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教案 - 范文中心

制取氧气教案

09/21

制取氧气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室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操作方法、分解反应。

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操作方法、分解反应。

可是安排

2科室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引导→ 探究”的教学模式,以实验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与药品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新课

1、 比较全面地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写出五个相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 如何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提问】你知道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吗?

【新课引入】氧气有那么多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怎么制得的?

【引导过渡】我们在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呢?

二、 讲授新课

(一)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教师活动】讲述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特点:原料便宜、操作简单、反应速率适中等。(展示高锰酸钾样品)

【学生活动】观察高锰酸钾的色、态:暗紫色固体

【讲解】1.反应原理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加热

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Q4 ) (k2MnO4) (MnO2) (O2)

2.收集方法

【教师活动】介绍收集气体的常用方法:密度大于空气的,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难溶或不宜溶于水的还可用排水法收集。

【讨论】根据氧气的性质,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小结】氧气不宜溶于水,故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故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制取并收集氧气。边操作、边讲解、边讨论。

【过渡】试验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3.注意事项

【讲解】本实验装置有几处连接口,若装置漏气将影响气体产量,故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讨论】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处理和装入固体试剂。

【操作】取少量高锰酸钾放入试管。

【讲解】管口塞一团棉花的作用: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被生成的氧气吹入导管赌赛导管。

【讨论】如何固定试管?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操作】根据酒精灯的高度,调节铁夹的位置。固定好试管,并将导管插入水槽中,将盛满水的集气瓶倒立水槽中。

【讲解】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的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讨论】伸入试管内的导管为什么不宜过长?药品为什么要平铺于试管底部?集气瓶口留有气泡说明什么?应如何操作?如何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

【操作】预热后,将酒精灯火焰固定在试管内混合物靠管口的部分。

【讲解】酒精灯随反应的进行和需要氧气气量的多少向试管底的方向移动,这样做即可防止固体混合物随气流向试管口,又便于控制氧气放出的速度和量。

【讨论】当开始有气泡冒出时,能否收集?为什么?何时开始收集?

【讲解】刚开始冒出的气泡是试管中的空气,不能收集,待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才能开始收集。或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逸出的气体,确定空气已经排尽时,再开始收集。

【讨论】如何判断氧气已经集满,集满一瓶氧气后应如何操作?

【操作】当气泡开始从瓶口逸出时,取出导气管,盖好玻璃片,将盛满氧气瓶正立于台面上,用同样方法再收集1~2瓶氧气。

【讨论】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还是先熄灭酒精灯?为什么?

【操作】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停止实验。这样做可防止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4.操作步骤

【提问】根据刚才的操作,你能总结一下操作步骤吗?

【回答】检—装 —定 —点—收—移—灭

【学生练习】加热高锰酸钾,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

5.验满方法

【讲解】我们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看到水全部排出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证明氧气已满。

【提问】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怎么知道已经集满了呢?

【操作】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经集满。

【学生练习】加热高锰酸钾,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

6.验证方法

【提问】怎么证明我们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呢?

【操作】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学习了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在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操作,以及氧气的工业制法,今后再遇到加热固体试剂制取气体的原理,我们就可以选择加热高锰酸钾的发生装置。

四、布置作业

对应练习题。

板书设计

课堂 制取氧气(第1课时)

实验室制取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 加热

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Q4 ) (k2MnO4) (MnO2) (O2)

(2)装置:①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

②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

(3)注意事项:

(4)操作步骤:

(5)验满方法:

(6)验证方法:

教学反思

在实验时:讲清注意事项;实验中:及时指导;实验后: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及时扑捉课堂的生长点。学生在实验中由于考虑问题不周全而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忘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长劲漏斗没有烨封;药品量不足等原因导致没能收集满一集气瓶的氧气。


相关内容

  • 精品教案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化合物
    精品教案初中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 考点一: 金刚石.石墨和C60 1. "碳"和"炭"的区别:"碳"指碳元素,不是具体指某种物质:而"炭"指具体的.由碳元素组 ...
  • 气体的实验室制取专题
    氧气的性质 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色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氧气______溶于水,液态氧为___________色,固态氧为_______色. 2.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如:五氧化二 ...
  • 实验室制取氧气(基础)有答案 @ 很好的@
    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选择题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B .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 C .将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 D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2. ...
  • 论"制取氧气"的教学策略及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制取氧气"的教学策略及反思 作者:高晋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4年第07期 摘 要:想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对化学难点.重点知识的理 ...
  • 二氧化碳说课稿
    说课人:李小红 宣化县第一中学 2010年12月3日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说课稿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 一.课题: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 ...
  • 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1
    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 一. 沉淀的颜色 1.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 BaSO4 2. 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硝酸或稀盐酸的白色沉淀:CaCO3, BaCO 3, Mg(OH) 2, Al(OH)3等 3. 红褐色沉淀:Fe ...
  • 氢气的性质
    <氢气H2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氢气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第三章的重点知识,在全章乃至全书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节按"大纲"和"教师用书"的安排,共讲授两课时.第一课时, ...
  • 2.5二氧化碳
    二.往年真题 1.(2007•淮安)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2.(2007•淮安)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硫酸铝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观察到如下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同时生成 了白色沉 ...
  • 初三化学知识点
    1.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
  • 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符号
    一: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过氧化氢取氧气文字表达式 , 符号表达式 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发生装 置应选 (填序号,下同).选择此装置的原因 如果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