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人对[文心雕龙]中刘勰之梦的研究 - 范文中心

论明人对[文心雕龙]中刘勰之梦的研究

09/18

文 

论 明人对  《 文心  雕龙》 中刘勰之 梦的研 究  

。杨 倩 

摘  要:明代 是 ( ( 丈心雕龙 研 究的关键 时期 ,这期 间的龙学研 究取得 了一 系列开创性成果,明人时刘勰梦境的 

研 究就是 其 中之一 。在 明代  文心雕龙》 多个版 本的序 言 中,明代 学者 频频提及 刘勰在  序 志  篇 中叙述 的梦  境 ,他们 肯定 了刘勰对 梦境 真实性的构建 ,突出此梦的神 圣性和神秘 性 ,同时认 为此 梦构 成刘勰创作 的主要 动 

力,而上述现 象与明代儒 学复古思潮、梦文化风行、戏曲小说等通俗 丈学的繁 荣有着直接 的关系。  

关键 词 :丈 心雕 龙 刘勰 梦 明代 

明代 是 《 文 心 雕 龙 》研 究 承 上 启 下 时 期 , 明 人 在 对 前  动 机 、 以 及 对 文 章 的 内 容 、体 例 做 扼 要 的概 括 和 评 价 。 序  代 《 文心》研 究中的诸 多问题进行 了总结、深化 的同时 ,   可 分 为 自序 和 他 序 , 他 序 的 作 者 多 是 相 关 领 域 的 专 家 , 其 

提 出 了若 干 新 的研 究 点 和 理 论 点 ,对 后 世 的 龙 学 研 究 产 生  见识穷 高树表 ,极远 启疆 ,因此序 的 内容 也就构成 了中国 

了深远 的影响 。他 们对刘勰 梦的关注就 是其 中之一 ,如此  古代文论 的重要资料 来源。作为 《 文心雕龙 》传播 与接 受 

集 中地 对 此 梦 进 行 关 注 在 明 代 之 前 和 之 后 的 《 文心雕 龙》  

研 究 中不 曾 出现 。  

的繁荣 时期 ,明代 《 文心雕龙 》版本在数 量上是空前绝 后 

的 , 明代 《 文心雕龙 》序言约 l 2 篇 ,其 中 明 确 提 及 此 梦 的 

刘勰 在 《 序志 》篇 中意 味深 长地记载 了 自己梦见 孔子  有6 篇 ,分别是 :嘉靖庚子新 安本方元 祯序 、嘉靖辛 丑建安 

的经 历 :  

本程宽序 、嘉靖癸 卯新安本畲诲序 、嘉靖 乙 巳沙阳本 乐应  子生七龄 ,乃梦彩 云若锦 ,则攀而采之 。齿 

奎 序 、 万 历 已卯 张 之 象 本 张 之 象 序 、 明万 历 辛 卯伍 让 本 伍 

让 序 。上 述 序 言 对 刘 勰 的 梦 境 或 直 引 、或 转述 、或 引 申,  

在逾越 立 ,则尝夜梦执 丹漆之礼 器,随仲尼 而南  行 。旦 而寤 ,乃怡然 而喜 ,大哉 圣人之难见 哉 ,  

反 映 了 明人 对 刘勰 梦境 的极 大 关 注 。  

乃 小 子之 垂 梦欤 。 自生人 以 来 ,未 有 如 夫子 者 

也 … …于 是搦 笔 和 墨 ,乃 始论 文 。 [ 1 1  

明人对刘勰梦境 的解读 

明人从 传统文化 的角度 出发 ,对刘勰 梦境真实性 的构 

刘 勰 将在 序 中 以纪 实 的 口吻和 虔 诚 的态 度 肯定 了 自   建 予以接 受 ,且 进 一 步

强化 了此 梦 的 神秘 性 。   己所 作 之 梦 的 真 实 性 和 神 奇 性 ,并 直 言 此 梦 的意 义 : 自 己 

的搦 笔 和 墨是 在 孔 子 的 眷 顾 下 展 开 的 。 明代 《 文 心雕龙 》  

乐 应奎 序 : “ 刘 彦 和 故 自言 :   ‘ 尝 梦 从 仲 尼 游 , 寤  而 思 敷 赞 圣 言 , 莫 若 注 经 ,乃 搦 笔 和 墨 , 论 着 古 今 文 体 ,  

的研 究 者 对 刘 勰 梦 境 的 描 写 给 予  极 大 的 兴 趣 和 关 注 ,这  以成此 书 。’……然 则是书开先 于神助 ,而括尽乎 人能者  集 中体现在 明代 《 文 心 雕 龙 》 不 同版 本 的 序 言 中 。 “ 序,   绪 也。字亦作 ‘ 叙 ’ , 言 其 善 叙 事 理 , 次 第 有 序 , 若 丝 之  绪也 。 ” (《 文 体 明辨 》 ) 其 目的 在 于 陈 述 为 文 的 宗 旨 、  

也 。” [ 2 ]  

刘 勰 肯 定 了此 梦 的 真 实 性 , 并 对 其 神 秘 性 、奇 异 性 大 

肆渲染 。梦文化在 中国有着悠 久的历 史, 占   是梦 的一大 

2 O 1 4 . 0 6  

文 

笾 ,竹器 ,如豆者 。”笾是 以竹 编制,用于祭  功能 。先秦 两汉 时期 出现 了诸如 《 黄帝长柳 占梦 》 《 甘德  郑玄注 : “ 长柳 占梦 》的 占梦书 。班 固茜 : “ 杂 占者 ,纪百事 之象 ,  

祀 时 候 盛 放 是 枣 、粟 、 糗 、果 脯 之 类 的 干 物 的 器 皿 。刘 勰 

候善恶之 征 。 《 易》 日:   ‘ 占事 知来 。’众 占非一 ,而梦  此 处 的 礼 器 是 否 就 是 指 笾 , 尚 不 能 凿 实 ,但 可 断 定 这 种 礼 

为 大 , 故 周 有 其 官 。 ”魏 晋 六 朝 是 中 国历 史 上 社 会 思 潮 多  器 是 儒 家 文 化 的象 征 。在 儒 家 典 仪 式 中 , 礼 器 是 必 不 可 少 

一 ,它 “ 不仅具有象 征王权 的政 治特征 ,而且 具  元 化 发 展 的 时期 ,伴 随着 佛 教 文 化 的 东传 和 魏 晋 玄 学 的 兴  的要 素之一 盛 ,梦 文化在 诸多方 面影响着魏晋 士人 的思想 ,   “( 小乘  有 象 征 圣 德 的伦 理 特 征 ”[ 5 j 。在 古代 器 物 中 ,礼 器 与 非 礼器   佛典 ) 以梦之 本身为对 象,意 图假托梦 以暗示重 大的事件  有其 严格的 区分,这种 区分一方面是 由礼器的象征性 、原 

或转变 :   ( 大 乘佛典 )则论述梦 的本质及 其实体之 有无 、   始 性 和 非 功 用 性 共 同 决 定 的 , 而 对 礼 器 用 丹 漆 加 以修 饰 也 

祭 祀 用 器 表 现 为 持 器 者 与  善 恶 之 差 别 等 根 本 问题 。前 者 属 于 原 始 、 自然 的 观 点 … …  是 出 于 突 出其 神 圣 性 的 目的 。 “ 后 者 系 立 于 批 判 、 形 而上 学 的观 点 ” [ 3 ] , 刘勰 对 梦 的观

点应  神 灵 的 联 系 ,其 特 征 一 般 表 现 为 对 神 的 隆 与 敬 ,特 殊 的 祭 

属前者 ,此梦可分 为两个环节 。  

器 则体现为沟通 人神 的特 权:权力象 征物表现为持器 者非 

第 一 个 环 节 是 彦 和 年 幼 时 的 攀 采 彩 云 之 梦 , 这 个 梦  同 凡 人 的 至 尊 至 上 的 权 威 , 一 般 表 现 为 持 器 者 在 社 会 组 织  境 中核 心 元 素 是 “ 云 ” 。 一 方 面 , 云 在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中具  中所享有的定支受天有大命与生杀予夺之大权。”   据此 可 

有 隐喻性 的象 征意义 ,  《 周礼 》中讲 : “ 云有 五色可辨 吉  以推 断 ,刘 勰 梦 随 仲 尼 而 南 行 时 强 调 “ 梦 执 丹 漆 之 礼器 ”   凶 ,郑 氏曰 以二 分 二至 观 云色 。青 为 虫 、 白为丧 、赤 为  并 非 无 意 之 举 , 其 目 的是 要 凸 显 梦 的 神 圣 性 ,从 而 表 现 出   兵 、黑为水 、黄为丰年 。 ” 《 汉书 ・ 天文 志》载 : “ 若烟  其搦 笔和墨 ,乃始论文 的神圣性 。而这 种神圣性也绝 不仅  非烟 ,若云 非云 ,郁 郁纷纷 ,萧 索轮 困,是谓庆 云。庆 云  仅 是 一 部 作 品本 身 所 能 带 来 的 ,关 键 是 这 部 作 品具 有 针 砭 

见 , 喜 气 也 。 ”至 魏 晋 南 北 朝 , 祥 云 的 象 征 意 义 被 民众 普   时弊的功用性 。 《 礼记 ・郊特牲 》中讲 “ 丹漆雕几 之美 ,   遍 接 受 。彩 云 即 是 庆 云 , 也 称 之 为 景 云 、 卿 云 , 如 与 刘 勰  素 车 之 乘 ,尊 其 朴 也 ,贵 其 质 而 已 矣 ” 。 孔 子 曾言 : “ 吾 

同 时代 的沈 约 在 《 宋 书 》 中道 :  “ 云 有五 色 ,太 平 之应  闻丹 漆不文 ,白玉不凋 ,质 有余不受饰 。 ”丹漆之 礼器 是 

也 , 日 庆 云 。 若 云 非 云 若 烟 非烟 ,五 色 纷 组 谓 之 庆 云 。 ”   另 一 方 面 , 在 我 国传 统 文 化 中 ,云 还 具 有 神 性 ,   《 论衡 》   刘勰 在标示欲 以 “ 原道 ” “ 征圣 ” “ 宗 经 ”为 纲 领 , 改 变  当时 “ 去 圣久 远 ” “ 文 体 解 散 ” “言 贵 浮 诡 ” “ 离 本 弥 

日: “ 神灵之气 ,云 雨之类 。”李砚祖提 出: “ 当人们把  甚 , 将 遂 讹 滥 ” 的 形 式 主 义 文 风 ,达 到 正 末 归 本 的 目的 ,  

这 种具 有 神秘 属 性 的感 知用 ‘ 纹 样 ’ 的 符 号 或 形 态 表 现  而这 一使命正是 孔子赋予 给刘 勰的 。这 样刘勰 的 《 文心 雕 

出来 时 ,这些 ‘ 纹样 ’的符 号 、 图式 ,必 然 带着 各 种神  龙》具有了一种近乎 “ 君权神授 ”的意味。  

圣 、神 秘 的 灵 验 意 味 ,甚 至 认为 具 有 与 原 有 物 象 同 样 的 功  明 人 对 刘

勰 梦 境 中 两 个 环 节 的 构 建 颇 为 认 同 。 他 们 

能与神 性 。”[ 4 】“ 彩 云 若 锦 , 则 攀 而 采 之 ”对 刘 勰 的 意 义  相信此 梦的真实性 , 因为  一个很重要 的显示梦境真 实的 

是 “ 贞 枝 柳兮 枯槁 ,枉 车登 兮 庆云 ”。而 这 很容 易 让人  方面 ,就是梦对 于 日常生 活的影响 。梦 兆的应验 、梦 中行  联想 到 蒙学 书 目 《 幼 学琼 林 》 中 “ 攀仙 桂 , 步青 云 , 皆  为在 日常世界所 发生的实 际效 果等是可 以证明梦 的真 实性 

言 荣 发 ”的 诗 句 。刘 勰 似 乎 在 告 诉 世 人 ,也 是 在 鼓 励 自 己  的 ”  】 。刘 勰 的梦 虽 是 某 种异 己 的东 西 ,但这 种 奇 异 却被 后 

其仕途 的荣发是 必然 的,种种端倪 在年幼 时就 已显现 。 明  人 所 证 明 。 明人 认 为 《 文 心 雕 龙 》 与 梦 中所 得 的 暗 示 有 着  

人也视彩 云为吉 象,如 明方孝儒 《 御 书赞 》讲 : “ 惟 天 不  密切 的关系 ,是 “ 书开先于神 助,而括尽 乎人能者也 ”。  

言, 以象 示人 ,锡 羡垂光 ,景星庆 云。 ”孔 尚任则在 《 桃  更 “ 言梦 之所寄 ,文 亦寄焉 ”,将做梦和 为文直接联系在  花扇 》 中说: “ 祥瑞 一十 二种……河 出图 ,洛 出书 ,景 星 

明 ,庆 云 现 。 ”  

起 。 实际 上受 神 灵感 应之 梦 而创 造 出著 作的 事例 在 中 

国古 代 并不 少 见 ,如 “ 董仲 舒 梦蛟 龙 入怀 ,乃 作 《 春秋 

第 二 个 环 节 则 是 成 年 后 “梦 执 丹 漆 之 礼 器 , 随 仲 尼  繁 露 》 ” ( 《 西京杂 记》卷二 ), “ 相 如 将 献 赋 , 未 知 所 

而 南行 ”,这实际上 是彩云之 梦的继续 和发展 ,进一步 为  为,梦一黄 翁谓之 曰:   ‘ 可谓 《 大 人赋》 。’遂 作 《 大人  其 青云之路 指出具体 的实现途 径 。 “ 随仲尼而 南行 ”表 明  赋 》 ” (《 西京杂记 》卷 三 )。乐应 奎甚至直 言刘勰借助 

刘 勰 追 随 孔 子 的 愿 望 。 追 随 圣 人 最 直 接 的 是 注 经 , 但 前 人  神力在圣人 “ 神谕 ”下创造了鸿著 。   对 此 已 有 深 解 , 再 重 复 也 不 足 以 立 家 ,所 以刘 勰 选 择 了 论  二 、 明人 关 注 刘勰 梦 境 的 原 因 

文 。那 么 ,刘 勰 为什 么 在追 随 孔子 之 时是 “ 执丹 漆 之礼 

明人 从个人体 验的角度 ,认为孔子 的示梦是促 成刘勰 

器 ” 呢 ?这 与 刘 勰 最 终 选 择 论 文 之 路 有 什 么 关 系 呢 ?黄 侃   创 作最为重要 的动力之一 。如畲诲序 : “ 尝夜梦 持丹 漆之  认 为刘勰所 说的 “ 礼器 ”是笾 豆。  《 周礼 ・ 天 官 ・笾 人 》  

  礼 器 , 随 仲 尼 而 南 行 ;寤 而 喜 , 日 :   ‘ 大 哉 ,圣 人 之 难 见  主 

兰  

蚕  

2 0 l 4. 0 6  

文 

也 , 小 子 之 垂 梦 与 ? ’ 乃始 论文 , 以诚 此 籍 。 虽 弘 经 之 志  刘 勰 之 梦 当 属 精 梦 。 实 际 上 , 刘 勰 梦 孔 予 与 孔 子 梦  公 存  未 竟 ,庶 乎 圣 典 之 英蕤 矣 。 ”[ 8 ]   在 着 文 化 意 义 上 的 延 续 , 而 明 人 对 此 的接 受 除 了尊 崇孔 子  意 义 外 , 也 是 从 天 人 感 应 的角 度 来 理 解 的 。 “ 天人感应 ”  

张之象 序: “ 勰生 而颖慧 ,甫七 龄 ,乃梦 彩云若锦 ,  

则 攀 而 采 之 。 齿 在 逾 立 , 则 又 尝 梦 持 丹 漆 礼 器 , 随 孔 子  是 中 国 占代 哲 学 的核 心 思 想 , 也 是 中 国文 化 的 重 要 思 维 模 

南行 ;寤而 喜焉 。 是 引笔行 墨 ,论着 古 今文 体 , 以成此  式 ,汉代 董仲舒 以儒 家学说为基础 ,结合各 派学说 ,建 立 

书。”  

了 “ 天 人 感 应 ”模 式 。 “ 天 ” 为万 物 之 本 原 , “ 天 者 , 群 

物 之 祖 也 , 故 遍 覆 包 涵 而 无 所 殊 , 建 日 月风 雨 以和 之 , 经 

方元祯序 : “ 勰 , 东 莞 人 。 自言 尝 夜 梦 持 丹 漆 之 器 ,  

随 仲 尼 而 南 行 : 寤 而 思 ,敷 磺 圣 旨 , 莫 若 注 经 ,而 马 郑 诸  阴 阳 寒 暑 以 成 之 ” ( 《 汉书 ・ 董仲舒 传》 )。 “ 天 ”不 仅 

儒 ,弘之 已精,就有深解 ,未足立家 。唯文章之用 ,有裨  产 生 物 质 世 界 , 而 且 产 生 与 道 德 伦 理 相 对 应 的精 神 世 界 ,  

经 典 。 于是 搦笔 和 墨 , 沦着 古今 文 体 , 以成 此 书 。 ” [ 1 0 ]  

恰如冯友 兰所言 : “ 宇 宙 间 事 物 , 古 人 多 认 为 与 人 事 互 相 

对 处在文 明发展初期 的人们 而 言,梦 的神圣在 于做梦  影 响 。故 古 人 有 所 谓 术 数 之 法 , 以种 种 法 术 ,观 察 宇 宙 间 

者 相 信 梦 是 神 将 它 的 意 志 传 达 给 自身 所 最 常 用 的方 法 。 刘  可 令 人 注 意 之 现 象 , 以预 测 人 之 祸 福 。 ”…  在 董 仲 舒 的天 

勰对 梦的 “ 神谕 ”深信不疑 ,而 明人进 一步认定此 梦是促  人 感 应 论 中 , “ 天 ”具 有 神 的 性 质 , 梦 的 价 值 在 于 人 们 对  使刘勰 完成 《 文 心雕龙 》的最初 和最大动 力。上述 畲诲、  

它 的 解 释 ,对 梦 的 理 解 本 质 上 是 对 某 种 文 化 的 曲 折 反 映 。  

张之象 、方元祯 都持此论调 ,强调刘勰是在 梦遇孔子 之后  孔 子 认 为 梦 到 周 公 是 周 公 对 自 己的 青 睐 , 而 这 对 孔 予 自我  

才 寤 而 思 ,遂 始 论 文 。 除

相 信 神 谕 的 暗 示 之 外 , 明人 也 从  价 值 的 实 现 具 有 非 比寻 常 的 意 义 。 “ 刘 勰 对 其 梦 见 孔 予 的  唯物 的角度看待 此梦对刘勰创 作的影 响,如程宽序 :  “ 盖  解 读 和 心 情 , 在 一 定 意 义 上 可 以作 为孔 子 当年 梦 见  公 的  勰 也 , 彩 云 已 兆 七 龄 之 初 , 丹 漆 兹 随 大 成 之 圣 , 梦 之 所  寄 ,心 亦 寄 焉 , 心 之 所 寄 ,文 亦 寄 焉 。其 志 固 ,其 幽 芳 ,   其 历 时 久 ,是 故 焕 然 成一 家 ,法 垂 百祀 云 。 ”…   在梦境 和为文之 间加入 了 “ 心 ” ,正 是 心 有 所 想 , 日  

个 注 脚 ,后 者 实 际 上 是 前 者 的 某 种 再 现 或 重 演 。 而 其 客 

观 的 历 史 意 义 , 都 在 文 化 的 传 承 。梦 见 孔 子和 梦 见 周 公 一 

样 ,实 际 上都 可 以看 做 文 化传 承 的 一 种 精神 符 号 。” l 1 s ]   其 次 , 明 人 对 刘 勰 梦 的 理 解 与 当 时 梦 理 论 有 一定 的  联 系 。据 明代 焦 弦 《 国史 经 籍 志 》 《 明 史 ・艺文 志 》 存 目  

有所 思 ,才会形 成此梦 ,在梦 的暗示下 ,刘勰发奋 为文 ,  

完成创 作,  《 文 心 雕 龙 》 一 书也 正 是 彦 和 “ 三 立 ”价 值 观  录 载 , 明 代 有 关 梦 书 主 要 有 《 古今应梦 异梦全 书》 《 纪 梦  的 集 中 反 映 。伍 让 说 的 更 为 直 接 :  “ 勰 尝 梦 彩 云 若 锦 , 则  要 览 》 《 梦 占类考》 《 梦林 元解》和 《 梦 占逸 旨》 五 部 ,   攀 而 折 之 ,又 尝 夜 梦 持 丹 漆 之 器 ,随 仲 尼 而 南 行 , 盖致 精  其 中 前 四 部 今 已 亡 佚 ,无 从 考 证 。但 我 们 仍 能 从 《 梦 占逸 

久 习 ,形诸 梦 寐 ,宜其 品 藻玄 黄 ,若斯 之 谛也 。其 自序 

旨》中 了解 明人对梦 的看 法和认识 。 《 梦 占逸 旨》分为载 

日 :文 果 载 心 , 余 心 有 寄 , 古 人 之 立 言 于 世 , 岂直 目睫 也  梦 占 二 十 六 卷 、 梦 禳 二 卷 、 梦 原 一 卷 、 梦 征 五 卷 。 收 集  哉 。”_ l z   认 为 两个 梦 “ 盖 致 精 久 习 , 形 诸 梦 寐 ” , 而刘 勰  了 诸 多 占 梦 的 记 载 和 传 说 , 书 中 凭 据 的 占 梦 哲 学 主 要 是  心 之 所 系 ,仍 是 其 立 言 于世 价 值 的 实现 。   “ 天人感应 ”说 , “ 人 藻 冲 和 , 肖乎 天 地 ,精 神 融 贯 , 无 

明人之将此梦视 为 《 文 心 雕 龙 》 最 重 要 的 创 作 动 机 并  相 族 也 ” 。 即 人 从 梦 中可 以预 知 天 地 之 意 ,通 过 某 种 中 介  非 偶 然 , 这 既 受 我 国 文 化 传 统 的 影 响 ,也 受 当 时 文 风 的 影  来 完 成 上 天 对 人 的 暗 示 。

中 国 古 代 的 圣 明帝 王 很 多 都 通 过 

  响 。 首 先 ,梦 作 为 个 体 的体 验 具 有 非 理 性 的 、 潜 意 识 的 特  感 受 天 所 降 临 的 某 种 奇 瑞 得 到 暗 示 , 完 成 使 命 , 如 伏 羲 、

点 ,然 当 梦 者 将 其 记 录 、传 播 且 对 他 人 的 思 想 、社 会 的 诸  黄 帝 、尧 、舜 、 禹 ,乃 至 商 汤 、周 武 都 曾接 受 河 图 洛 书 。  

多 方 面 产 生 影 响 时 , 这 个 梦 就 凝 结 了 民族 的 文 化 沉 淀 , 具  对 此 ,刘 勰 也 深 信 不 疑 , 如 他 在 《 文心雕龙 》中 曾言 “ 若 

有了 “ 集 体 无 意 识 ”的 色 彩 。 明 人 对 此 梦 奇 异 性 的 肯 定 本  乃河 图孕 乎八卦 ,洛 书韫 乎九畴 ,玉版金镂 之实 ,丹文 绿  质 上 是 对 儒 家 思 想 的 服 膺 , 即 对 孔 子 的 尊 崇 和 对 天 命 观 的  牒 之 华 , 谁 其 尸 之 , 亦 神 理 而 已 ” 。 帝 王 尚 且 如 此 , 文 人  臣服。 “ 从,  义 上 来 说 , 一 切 梦 都 是 ‘ 文 化 梦 ’ , 因 为 梦  也 坚 信 上 天 对 他 们 也 赋 予 了某 种 特 定 的 使 命 , 而 孔 子 则 是  的 意 象 只 能 来 源 于 做 梦 者 自身 的 人 体 和 他 所 处 的 文 化 : 梦  传 达 这 种 旨意 的 媒 介 。 因 为 孔 子 不 仅 是 圣 人 , 他 还 具 有 神  的释 义 也 总 逃 不 出 他 所 处 的 文 化 中所 包 含 的思 想 、 思 潮 和  性 的色 彩 。 这 在 《 春 秋 纬 演 孔 图 》 中有 记 载 , 孔 子 母 游 大  观 念 。 ”[ 1 3   东汉王 符在 《 潜 夫论 》 中对梦进 行 了分 类 ,   其 中 精 梦 指 用 思 想 、意 念 集 中 ,情 深 甚 于 一 般 情 感 的 梦 ,  

泽之 陂梦 黑帝 ,后 生孔子于 宫桑之中 ,故日玄圣 。因此在  明人看来 ,刘勰创作 《 文心雕 龙》是在完 成孑 L 子赐 予的使 

“ 凝念注神 谓之精 ”,并举例 “ 孔 子 生 于 乱 世 , 日思 周 公  命 , 正 如 陈 士 元 讲 : “ 亦 有 往 代 之 英 , 远 寓 后 人 之 梦 , 如 

之 德 ,夜 即 梦之 ,此 谓 意精 之梦 也 ” ,若 以此 为标准 ,  

齐 景 公 梦 伊 尹 、汉 桓 帝 梦 老 聃 。 ”至 于 孔 子 梦 见 周 公 以及 

2 O 1 4 . O6  

文  谚 

刘勰 、张之 纯、黄渊 、黄泽 、郑玄 、谯周等人梦 见孔子 ,   也 是 周 、孔 有 “ 在天之 灵 ”,而谙圣 贤 “ 所尝梦接 者也 ”   (《 梦 占逸 旨》 ) 。   再 次 , 明人 对 刘 勰 梦 境 的 关 注 与 当 时 大 的 文 学 环 境 有  侧 面折 射 出 《 文 心 雕 龙 》 在 明 代 研 究 的 逐 步 深 入 和 影 响  力 的逐步 扩大 。  

(本 文 系 山 东 省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研 究 立 项 课

题 

1   3 D W X J 0 4 】 阶段 性 成 果 。 )   密 切的关系 。 明代通俗 文学 繁荣 ,戏 曲、小说等 作品 中对  [

梦 的涉及和 重视超 出了 以往任 何时代 。明代戏 曲、小 说繁 

  荣 , 其 中很 多 涉 及 到 对 梦 的 描 述 ,形 成 了独 具特 色 的 文 学  注释 :

梦 文 化 ,这 也 对 当 时 《 文 心 雕 龙 》 的 接 受 产 生 影 响 。 中 国 

[ 1 】 周振 甫: 《 文心雕龙今译》 , . 北京 :中华书局 ,2   0 0 7 年版 ,第  

4 5   3 页。  

古代戏 曲尤重梦境 描写 。元 代杂剧诞 生之后 则使梦文 学发 

2 】 [ 8 】 [ 9 】[ 1 0 】[ 1 1 ] [ 1   2 】 杨 明照:  《 文心雕龙校注拾遗》 ,上海:   展 到一 个新 的高峰 。据 查月 贞统计 , “ 《 元 曲选 》1 0 0 部  【

作 品,涉及 梦境描 写的达2 7 部 ,占全部作 品四分之一 强,  

上 海古籍 出版社 ,1   9 8 2 年版,第7   3 0 页,第7 2 8 页,第7   3 l 页,第7 2 6  

2   7 页 ,第7 2 8 页。   《 元 曲选 外 编 》 6 2 部杂剧 ,涉及梦境 描写的2 0 部 ,更 占 了   页,第7

全 部 作 品几 乎 三 分 之 一 ” [ 】  ,  “ 明代 承 接 此 风 ,其 杂 剧 、   传 奇 中 的梦 戏 作 品 大 约 一 百 五 十 种 ” [ ” ] ,汤显祖 的 “ 临川 I  

[ 3 】 蓝 吉富:  g 中华佛教 百科 全书》, 台湾: 台南县永康市佛教百  科文献基金 ,1 9 9 4 年版 ,第4 9 9 4 页。  

4 】 李砚祖:  《 装饰之 道》,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1   9 9 3 年  四梦 ”更是成 为梦 戏作 品中的巅 峰之 作 。除戏剧外 ,小说  [

  0 页。   也是如 此 。小说 中的 “ 梦 ”多有 预示情节 发展、暗示 人物  版 , 第 1

5 】 吴十洲 :  Ⅸ 礼 器的古典 哲学话题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 院研究  命 运 等 隐 喻 作 用 。 以戏 曲 、 小 说 为代 表 的 通 俗 文 学 不 仅 在  [

0 0 1 年,第6 期。   市 民阶 层 流 传 广 泛 ,其 影 响 面 也 辐 射 到 当 时 的 知 识 分 子 阶  生院学报 ,2

层 ,这 也 是 明人 关 注 《 文 心雕 龙》 梦 的 原 因 之 一 。  

小 结 

【 6 】 梅珍生:  《 论礼 器的文化 意义与哲学意义》 ,湖 南大学学报 ,  

2 0 0 5 年 ,第 5 期。  

明人不 仅 对刘 勰 的 梦境 充 满 兴趣 ,且对 他 在序 文 中  

[ 7 】 王 文戈:  《 文学作 品 中梦 的真 实性建构 》 ,华中师 范大学学 

0 0 6 年 ,第 3 期。   记 梦 的 方 式 也 相 当 重 视  他 们

甚 至 在 自 己编 著 的 书 面 中直  报 , 2

接 采 用 了 这 种 形 式 ,其 中 以 朱 荃 宰 的 《 文通 》最 为明显 。  

[ 1   3 】 查尔斯 ・ 莱格 夫特:  Ⅸ 梦的真谛》,上海:学林 出版社 ,1 9 8   7  

4 6 页。   《 文通 》无论 是在篇章 体结构还 是具体 内容上 ,都 与 《 文  年 版 , 第 1

心 雕 龙 》 有 颇 多相 似 ,可 谓 “ 朱 子 之 为 文 通 , 其 义 况 诸 彦 

【 1 4 】 冯友 兰:   《 中国哲 学史 》,上 海:华 东师范大 学出版 社 ,  

0 0 0 年 版 ,第 3 1 页。   和 之 论 文 , 而 名 取 诸 子 玄之 读 史 ” 。 全 书 卷 一 至 卷 二 十 五  2

1   5 】 刘文英:  Ⅸ 于孔子梦见周公 的几个 问题 》,孔子研 究,2 0 0 4   论 文 法 , 卷 二 十 六 至 卷 三 十 为 杂 论 , 卷 三 十 一 为 诠 梦 。 其  [

期。   中诠梦 一篇颇似 《 文心雕龙 》的 《 自序》 ,对 此 ,四库总  年 , 第4

1 6 】 查月 贞:   元代 “ 涉梦戏研究》 ,江西师 范大学硕 士论文 ,   目直 言 :   “《 文 通 》 独 先 刻 成 其 书 , 古 今 文 章 流 别 及 诗 文  [

0 0 7 年。   格 律 一 一 为之 析 。盖 欲仿 刘 勰 《 雕 龙 》 而 作 。 末 诠 梦 一  2

篇 ,酷 摹 勰 之 自序 。 ” 实 际 上 ,   《 文 通 》对 刘 勰 的模 拟 绝  [ 1 7 】 王美花 :  《 中国古代戏曲 中梦意象的文化解读》 ,山西师范大 

0 0 7 年。   不 仅仅是在 文章 的篇章结构 这类形式 、细节 的问题上 ,对  学硕 士 论 文 , 2

此 朱 氏有 明 确 的表 示 : “ 《 雕 龙 》来 疥 驼 之 讥 ,  《 流 别》   竭 捃摭之 力,伯鲁广 文恪之 书,号称 《 明 辨 》 , 自述 费年 

[ 1 8 】 朱荃宰: 《 文通 ,闰》 ,刻本,1 6 2 6( 明天启六年 )。  

而 皆不本 之经史 。吴详于文 而略于诗 ,徐又遗 曲,或饮 水  而 忘其源 ,或 拱木而弃其群 。 ”f l 8   而这 正是 出于 《 文 心雕  龙 》正本澄 源 ,反 文归质 的价值 。从 这个意义 来说 ,朱荃  宰 的梦和刘勰的梦在初衷和意 图上具有高度 的~致性 。   刘 勰 的 梦境 虽 寥 寥数 字 , 却涉 及 到 《 文 心雕 龙 》 创  作 缘起 、思想 倾 向、价 值 指 向等诸 多深层 次 的 问题 ,是  后 人 正确 理解 刘 勰 “ 言 为 文之 用 心 ”的关 键 。明人 对刘 

勰 梦 的 研 究 虽 然 深 度 尚 浅 , 但 这 一 问 题 的 提 出和 这 种 分  

( 杨倩  济 南   山 东青年 政 治学 院文 艺 学 博 士  

析 的 思 维 方 式 对 后 世 龙 学 研 究 有 深 远 的 影 响 , 而

这 也 从  2 5 O 1 O 3)  

2 01 4 . 0 6  


相关内容

  • [宗经]与[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作者:詹福瑞 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5年04期 <文心雕龙>的前五篇是书的总论,<宗经>为总论之一.<文心雕龙·序志>篇说:"盖文心之作,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 ...
  • 论[文心雕龙]的体用之道
    <文心雕龙>的思想具有巨大的包融性,它对于各家学说中有利于说明文学问题的观点,都加以采纳.至于贯穿<文心>全书的主导思想,则不外儒道两家,以道为体,以儒为用,体用结合,这就是<文心>之道. 儒道互补:体用 ...
  • 论檄与移_露布_难的关系
    2011年12月第30卷第12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Anqi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Edition) Dec.2011Vol.30No.12  ...
  • 10.古诗三首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诗的内容,理解诗句,体会诗中抒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背诵这三首诗. 4.能熟练运用学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课. 二.教学重点 解诗意,悟诗情. 三.教具准备 :挂图,幻灯.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 ...
  • 汉赋渊源论
    作者:刘慧晏 东方论坛 1998年07期 汉代赋作有骚体赋.散大赋和小赋.在三者中,能代表汉代文学特色的是散大赋,能代表汉家帝国气象的也是散大赋.汉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大交融.大交汇的时代.汉赋,特别是散大赋如同汉代其他文化式样一样,在文化上 ...
  • 经学正统与文学馀业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经学正统与文学馀业 我们在研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饶有趣味的现象:清代的考据学家在他们的小学训诂著作中所引用的材料,几乎遍及先秦两汉经史子集各种著作,但所引的唐宋诗词则屈指可数.这一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在经 ...
  • 中国文学史-文学常识习题3
    <中国文学史>文学常识习题(三)-魏晋南北朝 1.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异常繁荣,中国文论史上,魏曹丕的< 典论 · 论文 >是第一篇文学批评的专门论文:西晋陆机的< 文赋 >是第一篇完整而系统 ...
  • 文学理论研究论文的写作
    一.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特点: •      1.研究对象: •           文学理论是一门系统解释文学的性质.特点.活动规律和文学分析方法的学说. •                艺术批评的诸坐标(艾布拉姆斯) •        ...
  •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历代文论选 (一卷本)
    基本资料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历代文论选 (一卷本) 作者:郭绍虞 出版社: 出版年:1979年11月第1版 页数: 定价:0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本的基础上选编的,分先秦.两汉.魏晋南 ...
  • 对联的创作与谋篇
    对联的创作与谋篇 古人将对联的创作称之为"属对"."属",类也,"对",配偶也.意思就是以类字配成偶句以成的文体.由此可见其"属对"二字的内涵所在.对联的独立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