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 - 范文中心

第4课科举制度的创立

04/04

漯河二中师生共用教学案

年级:七年级 科目:历史 执笔:刘璞 审核:王建立

课题: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 课型:新授 时间:2013年2月28日 学习目标:

1、了解科举制创立前的选官方法;科举制在隋朝的产生过程及其优点;科举制在唐朝的完善情况及包括的主要科目;完善科举制的主要人物。

2、理解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3、运用相关知识比较分析科举制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重点难点: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影响。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熟读教材,自主完成下列各题,并把有关内容标注在课本上

(一)科举制的诞生

1.背景:魏晋以来,大多从各地_________________的子弟中选拔官员。

2.诞生: (1)隋文帝时,开始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________科,按__________选拔人才,我国______制度正式诞生。

3.作用: (1)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___________________做官。

(2)选拔官吏的权力,从______________集中到_____________。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朝考试科目:常设考试科目很多,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科最重要。

2.唐太宗 (1)扩充_________规模,扩建______________,增加________________。

(2)每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达_____________以上,录取率只有______________。

(3)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______________。

3.武则天 (1)曾在_____________宫殿亲自出题面试,这是_____________的开始。

(2)创设_____________,进行骑射等项考试。

(3)科举应试者多至_______________人。

4.唐玄宗 (1)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2)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

(三)、科举制的影响

1.影响:(1)改善了______制度(2)促进了__________的发展(3)促进了_________的发展

2.废除: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____________多年,直到__________才被废除。

二、合作交流: 根据下列问题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学生,适时点拨。

材料一 秦汉以来,官员的选拔主要采用推举的方式,在汉代,推举的对象多是公卿或郡县的属吏,或者是儒生和有德行的处士。魏晋以后,选举之权更是逐渐被地方上的士族门阀所把持,庶族子弟多受排挤。

材料二 科举取士不重家世门第,一律取决于考试,意在为大批庶族人才的参政广开门路。科举制度实行后,用人之权收归中央,并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到,自秦汉至魏晋以后,官员的选拔主要采取怎样的方式?

(2)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开始于哪一朝代?

(3) 科举考试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4)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是不同时期两种不同的选拔官员的方式。联系现实生活,你认为推举与考试,哪一种方式更容易得人才,更能体现公平竞争的精神?

(5)拓展延伸:今天的人们常常把当年本地高考的第一名称为“状元”,你能说出“状元”一词的由来吗?(同学们课下查找资料了解)

三、探究展示:根据学生展示情况适时进行点拨。

提示:要注意科举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科举制度扩大了选官的范围,选拔官吏的实权也转移到朝廷之中。

四、课后检测:

1.魏晋到隋之间,选拔官吏的方法是 ( )

A、直接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B、通过考试进行选拔

C、直接从老百姓的子弟中选拔 D、由皇帝直接任命

2.下列制度由隋朝开创的是 ( )

A、科举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3.唐朝科举常设的科目很多,最主要的两科是 ( ) ①明经科 ②武举制 ③进士科 ④秀才科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4.“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两句诗是说 ( )

A.唐朝的科举考试完全是骗局,没有人能考上 B.唐朝考进士的多是年岁已高的人

C.唐朝的科举考试徇私舞弊的现象严重 D.唐朝的科举考试录取比较严格 。

5.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不包括 (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6.与唐朝的诗歌繁荣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造纸术的发明 B、印刷术的发明 C、社会安定 D、科举制的实行

7.科举制被废除是在 ( )

A、宋朝末年 B、元朝末年 C、明朝末年 D、清朝末年

8.隋朝开创科举制,从本质上说是 ( )

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B、掌握政治的需要

C、网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D、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

教(学)后感:


相关内容

  • 代科举制度对当代公务员制度的借鉴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当代公务员制度的影响及借鉴 [摘 要]科举制度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而后一直沿袭到清末,历时1300多年,是我国自隋以后一直沿用的一种选官制度,在历史上曾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并对近代西方各国的文官考试制度的建 ...
  • 昂扬进去的时代风貌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的了解,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通过想像唐人的生活,培养丰富的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 想像一下自己作为 ...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6_历史_必修1_人教版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预习导学 (一)复习 秦朝开创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如何? (二)完成预习性练习 中央集权的发展 1.西汉 ...
  • 第2课.贞观之治 导学案
    第2课 贞观之治 序号:2 一.导学目标: (一).玄武门之变 1.唐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定都长安. 2.玄武门之变:唐朝建立不久,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李世民就是唐太宗.627年,李世民改国号为&q ...
  • 历史(初一下册1-10需要背诵的相关内容.作用.措施.意义等)
    一.隋朝建立的历史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为巩固隋朝统一的措施:1.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度和度量衡制度:2.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朝统一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 ...
  • 清末教育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浅析清末教育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摘要: 20世纪初期, 中国社会处于教育转型的关键时刻, 这时期清政府进行的教育改革主要包括废科举.改学制以及新的教育行政体制的建立和教育结构的整体规划等, 这些措施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近代教育制度终于 ...
  • 初一下历史笔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统一 回顾 南朝:420~589 宋.齐.梁.陈 581年,外戚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都城长安. 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统治时期) 1.表现:社会安定,经济繁 ...
  • 20**年海南省中考调研测试历史科试卷
    2013年海南省中考调研测试历史科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 1.在下列文物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栽培稻谷遗存 B.鱼纹彩陶盆 C.司母戊鼎 D.兵马俑 ...
  • 初中一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初中一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柳雪燕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教材分析] 本课以"繁 ...
  • 初一下历史1-4课知识点
    历史第一单元1-4课知识总结 龙翔 第一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 隋朝,581年建立,建立者:隋文帝 杨坚 都:长安 589年,灭掉最后一个政权:陈.完成统一. 大运河的开凿: 1. 目的:(根本目的),加强南北交通. 2. 概况:三点,四段.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