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丽娟中国文学史[楚辞概说] - 范文中心

欧丽娟中国文学史[楚辞概说]

02/02

台大开放式课程 欧丽娟教授《中国文学史》Word版讲义

楚辭概說

中國根文學的另外一支:楚辭

◇楚辭:戰國後期產生于長江流域一帶楚國的新詩體。

“楚辭”之名,首見于《史記·張湯傳》,本義是泛指楚地的歌詞,後來才用來專稱以戰國時楚國屈原之作品為代表的新體詩,帶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宋黃伯思《東觀余論》卷下《校訂楚辭序》:“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若些、只、羌、誶、蹇、紛、侘傺者,楚語也。頓挫悲壯,或韻或否者,楚聲也。”“蘭、茝、荃、藥、蕙、若、芷、蘅者,楚物也。”

◇楚文化的特色

(一)長江流域文化的代表:於戰國諸雄中,版圖最大,人口最多,“橫成則秦帝,縱成則楚王”(《戰國策·秦策四》)

(二)國家制度不如中原成熟

1.較優越的經濟條件:《漢書·地理志》:楚地“有江漢川澤山林之饒;江南地廣,„„食物常足。”

2.沒有嚴密的宗法政治制度,《韓非子》即稱楚貴族有較獨立的勢力,故集體壓抑較少,個體意識較強烈,至漢代,楚人性格仍以桀驁不馴聞名。

3.楚民族文化無論是娛神娛人,其藝術仍然是在注重審美愉悅的方向上發展,展現出人民情感的活躍性→激烈動蕩的情感內容、奇幻華麗的表現形式 ◇楚辭形成的原因

(一)與楚地的歌謠密切相關

《隋書·經籍志》:楚聲“音韻清切”,如:

《孟子》:“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說苑》:“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漢書《禮樂志》:“高祖樂楚聲”,劉邦,武帝,項羽,但是楚辭擺脫了歌謠形式,而以繁麗的文字容納複雜的內涵而表現豐富的思想情感,漢人稱楚辭為賦,取“不歌而誦謂之賦”(《漢書·藝文志》),近乎吟唱。

(二)楚地盛行的巫教,使之具有濃厚的神話色彩。→愛鬼神而進之

王逸《楚辭章句·九歌序》:“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

《漢書·地理志》:“信巫觋(xí),重淫祠。”

朱熹《楚辭集註》條:“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蠻荊陋俗,詞既鄙俚,而其陰陽人鬼之間,又或不能無褻慢淫荒之雜。原既放逐,見而感之,故頗為更定其詞,去其泰甚。” 如祭神的組詩,青木正兒認為《九歌》是一套有系統而且可以上演的歌舞劇;李豐楙(máo)認為:在原始社會中曾存在巫者以舞蹈或獻身的方式媚神,或扮演“神的配偶”(the divine consort),即是陽巫接陰神的儀式劇,

在巫系文學的情調中,仍可感覺其中具有一種“聖婚式”(Sacred Marriage)的遺跡。而之架構,由“卜名”、“陳辭”、“先戒”、“神游”到“問卜”“降神”,都借用了民間巫術的方式。

(三)江南之山川風物

《文心雕龍·物色》:“若乃山林皋壤,實文思之奧府,„„然屈平所以能洞監風、騷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王夫之《楚辭通釋·序例》:“楚,澤國也。其南沅、湘之交,抑山國也。疊波曠宇,以蕩遙情,而迫之以崟嶔戌削之幽莞,故推宕無涯,而天采矗發,江山光怪之氣,莫能揜抑。”

(四)形式上,《九章·橘頌》全用四言句,又在隔句的句尾用“兮”字,可視為《詩經》體式對《楚辭》體式的滲透。

手法上,比興→香草美人

(五)戰國縱橫家華麗鋪張的文辭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戰國時代“遊說之風寖(jìn)盛,縱橫之士,欲以唇吻奏功,遂競為美辭,以動人主”,“餘波流衍,漸及文苑,繁辭華句,固已非《詩》之樸質之體式所能載矣。”

◇楚辭的特色

(一)傾向:以抒情為主流,《惜頌》:“發憤以抒情”

(二)內容:觸及超現實經驗

(三)較顯著的個人主義與理想色彩

趙沛霖將自漢代王逸《楚辭章句》以來有關離騷求女寓意的解釋大致歸為六類:

1.以求女喻求賢臣、賢士、良輔;2.以求女喻求賢君;3.以求女喻求理想的政治;

4.以求女喻求賢內助和賢后;5.以求女喻秦楚婚姻相親;6.以求女喻求通君側之人。

(四)抒情特點:情感表現的張揚與激昂

東漢·班固《離騷序》:“露才揚己”

《文心雕龍·辨騷》:“綺靡以傷情。”

明·袁宏道《敘小修詩》:指出“勁直而多懟,峭急而多露”乃“楚風”之特點,而《離騷》即“忿懟之極”

《文心雕龍·辨騷》:“不有屈原,豈見離騷。”中國的第一個詩人


相关内容

  • 汉语言文学教学大纲
    长沙师范汉语言文学教学大纲 一. 课程性质 <汉语言文学>是为培训湖南导游人员而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目的是解决旅游市场不断增长的对导游人员的需要,规范加强全省的导游教育工作.使导游人员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文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提 ...
  • 汉赋渊源论
    作者:刘慧晏 东方论坛 1998年07期 汉代赋作有骚体赋.散大赋和小赋.在三者中,能代表汉代文学特色的是散大赋,能代表汉家帝国气象的也是散大赋.汉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大交融.大交汇的时代.汉赋,特别是散大赋如同汉代其他文化式样一样,在文化上 ...
  • 辉煌灿烂的文学说课稿
    <辉煌灿烂的文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 ...
  • 贵州省商业学校[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儿童文学 课程代码:PT2BS06 教学单位:普通课教研室 制定时间:2014年4月 编写负责人:沈婕 审定负责人:王刚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学分:4 课程学时:68 授课对象 ...
  • 广外日语自考应试经验谈
    广外日语自考基础科段/本科 应试经验谈 日语基础科段 00605基础日语一(95分): 2010.10月 题型:可以说是和日语等级考的体型基本一样,语法,固定搭配,助词等之类,均为选择题.只不过是阅读题里 多了2小题日译中,或中译日的题目罢 ...
  • 关于屈原其人有无的争论
    摘要 历史上关于屈原其人有无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大体上由廖平肇始,胡适.何天行.卫聚贤掀起第一次屈原否定论争: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复旦大学教授朱东润先生再次重申刘安作<离骚>之说,由此引起了第二次关于屈原有无的争论,此后国内关于 ...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概述 上古--口头歌谣 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诗经>和楚辞 A.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体制:"风.雅`.颂"三部分,"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表现手法 ...
  • 先秦两汉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 学习先秦文学(古代文学)的基本方法 •1,注意文学史和作品相结合,以史为线,而以阅读作品为主. •2,知人论世,做到明史.明人而后知文. •3,培养研究型学习的习惯,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先秦文学总论 •先秦" ...
  • 古诗词常识题目
    文学常识题 问:中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它收录的诗作共有多少首? 答案:<诗经>:(305首) 问:<诗经>产生的时代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战国中叶,对吗? 答案:不对,应为"下至春秋中叶" ...
  • 楚辞读后感
    <楚辞>读后感 暑假中偶然读到<楚辞>,被其瑰丽的想象力.奔放的情感力.厚重的历史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所吸引.掩卷之余,我为其浪漫主义情怀与现实主义的悲悯所折服.同时,作为一个中国人,更为祖先文学上的高度和其中跳动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