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政府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管理 - 范文中心

浅析政府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管理

12/09

lF

ueYa

13

I☆法学研究☆

浅析政府对网络群傩牲事件的管理

康德颜

(中共天津市津南区委党校。天津300350)

摘要:网络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出现是虚拟的网络世界与传统现实社会结合的

产物。由于它传播快、波及广、容易被激化等特点,对社会稳定形成冲击。然而.网络群体性事件又是疏导民众情绪,是

倾听民意的窗口和社会舆论监督的平台。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频发政府要予以重视,加强管理,提升信息甄别能力,

建立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因势利导使其发挥正面作用。

关键词:政府;网络群体性事件;管理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08—0087—02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矛盾的一种激烈表现形式,参与人数体性事件不同的重要特点:一是传播迅速.波及范同广。由于多、社会关注度高。过去,群体性事件存在一定地域性,传播互联网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使得网民很容易突破地域半径有限,社会知晓率不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网民激限制聚集起来,不需要传统媒体的审查和批准就可以毫无顾增,群体性事件的形成途径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忌地“畅所欲言”,形成网上群体性事件的策源地,使事件快2009年“网络群体性事件”新词的诞生,标志着社会矛盾与速传播。例如,南京周久耕事件、深圳林嘉祥事件,据有关统网络这一现代技术的联合,对政府社会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计数字显示,这两个事件中参与讨论表达的网民分别达到了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涵义

100万和180万。二是网络群体性事件容易被激化,通过对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

2009年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监测,我们发现存在一种“群体极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

化”现象。即群体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相互作用而得到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加强,使一种观点朝着更极端的方向转移,即保守的会更保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间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守,激进的会更冒险。互联网的匿名环境、海量贴文的气氛渲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染,观点相近人群的频繁沟通,更容易产生“群体激化”,并可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能发展为人身攻击,甚至威胁社会正常秩序。

造成负面重大影响的各种事件¨】。以往,群体性事件总是以广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作用

场街头的聚众上访闹事的形式出现,只有现实世界里存在,1.网络群体性事件弱化政府对社会信息的控制力。互联却不知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世界里,还有另一种形式的群体

网的出现使全球及时共享信息成为可能,极大方便了人们的性事件更加值得关注——网络群体性事件,如罗彩霞事件、

工作和学习。然而,对传统媒体也形成了冲击。网络时代来临邓玉娇案、周久耕案、林嘉祥案等百万点击率的热点事件层之前,人们获得信息只能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出不绝,“躲猫猫”、“楼脆脆”等网络流行语为大家熟知。2009政府在信息发布方面的“信息过滤器”的作用使得政府在舆年“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新词诞生,标志人们对这一事件论引导方面掌握主动,对信息和舆论的控制相对容易。网络的关注。

的出现打破了政府的垄断,削弱了政府对信息的控制力。网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某些群体。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利络舆论的主体是广大公众,内容涉及广泛,互联网作为载体用阿络大规模发布、传播某一方面信息,以发泄不满、制造舆

是一个全球的开放的即时平台.网上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完全论。它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具有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点,即

自由和相当程度不受政府管理和控制。在网络上,人与人之“在相对自发的、无组织的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因为某种普遍间的联系,不需要太熟悉,只需要一简单的共同话题,就有可的影响和鼓舞而发生的集群行为。”但它也有一些与社会群

能在短时期内建立“相对自发的、无组织”的联系。一个普通

收稿日期:2010-01-14

作者简介:康德颜(1970-),女,天津人,中共天津市津南IX委党校。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万 

方数据

TheoryResearchI掌———_埋———一化

人就可能做到“一呼百万应”。这些使政府对社会信息的控制力弱化,事实证明,网络的出现对一些社会群体性事件的传播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t网络群体性事件折射常规民意表达渠道不畅通。在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民意表达渠道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采集民意形成提案议案。对有关部门进行咨询、质询等方式来传达群众的关切。二是通过群众写信、上访、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等形式,反映群众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呼声。三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听证会,就某一事务听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然而现实生活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民

视,树立管理意识,及时管理和引导网络群体性事件,将危机

化于无形。

幺提升台B力,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甄别能力。网络的出现加强了公瞻政治沟通的能力,提高了政治表达的自由,触发

了公众对民主形式的再思考。然而,对待网络舆论我们要认

真甄别,不能简单的把网民意见等同于民意,网上的多数意

见不能简单等同予社会中大多数人的意见。网络本质是一种

信息传播方式,是民意表达的媒介,网络民意与社会民意一

致的前提是网络民意的社会代表性和理性,由于网络缺乏权威的监督,容易滋生网络无政府主义,因此,网络民意不必然体现民意。

中国目前社会矛盾很多,群体事件颁发,网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间的声音,形成一种力量,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这是网络舆情的积极一面。但是,还要看到,越来越多的利益集团渗入到网络,利用网络作为宣传工具,制造热点和夸大事情,歪曲事实,企图掀起骚乱。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舆论在形成机制上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网民们自由表达

意上达作用尚不理想,各地接待群众信访的效率偏低,处理不及时。特别是对越级上访的严防死守,限制了信访渠道的

功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煤、水、电、气等价格听证会,往往由于其程序、形式的不规范而流于形式,被老百姓称为“涨价会”。以上种种渠道不够通畅,使中国的网络舆论焦点表现出持续高温,居高不下。如果常规的体现政府公信力的民意表达渠道出现阻塞,民意表达就会被“挤压”到道德约束、行政约束、社会秩序约束相对薄弱的网络世界中,以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式释放出来121。

3.网络群体性事件发挥了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社会情绪释放的出口,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网络使普通百姓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话

的群体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它所反映和代表的,是网民们带

有情绪化色彩的观点和意见,是迎合了社会上某些人群的诉求的“民意”。甚至,一些顶着“民意”旗号的网络舆论,往往就是极少数人操纵的结果【4l。面对网上海量的信息,政府要有自己的判断,对网络舆情我们要提升甄别能力。

3.加强机制建设,做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引导。在网络时代,想要隐瞒重大突发事件几乎是不可能的。如何应对网

语权,打破了所谓精英阶层对媒体话语权的垄断。通过网络,来自社会底层的信息、观点、声音找到了一个“出口”。普通公

众借助网络拥有了表达权,再通过网络强大的聚合力,良好的交互性,使公众的意愿和看法可以更真实、充分地表达,形成网络群体性事件。同时,网络舆论作为原始的公众意见,真实反映了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从而以舆论的强大精神力量对国家权力和公共事务进行监督。被网民监督到“抽天价烟”、“戴天价表”的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原局长周久耕,曾经

络舆情,做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管理对政府来说非常重要。

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原则,在于信息公开与交流互动,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化解危机。相关部门要完善网络业务管理政策,优化网络结构,积极稳妥的推进网络实名制。建立与

新闻宣传部门的沟通机制,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机制,重大

突发事件的快速反映机制,网上舆论的引导机制等。既要把

在网上掀起“入肉搜索”的狂潮,形成网络群体性事件。周久耕案、还有深圳的林嘉祥案,都是通过网络群体性事件,发挥

了公民的社会舆论监督作用。使公权力在阳光下行使。

三、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管理建议

1.树立意识,重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管理。201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2009年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表明,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有23件,约占全部事件的30%。也就是说,约三成的社会舆论因互联网而兴起,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独立源头之一伪。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单光鼐指出,在2009年群体性事件和其他一些突发事件中,现场民众和网民非理

网络作为察民情、听民意的重要渠道,又要高度重视,主动回

应网络热点问题,准确引导网络舆论,维护网络秩序,积极利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积极作用,.对不利方面通过引导来化解,确保阿络群体性事件朝有利的趋势发展。

总之,网络时代,应对网上群体性事件应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必修课。面对复杂利益冲突,日益汹涌的权利诉求,如

何准确判断网络舆情,消除网络群体性事件在传导负面事件

上的渲染效果。引导网络群体性事件有效开展社会监督、维护社会稳定.对政府既是全新的命题。也是极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n]叶笃初,卢先福.党的建设词典[H].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性情绪抬头,有蔓延趋势。而政府的官员对网络舆情都视为

洪水猛兽,感到非常恐惧,这些都源于政府对网民群体及其思想状态缺乏认识和把握。

对待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需要以容忍、务实的态度来面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并非什么洪水猛兽,它只是民众在经

[2]杨琳.网络舆情飙升背后:基层处置乏力常规渠道不畅IN].嘹望:

新闻周刊;翻9-07-06.

[3]剃阳.三成社会舆论因“网”而兴互联网成舆论新载体[N].人民日

报海外版,2010-01-05.

[4]张航.网络舆论不是民意的全部[N].解放日报,2009-08—28.[5]郭奔胜.季明。代群,黄豁.网络内外群体性事件有交织放大之势[Nl嚷望:新闻周刊,2009-06-01.

济社会双重转型时期,现实生活中焦虑情绪无法得到有效消

解,而在虚拟世界释放情绪的一个缓冲区.如果我们处理得好,反而可以通过网络世界,让社会焦虑得到一次自我解构与沉淀,成为社会情绪的释放出口。因此,政府必须非常重

(责任编辑/姜超)

万方数据 

浅析政府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管理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康德颜

中共天津市津南区委党校,天津,300350学理论

THEORY LEARNING2010(8)

参考文献(5条)

1. 叶笃初,卢先福.党的建设词典[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2. 杨琳.网络舆情飙升背后:基层处置乏力常规渠道不畅[N].嘹望:新闻周刊;2009-07-06.3. 刘阳.三成社会舆论因"网"而兴互联网成舆论新载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01-05.4. 张航.网络舆论不是民意的全部[N].解放日报,2009-08-28.

5. 郭奔胜,季明,代群,黄豁.网络内外群体性事件有交织放大之势[N].嘹望:新闻周刊,2009-06-0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ll201008043.aspx


相关内容

  • 网络群体间极化博弈现象的形成及原因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网络群体间极化博弈现象的形成及原因浅析 作者:王敏利 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05期 [摘 要]近几年大量出现在网络中的粉丝掐架事件中,粉丝群体的唇枪舌战充斥着极 ...
  •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摘要: 如何应对危机事件,实质是对一个社会应对危机的综合考验,是政府执政水平高低的反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及时.有效处理公共危机事件,已成为政府必须重视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加强政府危机管理的必要性,探讨了危机 ...
  • 浅析我国网络游戏市场未来的发展与营销策略
    湖南省高等教育 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浅析我国网络游戏市场未来 的发展与营销策略 专 业 考 籍 号 [1**********]6 姓 名 某某某 电 话 联系地址 湖南师大数计院 指导老师 某某某老师 湖南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零一二年二 ...
  • 浅析微博营销的问题及对策
    品牌营销 浅析微博营销的问题及对策 陈广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摘 武汉430073) 要]随着微博火爆程度的增加,微博营销也成为了众多企业所选择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本文分析了利用微博营销的优 势及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 ...
  • 浅析公安消防部队的职能定位与社会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
    浅析公安消防部队的职能定位与社会应急救援 体系的建设 作为社会专业抢险救援队伍之一的公安消防部队,常年处臵与各类社会救援事故,在当前各级政府加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应主动融合.加快实践,既是推动消防应急救援工 ...
  • 英汉语言中隐喻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 会计专业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表
    1. 基于公允价值会计的企业价值报告研究 2. 公允价值会计与企业财务报告改进 3. 企业财务报告相关问题及其改进(改进相关性.及时性等问题)研究 4. 企业财富变动及其信息披露研究 5. 企业价值报告框架研究 6. 企业价值信息披露体系( ...
  • 浅析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及解决对策 内容摘要: 本文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各个角度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在经济供养.精神慰藉.社会参与方式及各项政策制度安排等各个方面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农村 留守 ...
  • 浅析残疾人就业面临困境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残疾人就业面临困境的原因及对策 残疾人的就业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残疾人及其家属所关心的一个社会问题.残疾人就业,意味着他们的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因此,解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是实现残疾人走向社会的根本途径 ...
  •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浅析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浅析 社会化管理服务事关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 重要方面.民生问题是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核心,只有抓住这个核心, 才能有的放矢,贴近现实,才能被广大退休人员所接受.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一项重要的夕阳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