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复习合订本参考答案(七上古诗文) - 范文中心

古诗文复习合订本参考答案(七上古诗文)

06/04

七上古诗文参考答案:

7A-1咏雪

1、(1)不久,一会儿; (2)凭借 (3)讲解诗文 (4)家庭聚会

2、侄儿胡儿说:“纷纷扬扬的大雪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侄女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3、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志人,南朝 刘义庆。

5、““寒雪日”、“内集”、谢太傅和侄子辈的年轻人、“讲论文义”。

6、其乐融融,非常温馨,又非常民主。

7、作者最后补充交代了侄女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她的才气。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9、因为柳絮是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给人以动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给人以春

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

10、(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A-2陈太丘与友期

一、《世说新语》 南朝宋人刘义庆

二、陈元方 无信 无礼

三、“不”通“否”,放在句末表疑问,相当于“吗”。

四、1、回头看(相顾一笑瞻前顾后) 看 拜访

2、 讲信用 真诚、诚实 实情

六:A.丢下、舍弃 离开 B.约定时间 外出 C.超过 才 D.舍弃 离开 E.惭

愧 拉 回头看

七:1、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

丘丢下他先离开了。

2、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

亲,就是失礼。

3、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

的大门。

八、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 没有失礼:客人失信、无礼在先,元方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

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失礼:客人已有悔意,应该给对方致歉的机会,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若元方能更大度

些,则更令人钦佩。

启发: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九、C

十、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

至。

7A-3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儒家 语录体 《大学》、《中庸》、《孟子》。

2.名:丘,字:仲尼,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 “圣人”,“孔孟”。

二、略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时常复习)2、(从 ) 3、(了解)(生气,发怒 ) 4、(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每天)(多次反省 )6、(真诚,诚实)7、(老师传授的知识) 8、(站立,站得住,

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迷惑,疑惑) 10、(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有害) 14、(可以)(凭借)(做,当作) 15、(忍受) 16、(懂得)(代词,

„„的人)(喜欢,爱好)17、(以„„为乐趣) 18、(吃饭)(粗粮)(冷水)

19、 (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正当的手段)21、(对于)22、(泛指多个,几

个)(在) 23、(好的方面,优点)24(河流上,河边)25、(流逝)(这,指河水)26、

(舍弃)27、(军队的通称) 28、(普通的人,男子汉)29、(忠实,坚守)30、(恳切

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悦。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意思是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

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

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

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5、饭疏食饮水(名

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

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

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

八、成语归类(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5、逝者如

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九、按要求默写(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回也不改其乐。)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

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译文: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

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

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

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

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7A-4观沧海

1、曹操 政治家

2、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观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4、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动景静景各写一点即可)

5、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

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只作翻译1分,有想象内容1分)

6、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7、互文 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

负。

8、苍茫动荡 巍峨 茂盛 汹涌

9、D

7A-5次北固山下

1、唐 王湾 2、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客路 行舟 4、潮平两岸阔

5、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

6、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

浪静等大景。

7、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人”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8、D 9、 D 10、A 11、D 12、D

7A-6钱塘湖春行

1.《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 唐 乐天 香山居士

2.诗人行踪 早春 喜悦 三 四 颈 对偶

3.D 4.C 5.①向阳的树 ②不够

6.D 7. “乱花”点出花蕾刚刚绽放,纷繁多姿,“渐欲”一词表明花色渐渐由浅入深,暗

指姹紫嫣红,春意正浓的时候很快就会到来。“浅草”表明嫩草刚刚吐芽,草色青青,“迷

人眼”,“没马蹄”两词生动形象,可见诗人对西湖初春景象观察得细致入微。 8.C

9. 争字说明暖树还不够多,一直莺们需要争抢,这从侧面突出了时令还早,天气乍暖还寒,与

早莺的早字相对照呼应. 10.行 孤山寺 白沙堤 早春 “行不足”。

7A-7天净沙•秋思

1.小令 曲牌名 题目

2.马致远 元 戏曲 散曲 关汉卿 王实甫 白朴 秋思之祖

3.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4.枯藤 昏鸦 思乡之情。5. “昏鸦”令我们联想到是黄昏时乌鸦回巢的画面,这画面,

有几许苍凉,更有几多温馨,令天涯游子触目伤怀:连乌鸦都回到自己的家了,而我却仍旧

孤独地游走天涯。

6. 曲中之人之所以“断肠”,是因为他远离故乡,骑着瘦马冒着西风,漂泊在天涯。乌鸦

归巢了,路人也回到了小桥流水边炊烟袅袅的家,而他,依旧漂泊。这一切,怎不令他痛苦

得有如断肠?

7.深秋晚景图。 8. 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9、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0、①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王

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 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

插茱萸少一人。”

11、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

悲凉的心境。1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A-8虽有嘉肴

背景链接(介绍作者):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

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 jiá) ( yáo )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â ) 学学半( xi.....

ào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 虽有嘉肴 即使 ② 弗食 不 ③不知其旨也 甘美 ...

④不知其善也 好,妙 ⑤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⑥虽有至道 达到极点 ....

⑦教学相长 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因此 ⑨教然后知困 ....

⑩然后能自反也 反省自己 ⑴然后能自强 ⑵学学半 教 .....

⑶ 其此之谓乎 大概,表示推测 .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甘美 今义:主旨 .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

学学半 古义:教 今义:学习 .

5、 翻译下列句子。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

6、(1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2 合作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2、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为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作铺垫。

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是主从关系。

7A-9河中石兽

1、《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清 2、略 3、河水的下游;顺流而下;埋没在河沙下;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河的上游;石性坚重,沙性松浮„„遂反溯流逆上矣。(意近即可) 4、⑪经历⑫船桨,这里意为划、摇;拖着⑬埋没⑭本义是咬,这里是冲击的意思⑮只 5、略

6、B 7、略 8、⑪指讲学家所说的话⑫代石兽 9、CB 10、C 11、D 12、略

7A-10智子疑邻

1《韩非子》 战国 思想家 以„„为聪明

2、①他的 ②说 ③丢失 ④的

3、①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②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

4、我们不能根据亲疏远近去判断人和事情。(或:告诉人们:接受别人的意见只能看它是否正确,而不是看提出意见的人的身份。)

7A-11塞翁失马

1、淮南子 淮南鸿烈 刘安 焉知非福

2、逃跑 经过 带领 大腿 绝大部分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3、这怎么就不能成为福呢? 年轻力壮的人拿起弓箭参加战斗。

4、祸与福是对立统一的。(或: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绝对化,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A-12龟虽寿

加点字注释:

⑪龟虽寿一文作者,出处: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

⑫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⑬竟:终结,这里指死亡。⑭腾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

⑮骥:良马,千里马。伏:趴,卧。枥:马槽。

⑯烈士:操有远大抱负的男子。这里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暮年:晚年。

⑰已:停止。

⑱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盈,增长。缩,亏,引申为短。 ⑲但:仅,只。⑳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

⑴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

⑵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最后两句每章都有,应为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回答问题:

1、说明生命终会消亡的自然规律

2、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 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

3、旨在告诉人们: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7A-13过故人庄

加点字注释:

⑪过:拜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⑫具:准备,置办。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⑬邀:邀请。至:到。 ⑭合:环绕。

⑮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斜(xiá):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⑯开:打开,开启。轩:窗户。面:面对。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⑰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⑱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⑲还(huán):返,来。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回答问题:

1、画面:绿树把村子轻轻地环绕起来,青山在村周四周远远地横斜。

赏析:(1)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两句诗运用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相互对应,十分工整。

(3)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斜”字形象描画出村外青山又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强)

2、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7A-14题破山寺后禅院 词句注释

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幽:幽静。

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回答问题:

1、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的禅房。

2、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这肃穆地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了永恒。(主要围绕反衬或以声衬静的写法来回答)

3、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淡泊)情怀

7A-1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词句注释:

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与:给。随风:一作“随君”。

夜郎:这里指唐代在湖南设的夜郎县,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回答问题:

1、悲苦哀怨。

2、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3、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4、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5、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7A-16夜雨寄北

字词注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中考题集锦:

1、“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2、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也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

4、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5、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

6、、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了与友人团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离别重逢的感情。

7A-17泊秦淮

词句注释

⑪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⑫烟:烟雾。 ⑬泊:停泊。 ⑭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⑮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中考题:

1、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煞是空冷愁寂。具有朦胧、冷寂的特点(或迷茫、悲凉的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批判、忧虑,开篇两个“笼”字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7A-18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词句注释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一曲,一首。

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徘徊:来回走。

中考题:

1、夕阳、落花和归燕 ,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4、“独”,落寞、孤独的情感。

5、“无可奈何花落去”

6、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的环境,“旧”是饮酒唱词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7A-19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注释

①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莫言:不要说。

③赚得:骗得。 ④空喜欢:白白的喜欢。 ⑤拦:阻挡。

中考题

1、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或:启迪人们面对困难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

2、“拦”字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或:用形象的比喻,把山比作生活中的困难,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7A-20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作品注释

如梦令:词牌名。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选自《漱玉词》。

常记:长久记忆。

藕花:荷花

争渡:奋力划船渡过。

鸥鹭:泛指水鸟。

中考题:

1、暮色苍茫的天空里,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莲叶交相辉映;宁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奏响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

2、表达了女词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7A-21观书有感

注释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鉴: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徘徊:来回移动。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 那:怎么的意思。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如此,这样。 清:清澈。 为:因为。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中考题集:

1、方塘 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第二空只要扣住“读书”二字即可)

2、将方塘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诗人以清澈的塘水为喻,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的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

3、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

4、 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或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回答:

1、“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2、人们也用这两句诗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3、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


相关内容

  • 六年级复习资料:中国历代诗文名句210句及其解释
    中国历代诗文名句210句及其解释 1.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做<诗>,儒家把它尊为经典,故称作<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 ...
  •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20**年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2015 一.初中常见错别字举例 莫明其妙 (名) 不加思索 (假) 费寝忘食(废) 再接再励 (厉) 变本加利 (厉) 掩旗息鼓 (偃) 别出新裁(心) 谈笑风声 (生) 流光溢采 (彩) 沤心沥血 (呕) 大相经庭(径 ...
  • 20**年哈尔滨中考大纲改革
    生活报11月22日讯 21日下午,哈尔滨市教育行政网公布了<2015年初中升学考试说明>(简称<考试说明>),<考试说明>中详述了5大学科的命题原则.考试范围和考试内容等,本报依据<考试说明> ...
  • 中考学霸是如何度过初中三年的?
    中考学霸是如何度过初中三年的? 文章导读:每年中考都会有几个尖子生,他们是如何成为学霸的呢? 学习和生活上的时间是怎样分配的呢? 下面杨健教育与大家分享中考学霸的初中三年是如何度过的. 每年中考都会有几个尖子生,他们是如何成为学霸的呢? 学 ...
  • (安徽专用)创新设计20**年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训练:1.1文言双基回归与训练(必修4))
    一.基础巩固 1.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B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C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D .连辟公府不就 解析 A ."畔"同"叛":B. & ...
  • 高中文言诗文背诵默写技巧(1)
    第一部分 考纲说明 第二部分 高考真题分析 [2010年高考卷] (三) 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青海长云暗雪山, .(王昌龄<从军行>) (2) ,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 ...
  • 臧克家作品
    主要作品有--<运河>.<从军行>.<一颗新星>.<春风集>.<烙印>.<罪恶的黑手><生命的零度>.<凯旋>.<放歌新岁月>.&l ...
  • 中考文言诗文考试篇目点击答案(1-4篇)
    第二部分中考文言诗文考试篇目点击答案(1-4篇) 一.为学 [巩固检测] 1.容易2.做3.返回4.边疆,边远的地方 浅陋,无知5.足够 脚 值得6.次,下一个7.知道 了解 主持,管理8.距离 离开 失去,花掉 除掉,去掉9.还,反而 回 ...
  • 古代文言文
    专题讲座 初中古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 付 华 (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语文特级教师 ) 古代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教材中古代散文的比例由原来的20%增加到40%,教学难度也相应提高.因此,如何进行古代散文的教学,进而弘扬中华传统文 ...
  • 教师业务能力测试课标部分试题
    徐州市2014年初中教师业务能力测试语文试题第一部分(30分) 一.填空题(20分,每空2分) 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程性质"做了以下的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 ▲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