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檄与移_露布_难的关系 - 范文中心

论檄与移_露布_难的关系

07/20

2011年12月第30卷第12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Anqi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Edition)

Dec.2011Vol.30No.12



论檄与移、露布、难的关系

淮北235000)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安徽

摘“移、要:“檄”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军事文书,它与露布、难”等几种古代文体有紧密联系,但又有本质区别。

“檄”“移”“意用小异,”;“檄”“露布”与而体义大同与都属于公开性军事公文,但二者无论是写作目的、写作内容还是写《难蜀父老》“檄”“难”作风格都不相同;司马相如经游志诚、傅刚等人的考证,应从中独立出来,单列为体。

关键词:檄;文体;移;露布;难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1)12-0012-04

檄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军事文书,具有非常高

是中国古代散文中一种既具有很强的文学价值,

的实用性又兼具特殊审美特性的重要文体。非常

到目前为止,有关中国古代檄文的整理遗憾的是,

和研究工作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本文力图在总结分析前人和今人对檄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檄的概念,着重分析檄与移、露布以及难等相关文体的区别与联系,以期填补檄文专题研究的空白。

一、檄文内涵

古人有多种解释,较为权威的关于檄的概念,

《康熙字典》就有三种代表性的解释:

:“檄者,第一种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

。【前汉·申屠嘉传】‘为檄召通’。”召也这里指的是写在木简上的文书,用于征召,并不是一种文体。

:“又有急,第二种则加以鸡羽插之,示速疾

。【史记·汉高纪】‘以羽檄征天下兵’。”也是对第一种解释的延伸和发展,指加急文书,也不是一种文体。

:“陈彼之恶,第三种说此之德,晓谕百姓之

书也。又曰:檄,皎也,明言此使令皎然而识也。《司马相如·谕巴蜀檄》、《陈琳·讨曹操檄》汉魏

”皆是。这里的檄才是一种文体,是通过“陈彼之

,。《谕恶,说此之德”来达到“晓谕百姓”的目的

(即《讨曹操檄》)都巴蜀檄》和《为袁绍檄豫州》是典型的檄。

其他古人对檄的解释还有:

:“檄者,梁刘勰《文心雕龙》皦也。宣露于

皦然明白也……又州邦征吏,亦称为檄,固明外,

”一是指把问题情况宣扬揭示出来,使举之义也。

之明明白白,二是指选拔委任官吏。

《经典释文》:“檄,”唐陆德明军书也。指军事

文书。

:“其他,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报答谕

告,亦并称檄;故取以附焉。又州邦征吏,称为檄,盖取明举之义,而其词不存,无从采录,姑附其说

”于此。一是指报答谕告,二是指选拔委任官吏,“其词不存,。但无从采录”

《文体通释》:“檄,清王兆芳军事所征召而激

”动者也。主于激扬军情,词意急切。指军事征召

的文书。

《汉语大字典》再看中对檄的解释:1.古代官方用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说文·木部》:“檄,。”《广雅·释诂四》:二尺书“檄,”:“《释文》书也。明徐师曾《文体明辨·檄》

。《说文》云:檄,军书也云:以木简为书,长尺二

寸,用以号召。若有急,则插鸡羽而遣之,故谓之

”言如飞之疾也。这里是对檄作为一种文体羽檄,

的定义。

2.以文书征召、声讨、晓谕等曰檄。唐刘知几《史通·疑古》:“陈琳为袁檄魏。”《烈皇小明文秉

*

收稿日期:2011-05-27

作者简介:刘峨,男,安徽濉溪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第12期刘峨:论檄与移、露布、难的关系

·13·

:“孙阁部乃严檄诸将,识》卷二期共攻泺水,申明

”军令。这里檄是动词,指以文书征召、声讨、晓谕等的一种行为。

3.树高削无旁枝。《尔雅·释木》:“无枝为”:“檄櫂直上。”:“檄即櫂也,郭璞注刑昺疏谓檄。

”这是指檄的原始木无枝檄櫂直上长而杀者也。———“无枝之木”。本义

综上对檄概念解释的分析,可以看出:檄的涵并不断发展演化。它从最初作为木义十分丰富,

“无枝之木”,“军书”、“晓谕百的本义逐步发展为,姓之书”成为一种文体。从思想内容和写作目,“檄”的的角度分析主要是指古代统治者或战争中某一方战前用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即通过宣扬己方的善德和正义性,揭露陈述对方的罪恶,达到抢占舆论先机、实施政治攻心、凝聚军心广义士气效果的一类军事文书。这是狭义的檄,还可以对内征召、的檄则不仅可以对外声讨敌人,晓谕臣民、辟吏、檄迎、报答等。

二、檄文辨体

古代文体中移、露布与檄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古代文论在论及檄时,往往将移、露布与之并举,而司马相如《难蜀父老》到底是该归入“檄”类,还是应该单列为“难”类,至今仍存有很大争议。我们这里就檄与移、露布、难的关系作一分明确其联系与区别。析,

(一)檄与移

“移”:“禾相依也。”的原始义见于《说文》指稻子生长时,株苗互相依扶至于成熟。文章学上“移”,的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指的是移文、移。“移”书,即各国、各官署、官员之间往来的公文“贻”、“遗”,又写作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往来的文“贻书”“遗书”。书又称或

《文心雕龙》“檄移”刘勰篇将“檄”与“移”放:“移者,易也,移风易俗,令往而在一起进行论述

民随者也……故檄移为用,事兼文武;其在金革,则逆党用檄,顺命资移;所以洗濯民心,坚同符契,”意用小异,而体义大同,与檄参伍,故不重论也。

,“檄”由此可以看出与“移”联系非常紧密,“意用小异,,而体义大同”二者作为公文无论创作目的还是文体格式都非常相似。正因为二者如此相似,檄与移在文体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趋同的轨迹,一方面古人因此形成了“檄移”并称的习惯,如南宋王应麟《玉海》中“檄书”条目下,“移檄”二字就出现了55次之多;另一方面古人

混而杂之,当在檄和移的创作中也经常两体并用,

《文心雕龙文体论今疏》代学者林杉在中就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檄文和移文的写作实践,中,每每两者并用,如隗嚣的《移檄告郡国》钟会《移檄蜀将吏士民工书》。”的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檄与移既联系紧密,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逆党用一是二者适用的对象有所不同

,檄,顺命资移”檄主军事,用于征召、声讨敌方的用于内部对己方民众教敌我矛盾;移则主教民,

,《全上古化,这也是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据统计中所载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檄”命名的56篇文章中,和军事斗争相关的就有49篇,是绝对的主体部分。而这一时期有代表(已佚)和南齐性的移文如晋陆机的《移百官文》《北山移文》均与军事斗争无关。孔稚圭的

二是二者的艺术特点不同。移要求“辞刚而”、“言约而事显”,义辨在明确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和观点的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层层深入、、“移风易俗”反复说理,最终达到“洗濯民心”的,“事效果;檄则要求“谲诡以驰旨,炜晔以腾说”,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在表达方法上既要基于实际情况,又要兵不厌诈,可以采取夸张、诡诈之术欺骗引诱敌人,既不要太老实,又要写得冠冕堂”、“出师先乎皇,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奉辞伐罪威声”的作用。

所以,我们在辨别一篇文章究竟是檄文还是移文时,必须具体分析其思想内容、适用对象和艺术特点,才能做出合适和准确的判断。

(二)檄与露布

对露布这种文体,前人有多种解释,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露布”:“凡制书,始见于汉蔡邕《独断》有印,使符下远近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唯赦令、赎令,召三公诣朝堂受制书,司徒印封,露布下州

[1]

”“露布”郡。这里的显然不是一种文体,而是动

词,取公开、彰露之意。

“檄移”:“檄者,梁刘勰《文心雕龙》篇云皦,也。宣露于外,皦然明白也。张仪《檄楚》书以尺二,明白之文,或称露布。露布者,盖露板不封,”“露布”播诸视听也。这里的指的是檄的同义词,“露板不封,与檄混为一谈,取播诸视听”之意。

(露布之梁任昉《文章缘起》陈懋仁注曰:“”初)与檄通用,而后始专为奏捷云。认为露布最

·14·文说法一致。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

“与檄通用”,开始与《文心雕龙》中的类“檄”之

(卷四“帅幕”南宋赵升《朝野类要》类)云:

[2]

“露布,”诛讨奏胜之文也。认为露布专用于“诛

令有文告之辞,即檄之本源也。及春秋征之令,

伐,自诸侯出,惧敌弗服,故兵出须名……管仲、吕相,奉辞先路,详其意义,即今之檄文。暨乎战国,”始称为檄。可见,檄产生于战国时期,而其萌芽阶段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前面我们经过分析认定定型于六朝。因此,檄文的产生露布产生于汉末,早于露布无疑。

第二,檄与露布的写作目的、功用不同。“檄”,“奉辞伐罪”,主要用于征召、晓谕或声讨通过宣扬己方的善德和正义性,揭露陈述对方的罪恶,达到抢占舆论先机、实施政治攻心、凝聚军心以数千字的士气的效果。如北齐杜弼《檄梁文》

篇幅反复地将敌方与己方进行对比论述,先揭露:“侯景一介役夫,候景之罪行出自凡贱,身名沦蔽……小人叨窃,遂忝名位”接着作为对比叙述:“今帝道休明,皇猷允塞,四民己方之美善昌明

。露布乐业,百灵效祉……秉文经武,虎视龙骧”“专为奏捷”、“布诸视听”,则夸耀胜利,总结宣传战果,以闻于天下,如:唐张说《为河内郡王武懿宗平冀州贼契丹等露布》花费大量篇幅叙述战事具体经过,不仅列出了参战将领的头衔名号甚至:“斩获逆贼冀州三发兵动向,还特别列举了战果品大总管何阿小、逆贼河北道招慰大使冀州刺史”显然,露布马行慰节……等魁首巨蠹三百余人。与檄的侧重点不同。

第三,檄与露布的写作内容和风格不同。“或述此休明,,或叙彼苛虐”檄的内容大体如此,,而其风格特点是“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雄壮刚健、气势逼人,必要的时候还要“谲诡以驰,旨,炜晔以腾说”采取夸张、诡诈之术欺骗引诱《为袁绍檄豫州》敌人。如陈琳中指控曹操“特置、“亲临发掘,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破棺裸尸,、“所过隳突,,掠取金宝”无骸不露”以如此骇人听闻、令人发指的罪行激发州郡公愤,为袁绍讨伐曹操正名,虽然多有夸张和不实的成分,但确实达到了很好的打击敌人的效果。而露布作为报捷的文书,表述战果一般不容夸张失实,行文也从容不迫,不像檄那样讲究气势。

第四,檄与露布作为公文运行的时间次序不同。这一点单从标题上就可以反映出来,如:晋元《讨石勒檄》、、帝晋康帝《讨石虎檄文》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清纪晓《平定两金川露布》。正如《五礼通考》岚所云:“(檄)又或混于露布,核而论之,檄者致师之际,

。讨奏胜”

《隋书·礼仪志》:“后魏每攻战克捷,云欲天乃书帛建于竿上,名为露布,其后相因施下闻知,

”认为露布用于征战告捷,“天下闻知”。行。使

《七修类稿》(卷二十九诗文类)云:明郎锳

“《文章缘起》:‘露布始于贾洪为马超伐曹操。’曰予考汉桓时,地因数震,李云露布上书,移副,三府,注谓不封,则是汉时已有其名;至魏以后,专为军书,本义露于耳目,布之四海也。若元魏战捷,欲闻于天下,乃书帛建于漆竿之上,名为露布。《文心雕龙》”又曰露板,皆因其名而巧于用义耳。,“至魏以后,,认为露布始于汉代专为军书”专用于征战奏捷、宣告四方。

:“汉末以露布告军清王兆芳《文体通释》云”也认为露布汉末即事,六朝而来,专以告捷。,“六朝以来,”已出现专以告捷。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认定:露布,“与檄通用”,产生于汉末,既“告伐”又“告捷”“专以告捷”,北魏以后演化成为一种专用于征战宣告四方的成熟文体。在露布从出现到发奏捷、

展演化至于成熟的过程中,檄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两种文体的共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比依然清晰。

先看共同点:

首先,檄与露布都属于军事公文。前面对檄文的概念已做了论述,此处不再赘述。至于露布,《陔馀丛考·露布》:“自贾洪作此讨曹操清赵翼

”后,遂专用于军事。二者无论是写作内容与功用都与军事活动紧密联系,其性质非常清楚。

其次,檄与露布都具有公开性的特点。檄用来征召、晓谕或声讨,其受众是敌方和广大民众,“出师先乎威声”、“宣露于外,,要求皦然明白”以“师出有名”造成的效果;而露布的本意就是彰露,《魏书·卷的意思,所谓“露而不封,布诸视听”:“高祖令勰为露布,二一下·彭城王勰传》载勰:‘臣闻露布者,辞曰布于四海,露之耳目,必须宣。”扬威略,以示天下’可见,露布的公开性应该强于檄。

再看不同点:

第一,檄与露布作为文体样式产生的时期不《文心雕龙》:“祭公谋父称古有威让同。刘勰云

[4]

[3]

第12期刘峨:论檄与移、露布、难的关系

[5]

·15·

”声罪而讨伐;露布者战胜之后,驰词以扬功。(卷三杂扬颂)等等,一起归入所谓“扬颂类”文》

说法不一而足,盖因古代文体分类过于琐细,往往标类不厌其细而不能概括其繁,而《难蜀父老》文兼众体,因此造成了这些歧异。

关于檄与难两种文体,学界的研究及争论主《难蜀父老》要围绕着司马相如是应归入“檄”类,还是单列为“难”体展开的。现存某些《文选》版《难蜀父老》“檄”本中将归入体,让后世对檄与难两种文体颇有争议。

[8]

台湾学者游志诚《论文选之难体》最早提

檄一般用于战前,而露布则一般用在征战讨伐获胜之后,这也正是由它们的文体性质和功用所决定的。

第五,檄与露布作为公文的行文方向不同。檄应属于下行文或平行文,而露布当属于上行文。《古文辞类纂》清姚鼐编纂的分文体为十三类,檄“诏令类”;清吴曾祺编纂的《涵芬楼古今文列于

钞》分文体为十三类,下属二百零二子目,檄列于“诏令类”,露布列于“奏议”类。诏令属下行文,《容斋四笔》“露布”奏议属上行文。又洪迈篇云:“用兵获胜,,则上其功于朝,谓之露布”也指出露布是用以上报朝廷的上行文。檄一般开头用“告”,“檄到如律令”、“布告海内,结尾有用咸使闻知”的,还有用“移檄州郡,咸使闻知”的,属于下行文或平行文格式。露布的开头结尾则大多如《文体通释》:“首以臣某而终以奏清王兆芳所云,闻”属于标准的上行文格式。

(三)檄与难

“难”,。“难”取诘问、责难之意也作为一种文章形式,由来已久。其雏形可追溯到先秦西汉时期虚设对问结构的著作,辞赋如楚辞之《卜》、《渔父》,居文章如《孟子》诸篇、宋玉之《对楚王问》等,还有一些本身就是对问、对策的如《二世、李斯责问书对》等等。这些只是“难”体的萌芽,真正就某一事物虚设论难并明确以“难”作为,篇名的完整文章,当首推司马相如《难蜀父老》,其他如东方朔《答客难》也是拟设客难引出题目,以答难铺衍成全文,与《难蜀父老》文体相同但时间略晚。

《文章缘起》:“喻难,任昉云汉司马相如《喻”,、“难”巴蜀》并《难蜀父老文》虽然将“喻”并但还是比较明确地把《难蜀父老》归为“难”称,

《文选》体。萧统分文体为三十九类,将“难”单独列为一类,载于第四十四卷第十九类“难”类,与“檄”、“移文”,《难蜀父老》并列。由此一般被认“难”体文的首创之篇。为是

《难蜀父老》但古人关于的归类,有很多种说,法。最具代表性的是刘勰《文心雕龙》其“檄移《难蜀父老》(司马)相如之篇”将收入“檄”类:“《难蜀老》,”文晓而喻博,有移檄之骨焉。其他还有: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将之归入“书”类赋”类

[7]

[6]

“难”,《文选》出应单独列为一体实际文体类目应为三十九类,影响很大。王立群《现代〈文选〉学:“游志诚对《文选》史》认为的‘难’体进行的开”创性研究,在现代《文选》学史上功莫大焉。

[9]432

后又有傅刚《昭明文选研究》通过对《文选》现存多个版本的考证以及文献记载的论证分析,认为:“《文选》‘难’著录体是有非常充分的版本依据和,《文选》文献依据的,因此的文体分类,应该是三

[10]

”《现代〈文选〉:“傅十九类。王立群学史》认为

《文选》‘难’刚对体的论证相当充分,可以说完全”证成了此说。

[9]439

综上所述,檄作为一种独立的古代公文文体,它与移、露布、难这几种文体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准确界定和把握其丰富内涵,对我们深入系统地研究檄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北京:中华书东汉·蔡邕.独断(丛书集成初编)[M]

1985:4.局,

[2]M].北京:中华书局,1985:51.南宋·赵升.朝野类要[[3]M].北京:中华书局,1973:170.唐·魏征.隋书[

[4]徐中玉.古文鉴赏大辞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6:1607.

[5]清·秦惠田.五礼通考[M]//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

版.第141本,卷二百三十八.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2007:501.司,

[6]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二十五)[M].上海古籍出版

1965:448.社,

[7]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卷六十七)[M].上海古籍出版

1998:712.社,

[8]游志诚.昭明文选学术论考[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

1996:141-149.

[9]《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王立群.现代学史[M]

2003.社,

[10].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傅刚.昭明文选研究[M]

2000:187.

、清

《古文辞类纂》《封禅文》姚鼐把它与一起归入“辞

、清李兆洛《骈体文钞》则把它与《封禅

责任编校:鲍红


相关内容

  • 大小金川之役
    大小金川之役是清乾隆帝两次派重兵镇压今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金川和小金川等地藏族的事件.最终以清朝的获胜而告终. 简介两次平定大小金川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十大武功之一.与乾隆其他九大武功相比,偏居川西一隅.仅有弹丸之地.数万人口的大小金川,却致清王 ...
  • 公司的诉讼主体如何确定?
    法律常识 公司诉讼主体的确定: 一.股东权确权纠纷诉讼当事人的确定 1.如果股东与公司之间发生股东权争议的一般情况下,以股东及公司为诉讼主体,即要求确认其股东资格的股东为原告,公司为被告.如果股东之间.股东与公司以外的第三人之间就股东资格发 ...
  • 专升本公共事业管理之3-公共关系[1]
    公关笔记 第一章 公共关系的概念 一.简述公共关系具有代表性的七种定义? 答: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和一种正在发展中的管理功能,它具 有代表性的定义包括以下七种: 1."管理说"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 ...
  •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 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必 须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关系一直是我国劳动关系的主要表现.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 设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劳动雇佣关系出现多元化的发展,一 ...
  • 论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事实劳动关系的涵义.认定,并分析了产生原因和类型,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之争源于劳动立法上的书面劳动合同的形式强制性规定.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系,解决事实劳动关系的尴尬地位及结束事实劳动关系的混乱局面便具有了重要而又现实的意义 ...
  • 关系营销如何与时俱进
    文:赵颖姜宏东北财经大学MBA 教育中心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研究表明,商业伙伴之间紧密的合作关系不管持续多久,信任.义务等关系营销的要素对商业伙伴的绩效始终具有积极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积极影响呈现不断减弱的趋势. 20世纪90 ...
  • 行政法读书笔记
    第一节 行政法的界定和功能 一.行政 1行政从方法上归为四类学说 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是一个相对于立法.司法的概念:专指国家行政和公共行政. 其一.除外说:认为行政是除了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或其他公权力主体的活动 其二.积极说:日本学者田中 ...
  • 论私法与公法的区分标准
    摘要:私法与公法区分标准的确定应当从研究市民社会的理论入手,并以家庭.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这三者的关系为基础.根据法律的调整对象是否为非国家统治关系,可将私法与公法区分开来.这种区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私法观.对于今日中国的民法法典化而言,这种新 ...
  • 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看审计关系的发展
    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看审计关系的发展 发布时间:2009-2-1 11:20:17 来源: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梅丹 审计关系是指一项审计行为涉及的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三方之间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 审计关系解释了审计作为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