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1 - 副本 - 范文中心

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1 - 副本

12/06

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蒸馏及沸点测定的原理,了解蒸馏及沸点测定的意义;

2. 初步掌握蒸馏装置的安装、操作及沸点的测定。

二、原理及意义

(一) 蒸馏

1. 原理:蒸馏是将液态有机物加热到沸腾状态,使该液体变成蒸汽,又将蒸

汽冷凝为液体,从而使两种沸点不同的组分得到分离。

2. 意义:可以分离沸点相差较大(一般在30℃以上)的液体混合物,是分

离和提纯液态有机物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 沸点的测定(重点)

1. 沸点的定义:当温度不断升高时,液体的蒸汽压也随着增大,当等于外界

大气压时,即有大量的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此时的温度即为液体的沸点。

2. 沸程:蒸馏时接液管开始滴下第一滴液体时的温度为初馏温度;蒸馏接近

完毕时的温度为末馏温度,两个温度之差为沸程。

3. 原理:纯液态有机物的沸程很小,仅0.5~1.5℃,若有杂质时则沸点有

所变化,沸程增大,因此可用蒸馏的方法测出其沸程,则可定性判断液态有面物的纯度。

4. 意义:根据被测有机物沸程的大小,定性鉴定液态有机物的纯度。

三、操作步骤(重点)

(一) 蒸馏

1. 安装蒸馏装置

(1) 由气化、冷凝、接收三大部分组成。

装置有: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和接受瓶。

(2) 安装顺序:由下到上、由左到右。

要求:平稳,各装置处于同一平面,蒸馏烧瓶的支管与冷凝管应在同一直线上。

(3) 注意温度计的安装位置

2. 投料

加入酒精到蒸馏烧瓶中

注意:加入2~3粒沸石,如忘加沸石,应先停止加热,冷却后再补加。

沸石为多孔性物质,加热时由孔中排出的气泡成为沸腾中心,防止

爆沸。

3. 检查气密性,开始蒸馏

注意观察温度变化,控制蒸馏速度为1~2滴/秒。

4. 数据处理:(1)记录初馏温度t 1与末馏温度t 2,并计算沸程(t 2-t 1);

(3)回收酒精,计算回收率。

四、注意事项(重点)

1. 牢记安装和拆除时的顺序,整套装置要处于同一平面;

2. 别忘记在加热前加入沸石,操作时注意观察。

3. 安装装置时,注意烧瓶不可抵住电热罩,以免烧瓶受热膨胀引起爆裂;

4. 连接接头操作:两手力矩尽可能短,即两手距离接头处尽可能近,以免力

矩大引起玻璃破裂;接头处沾水润湿后,易操作;受热后,接头不易拆卸,可剪断后再拆卸。

5. 就近选用水龙头

6. 开水龙头时注意不要开得太猛太大;

7. 先开水后开电,先断电后断水。

五:问题讨论:

1、 沸石(即止暴剂或助沸剂) 为什么能止暴?如果加热后才发现没加沸石怎么办?由于某种原因中途停止加热,再重新开始蒸馏时,是否需要补加沸石?为什么?

答:(1)沸石为多孔性物质,它在溶液中受热时会产生一股稳定而细小的空气泡流,这一泡流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湍动,能使液体中的大气泡破裂,成为液体分子的气化中心,从而使液体平稳地沸腾,防止了液体因过热而产生的暴沸。 (2)如果加热后才发现没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待液体冷却后再补加,切忌在加热过程中补加,否则会引起剧烈的暴沸,甚至使部分液体冲出瓶外,有时会引起着火。

(3)中途停止蒸馏,再重新开始蒸馏时,因液体已被吸入沸石的空隙中,再加热已不能产生细小的空气流而失效,必须重新补加沸石。

2、冷凝管通水方向是由下而上,反过来行吗?为什么?

答: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不行。因为这样冷凝管不能充满水,由此可能带来个后果:

其一,气体的冷凝效果不好。

其二,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炸裂。

3、蒸馏时加热的快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蒸馏时最好控制馏出液的速度为1-2

滴/秒为宜?答:蒸馏时加热过猛,火焰太大,易造成蒸馏瓶局部过热现象,使实验数据不准确,而且馏份纯度也不高。加热太慢,蒸气达不到支口处,不仅蒸馏进行得太慢,而且因温度计水银球不能被蒸气包围或瞬间蒸气中断,使得温度计的读数不规则,读数偏低。

4、在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不符合要求会带来什么结果?

答:如果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口之上,蒸气还未达到温度计水银球就已从支管流出,测定沸点时,将使数值偏低。若按规定的温度范围集取馏份,则按此温度计位置集取的馏份比规定的温度偏高,并且将有一定量的该收集的馏份误作为前馏份而损失,使收集量偏少。如果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支管口之下或液面之上,测定沸点时,数值将偏高。但若按规定的温度范围集取馏份时,则按此温度计位置集取的馏份比要求的温度偏低,并且将有一定量的该收集的馏份误认为后馏份而损失。

5、在所需馏分蒸出后,温度计读数会突然下降(为什么?)。此时应停止蒸馏。即使杂质很少,也不要蒸干,以免蒸馏瓶破裂及发生其它意外事故。

答:观察沸点及收集馏液:一般液体中或多或少含有高沸点杂质,在所需馏分蒸出后,若继续升温,温度计读数会显著升高,当瓶内只剩下少量(约0.5~1mL )液体时,若维持原来的温度,就不会再有馏液蒸出,温度计读数会突然下降,此时应停止蒸馏。即使杂质很少,也不要蒸干,以免蒸馏瓶破裂及发生其它意外事故。

6、如果液体具有恒定的沸点,那么能否认为它是单纯物质?

答:具有固定沸点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粹的化合物,因为某些有机化合物常和其它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合物,它们也有一定的沸点。

乙醇的沸点是78.3℃,水的沸点是100℃,它们的混合物在78.13℃就沸腾。在共沸物达到其共沸点时,由于其沸腾所产生的气体部分之成分比例与液体部份完全相同,因此无法以蒸馏方法将溶液成份进行分离。也就是说,共沸物的两个组成物,无法用单纯的蒸馏或分馏的方式分离。在共沸物达到其共沸点时,由于其沸腾所产生的气体部分之成分比例与液体部份完全相同,因此无法以蒸馏方法将溶液成份进行分离。也就是说,共沸物的两个组成物,无法用单纯的蒸馏或分馏的方式分离。

有些混合物的共沸温度最低,因为总蒸气压最大,沸腾最易。例如乙醇的沸点是78.3℃,水的沸点是100℃,它们的混合物在78.13℃就沸腾。

有些混合物的共沸温度最高,因为总蒸气压最小,沸腾最难。例如纯硝酸的沸点是86℃,水的沸点是100℃,它们的混合物在120.5℃才沸腾

共沸物,所指的是当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均相溶液,以一个特定的比例混合时,在固定的压力下,仅具有一个沸点,此时这个混合物即称做共沸物。


相关内容

  • 静态法测定液体的蒸气压实验讲义
    静态法测定液体的蒸气压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用静态法测定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蒸气压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求出在所测温度范围内的平均摩尔汽化热: 2. 掌握真空泵和恒温槽的使用. 二. 实验原理 液体的蒸汽压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用Clausiu ...
  •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模板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院系班级学号姓名 1820100019 凯文 实验名称 二元体系沸点-组成图测绘 日期 同组者姓名 欧阳洁 成绩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在大气压下,测定环已烷-乙醇体系.液气平衡相图(沸点-组成图). (2)掌握阿贝 ...
  • 有机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128学时) 一.教学目的 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学院各专业必修的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它是训练学生牢固掌握有机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础知识,通过有机化学实验加强学生 ...
  • 工业分析检验技术答案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工业分析检验技术 形成性考核题册答案 工业分析检验技术作业1答案 第1章-第2章 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1.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微生物学指标. 2.物理指标.金属化合物.非金属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3.过滤. ...
  • 石油产品测试方法名称
    方法名称 方法号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液体石油产品.添 方法概要 用蒸馏水或乙醇水溶液抽提试样中地水溶性酸或碱,然后,分别用甲基橙或酚酞指示剂检查抽出液颜色变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石油产品水溶性酸GB/T 259-88 加剂.润滑脂.石 ...
  • 药物检验工理论考试试题库
    基础知识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分析工作中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称为( D ). A . 精密数字 B. 准确数字 C. 可靠数字 D. 有效数字 2.物质的量单位是( C ). A. g B. kg C. mol D. mol/L 3 ...
  • 食品理化检验复习题
    食品理化检验复习题 1.正确采样的意义是什么? 答:样品是一批食品中的代表,是分析工作的对象,是决定一批食品质量的主要依据.所以采取的样品必须能够正确地反应出整批被检验产品的全部质量内容,因此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否则即使以后的一系列分析工作 ...
  • 实验五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
    实验五 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和溶解度的测定 第一部分: 常用的测量工具: 水银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是膨胀式温度计的一种,水银的凝固点是 -38.87℃,沸点是 356.7℃,用来测量0--150℃或500℃以内范围的温度,它只能作为就地监督的 ...
  • 干燥的原理和方法
    干燥 干燥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到的重要操作之一,其目的在于除去化合物中存在的少量水分或其他溶剂.液体中的水分会与液体形成共沸物,在蒸馏时就有过多的"前馏分",造成物料的严重损失:固体中的水分会造成熔点降低,而得不到正 ...
  • 全国化学检验工职业技能大赛试题库
    全国化学检验工职业技能大赛试题库 电化学 ( ABC)1.在使用饱和甘汞电极时,正确的操作是 1 A .电极下端要保持有少量KCl 晶体存在 B .使用前应检查玻璃弯管处是否有气泡,并及时排除 C .使用前要检查电极下端陶瓷芯毛细管是否畅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