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句子含义 - 范文中心

重要句子含义

11/07

现代文阅读 —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学习目标】

1、探讨并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方法。

2、学会准确筛选信息,规范答题模式。

【考纲要求】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考点解读】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即是理解、体会词语,句子的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即是赏析词语,句子的表现力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三种类型语句:

1. 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句

2. 使用了修辞、表现手法的语句

3. 结构(层次)比较复杂的句子

【高考回眸】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即每年必考。

高考常见提问方式

1.联系上下文,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2.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3.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合作探究】

1. 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句

课文链接(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

●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 理解:

● 小结 解题思路:

例1(08山东卷)《歌德之勺》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2分)

相关语境: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就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

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中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人的灵魂。

2. 使用了修辞、表现手法的语句

课文连接(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

●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理解:

小结 解题思路:

例2(08重庆高考)《时间怎样地行走》

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 相关语境: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

3. 结构(层次)比较复杂的句子

课文链接 (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

●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

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 理解:

● 小结 解题思路:

例3、怎样理解第二部分划线句子的含意?(4分)

②刘:那么多的人在抱怨世界对自己的不公平,一般说来尤其是越知识多的人越抱怨多,我抱怨过,当然柏杨先生也抱怨过。这话您不介意吧!

柏:我承认我确实抱怨过,不过我终生在抱怨又终生在奋斗争取,并且我能做到在进入天堂时一定把我所见到、经历过的、世间发生过的一切都统统包容:因为太多我知道、不知道的人在包容着、包容过我!你可以抱怨,但你不能仅限于抱怨。人要尽力而为,要竭尽全力,实在做不到了,你就试着顺其自然吧!要承认人与人的差异性,世间万物有摆脱差异性的事物存在吗?每个人在宇宙中都会有一个最终位置的!有的辉煌夺目,有的黯淡无光,这没有什么错!

理解:

【总结 解题思路】

第一步 分析句子 找关键词语/看修辞手法/理清结构

第二步 结合语境(上下文)一一对应解释

第三步 组织答案 全面作答不漏点(分点作答)

(手法)+表层意+语境意(情感)

【注意】

● 1、对语句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全文的阅读理解之上,要有“整体意识”,不能脱离

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上下文。

● 2、任何内容都为中心服务,因而,我们在做题时要始终保持一种“中心意识”,作

者的情感或主旨就或多或少的成为了答案的一部分。

● 3、重要句子往往不是很简单的,所以我们在做题时,不能把几种方法割裂开来,

要综合运用。

● 4、语文的答题模式不同于理科的公式,否则就失去了文学的美,所以我们要增强

语感,灵活运用。

【高考链接】

1、08年四川卷《我爱水》 张秀亚

我爱水。多少年来,生活的戏剧虽几易市景,但我总喜欢滨水而居,为了在梦中可以听到那清淡的柔声,明晨启扉,更可见到那一片照眼的清光。一湾澄明的流水,静静地向前滑流着,滑流着,把我的思念与忧虑都带走了,最后只将我留在岸边,悄然独立,盈耳只有那净琼微响,向我诉说一个无终结的故事。

我最喜爱的那片水,该是故都城北的什刹海了。那如一块青玉的平静流水,曾做了我四年的伴侣。

什刹海正位于我母校的后门,度过一道筑在溪水上的石桥,再一转弯,便会听见那愉快的水声,伴着水滨青翠的树色在欢迎来访者了。送着清晨无课,我总是拿了一本诗集,在水边倘佯,那时候,正是充满了诗意与幻梦的年纪,水边有时是“自在飞花轻似梦”的诗境,有时是“无边丝雨细如愁”的凄凉境界,还有什么更适于少年的心灵流连徘徊?我常是将书放在身边,双足垂到水面,叫水上的白云,将我带到又温暖又惆怅的幻梦里。我曾有一首小诗,其中两段是:

我曾持一卷诗一朵花来到你身旁,

在柳荫里静听那捆捆的水响。

诗,遗忘了;花,失落了,

而今再寻不到那流走的时先。

你曾几番入梦,同水上一片斜阳,

还有长堤上卖书老人的深色衣裳。

我曾一叠叠买去他的古书,

却憾恨着买不去他那暮年的悲伤。

诗中“你”的称谓,即是指什刹海,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

什刹海的可爱处,在于它的“变”,在于它的“常”,晴阴风雨,春去夏来,水边的景色不同,而它那最高度的关与宜人处,却永远蕴藏在那一片源脱水雾,以及激伦清光里,引人系恋。

当冬天撤去了那皎白的冰雪之幕,在水面薄冰上试步的乐趣享不到了,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不知何处传来一声声鹧鸪的啼唤,像是那么遥远,又像

是那么逼近,听来似是不分明,然而却又是那般动听,直扣人的心门。再过几天,水边的杨柳出了浅浅的绿痕,水堤上的泥土渐软了,而几场雨后,水已平了堤,时时刻刻似乎要涨溢出来,却又似被一道神秘的边界拘拦住了。一直在那里溶溶漾漾,如同一个殷勤的主人的手,将酒杯斟得太满了,使每一个来游者,都想一尝过葡萄色的琼浆,而低吟:“呵,你新鲜的湖水,陶醉了我的心灵。”

放假的日子,水边那块大石,便是我露天的座位了,水声轻柔,水光明媚,教给我无穷尽的智慧,将已逝去的,正在进行的,将要发生的一切,缓缓地告诉了我。我就这样坐着,听着,想着,直到夕阳将辉煌的火炬投入水中,将对岸人家的窗子也照亮了,我才将水色水光摄录心坎,带了回去。

最可爱的还有那水边新秋,北方的秋天本来是悄悄地来,比春天来得更幽俏,有一天,你一凝眸,不免惊讶水的颜色成了,堤边水位低了,水寥花的颜色更深了一些,而荷叶已有一丝憔悴之态。那么,秋意便是满了什刹海了,渐渐地,水过桥头,有个老人在卖荷叶粥了,水面上,更有一些年轻的女孩子赤足在采鲜藕,什刹海在荷叶的摇曳中已另有一种感伤的情调,但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

岛上乡居,流水绕墙,每天望着这碗蜒而去的山溪,我更怀念起什刹海了„„

16.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

答:

(2)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

答:

2、11年全国卷《针挑土 》 芳菲

从湘西回来,和朋友们说起黑妮;说起在凤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的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什么什么像针挑土,什么什么像水推沙“,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妮„„

一说起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凤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黑妮如今工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最初是一帮一地助学,先后帮了几十个孩子。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项目。如今每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款;关键是,耐心地、口苦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负责任的旅游,听黑妮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存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持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人伦礼仪„„最后落实到妇女们的苗绣——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活计。传统苗绣缤纷五彩,灵动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在泛滥。黑妮,就要跟她们一遍遍地讲,什么事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外面转,要相信你们的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怀着美好的心愿,做自己创造性的苗绣。

那天,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心开始晕车了。最后步行20分钟进寨。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阳,弯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田野„„老家寨的妇女已得黑妮要来,身着节日服

装的她们已经聚集等候,先用快乐的迎客歌在院子里欢迎,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评判。

看样子情况不乐观。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批评她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我们这次带了些来。”„„

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她从那么远跑来, 又跑了这么久的山路, 就是想通过几句温和的话塑造她们对美和丑的观念吗? 堂屋壁板上贴满各种画片, 是这个家的装饰墙, 也好似所有外来影响的象征:正中一张有些陈旧的毛主席像, 把一个更陈旧的大红双喜字贴去了一大半, 左边是海南风光照, 右边是明星李小龙的赤身拳照, 两个胖娃娃图片, 一幅小小的西洋画《泉》。

下午去另一个苗寨,又是近两小时车程。“这一个绣得比较好,就是村寨的形态不如老家寨,建了些新房。”黑妮对一个个目的地都很了解。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晚上我们在沱江边吉夫开的咖啡馆休息聊天。吉夫是湘援游志愿者,今天一路一直是他提着大包的棉线。黑妮的湘援游,就是靠这些当地的志愿者,不取一毫地付出,才运作起来。今天开车的“李万通”,也有自己的公司。

咖啡馆的壁挂上有一个插页,取下一看,是凤凰手绘地图,封面图案取自传统苗绣,那五彩灵动的喜鹊,我看得呆了一下,原来这样好。地图10元一份,买下可算对湘援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我想了想,红着脸买了四份,说回去送朋友。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老天!

这有什么用!我心里说。

有没有用,真不知道,但我忘不掉他们。我查了针挑土的俗语,原来是这样说的:“成家好似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推沙”,一下把我的心挑亮了!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且写下这一短文,送上对她的祝福吧。

(有删改)

15.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答:

(2)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答:

3、11年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 宗璞

秋天忽然来了,从玉簪花抽出了第一根花棒开始。那圆鼓鼓的洁白的小棒槌,好像要敲响什么,然而它只是静静地绽开了,飘散出沁人的芳香。这是秋天的香气,明净而丰富。 本来不用玉簪棒发出声音的,花园有共同的声音。那是整个花园的信念:一个风铃,在金银藤编扎成的拱形门当中,从缠结的枝叶中挂下来。这风铃很古老。是铁铸的,镌刻着奇妙的花纹。铃中的小锤很轻巧,用细链悬着,风一吹,就摇摆着发出沉闷的有些沙哑的声音。春天和布谷鸟悠远的啼声作伴,夏天缓和了令人烦躁的坚持不懈的蝉声,秋夜蟋蟀只有在风铃响时才肯停一停。小麻雀在冬日的阳光中叽叽喳喳,歪着头对准风铃一啄,风铃响了,似乎在提醒,沉睡的草木都在活着。

“铁铃铛! ”孩子们这样叫它。他们跑过金银藤编扎的门,总要伸手拨弄它。勉儿,孩子中间最瘦弱的一个,常常站在藤门近处端详。风铃是勉儿的爸爸从一个遥远的国度带回的。从他装满问号的眼睛可以看出,他觉得这铃很神秘。

风铃那沉闷又有些沙哑的声音,很像是富有魅力的女低音,又像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勉儿常常梦见那总不在家的爸爸。勉儿梦见自己坐在铁铃铛的小锤上。抱住那根细链。打秋千似的,整个铃铛荡过来又荡过去,荡得高高的! 他掉下来了,像流星划过一条弧线,正落在爸爸的书桌上。各种书本图纸一座座高墙似的挡住他,什么也看不见。爸爸大概到实验室去了。爸爸说过.他的书桌已经够远,实验室还更远,在沙漠里。沙漠是伟大的。

“爸爸! ”勉儿大声叫。他的喊声落在花园里,惊醒了众多的草木。小棒槌般的吃惊地绽开了好几朵。紫薇怀疑地摇着—簇簇有皱折的小花帽。马缨花到早上才有反应。在初秋的清冷中,它们只剩了寥寥几朵,粉红的面颊边缘处己发黄,时间确实不多了。

“你在这里! 铁铃铛! ”勉儿上学时照例招呼老朋友。他轻轻抚摸铃身,想着它可能累了。 风铃忽然摇动起来,幅度愈来愈大,素来低沉的铃声愈来愈高昂、急促,好像生命的暴雨尽情冲泻,充满了紧张的欢乐。众草木用心倾听这共同的声音,花园笼罩着一种肃穆的气氛。勉儿也肃立。那铃勇敢地拼命摇摆着,继续发出洪钟般的声响。声响定住了勉儿,他有些害怕。

“它把自己用得太过了。”紫薇是见过世面的。

好一阵,勉儿才迈步向学校走去。随着他远去的背影,风铃逐渐停下来,声音也渐渐低沉,最后化为一声叹息。不久,叹息也消失了,满园里弥漫着玉簪花明净又丰富的香气。

勉儿从学校回来,走过花园,风铃沉默着。那吊着小锤的细链僵直了,不再摆动,用手拉,也没有一点动静。他自己的心悬起来,像有一柄小锤,在咚咚地敲。

他没有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便和妈妈一起到沙漠中了。无垠的沙漠,月光下银子般闪亮。爸爸躺在一片亮光中,微笑着,没有一点声音。

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

勉儿累极了,想带着爸爸坐在铃上回去。他记得那很简单。但是风铃只悬在空中,小锤子不垂。

他站在爸爸的书桌上,踮着脚用力拉,连链子都纹丝不动。铃顶绿森森的,露出一丝白光。那是裂开的缝隙。链子和铃项粘在一起.锈住了。

如果把它挂在廊檐下不让雨淋,如果常常给它擦油,是不是不至于?

“它已经很古老了,总有这么一天的。”妈妈叹息着,安慰勉儿。

花园失去了共同的声音,大家都很惶惑。玉簪花很快谢了;紫薇的绉边小帽都掉光了;马缨只剩了对称的细长叶子敏感地开合,秋雨在叶面上滑过。

那只锈损了的铁铃铛被取下了,卖给了古董商。勉儿最后一次抱住它,大滴眼泪落在铃身上,经过绿锈、裂缝和长长短短的线路波纹,缓缓地流下来。

(有删节)

14. 怎样理解第l3自然段“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在文中的含意?(4分)

(08年山东卷)歌德之勺 张炜

1987年,从北到南走了一趟德国。一天,我和朋友在法兰克福大街上闲走,突然想起了歌德。这儿有他最重要的故居啊。我和几个朋友立刻匆匆去寻。

这是一个奇特的人物。在文学的星云中,像他一样的文坛“恒星”大概不会太多。在中国,也只有屈原、李白等才能和他媲美。第一次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掰指计算作家当时的年龄,感受一个少年的全部热烈。那时觉得如此饱满的情感只会来自一种写实,而不需要什么神奇的技巧。现在看这种理解有一多半是对的。一件伟大的艺术品,究竟需要多少技巧?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会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它只要源于那样的一颗心灵。心灵的性质重于一切。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摸一下诗人出没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大的灵魂。

歌德故居是一幢三层楼房,当然很宽敞,很气派,与想象中的差不多。书房,卧室,客厅,最后又是厨房。我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个宽大的厨房特别这样注意起来,在那个阔大的铁锅跟前站了许久。记得锅上垂了一个巨型排气铁罩。所有炊事器具一律黝黑粗大,煎锅、铲子;特别是那把高悬在墙上的平底铜勺,简直把我吓了一跳。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一把炊勺。

这样的炊具有没有办法做出精致的菜肴,我不知道。但我可以想象出当年这里一定是高朋满座,常常让诗人有一场大欢乐大陶醉。可以想象像酒酣耳热之时,那一场诗人的豪放。大厨房约可以让十几个厨子同时运作,他们或烹或炸,或煎或炒,大铁勺碰得哐哐有声。

诗人的一颗心有多么纤细。我难以想象他需要这样的一间厨房。为什么,想不出。这样一间厨房足可以做一家大饭店的操作间,太大,太奇怪。

主要是勺子太大。

从厨房走出,到二楼,又到三楼——那里主要是一些关于诗人的各种图片,它们悬满了墙。我没有看到心里去。好象还在想着那把大勺子。它是铜的,平底,勺柄极长。我就是弄不懂它是做什么用的„„人的一生无非是“取一勺饮”,而对于像歌德这样的天才,其勺必大。这样一想,似乎倒也明白了。

关于诗人的全部故事,我所知道的一些故事,都在这个时刻从脑际一一划过。回想他那两卷回忆录《诗与真》,还有他与那个年轻人的谈话录(爱克曼《歌德谈话录》),感受着一个长寿老人的全部丰厚。他在魏玛宫廷任过显赫的官职,一度迷过光学研究。长篇短篇戏剧样样皆精,一部《浮士德》写了几十年„„是的,他像所有人一样,只是一个过客,只是“取一勺饮”。然而他的“勺子”真的比一般人大上十倍二十倍。

关于歌德,有一段话我们是耳熟能详的了。恩格斯曾这样说:“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在法兰克福的歌德之家,我们能够很具体地理解恩格斯的这段话吗?在他的故居中,徘徊于诗人的物品之间。突然,上一个世纪的特异气息浓烈地涌来„„

(文章有删改)

(08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 迟子建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常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他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时间藏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雨雪、潮涨潮落。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手表里的时间给我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少了几分气势和威严,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台历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链,让一座老屋逐渐驼了背。时间好似变戏法的魔术师,突然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消失在他们辛勤劳作过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又能在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1、 这是史铁生对生死独特的理解与体验,生命是短暂的,把死亡当做一个节日

去看待。体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胸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 解题思路:

● 第一步 分析句子找出句中关键词锁定区间

第二步 结合语境分析由表层义到情感义

第三步 按点组织答案, 尽量用上下文中关键词语,忌完全照搬原文

• (找关键+巧分析+建答案)

答题模式:句子表层义+情感义

例1、答:通过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去接通(感受)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或:“通过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去接通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也可。)

2、作者在此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嗅觉中感到的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细柔飘思、婉转渺茫的歌声去感受、品味,将荷香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的特点形象丰富地表现出来。表现了作者此刻沉醉于荷塘月色的情景。

解题思路:

● 第一步 分析句子,确定手法

● 第二步 “还原”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 第三步 组织答案,答出作用+情感态度

答题模式:点明手法+作用+(情感)

例2、分析:挑主干,“它刺痛了我的眼睛”,“它”指“白发”

析修辞,比喻,本体是“白发”,。

抓关键词,“刺痛”,表吃惊、哀叹之情。

● 用比喻的手法写一根银白的头发的刺眼,形象地表现了白发让我发现生

命的衰老,惊叹岁月的流逝。

3、①这个句子的主干是“;②“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在句中担任状语;③冒号以后的文字,与“简单事实”构成复指成分。

● 理解:此句论述了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理论上的伟大贡献,即发现了人类

历史的发展规律,赞颂马克思伟大的历史功绩,抒发对他的景仰之情。

● 解题思路

● 第一步 分析句子,理清结构

● 第二步 结合语境对每个分句一一分析

● 第三步 按次序组织答案

例3、【参考答案】

①面对世道的不公正和诸多不如意,可以抱怨发牢骚。(1分)

②更要发挥潜能,尽力争得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位置。(2分)

③真的无能为力也要顺其自然,承认人与人的差异性。(1分)

1、08年四川卷《我爱水》 张秀亚

(1)答案:(2分)指春天来了,什刹海的水充满了春意。

解析:本句是本段的中心句,下文主要通过什刹海的水在描写春意的。抓住关键词“什刹海的灵魂”,它的“灵魂”实际就是“水”。

(2)答案:指夜晚的什刹海很美,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解析:本段写的是秋天什刹海的秋意,再抓关键词“星光落在水面”写的是夜晚的什刹海的美“ 听到诗神环佩”,再联系上文中作者写过一首关于什刹海,可知夜晚的什刹海的美触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2、11年全国卷《针挑土 》参考答案:

⑴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点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辛劳。

⑵①低调、单纯的黑妮为“我”对“湘援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都亮了。②按时“湘援游”进展得并不顺利,而黑妮能沉静、乐观地面对。③黑妮从“我”的支持中,看到了“湘援游”逐步向前推进的曙光。

备考答案:

⑴这句话一方面用比拟的写法描绘出回程时太阳西斜,阳光不太强烈的景象,表达考察历经一天的状况;一方面暗示考察安排紧张,黑妮和“我”都很疲倦的身体与心理感受。

⑵这句话传神地刻画出黑妮的瞬间神情和心理变化。一天苗寨考察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此刻黑妮身心疲惫,但她依然素静,从容内敛。当“我”买下四张带有苗绣的凤凰手绘地图,表达对湘援游的支持时,黑妮感动振奋,眼睛霎时亮了,透露出内心的喜悦。黑妮冷静理性又感情敏锐饱满的形象跃然纸上。黑妮眼睛亮了,也把湘援游光明前景的希望传达给了读者。

3、11年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

答案:①爸爸在沙漠中执着于科技实验,倾尽心血和智慧,就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1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2分)。②表达了对爸爸奉献和牺牲精神的赞颂(1分)。

解析:“尽情唱过”的含义。


相关内容

  • 6 理解记叙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6 如何理解记叙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技巧指导] 记叙文阅读重点考查我们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综合考查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重视对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考查.具体说来,要求如下: 1. 能理清思路,理解作品 ...
  • 高考记叙文阅读考点精讲
    高考记叙文阅读考点精讲 [理清行文脉络,把握文章大意] [考点一]理清行文脉络 题型1:找出行文线索. 答题技巧: ⑴明确几种常见的线索. 常见的线索有:①以核心人物为线索:②以核心事物为线索: ③以核心事件为线索:④以时 间为线索: ⑤以 ...
  • 问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一:问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二:问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问题.(12分)问 说(节选)(清)刘 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 ...
  • 39.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解题步骤 1.作阅读标志 ①作段落标志 ②作语言标志 关联词语:"之所以„是因为„""不但„而且„""只有„才„""虽然„但是„"&quo ...
  • 初中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一)
    初中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一) --针对不同文体的答题方法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是: 1."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如果多分值最好标出1.2,怕丢分不妨n+1,但有字数限制的概括题除外): 2.尽量用原句, ...
  • [心系一处]阅读答案及解题指导
    心系一处 ①我的书房里悬挂着一个条幅,上面是我自己写的几个字: " 心系一处 " .最初知道这句话,是在作家贾平凹的一篇文章里: " 一个和尚曾经给我传授过成就大业的秘诀:心系一处,守口如瓶. " 我 ...
  • 四上第二单元
    单元导读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单元主题"以诚待人" 2.浏览四篇课文,了解单元课文的大意 3.紧扣课题去质疑,引发思考,明确抓住课题进行阅读是种高效的阅读方式. 4.抓重点句联系课文去有效阅读. 5.引导学生学会根 ...
  • 17[触摸春天]说课稿(1)
    <触摸春天>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5组第17课<触摸春天>. 二.说教材 <触摸春天>是一篇精读课文,同时又是一篇短小精悍.语 ...
  • 优质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优质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 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 他家做客, ...
  • 20XX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四周教案
    11 画杨桃 第一课时第四周(1)节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和颜悦色.熟悉.审视.教诲"等词语.指导规范书写.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