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着辫子的村庄 - 范文中心

拖着辫子的村庄

07/02

  老家屋顶上袅起的淡蓝淡蓝的炊烟,是姑娘姐妹们挥向天空的悠长悠长的辫子,早晨梳一回,傍晚梳一回。

  

  那是一帧儿时故乡的水墨画。彼时,老家人看重辫子,姑娘们更把辫子视为至爱。饥馑之年,化妆之于姑娘几近奢侈――姑娘爱美,唯一就在辫子上做文章。故在乡间凡做姑娘的,几乎约定俗成,脑后拖着两条乌溜溜的长辫子。乡间无娱乐,生活单调,多数女孩进学校读了一二年书便回家帮助大人煮饭、挑猪草,稍年长些就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碰上农闲,或绵绵雨天,姑娘们没事做,寂寞如一蔓唠叨的野草,爬满日子的角角落落。斯时,靠什么抵抗寂寞?编麻花辫子。编辫子的活儿,女孩子无一不会,但要编得好看个中却内蕴学问。既要编得长短粗细均匀,又要编得扁平柔顺;且马尾状的辫梢须留个二三寸,绑上橡皮筋;辫梢若是绑上红头绳,或插上一株蓝色的矢车菊,则于朴素中平添了几分妩媚。辫子花样多,常见的有两种:三花辫,通常个人单独操作,编起来方便,快疾;五花辫精致,漂亮,但操作烦,须由别人帮着编才行。所幸小村闲人多,姑娘们三五同好团聚一室,你帮我,我帮她,编了拆,拆了编……叽叽喳喳,谈笑之间,寂寞遂化作了一条条五花辫子,刷刷刮刮,服服贴贴地坠在姑娘们的背后,很长,长过腰际,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

  

  我的两位姐姐照例也要梳辫子。每日早上出工前,她们必站在梳妆台前认真做“晨课”。晨光熹微,炊烟袅袅,鸡鸣声声。但见她们嘴里衔着刚解开的头绳,手拿木梳自头顶中央划一直线,把长发一分为二,尔后再将其中一份匀成三绺,十指在脑后呼呼翻飞,长发挥来舞去,等四五个麻花节编成,即挥长发于胸前,十指又在胸前呼呼翻飞,长发挥来舞去,并时不时跷起兰花指蘸点清水抹在头发上,一条辫子顷刻间成功了。两条辫子编好后,左边一条挂在胸前,右边一条甩在肩后,一副淑女的模样。大姐的辫子乌油油,滑溜溜的,既粗且长,极具风韵。而二姐面黄肌瘦,个儿豆芽似的,辫子亦不争气,黄巴拉稀,又瘦又短,一如枯黄的野草,全无一点儿光泽。顽皮的我时不时紧紧拽着二姐的辫子嬉闹:“黄毛子,短颈项,越养越犯犟。”由此二姐常定定的望着大姐那条黑生生的辫子,发呆。其时,乡间无乌发素,二姐只能采桑叶熬出水来洗头发,希望黄毛子脱胎换骨一夜变黑。孰料大姐的头发越洗越亮,变得黑缎子一般,二姐不仅洗不掉黄毛子的绰号,且头上还生了一窝黑亮黑亮的虱子,用手捉,拿篦子篦,虱子总是除不尽。有媒婆领着男子来相亲,二姐垂首低眉,满脸绯红,手里捏着辫梢,羞羞答答。不久男子传来口信,说二姐辫子又瘦又黄,怕是有暗病。二姐又气又恨,辫子甩得叭叭作响,似不解气,又操起大剪刀,“嚓”,辫子痛苦地呻吟一声,在空中扭着身子,坠在地上哆嗦了几下,蜷成一团。父亲恨恨的,大骂媒婆,看见没有辫子的二姐,又骂二姐,“你呀,窝囊废!”

  

  大姐的辫子,乌油油,光亮亮,粗得一把握不住,长过臀部,一直拖至大腿,在全村姐妹中独领风骚。没事时,大姐爱拖着长长的辫子,在村中那条窄窄长长的巷子中流连,自顾自怡然自乐。走过的年轻汉子们看了忍不住驻下脚,吱吱地扭过脖子,拿眼去剜。尤使大姐扬眉吐气的是每年春节文娱表演――她饰演《红灯记》里的李铁梅,那条扎着红头绳分外妖娆的长辫子,唱红了四邻八村,唱动了多少青皮小伙的春心。然大姐的辫子还是惹来了烦恼。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与大姐第一次到南京走亲戚,在去玄武湖游玩时,却被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举着相机紧追不舍,大姐首次见到外国人,自然紧张得像一只被追猎的兔子,丧魂落魄,呼哧呼哧四处乱窜。及至撞上一位解放军才如遇救星般躲到他的身后。原来外国人是惊异大姐那条长辫子。当外国人翘着大拇指,一阵“叽哩呱啦”后,伸手递过来一张照片,可惜大姐仍是满眼惊恐,抖抖索索地把手缩到背后去,不敢接那拖着长辫子的照片。无独有偶,后来到夫子庙,又遭遇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相机的袭击。吓破胆的大姐每晚做着恶梦,辫子像蟒蛇一样缠着她。无奈之下,大姐愤而出剪,齐根绞了辫子,学城里人烫了发。回老家时,父亲看到大姐那一篷乱草似的发型,简直把肺气炸了。在父亲眼里,辫子乃是乡村姑娘的标志,透着一股文静气,若是剪了辫子,便少了端庄,失了体面,横竖看着不顺眼。大姐被骂了几天后,痛哭一场,又悄然留起了长辫子。

  

  乡间不独女孩偏爱辫子,男孩亦有留辫子的习俗。那辰光,乡间缺医少药,庄稼人生儿育女,十分艰辛。头里养男孩跑了,没有抓住,再养一个男孩又跑了,没有抓住,到第三个男孩出世,就得长“鸭尾子”――留辫子。老家人说“鸭尾子”即是“压子”之意,还有一说谓之“留辫子”有女儿相,女子命贱,好养。“鸭尾子”长到六岁或十岁方可剃掉,平日里是断乎不敢动半点刀子的,因为它事关男孩的生命安危。惜乎,小蝌蚪般窜来窜去的“鸭尾子”,娇生惯养,亦常常逃不脱早夭的厄运。

  

  20 多年过去,时今发式一日三变,令人目眩,潮流迭变,而我的家乡早已看不见那一甩一甩乌溜溜的长辫子,更看不见男孩脑后那拖着黄巴巴的滑稽可笑的“鸭尾子”。

  

  现在用煤气的农村人家也多起来了,再说,空巢的农家也多起来了,炊烟也就少了。我在想,没有炊烟的村子还是村子吗?没有辫子的姑娘还是村姑吗?

  

  责任编辑⊙裴秋秋

  

  作者简介:

  王桂国,笔名晓橹,乡村教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迄今在《雨花》、《青春》等全国各类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200余篇。散文《当了一回保镖》和《草帽》、《探亲》分获全省报纸副刊编辑协会第五、第十二、第二十届好作品二等奖、三等奖、二等奖。其作品多次为《读者》、《青年博览》、《小小说月刊》、《乡镇论坛》等杂志转载。著有散文集《乡村肖像》。


相关内容

  • 割了辫子焉能活
    前清时期,湖南省平江县南乡出过一个著名的大侠,姓吴名南山,由于住在南乡,又像宋朝的展昭一样本事了得,爱憎分明,疾恶如仇,人们都称他为南侠. 南侠家道殷实,娶了本地王员外之千金雅芝为妻.雅芝虽然比南侠小一岁,却是同月同日所生,长得姿容清丽,不 ...
  • 细节描写学案2老师版[1]
    高一作文之细节描写学案2 学习目标:1.细致观察生活,捕捉精彩典型细节:2.学会细节描写技巧,写出精彩文章. 一.温故而知新: 细节描写包括:语言.外貌.神态.行为.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作用:1传神的刻画出人物形象,给人以逼真 ...
  • "一代怪杰辜鸿铭"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代怪杰辜鸿铭 五四时期的北京大学,各种新思想如潮涌动,各色新派人物也纷纷登场,整个校园充满活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可是常常会出现这样一副不和谐的图景:一位老者头戴瓜皮小帽,身穿枣红长袍天蓝青褂,斑斑油腻浸染其上,脑后拖着一根又细又长的辫 ...
  • 朝花夕拾摘抄400字
    篇一:朝花夕拾读书摘抄 <朝 花夕拾>读书摘抄 作者介绍: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没落的封建 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 大文豪之一.1918年5月,首次 ...
  • 浅读[头发的故事]
    浅读<头发的故事> 鲁迅的小说大都是耐人寻味的,百读不厌.前几天又翻出<呐喊>来读,<头发的故事>引人思考.刚开始觉得鲁迅他老人家似乎有点过了,理头发的问题有这么严重吗?现在理个发再普通不过了,理短发的, ...
  • 11-4-7老上海口语中充满洋泾浜英语
    老上海口语中充满洋泾浜 英语 这里公布的是上海殖民地核心语词(中文和英语的混合结构,即所谓的洋泾浜英语)所得出的词源学结论(部份结果曾经在十五年前发表在上海<采风>杂志和<新民晚报>),这些语词原先都是江湖隐语,以后 ...
  • 时局 | 习近平:欢迎知识分子提出批评 不抓辫子不扣帽子
    今日大案: [头条]时局 | 习近平:欢迎知识分子提出批评 不抓辫子不扣帽子 [二条]南都聚焦·张志超案 | 刑事申诉法治化,纠错机制待创新 [三条]震惊|海口拆违人员穿制服戴口罩持械殴打妇女儿童现场曝光 [四条]腾讯视点 | 关于网络安全 ...
  • "对台戏"--海峡上空的广播战
    吴世泽现在依然把"五条保证"记得清清楚楚:第一个是保证不打不骂,第二个是保证生命安全,第三个是愿意回家的,我们发路费,有立功的,我们授奖--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吴世泽通过大喇叭把以上内容反复播放,鼓励"国民党 ...
  • 四年级劳动下册教案
    四年级劳动下册教案-课程----点击查看参考写作资料 动下册教案 程<劳动与技术>教学概况: 从学生生活中的技能着手,贴近生活,关注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创造潜能的开发,每一篇课文设计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是较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