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区学生的心里话 - 范文中心

一个山区学生的心里话

02/07

一个山区学生的心里话

作者:马清泉

来源:《新理财·政府理财》2011年第04期

放下电话的那一刻起,记者陷入了久久的沉默。让人难以想象在遥远的西部山区竟然生活着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衣服破旧,发乱如草,面部暗黑,皮肤干裂,目光晦暗,一日三餐都是土豆和馒头,会为了一顿猪肉而喜悦半天,而这种生活对他们来说已经持续多年之久了。同鸡鸭鱼肉吃腻了,瓜果梨桃吃足了,饮料牛奶吃烦了的城市孩子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不变的三餐

张佳宏是甘肃省玉门市凌峰渡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他所在的学校是位于贫瘠的大山之中方圆30公里内唯一的一所小学。学校共有六个班,每学年一个班,人数从20几人到30几人不等,共约180A ,全部住宿。

说起一日三餐,张佳宏可谓“刻骨铭心”,据他介绍,早上是小米粥馒头,咸菜,中午是馒头,土豆白菜或土豆茄子,晚上是馒头,土豆白菜或土豆茄子,每年250天(在校时间) ,天天如此,基本上丝毫不差。只有周五中午改善伙食,白米饭,土豆或茄子中会有二两猪肉,这是孩子最期盼的,这一天也是孩子最幸福的时光。

还有一种特例是五月节、八月节、元旦等节假日得放假前一天,会有一吨丰盛的“佳肴”,白米饭,两个菜,并且都带是猪肉的。

这样“昙花一现的盛宴”对常年吃馒头的贫困学生来说,其意义绝不亚于“过年”。 “每天吃饭大约多少钱?”记者问道。

“大约6元钱,早上一块钱,中午两块五,晚上两块五。”张佳宏操着口音答道。 “能吃饱吗?”

“还可以。”

“不饿吗?”

“有时饿。”张佳宏声音里透出一丝胆怯。

“饿了怎么办?”

“挺一挺就过去了^”

据张佳宏的班主任王林峰老师说,上面对每个贫困住宿生伙食补贴的标准是每人每天3元钱,直接发到家长的手中。而每个学生的伙食费,在吃得相对好一些的情况下,每月大约需要200元。而我们学校的标准大约为180元左右,这是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 “我们是山区,除了上面的补助外,有很大一部分家庭,大约30%左右是拿不出太多钱的,还有40%左右的家庭,是勉强拿出来的,因为贫穷在我们这里是带有普遍性的,孩子只能省吃俭用。学校也有商店,家境好的,可以天天买些零食吃,家境不好的只能偶尔去买一次,他们没有钱。”王老师语气中透着无奈。

“再说,学校的菜价已经达到极限了,无法再降了。我们不妨核算一下成本:假设每个人每天吃5个馒头,3毛一个,1.5元。一大碗米粥3毛。半斤白菜4毛。半斤土豆5毛。油盐酱醋葱姜蒜8毛。共计3.5元。再加上水电气和工人工资,一天6元钱贵吗? 现在物价飞涨,180元的伙食费,别说在你们大城里,就是到我们落后的小县城,也就够四个朋友下一次饭店的,还不能吃得太奢侈。现在我们学校食堂基本上是在赔钱经营。”王老师说。

谁动了他们的奶酪

孩子为什么吃不饱,为什么营养不良,他们今天这种情况又该由谁来负责?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一补”资金的构成、流转、发放等一整套流程,看在哪个程序中的哪到环节上出了问题。方能知晓是谁动了本该属于孩子的奶酪。

按相关规定,中央对西部地区的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中央承担50%,地方承担50%,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种“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上。在地方的50%中,一般是省负担20%一30%,余下的由县负担,但西部地区大部分县都是国家级的贫困县,自身的运转和生活尚且资金匮乏,根本无钱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补助,不挪用上面补助款就是对学生最大的补助了。万般无奈下,有些地方只能弄虚作假,以应付上面检查。在一般预算中也列支补助款,实际上根本没钱支付,形成了空头支票。或者缩水支付,应给50万,只给30万,均分到学生手中自然就是打了折的。

再一种情况是,地方确实将上面的和本级的补助款足额拨给了学校,由学校自行支配。但学校从原先的走读制到现在寄宿制,增加许多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地方财政并没有支付这部分费用。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又不允许收取学杂费,上面给的办公经费和工资都是精打细算下来的,恰恰够用,根本没有资金结余。在这种情行下,学校只能采用“羊毛出自羊身上”的方法,提取-部分“一补”资金用于发放这些雇员的工资,这就必然减少每个学生的伙食补助。甚至个别学校违规挪用“一补”资金,“补贴”到不该补贴的地方。如旅游、用车、招待等。

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学生还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为了防止其乱花钱,有地方将补助款直接发到家长手中,通过家长交给孩子。但在一些贫困生和特困生的家庭,大多都有老弱病残需要照顾,只好动用这笔补助,从孩子口中变相“夺食”。


相关内容

  • 苦干实干一心为民--李保国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编
    苦干实干 一心为民 --李保国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编 2016年06月13日08: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三十五年如一日,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扎根太行,用科技染绿荒山,把富裕带给乡亲,创建了一套完整的山区生态开发模式,探索出经济社会 ...
  • [珍惜学习机会]教案
    <珍惜学习机会>教案 曾都区何店镇中心学校 袁红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珍惜受教育机会的认识,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知识目标:1.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要采取各种合法方式予以维护. 2.知道履行受教育义务的内容. 能力 ...
  • 最昂贵的捐助
    看报纸,有冷空气的预报.只是则寻常的信息,我却忽然激动起来,一个促销方案在我脑中形成:浙南山区的农民,不一定人人都能穿得暖,何不向他们捐点衣物,借机为公司作宣传.公司生产的羽绒衣正打算进入浙南市场,一直找不到好的宣传方案. 我很快吩咐下属去 ...
  • 新农村建设座谈会指导员发言稿
    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之我见 XX 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XXX 从今年四月走进XX 县XX 镇XX 村到现在已有五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通过与村干部多次交流,走访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走进贫困户查看群众的生活情况,我有很多的感触,也有一些体会 ...
  • 29.[炎帝创市]第二课时教案
    29. <炎帝创市>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炎帝创市的故事,感受炎帝关心百姓生活,处处为百姓着想的精神.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积累好词佳句,培养主动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 ...
  • 少先队员献词20**年11
    奏响青春的华美乐章 --在共青团XX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献词 (一)祝贺·敬礼 (女 1): 北江两岸歌如潮 (男2): XX大地花成海 (女 3):在这青春飞扬的峥嵘岁月 (男4): 在这充满收获的喜悦季节 (女5):在这团徽闪烁的日子里 ...
  • 小学生写给老师的信
    敬爱的陈老师: 您好! 自从您教会我们学会写信,我还没有给您写过一封信,这信有不恰当的地方,请多多指点. 敬爱的老师,您现在过得还好吗?师母呢?收到这封信,您一定很是诧异吧?一颗沉睡麻木的心,一个没有感激的人会写来这封信? 真的,我也觉得我 ...
  • 六个馒头第二课时
    <六个馒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9个生字(一个多音字"兴").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字词.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按时间顺序分段. 教学重点:1.学会9个生字(一个多音字"兴& ...
  • 市级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杜 鹃 飘 香 --**中学教师***先进事迹 "一支粉笔三尺讲台,播真知挚爱:一颗芳心满腔热血,育桃李芬芳."这是对***老师多年教育工作的高度评价. 人生的道路曲折漫长,人生的追求五彩缤纷,只有志存高远才能走得铿锵有 ...
  • 大学生短期支教利大于弊 一辨稿
    一.定义 1. 支教:支教是指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支教本来是某些个人或团体出于某种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自发进行的公益行为. 2. "支教活动"是针对教学环境差.又缺少老师的山区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