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案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化合物 - 范文中心

精品教案初中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化合物

07/26

精品教案初中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

考点一: 金刚石、石墨和C60

1. “碳”和“炭”的区别:“碳”指碳元素,不是具体指某种物质;而“炭”指具体的、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这两字主要在运用时有区别。书写碳元素或指明碳单质及碳的化合物的名称时用“碳”,“炭”指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多为不纯物质,大多以俗名形式出现,如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

2. 金刚石、石墨、C 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的单质。

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没有固定形状。

4.C 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5. 金刚石、石墨、C 60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6. 碳的化学性质

⏹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碳具有可燃性:C+O2

CO 2(充分燃烧)

2C+O2

2CO (不充分燃烧)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剧烈,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碳具有还原性:

C+2CuO2Fe 2O 3+3C

2Cu+CO2↑

4Fe+3CO2↑

单质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7.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右图)

【实验操作】① 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 ②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 ③ 集中加热;

④ 过几分钟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化学方程式】

C+2CuO

2Cu+CO2↑

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

⏹ 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 。 8.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具有还原性。木炭在反应C+2CuO还原剂。

2Cu+CO2↑中作

考点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制取二氧化碳药品选择的探究

①液体不能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使反应逐渐停止。

②也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③固体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太剧烈,使生成的气体不易收集,同时,碳酸钠相对于大理石来说价格较高,不经济。

结论: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最佳药品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二者反应速率适中、药品价格廉价易得,制得的气体比较纯净。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步骤 一检、二装、三注入、四收集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固体药品放入锥形瓶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长颈漏斗插入液面内的气体发生装置,紧闭导气管出口,

从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下降,则表明漏气;若水面不下降,则表明不漏气。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

从长颈漏斗处加入酸收集二氧化碳

CaCO 3+2HCl =CaCl 2+CO 2↑+H 2O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

二氧化碳验满、检验方法

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入瓶内),如果火焰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

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净化:如果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时,可先将气体通过盛有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氯化氢),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并进行干燥)。

注意事项见第二单元。

2. 工业制取常见气体制法

氧气:分离空气法(物理变化)

氢气:电解水法、水煤气法等(化学变化)

二氧化碳: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氧化钙)CaCO3

高温

考点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对应的探究实验:

⏹ 无色无味,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实验操作】如右图(1),将CO 2气体慢慢倒入杯中。 【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1)

二、

⏹ ⏹ ⏹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流下,先聚集在底部, 然后逐渐上升,把杯内的空气自下而上排出。

【实验结论】①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②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操作】如右上图(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注意:二氧化碳没有毒性)

【实验操作】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 第一朵小花变红;② 第二朵小花不变色; ③ 第三朵小花不变色; ④ 第四朵小花变红; ⑤ 第四朵小花被烘烤后由红色变成紫色。 【实验分析】① 醋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②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③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④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⑤ 说明碳酸被分解了。 【化学方程式】CO 2+H2O=H2CO 3和H 2CO 3=H2O+CO2↑ 【注意事项】

① 第二朵、第三朵纸花可以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 纸花必须是干燥的。如果纸花不是干燥的,那么在把第三朵纸花放入水中时,CO 2会与纸花里的水分反应生成碳酸使纸花变红,这样就起不到对照的作用。

③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2=CaCO3↓+H2O

2CO

⏹ 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 2+C

二、

⏹ ⏹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 2是氧化剂,C 是还原剂)。

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变为一氧化碳的一种方法。 二氧化碳的用途

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原因:①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灭火器原理:Na 2CO 3+2HCl=2NaCl+H2O+CO2↑

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三、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造成温室效应

【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臭氧(O 3)、甲烷(CH 4)、氟氯代烷等。 四、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五、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2CO+O2

2CO 2

【燃烧的现象】① 发出蓝色火焰; ② 放热; ③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煤炉从上至下,常发生的三个反应:2CO+O2

2CO 2、CO 2+C

2CO 、C+O2

CO 2

原因: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正常的血液呈深红色,当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浅红色。 ⏹ 六、 一氧化碳的用途:

⏹ 2CO+O2⏹ 还原性:冶炼金属(3CO+Fe2O 3

2CO 2)。 ⑥

七、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实验装置】见上图图(这是整套装置,但只需掌握虚线框中内容,并且下文的操作、现象、结论仅针对虚线框内的实验装置)。

1-稀盐酸 2-大理石 3-碳酸氢钠溶液 4-浓硫酸 5-木炭 6-氧化铜 7-氢氧化钙溶液 【实验操作】

① 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热前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 ② 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管内的物质加热; ③ 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

④ 再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O+CuO

Cu+CO2

【注意事项】

① 检验一氧化碳纯度的目的: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② 一氧化碳“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

③ 一氧化碳“早来”,酒精灯“迟到”的目的: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④ 一氧化碳“晚走”,酒精灯“早退”的目的: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2Cu+O2

2CuO )。

⑤ 因为一氧化碳有剧毒,随意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必须进行尾气处理。 ⑥ 7溶液的目的:① 证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② 除去装置内的二氧化碳。 ⏹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与上面的实验类似(⑥ 下的酒精灯要换成酒精喷灯) 【实现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黑,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3CO+Fe2O 3

2Fe+3CO2

【注意事项】铁块是银白色的,但铁粉是黑色的。 ⏹ 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C+H2O

CO+H2

⏹ 在我们学过的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只有两个反应的条件是“加

热”,其他的都是“高温”:

H 2+CuO

Cu+H2O 和 CO+CuO

Cu+CO2

九、 三大还原剂:H 2、C 、CO ——共同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十、 三大可燃性气体及燃烧时的火焰颜色:H 2(淡蓝色)、CO (蓝色)、CH 4(明亮

的蓝)

十一、 当碳与氧化剂不充分反应时,会生成一氧化碳。

课堂练习:

1. 下列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 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 C. 金刚石质硬,石墨质较软 D. 它们里面的碳原子排列不同

2. 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石墨电极导电

B. 活性炭净化某些气体 D. 木炭还原氧化铜

C. 金刚石切割玻璃

3. . 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NO 2的气体的容器A 投入几块木炭,容器A 中的现象

为 ,右边漏斗中的液面 。

4. 有人设计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如下图)哪种是正确的?哪种是错误

的?为什么?

5.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发生装置内的药品是_______和_______ (3)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收集二氧化碳_____(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

6. 文文同学收集了一些家庭装修时废弃的大理石碎片,并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来制取

二氧化碳(该装置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请回答问题:

(1)大理石应放在___________中,装置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装置B 收集CO 2,验满时应把燃着的木条放在_________(选填字母)处。

7. 如图所示,锥形瓶内有一支试管,试管内盛有足量的稀盐酸,锥形瓶底部盛有足量

碳酸钙,气球紧紧绑在玻璃导管上(本装置气密性很好)。将此装置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上,调节天平平衡后,取下此装置并将其倾斜,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锥形瓶底部。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将此装置放回天平左盘上,天平指针____________(填“偏左”或“偏右”或“不偏”),其原因是

8.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加热固体的方法产生气体,应选发生装置 (填序号,下同),收集难溶性气体应选 。

②B 装置中长颈漏斗末端应伸至液面以下,可以防止 。伸进D ,E 中的导管均应接近集气瓶底部是为了。

9. 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

B. 都是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C. 都能用碳和氧气反应制得

D. 都能溶于水,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0.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正确的操作是 A. 先加热后通气,反应完毕先停止通气后撤灯 B. 先通气后加热,反应完毕先停止通气后撤灯 C. 先通气后加热,反应完毕先撤灯,冷却后再停止通气 D. 先加热后通气,反应完毕先撤灯,冷却后再停止通气

11. 按下图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它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用装置A 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为_______和_______。

(2)若用装置B 检验二氧化碳,装置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若用装置C 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装置C 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 (4)利用已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既不能燃烧,又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要求用语言叙述实验过程和现象)

12. 有两种黑色粉末A 、B 和两种无色气体C 、D ,用下面的装置图所示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当加热管内盛有的黑色粉末A 时,由a 端导管通入气体D ,结果在b 端产生气体C ,管内的黑色粉末变为亮红色;

第二步:当加热管内盛的黑色粉末B 时,由导管a 端通入气体C ,结果在b 端产生气体D ,气体D 可以燃烧;

第三步:当把a 端堵上,加热管内两种黑色固体的混合物,结果在b 端也产生气体C 。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各物质的名称: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由气体A 开始,可发生如下四个变化:

判断A 、B 、C 、D 各是什么物质?

14. 有A 、B 、C 、D 四种物质,其中A 、B 、D 都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A 和B 是黑色粉末,将其混合在高温下反应,能生成红色粉末Y 和能使X 溶液变浑浊的气体Z ,Z 与灼热的B 反应,生成无色有毒气体E ,D 在高温下煅烧生成C 和Z ,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布置作业:

讲义习题

11


相关内容

  • 初中化学教案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1)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 (2)了解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 (3)掌握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4) 认识氮循环对维持生态 ...
  • 初中化学第二章课题1.课题2教案(人教版)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基本内容] (1) 如何用简单的方法验证空气的存在: (2) 近代化学家对空气的研究: (3) 拉瓦锡对空气组成的研究及其实验装置的详细分析: Δ2Hg +O 2⎯⎯→2HgO (4) 空气的实际组成: (5) 纯 ...
  • 反应基本类型及发生条件
    第二节 反应基本类型及发生条件 一.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1. 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发展 拉瓦锡根据实验,在1777年向巴黎科学院提出报告指出:物质燃烧或金属在空气中燃烧并不是燃素学说所谓脱去燃素的分解反应,而是金属和氧化合:金属十氧=金属氧化 ...
  • 高一化学教案硫酸 硫酸盐教案
    课 时 计 划 化学科 1998年11月21日 星期六 第6.7节 [课题]:高一化学 第三章 硫 硫酸 第四节 硫酸 硫酸盐 [目的]:1.使学生掌握硫酸的性质,尤其是浓硫酸的特性: 2.掌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了解硫酸和几种常见 ...
  •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教案
    第三节 第一课时 一 .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并理解可逆反应. 2.通过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归纳出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征. 3.能用平衡状态的特征来判断可逆反应 ...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学在实验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实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化学离不开实验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安全认识,物质的分离(混合 ...
  • [萃取和分液]优质教案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三课时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萃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萃取的原理,掌握"萃取-分液"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1.在活动过程中,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体验科学探究 ...
  • 氢气的性质
    <氢气H2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氢气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第三章的重点知识,在全章乃至全书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节按"大纲"和"教师用书"的安排,共讲授两课时.第一课时, ...
  • 教案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使学生能以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得失认识并建立起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 2.初步了解化合价与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之间的联系 3.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能力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