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与刘姥姥形象比较 - 范文中心

贾母与刘姥姥形象比较

03/16

  贾母是贾氏家族的“宝塔尖”,她地位尊贵,身世显赫,并且对于所拥有的权威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同时她又慈祥、通达、有远见、有理性。她是贾府这一封建家族的“龙头拐杖”,既代表着家族的最高权力,也维护着家族的存亡发展,在贾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刘姥姥是《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她的形象特征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即智、义、朴。她心地善良、头脑灵活、大智若愚、风趣幽默、随机应变、见义勇为,善于应酬又不失质朴,知恩图报而不辞劳苦。她的言谈举止,始终不脱自己的本色,是个阅历丰富、聪明机智的庄稼人。两者的典型形象为人们津津乐道。   刘姥姥和贾母是《红楼梦》中一对鲜活生动、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在小说布局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贾母在贾家至高无上的地位、刘姥姥的几进荣国府都使得这两个人物成为了贯穿全书的重要线索。贾母,又称史太君,娘家姓史,也是四大家族之一。贾母是贾府的最高权位者。她是贾宝玉的祖母,也是林黛玉的外祖母。刘姥姥藏精于拙,装傻扮愚,见风使舵,插科打诨,博得贾府上下的欢心,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过她还有中国普通老百姓所与生俱来的处世美德。两个艺术形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贾母生活的奢华富贵与刘姥姥生活的艰苦贫穷   贾母是贾氏家族的“宝塔尖”,她地位尊贵,身世显赫,并且对于所拥有的权威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同时她又慈祥、通达、有远见、有理性。她是贾府这一封建家族的“龙头拐杖”,既代表着家族的最高权力,也维护着家族的存亡发展,在贾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贾母福寿双全,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她有满堂的儿子、媳妇、孙子、孙女、重孙女、重孙媳妇孝敬她;有数不完认不清的丫环、婆子、小厮服侍她。特别是掌家的孙媳妇王熙凤千方百计地孝顺她、迎合她,使贾母尽情享乐。贾母的八十寿辰,正日子是八月初三,从七月二十八就开始在荣、宁两府齐开筵宴,直到八月初五,整整七日。热闹豪华,非往日家庆活动所比,显示了这位太夫人的尊荣。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刘姥姥的形象特征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即智、义、朴。她心地善良、头脑灵活、大智若愚、风趣幽默、随机应变、见义勇为,善于应酬又不失质朴,知恩图报而不辞劳苦。她的言谈举止,始终不脱自己的本色,是个阅历丰富、聪明机智的庄稼人。刘姥姥是贫穷的乡村老妪,她始终以贫穷庄稼人的身份出现。她三进荣国府,其言谈举止都明显地带着贫穷农民朴实的特征。作者通过她的眼睛,从俭朴的角度出发,以她所熟悉的农家田舍,对比贾家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衬托出封建贵族家庭的豪华,显示出天壤之别的贫富悬殊!她在生活拮据的情况下来到贾府,将“乞讨”式的探亲展现得淋漓尽致。贾母与刘姥姥的生活水平可谓是天上豪华奢侈的宴会与地下忍饥挨饿的旱区。两个高龄的老人最不同的其实就是她们两人的“命运”。   二、贾母的德才兼备与刘姥姥的知理识趣   贾母是一个诗礼簪缨之族的贵夫人。她见多识广,很有修养。她初嫁到贾府时,正是荣国府的鼎盛之时,曾躬逢几次金陵接驾的盛典。元宵节,贾母点戏,一出《寻梦》、一出《下书》,吩咐只用箫和笙笛。同是贵夫人的薛姨妈甚为惊奇,说:“实在戏也看过几百班,从没见过只用箫管的。”贾母却认为没什么稀奇,只是在个人讲究罢了。可见贾母对艺术的赏鉴,是很清雅脱俗的。   刘姥姥第一次出场是在《红楼梦》第六回。一开始曹雪芹就说她是“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刘姥姥久经世故,知理识趣,颇知眉眼高低,见识自好,又善于辞令,随机应变,大智若愚,着实有一番机智。刘姥姥一出场就显得见识不凡,比那务农为业只会唉声叹气的女婿狗儿强得多了。刘姥姥由于慧眼识人,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求生”之路。她与凤姐、鸳鸯合谋出“洋相”,主动扮演逗人开心的滑稽角色。体现了她的机智幽默。刘姥姥心里明白,这只不过是逢场作戏,没有什么可丢脸的,既然能给大家带来愉快,并因而获得贾府上下的好感,又何乐而不为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姥姥才识之高妙。贾母和刘姥姥身份地位上的差别注定了两位经历丰富的老人有各自的生存智慧。大家高贵和乡村老妇之间智慧的不同不可以说谁高谁低,只是她们都在用一生的经历诠释自己的智慧。   三、贾母与刘姥姥形象比较   贾母是一个懂世故而不弄世故的一家之主形象。刘姥姥是一个阅历丰富、聪明机智的庄稼人的形象。两者无论在性格特点还是身份背景,文化背景上都有一定的差别。但贾母的富贵老祖宗形象和刘姥姥的乡下人形象看似毫无相似,但其实在巨大差异的背后仍有着互证互照。刘姥姥与贾母互证互照,全在于从贫、富两面照应中国传统女性。也就是说刘姥姥之于巧姐,是对贾母视宝玉为“命根子”的诠释和展开,即:贾母并非只是一种祖母对后世子孙的溺爱,就其现实性而言,是对母性的极端抽象,使人们看到母性舔犊的极致。而贾母这种极致又从刘姥姥救巧姐的行为里写出。刘姥姥祖孙起于社会底层,贾母祖孙起于贵族阶层,从社会现实上、下两方面,演示出母性襟怀。之所以如此,两者形象也为人们津津乐道。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贾母与刘姥姥的形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红楼梦》之前的叙事文学给我们提供的较有影响的女性形象基本上是少女或少妇。然而,刘姥姥和贾母《红楼梦》中是一对鲜活生动、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不仅在小说布局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丰富了文学中老年女性的形象。两个高龄的老人从一群年轻的子孙中成功出挑,引人注目,这是两个形象的成功,也是名著《红楼梦》形象塑造成功的另一个展现。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济南:齐鲁书社,1994.   [2]何红梅.红楼女性[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长沙:岳麓书社,2010.   [4]曹雪芹.脂砚斋评石头记[M].上海三联书社,2011.   (张倩 辽宁省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文法系 121013)


相关内容

  • 红楼梦人物分析之王熙凤
    红楼梦人物分析--王熙凤 王熙凤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分析 经过几个星期对< 红楼 梦>的学习,也通 过< 红楼梦>电视剧的 赏析 ,我觉得 <红楼梦& ...
  • 浅析[红楼梦]中主要女性形象
    郑州轻院民族职业学院 专科毕业论文 题 目 浅析<红楼梦>中主要女性形象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 号 院 (系)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浅析<红楼梦>中主要女性形象 摘 要 <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国古 ...
  • 观察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观察,是科学研究.艺术创造的一种重要方法.培养和提高观察能力是写出好文章的关键.本文以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性为切入点,论述了观察的含义,观察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观察的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观察 观察兴趣 观察习惯 观察技巧  观察方法 ...
  • [红楼梦]的艺术个性--红学家周汝昌在文学馆的演讲;
    10月3日,国庆7天长假中文学馆安排的又一精彩演讲,是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艺术的个性".热心听众很早就来到演讲大厅.上午9点20分,年已85岁高龄的周老先生,在主持人傅光明研究员陪扶下登上主讲台就坐 ...
  • 古典名著读后测试题(小升初)
    古典名著读后测试题 一.选择.(60 分) 1 四大名著中充满了神话色彩的是(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 ). 2<西游记>的作者是( A 曹 ...
  • 散文教学策略
    散文教学策略的创新分析 (2013-04-18 17:10:56) 转载▼ 分类: 关于教育 散文这种文体的课文,在我们小学教科书中分布很多,占有非常显著的位置,这充分说明这种文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价值.那么这种文体的课文究竟该怎样进行教学 ...
  • 刘姥姥照出了人世间的情义冷暖-今日头条
    引言:刘姥姥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世间的情义冷暖 今天我们谈刘姥姥,哪还敢嘲笑她老人家,只觉得刘姥姥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世间的冷暖情怀.假若<红楼梦>中没有刘姥姥这个角色,作品就会黯然失色很多.我想作者并不是想逗乐每一位读者,而 ...
  • 试论_红楼梦_的叙事思维模式_张同胜
    试论<红楼梦>的叙事思维模式 张同胜红 楼 梦 学 刊 二内容提要:<红楼梦>中的叙事体现了中国古代典型的零思维模式:"弄引法"或"由远及近.由小至大"的叙事手法零 七体现了类 ...
  • 红楼梦概述
    <红楼梦>节点概述 1.古人云"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请问甄士隐梦中听闻的一段风流公案所指何事?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一株,赤瑕宫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浇灌,终使绛珠草"得延岁月& ...
  • 中考作文----有关优秀语段
    中考作文 ----有关优秀语段 开篇 蔚蓝的星球,不息旋转,壮阔的大海,白浪滔天:涓涓的小河,流过田野.乡村和城镇.这些都是生命活力的表现. (摘自河北省考生<生命在你手中>) 青春的风铃,吹开了心扉,青春的彩笛,吹动了梦想,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