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优良作风故事集锦 - 范文中心

任弼时优良作风故事集锦

06/17

任弼时优良作风故事集锦

1、整个生活呈渗透着原则牲

任弼时同志的整个生活里渗透着原则性,他在北京养病的时候,常到景山散步。他的身体不宜走远路,警卫同志建议从一个较近的小门进去,这个小门挂着“游人止步”的牌子。他拒绝了走小门的建议,说:“这是园里的制度,我们不能破坏。”有一次,他妹妹从湖南到北京看他,临走时,请他写封信给湖南省委,给他丈夫介绍一个工作。他认为这样做不合组织原则,断然拒绝了妹妹的要求。

弼时同志的生活十分朴素:他住的房子临着大街,车马喧闹,很不宜休养。同志们给他找了一个比较适宜的房子,建议他搬进去,他说:“那个房子驻着一个机关,而我是一个人,怎么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一直到他逝世,房子始终没调换。公家发了东西,他总要问问,是按制度发的,还是同志们特别为他要求的,如果是同志们特别要求的,他就耐心地批评:“凡事不能超过制度,我们一丝一毫不能特殊。”

2、循循善诱的长者

任弼时不论对干部,还是对平民百姓,从不摆架子,都是虚心相待。他同人谈话,总是以商量的口气、平等的态度,就是对犯了错误的人,也很少指责,而是讲清道理,指出错误所在和改正的办法。他那和蔼可亲、以诚相见的作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他刚到中央苏区时,战士们不认识他,有一次,他让一位战士教他刺杀,那位战士教了几次,见他动作不准确,就竖眉瞪眼地批评他:“乱弹琴,像你这样还能刺倒敌人?”弼时虚心接受,认真听从教练.当他的动作稍有进步,那战士又拍拍他的肩膀说: “不错,长进很大,照这样下去,肯定是一个模范赤卫队员!”过了一会,通讯员跑来喊:“请首长去开会。”他一问,才知道这学刺杀的人是中央组织部长任弼时,脸一下涨得通红。弼时同志却大笑着说:“你不仅是个模范战士,还是一个好教练员!” 弼时善于接近群众,更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延安时,有位来访者同他谈边区工作中的问题,他一边仔细地听,一边认真地记,还不时提出一些问题。那人看弼时那样重视他的反映,兴致勃勃地说了两、三个小时。他说完后,弼时耐心地告诉他,哪些问题已解决了,哪些问题暂时还没有条件解决。那人一听,他谈的问题弼时早已知道!有的比自己了解得还清楚。他很抱歉地说:“你都知道了,怎么还让我浪费你这么多时间呢?”弼时说: “不!多听听对工作有帮助……”

那位同志明白了:他不愿冷淡下面同志提意见的热忱,他希望从一百句话中听到一句有用的话。他对人是多么注意循循善诱,又多么平易近人啊!

3、“不要把孩子养成革命的娇子”

1947年,国民党军队向陕北发动进攻。党中央撤离延安,解放区的学校也开始转移。

那时,任弼时的女儿远志在中学读书,远征在小学读书。有些同志考虑到她们年岁小,随部队夜行军有困难,就建议让她们跟着妈妈一起走。任弼时不同意,大家说服他,他却意味深长地说:“还是让她们锻炼一下好,不要把我们的孩子养成革命的娇子。”

远志、远征按照爸爸的意见,打起背包,和同学们一起出发了。一次过河,远志扭了脚,疼痛难忍。由于行走不便,她在夜里掉队了。夜色沉沉,举目无人,16岁的远志鼓足勇气,追赶远去的队伍。

当她爬上一座山时,忽然心里一震:前面不远处有个人正缓慢地走过来。是自己人还是敌人?只见来人手里拿着一件东西,不知是手枪还是手榴弹。远志望了望身边的悬崖,“如果是敌人,就和他们拼了,万不得已,就跳下山崖……”相距只有几步远了,远志大喝一声:“你是谁?”来人被突如其来的喝问镇住了,但一听是女孩子的声音,立刻认出了她:“你是远志:”

来人是医院的管理员。他收起手榴弹,带着远志赶队伍去了。

4、一只“小老鼠”

撤出延安,后来党中央转移到陕北米脂县。在那里,任弼时受毛主席的委托,研究土改问题,协助毛主席制定有关土改的方

针、政策。

一天,任弼时在他的住处和村干部研究开会斗地主、分田地的事儿。他的孩子远远跑进屋里说:“爸爸,我也去斗地主!”任弼时说:“好,这是受教育的好机会。”他让村干部把远远带去开会。

远远回来后,跑到爸爸背后“吱吱”地捏响了一个小玩意。 任弼时奇怪地问:“啥东西?”

远远得意地亮出手里的东西――一只橡皮做的小老鼠玩具。开完大会后,分地主的财产,村干部顺手给了远远这只“小老鼠”。 任弼时把远远拉到身边说:“我教你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还记得吗?”远远喜欢唱歌,爸爸一问,就高兴地唱了一遍。唱完歌,任弼时对远远说:“不但要会唱,还要会做。这个小玩具也属于农民,是斗争果实,这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应当送回去!”

后来,在离开这个村庄时,任弼时还记着这件事。他问远远:“那只小老鼠还了吗?”远远说:“早就还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嘛!”任弼时抱过远远,满意地笑了。

5、爸爸的检讨

一个星期天,远远在住处附近的林荫小道上学骑自行车。在车上,他歪歪斜斜,紧张得直冒汗。这时,一位工作人员迎面走

来,开玩笑说:“远远,倒了,倒了……”远远一听,更加慌张,一失神,摔倒在地上。那人连忙过去扶他。远远一看,腿上摔破了皮,又痛又恼,指着那人叫道:“你这人!你混蛋……”话一出口,远远就后悔了,立即低下了头。

任弼时知道了这件事,十分生气。他严肃地批评了远远。第二天,他又亲笔写了一封信,请秘书送给被远远骂过的那位同志。 他说:“这是我的书面检讨,告诉人家,我还要向他当面道歉!”秘书诧异地说:“是你写的检讨?”

“是的。”任弼时心情沉重地说:“孩子骂人,大人要担负缺乏教育的责任啊!”

他习惯地倒背起手,在屋内踱着方步。又说:“领导同志的孩子不能有优越感,自视特殊。我的孩子做了错事,我当爸爸的应认真检讨。”

6、“进城后我们更要注意节约”

任弼时同志在他革命的一生中,不论是在夺取政权的艰苦年代,还是在革命胜利后,始终保持着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进城以后,他仍然保持着战争年代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在城外休养时,对于用汽车很注意。进城时,往往都是把好多事积在一起才要车。他还注意节约用电,人在才开灯,人一走就立即关掉。他那床直到逝世时还盖着的被子,是1935年长征时战士送给他的战利品。有一件毛背心是他爱人陈琮英同志

在延安时用一条毛围巾改织的,有的地方已经破了,在1947年石家庄解放时想给他另买一件,他坚决不要,并说:进城后我们更要注意节约。”

7、“三怕”

任弼时同志生前有三怕:“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他这种崇高的思想品格,为许多老同志所称颂。

党中央由西柏坡迁到北平时,行政部门建议给书记处的同志每人做一套新衣服,穿着参加阅兵式。请示弼时,他不同意,说:“我们是穿着这身衣服打天下的,也能穿着这身衣服进北平。” 1949年,斯大林送来几辆新车,行政部门分给弼时一辆,他说:“不要去领,我那辆还可以坐,”

他对自己的孩子要求也非常严格,经常教育他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建设新国家,他说:“吃了人民的小米,不能辜负人民对你们的希望,将来一定要为人民做事。”孩子们从学校回来,全部到大灶同工作人员一起吃饭。他和夫人陈琮英的衣服穿旧了,就改一改给孩子们穿。他教育孩子要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不能养成大手大脚的作风。他还用毛笔写了“随手关灯”的字条贴在开关旁边,让孩子们注意。

8、明天还有明天的事

在任弼时的案头有一页令人难忘的日历:1950年10月25日。

这是他翻过的最后一页。但这不是他生命结束的标志,而是他鞠躬尽瘁的纪念。那是10月24日夜,患病在身的弼时工作了一天,晚上又同工作人员谈即将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的问题。直到深夜,他还在办公室查看地图,研究朝鲜战局。明天——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就要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向侵朝美军发起首次反击。夜深了,夫人陈琮英进去对他说:“快休息吧,有事明天再忙不行吗?”他摇摇头:“明天还有明天的事。”谁曾料到,第二天清晨9点,他就不能说话了。他患了脑溢血,27日与世长辞。

有人说,他临终前连一句遗言都没有留下,“明天还有明天的事”,这不就是他的遗嘱吗?他勤奋不息的一生,就是无言的遗教。

由于监狱生活的折磨,弼时的身体始终没有强壮起来。长征路上,他扶杖行军,在马上、担架上指挥战斗。在延安时,他已患有脑血管硬化、糖尿病等。中央决定让他作短期休息,但他实际上没有好好休息,还是坚持学习、看文件、调查情况。后来他又同周恩来一起,协助毛主席转战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他的一生同中国革命的命运是紧密相联的。

弼时是一个废寝忘食的人,经常忘记自己重病缠身,1949年春,有一天他工作到深夜三点,警卫人员催他休息不成,又把医生找来,他却说:“现在你们俩的任务是休息,我的任务是工作,咱们各不干扰。”医生一检查,他的血压高达220水银汞柱,脉

搏每分钟110次。医生只好命令他休息。他还是满不在乎地说: “不会那么严重吧。我的病是常年老病了,已经习惯,有了抗病力。”了解他的病情而又内行的医生当然懂得,这种“抗病力”不能从生理学上来解释,而是不可战胜的意志和力量。

1949年4月,在弼时亲自组织和领导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他抱病参加了大会,并作了政治报告。因为心力不支,报告只作了一半,就坚持不下去了,只好由荣高棠代他读完。这件事传达到基层团组织后,深深地感动和鼓舞了广大青年。

任弼时生前曾经说过:“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肩负着革命重担,能坚持100步,就不应该走99步。”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相关内容

  • 政委制度的恢复
    政委制度的恢复经过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宣布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改编命令虽然任命任弼时为八路军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但取消了政治委员,并将八路军下辖三个师的政治部改为政训处.一一五师 ...
  • 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
    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总结 一. 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三次转移的会议 1.1927年的八七会议:标志着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2.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标志着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3.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 ...
  • 中国官方特色排比句集锦
    中国特色官语排比句集锦01辑 本<集锦>收集范围主要为公开发表的省部级以上官方文件.领导讲话.新闻评述和学者论文.官府文书讲究一套准确.严谨.规范.统一.完美的程式化语言,排比句是其重要表现形式,为官府文员必备的知识:这些排比句 ...
  • [雷锋精神我知晓]主题班会主题词
    <雷锋精神我知晓>主题班会主题词 王:有一个名字家喻户晓,他出身贫寒,7岁成为孤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才得以读书.工作,1960年他还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郜:有一个名字代表着一种精神,他乐于助人. ...
  • 通知书评语集锦
    高梦瑶:老师曾表扬过你,也曾批评过你.在挫折中,你不屈不挠的精神得到充分体现.在学习上,希望你听讲更专注,尤其要大胆积极地发言.平时要广泛阅读.注重积累和灵活应用,期待你能发挥潜力,实现心中的梦想! 何梦莹: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带些天真. ...
  •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合同法]典型案例集锦
    来源|转自公众号法律出版社 作者不详 投稿|57641064@qq.com 金庸先生作为武侠小说的泰斗,<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都可谓其巅峰作品,在先生的笔下江湖儿女,家仇国恨都展现得 ...
  • 课后资料袋内容集锦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课外知识复习 课后资料袋内容集锦 1.<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议上作的演讲. 2.革命题材小说:刘知侠<铁道游击队>.吴强<红日>.徐光耀&l ...
  •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 ...
  • 偶见孤本中共六大党章单行本
    偶见孤本中共六大党章单行本 转载    作者: 王金昌 (早期革命文物收藏集锦<红色典藏>己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在江西瑞金发现了石印版中共六大党章单行本.据研究,此本的出现有三种可能:一是共产国际从莫斯科带入瑞金:二是从 ...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诗歌Word文档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诗歌(1) 七十年来 无数革命先烈和爱国的仁人志士 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为振兴中华 抛头颅,洒热血 前仆后继,英勇牺牲 谱写了一曲崇高的爱国主义赞歌 曾记否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