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建筑寿命 - 范文中心

中国的建筑寿命

08/27

谁为中国的建筑寿命买单?

创意研究点

建成已74年的钱塘江大桥依然“坚强”,而建成不过14年的钱江三桥却塌了,成了“桥脆脆”,如此巨大的反差和不争的事实前,我们能说什么?

中国每年消耗全球一半的钢铁和水泥用于建筑业,产生了巨大建筑废物,而不规则的规划和不可科学的拆迁导致了中国建筑的寿命极为短暂,我们的建筑经济模式究竟错在哪里?我们的居民权益谁来保障?你知道吗?每年中国消耗全球一半的钢铁和水泥用于建筑业,产生了巨大建筑废物,而且这样的耗费建成的建筑平均寿命居然只有30年,让中国人民情何以堪?现在政府号召房地产开发企业提高建筑质量,将目前30年的建筑平均寿命延长至100年。

我们不健康的经济体制也许是中国建筑业发展至此的重要源头,我们用资源换垃圾,为经济充电,但是最可悲的是,作为经济增长的“受益群体”——我们却没有用电器!谁为我们的浪费解说?谁为我们的权益保障?谁为我们的污染负责?谁为中国的建筑寿命买单?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一切的幕后操纵者。

理论分析

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

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而中国每年拆毁的老建筑占建筑总量的40%。

我国建筑的种种困境警示我们,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状况的产生?我们是否还有药可救?当中国建筑业真正飞黄腾达的那一天,我们又会以怎样的眼光来看如今的楼脆脆?我们有着一样的施工设备,有着一样的高水平工程师,我们一样有自主产权的领先技术,可我们的产业模式和发展模式却显得如此幼稚!

追问一:质量之困

茅以升:“建桥,建得不好还不如不建“

“跟(修钱塘江大桥的)那个年代比起来,现在我们不缺技术,也不缺资金,更不需要用生命去冒险。”茅玉麟说,“不论什么时代,都要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来建桥,钱塘江大桥已经被当成文物,但这种精神不能像文物一样只存在博物馆里。”

我们对建筑质量的监控与责任追究是失落的。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教授张原的研究领域之一就是建筑质量,他本人也曾做过多年的建筑工程监理。“如果是讲自然寿命,那么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建的都不止这个年限。但即使挺过了30年,中国的大多数建筑到50年时也需要加固、维修了,有质量问题。”

追问二:规划之失

以建造为目的规划不是“建设”

一个完整的城市不仅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它的特殊之处,我们要顺应它本身的文化建设,“发扬文化,展现特色”是规划之本

规划滞后、混乱,与未来城市发展步伐不协调,建筑质量再过硬也难逃“夭折”厄运。而造成规划不合理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人为因素。政府主管部门本应立足现实,统筹兼顾历史和未来之需,科学制定城市的总体规划,并严格执行已批准的规划,但事实上,很多地方规划的随意性强。

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可以概括为“琢玉随形”

追问三:政绩之急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号召下 ,我们的各位领导都在拼命的搞建设,但是盲目的建造是“建设”吗?“将目前30年的建筑平均寿命延长至100年。”这句话说给谁听?如果说给老百姓听当然是好事,一万年也不嫌长,因为,30年还来不及解放一个“房奴”,100年至少可以避免“房奴”传宗接代;如果说给官员们听,那就是开他们政治前途的玩笑了,就算出了娘胎就当干部,100年的寿命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按干部的任期和政绩来衡量,30年太久,只争朝夕。

追问四:城市短见

芬兰著名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专家伊利尔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人追求的是什么”。因此,我们不妨也可以这么说:让我看看你的建筑,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追求的是什么!而每一个城市的追求,汇合起来,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追求。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需要远见的。而25~30年的建筑寿命,让我们看到的却是鼠目寸光的短视。

追问五:设计之缺

我们建的桥14年就倒了,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旁边的一座居然74年不倒也没有大修。建筑专家也表示,重庆建筑的平均寿命,也只有20多年。有的“短命”建筑甚至只有10多年。建筑的寿命短,与经济增长快有着很大的关系。比如住宅,市民对住宅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有的房屋质量不存在问题,但是设计越显落后了,功能上不能满足住户的需求。以后将加大建设、规划的力度,精心设计,减少“短命建筑”。

追问六:经济GDP催命

房价在日益高企,房龄却逐步缩短,或者说,多数人付出了一流的价格,却只能得到末流的房子,这样的反差无论放在谁身上,恐怕都难免产生透心凉的感觉。以当前的现实国情看,各类建筑普遍短命的根源,更多的不在于建筑本身质量存在问题,而在于政府无序规划下的人为拆建,而这又是以发展经济、追求政绩为强大动力的。因而换言之,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建筑短命乃是源于GDP催命。

相比中国的35年平均建筑寿命,发达国家建筑,像英国的平均寿命达到了132年,而美国的建筑寿命也达到了74年。

如何理解这个建筑寿命?是房屋使用30年就不能再使用了,或者是使用到30年期限之后,房屋倒塌就是合理的?可是,如果我国建筑平均寿命真的只有30年的话,那么,是否与我国现行的商业房产证注明的40年限期和房产证注明的50—70年限期有冲突?一旦冲突了,这个房产权益又如何保障呢?先前网上流传有名的“蛋形”蜗居,也许正是很多中国青年一族的现状,他们买不起房也不愿放弃自己的梦

想。于是,有很多他们的父母就出资攒钱就为了给自己的子女在城市有一个安身之所,可是他们真想买了房就可以安居了呢?拆迁、房屋质量问题接踵而来,怎样的心酸,中国的老百姓就要这样提心提心吊胆的生活一辈子吗?

我国不断出现的“楼歪歪”,“楼脆脆”等事件就与建筑质量问题脱不了干系,建筑质量问题也一直是中国建筑业面临的一个新难题。从去年6月上海闵行区莲花河畔一幢13层在建商品楼莲花景苑,因施工程序错误形成地基压力差,造成的楼体整体倒塌事件,到9月武汉新洲区邾城街南街社区振兴里,一栋新建6层正在粉刷装修的楼房突然倒塌,以及今年4月1日发生于南宁一小区一幢6层房屋建成未销售又爆破拆除的事件来看,这些事件都不排除建筑质量问题。

当众多楼脆脆相应而出的时候,“楼坚强”声名鹊起,2009年5月19日,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将广西梧州一栋9层高的旧建筑物进行爆破拆除后,原本9层变7层,底下的一、二层也不见了,楼体倾斜但依然“屹立”不倒„„这栋高强度的大楼,在各大论坛热传,大楼也被网友奉送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楼坚强”。它的诞生给了我们希望和辛酸,它的“坚强”似乎是它无言的抗议,自己还能再撑50年!我们的建筑寿命,一次又一次在这种抗议中流逝,而且这样的流逝还在将继续。


相关内容

  •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世博会挪威馆
    节能技术专题论文 学 院 名 称 xxxxxxxxxx 专 业 建筑学xxx 学 生 姓 名 xxxxxxxxxx 学 号 xxxxxxxxxxx 指 导 教 师 xxxxxxxxxxx 2014年 3 月 2 日 挪威的森林 摘要 我们要 ...
  • 耐硫酸.磷酸腐蚀新材料
    1 耐硫酸.磷酸腐蚀新材料 1.1 成果简介 硫酸工业是化工工业的基础,尤其在我国重点发展磷复肥的情况下,硫酸工业同步发展势在必行.而硫酸工业的发展又取决于耐蚀材料的发展,因此研制与开发耐高温(>100℃) 浓硫酸(93-98%)腐蚀 ...
  • 建筑装饰材料
    XX大学XX学院 论文题目:建筑装饰材料调查报告 班 级: 小 组: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学 号: 日 期:2013年六月23日 目录 第一章 建筑装饰材料概述与实例介绍 ............................... ...
  • 古代木结构建筑修复中的新型材料应用研究
    古代木结构建筑修复中的新型材料应用研究 摘 要:中国的古典建筑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结构形式 闻名于世,木结构建筑又作为古建筑的主流形式发展并保存至今. 然而木材作为生物材料,在自然环境及人为因素作用下,易发生变 形.腐蚀甚至破坏,故对 ...
  • 我国废旧橡胶利用
    第29卷第10期 2001年10月 化工新型材料 NEWCHEMICALMATERIA]S Vd.29No.10 oct.2001 我国废旧橡胶利用 韩秀山1 丛慰然1 张卫华2 (1.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吉林132021: 2.吉 ...
  • 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质量管理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摘 要 有人将建筑行业称为日不落以及一个高危险的施工的行业,也是我国职业安全事故发生率最高的部门之一,因为有人在的地方就有建筑行业生存的地方,但是建筑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又不得不向我们敲响警钟,在当今这个信奉人权.环境至上的社会随着我国建筑 ...
  • 清华大学公共机构节能远程培训答案(全)
    清华大学公共机构节能远程培训答案(完整版) 导读:一.国内外节能减排现状.发展趋势与当前节能工作重点,三.公共机构能源管理计算方法,四.公共机构能源计量与统计,简述对我国公共建筑建设分项计量能耗监测系统的意义,1.管理者不了解建筑各设备系统 ...
  • 浅谈刚性屋面防水工程
    浅谈刚性屋面防水工程 摘要: 建筑屋面是建筑工程的一个主要分部工程.其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而且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如何提高刚性屋面防水的施工质量,克服质量通病.保证不漏,需要广大建筑工作者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
  • 智能建筑照明控制系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C 智能建筑照明控制系统 郁亚兵 杭州青鸟电子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5 摘要:随着智能照明系统技术的日益发展和逐渐完善,其高效节能.管理方便.人性化等特点,将会给建筑物的通电运行带来很大的便利.不但提高了建 ...
  • 民俗风情窑洞民居
    民俗风情窑洞民居 艺术设计1003 卢晓倩 3100809310 窑洞是一种民居建筑形式,是中国大陆黄土高原地区,例如陕西省和山西省的特色建筑. 主要特点是顶上覆土,内部下面方型上面拱型(应天圆地方之说).多数后面比前面稍窄,呈喇叭形.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