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和资本主义的逐利性 - 范文中心

论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和资本主义的逐利性

01/10

论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和资本主义的逐利性

摘要:资本主义发展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商品和价值则是始终贯穿在其中的根本,本文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的产生和发展来总结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和资本主义的逐利性,并揭示资本主义必将走向另一个社会制度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剩余价值货币资本资本主义功利性市场经济逐利性

正文: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人类进行生产中的关系的发展的过程。

文化是政治的“衣服”,政治是经济的“衣服”。之所以这么说,我认为是因为经济关系中本身是建立在货币这样一个权力的“等价物”上的。而市场经济则需要从商品开始说起。

商品、等价物、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逐渐频繁的一对一物物(个别等价物)交换产生了特殊等价物(一对多),特殊等价物逐渐发展成有一定权力象征的一般等价物(多对一),而当金银倚仗其特殊的物理性质成为普遍的一般等价物时,货币便产生了,而在这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等价物的集中化,凝结在其身上的权力也逐渐明晰。

商品发展,商品价值的概念也逐渐明晰。商品的价值即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代表着权力的大小。货币则以它独特的一般等价物的身份来衡量着这种叫做价值的东西。一言以蔽之,货币象征着权力。也就是说,货币象征着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权力地位。

货币的发展和资本的形成

既然货币象征着生产关系中的权力。那么各个“平等”的人就都会自觉地“追逐”它。其原因在于,一个人只有在生产关系中有了一定的权力筹码,这时也即货币,才能获得足够的生存的自由和权力。特别是在社会的生产力不很发达的时候,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必须通过出售自己生产的商品来换取货币,才能获得生存的权利,一句话,为了生存,他必须追逐货币,才能获得生存的权力,从而产生了“市场经济的功利性”。这里的功利性并没有贬义,只是一条市场经济里的生存法则。

而且,“市场经济的功利性”本身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也说过,“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功利性的驱动下,创造了很高的生产力,也就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人(资本家)不会总是满足于小小的功利性。就像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中描述英国资本主义的时候说的,“资本主义生产越发展,它就越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小的哄骗和欺诈手段。”因为他们找到了更合法的获取货币的方式,那就是获取剩余价值。在贫富差距不可避免的出生的时候,那些富者,也就是货币的持有者,便会以多余出来的钱作为最初的“本钱”雇佣那些需要货币、却没有其他的生产资料、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商品来出卖的人进行劳动,这些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一定远远的多余他们生活所需要的生活必须价值量的。这样,在雇佣劳动的前提下,这些原本的资金拥有者便获取了那部分较大的价值增值部分,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榨取了工人(这里的被雇佣者)的剩余价值”。伴随着这个过程,最初的资金(本质上是生产资料,是权力的象征)也就成了资本。雇佣者也就成了资本家,被雇佣者则理所当然的成了工人。

这需要区别什么是资本。并不是说只要是货币就是资本,在我理解,资本必须发生价值的增值,也就是说资本不会储存起来,它是“用来赚钱”的“钱”;而且这样的价值增值必然建立在雇佣劳动的基础之上;再者,这个过程中构成的生产关系中体现着资本的独特的不可被替代的权力,更是一种不平等的单项的支配关系。

资本主义的逐利性

伴随着剩余价值的产生,利润这个概念也不可避免的被定义和提及。我们所说的资本主义的逐利性中的“利”也就是这个词,也就是剩余价值。利润的本质就是剩余价值。对应的正是上面的提到的雇佣劳动中由工人创造,被资本家获取的价值增值部分。

三种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逐利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作为一个整体来讲,资产阶级在获得政权以后便开始了对工人阶级的剥削,而且为了获得最大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想尽了办法使工人在一天中更多的工作,也就是绝对的延长工人劳动时间使工人为他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

而且随着生产技术等的提高,“工作日中工人为偿还自己一天的工资而工作的那一部分时间就在缩短;另一方面,工人不得不为资本家白白工作而不取分文报酬的那部分时间却在延长。”(引自恩格斯《雇佣劳动与资本》导言)这样资本家便能够获得了一种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的剩余价值,相比与相对剩余价值,我们把段首提到的绝对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获得的剩余价值称为绝对剩余价值。

资本家是自私的!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一切向“钱”看。虽然在整体上资本家这个阶级在获取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但就像土匪分赃中大哥总是拿得多中的不平等一样,那些技术、工具或者规模等综合实力(后文以“技术”代替)比较强的资本家在生产中能够压榨到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样必然会有另外的技术落后的资本家获取相对较少的剩余价值,这样前者就获得了我们定义的超额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使资本家是资本家获得的主要剩余价值,但是对绝对剩余价值的攫取是有限度的,而且新的法律也逐渐的保护工人的利益,使绝对剩余价值的攫取空间进一步减小;资本家所在的阶级也即资产阶级欲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则会一定程度上积极的采用先进的技术;在这个基础上,单个的资本家会一定条件下“争先恐后”的采用先进的技术,来获取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在这三种剩余价值的获取中不断的体现着贪婪和自私的本性,通常人们所理解的逐利性的贬义也是以此为出发点的。

资本主义逐利性的结果

我们再来看看资本主义这种逐利性产生的结果。

起初必然是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因为这种行为总整体上看确确实实极大的促进了生产水平和技术的提高,世界上总的物质财富确实在增长。(当然我的这种看法是说这比单纯的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要来的大,而不是否定工人的价值)但是,在资本主义带来的生产力巨大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另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由于他们“争先恐后”的采用先进技术和扩大规模,在面对有限的市场的时候,资本家的利润率在不可避免的降低,这也是资本家会不断的寻求新的剩余价值的原因,这时候资本家就陷在一种怪圈,那就是,他们总是为了提高利润而去采用先进的工具,也恰恰因为如此,他们将自己推向利润率的更低谷。这也就是马克思推断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囚徒困境理论。

这样资本主义的逐利性也将会宣告终结。

参考文献:

《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

《雇佣劳动与资本》,马克思

《工资、价格和利润》,马克思

作者信息:

赵超,男,1991年生于河北,现就读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相关内容

  • 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困境与突破
    摘 要: 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我国医改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在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同时,还面临着社会资本逐利性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公益性的冲突.为了实现逐利性与公益性的共生,应引入跨越营利与非营利二分法的社会企业理 ...
  • 论道德情感的基本特征
    作者:徐启斌 江西社会科学 1997年04期 何谓道德情感?道德情感乃是道德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指人们对现实道德关系,道德行为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这种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与一定道德准则.善恶判断相联系,以主体道德需要满足与否为基础,以好恶. ...
  • 道德需要的含义及其二重性
    作者:彭柏林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0年10期 一 个人生活的最基本的需要是不饥不寒,但更要有超乎生物要求之上的精神需求.道德需要就是这种需求之一.道德需要以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活动要充分地显示个体的尊严,否则个体的人便是一具无思想 ...
  •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
    政法行政 2008.07(中旬刊)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 □ 摘 要 徐萍萍 湖北・武汉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430072) 对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进行简单叙述,提出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缺陷,及我国的社会制度应怎样进行改革 和完善,哪些方 ...
  • 我国民办教育的特殊性与基本特征
    2007 年第1 期 (总第324 期) EDUCATIONAL RESEARCH No. 1 ,2007 General ,No. 324 我国民办教育的特殊性与基本特征 3 邬大光 [摘 要] 投资办学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基 ...
  • 文学理论3
    一.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1.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仍然是生产劳动,经济物质的生活活动的发展水平会最终的制约文学的发展水平 2.而其他的一些社会因素有时会更直接地影响文学的发展,如上层建筑中的政治.道德.宗教与哲学等观念,以及一些涉及文 ...
  • 关于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学术报告的感想
    关于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学术报告的感想 自从听取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孟建伟教授的有关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学术报告,听后感触良多,思绪良久,对自己的观念和精神又是一次洗礼,修正了自己的观念,明确了自己前行的方向,坚定了自己前行的脚步. ...
  • 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盈利能力研究:文献综述
    [摘 要]资产.负债管理效果与企业经营成败密切相关,作为资产.负债重要组成部分的流动资产以及流动负债管理与企业经营显得越发重要.本文通过整合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盈利能力的研究,发现应收账款.存货管理与盈利能力之间呈正向关系,而应付账款管理与企 ...
  • 为什么我们缺乏特立独行的性格
    一元化与二元化的悖论 自从秦始皇提出" 书同文,车同轨" 并付诸行动以来,中国就一直是个大一统的社会,汉武帝更是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来进一步的统一人们的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用一套伦理 ...
  • 自考"美学"备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1.美学: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美学>(Aestetica)在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