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 范文中心

咏物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02/23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相关内容

  • 自古多情伤离别
    [编者按]<賦得古原草送别>中最堪吟哦的是: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芳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这儿借景抒情,仿佛那满原草中也蓄积了太多的离愁!作者由此生发开去,表达了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多半是诗人的看法.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 ...
  • 古诗名句分类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
  • 唐诗三百首之.卷八.五言绝句
    =============================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 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 ...
  • [谈古诗中的别离意象]教案
    多情自古伤离别--谈古诗中的别离意象 一.教学目标: 1.把握送别诗各异的情感,体会诗歌韵律美. 2.引导学生探究.理解.鉴赏"离别"意象,解读"离别"的意蕴. 3.提高古诗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能 ...
  • [经典伴我成长]教学设计
    经典伴我成长 --三年级校本教材教学设计 执教:武平第二实验小学 林细英 12 少年易老学难成 [原文诵读] shàoniányìlǎoxuénánchénɡ 少年易老学难成, yícùnɡuānɡyīnbùkěqīnɡ 一寸光阴不可轻. ...
  • 古诗文阅读理解:柳 堤(20**年高考北京卷)(含答案解析)
    (2012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1).(2)题.柳 堤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 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 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 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 年年还自生. (1)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 ...
  • 80句广为流传的千古名句
    80句广为流传的千古名句! 2017-10-15 08:40 千古名句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颜真卿<劝学诗> 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 ...
  • 课外阅读内容修订
    东营市胜利第十七中学小学部 阅读考级内容(修订版) 阅读考级 一级内容: ※.必背古诗文篇目(1--15首) 1.<江南> 乐府民歌 2.<敕勒歌> 北朝民歌 3.<咏鹅> 骆宾王(唐) 4.<风& ...
  • [有关离别的古诗名句]赏析
    编辑:山间溪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春夜别友人>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送魏万之京>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 劝 ...
  • 最好的方法读唐诗第二讲
    大家好,我是淇淇妈妈. 悦读悦爱悦成长~第一期诗歌会开始了 王芳老师的<最好的方法读唐诗>,有这本书的妈妈们可以拿出这本书,我们一起学习. 今天学习第一首古诗,李白的诗.<渡荆门送别> 唐诗的代表人物首推李白,以他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