分法重复了2次,原因是其中两组的的书的本数都是一本,这两组有了顺序,需要把分组的顺序取消掉,而四本的那一组,由于书的本数不一样,不可重复,故最后的结果为

11

C64C2C130

==15.2

P22

通过以上三个小题的分析,可以得出分组问题的一般结论如下:一般地,将n个不同的元素分成p组,各组内元素个数分别为

m1,m2,⋯,mp,其中k组内元素个数相等,那么分组方法数为

Cnm1Cnm−2m1⋯Cnm−i(m1+m2+⋯+mi−1)⋯Cmpp

Pkk

的总组数的全排列!

m

,即选完元素后要除以元素相同

三.基本的分配问题1.定向分配问题

例2六本不同的书,分给甲乙丙三人,求在下列条件下各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1)甲两本,乙两本,丙两本(2)甲一本,乙两本,丙三本(3)甲四本,乙一本,丙一本

分析:由于分配给三人,每人分几本是一定的,属于分配问题中的定向分配问题。由分步计数原理得(1)C62C42C22=902.不定向分配问题

例3.六本不同的书,分给甲乙丙三人,求在下列条件下各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1)每人两本

123

(2)C6C5C3=60

11

(3)C64C2C1=30

(2)一人一本,一人两本,一人三本(3)一人四本,一人一本,一人一本

分析:此题属于分配中的不定向分配问题。由于分配给三人,同一本书给不同的人是不同的分法,所以是排列问题。实际上可看作是“六本不同的书分为三组,再将这三组分给甲乙丙三人”,因此只要将元素的分组的方法数再乘以所分配对象的全排列即可!

2

C62C42C2

所以有(1)×P33=903

P3

123

(2)C6C5C3×P33=36011

C64C2C1

(3)×P33=902

P2

结论:一般地,如果把n个不同的元素分配给k个不同的对象,并且每个不同的对象可接受的元素个数没有限制,那么实际上是先分组后排列的问题,结果为分组方案数乘以不同对象数的全排列。解不定向分配题的一般原则是:先分组后排列!

数学讲义上第95页排列组合本章作业

第4题属于不定向分配问题(需要先分组,再分配,其中分组为不

123平均分组)结果为C6C5C3×P33=360,故选B。

123第5题属于定向分配问题,所以为C6C5C3=60,故选D。

第6题属于不定向分配问题(需要先分组,再分配,其中分组为平均

2

C62C42C23

分组)结果为×P3=90,故选C。3

P3

第28题也属于不定向分配问题,同第6题,结果为

44C12C84C43444

×P=CC3128C4,故选A。3

P3

元素种类

(1)元素相同(2)元素不同

1)分配对象相同2)分配对象不同1)分配对象相同2)分配对象不同分组(分堆)问题隔板法解决分组(分堆)问题可重复和不可重复此时要依据每组的数量来区别

要依据每组的数量和元素特征来区别可重复:投信,人进房间问题不可重复:组合,排列问题

例:现有6个球,4个盒子,每个盒子至少一个球,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各有多少种放法?

(1)球不同,盒子不同(2)球不同,盒子相同(3)球相同,盒子不同(4)球相同,盒子相同解:(1)属于组合,排列问题,需要先分组,再分配给不同的对象。

分组有两种分法:1)2211

2)3111

[1**********]11

⎛C62C4C62C42C2C1C6C3C2C1C2C1C6C3C2C1⎞4⎜⎟则有+,最后结果为+23⎜⎟×P4.P22P33PP23⎝⎠

(2)由于分配对象相同,没有区别,所以实质上为分组问题。分组有两种分法:1)2

2)3

21

1111

113111

C62C42C2C1C6C3C2C1

则有+,即为最后结果。

P22P33

(3)球相同,即元素相同,但分配对象不同,又要求每个盒子至少一个球,故

3

为隔板问题,需用隔板法来解决,即C5=10种。

(4)球相同,盒子相同,就有两种方法,即22种方法。

11和3111这两


相关内容

  • 高中排列组合知识点汇总及典型例题(全)
    一.基本原理 1.加法原理:做一件事有n类办法,则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等于各类方法数相加. 2.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分n步完成,则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等于各步方法数相乘. 注:做一件事时,元素或位置允许重复使用,求方法数时常用基本原理求解. 二. ...
  •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知识要点 [考点梳理] 一.考试内容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2.排列.排列数公式. 3.组合.组合数公式. 4.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5.二项式定理,二项式展开的性质. 二.考试要求 1.掌握分类计数原理及分步计 ...
  • 解决排列组合难题二十一种方法
    高考数学轻松搞定排列组合难题二十一种方法 排列组合问题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因此解决排列组合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楚是排列问题.组合问题还是排列与组合综合问题:其次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采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处理. 教学 ...
  • 排列组合综合题型及答案
    排列组合综合题型 1. 10件不同厂生产的同类产品 (1) 在商品评选会上,有两件商品不能参加评选,要选出4件商品,并排定选出的4件商品的名次, 4 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p81680) (2) 若要选6件商品放在不同的位置上陈列,且必须 ...
  • 数据整理与数据分析
    实验1 数据整理与数据分析 1.1 数据整理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能熟练的进行统计数据的录入.分组.汇总及各种常用统计图表的绘制. 二.实验内容: 1.数据的录入 2.数据的排序 3.数据的分组 4.数据透视分析 5.常用统计图表的绘制 ...
  • 排列组合高三理
    排列组合练习: 1)6个男生与3个女生排成一列,若依下列条件,各有几种排法? a)任意排列: b)3个女生要分开: c)3个女生要在一起,6个男生要在一起: d)两特定男生要相邻,另两特定女生不可相邻 ans:362880;151200;8 ...
  • 湘教版七年级(上)全册音乐教案
    课题:唱出心中的歌 第一课时 总第 教学目标: 1.会唱所教歌曲,并能背唱其中的1-2首: 2.能大胆.自信地独唱或与同学一起演唱: 3.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声情并茂地演唱. 设计思路: 同学们带着兴奋与好奇的心态跨进中学校门,让学生充分 ...
  • 监控系统技术参数
    第五章 技术要求 (1)摄像机 高清红外网络球型摄像机:按现场情况实际需要,选用高清网络红外球型摄像机,该摄像机带网络模块.变焦镜头.高速预制云台.智能解码控制器.高分辨.带红外灯, 确保能清晰监视各监控点图像. 高清红外网络枪型摄像机:按 ...
  • 医学论文题目的选择
    1 医学论文题目的选择 1.1 医学论文的命题 医学论文题目应是文章内容的集中概括.作者写论文"一是传播科技经验"二是为晋升需要"因此,论文好坏与标题有很大关系.由于论文题目首先映入读(编)者的眼帘" ...
  • 最新苏教版五上数学教案
    附录 确定位置 第一课时 用数对表示位置(一) 教学内容:第123页例1.练一练,练习三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