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美学美学基础知识 - 范文中心

第一章美学美学基础知识

02/20

医学人文基础教案

课 题: 医学人文基础

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 美学基础

课 时:2学时

教学目标

1.说出美学的形成和发展

2.了解美育的特征、作用

3.说出青年的审美特征

4.审美标准

教学过程

第一章 绪论

第1节

第2节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 美学思想的发展

一、美学的产生

二、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3节 美育的基本特征

第4节 青年的审美特征

第5节 学习美学的方法

一、 掌握基本理论与积极参与实践相结合

二、 思想分析与艺术鉴赏相结合

三、 情感体验与道德判断相结合

四、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相结合

第二章 美学基础

第一节 什么是美

美,爱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这是每个人的天性(除不正常人外)。 美------就是给人类带来愉快,带来快乐、带来理想、带来希望等。

1、自然美

2、青春美

3、艺术美

4、建筑美

尽管人们都从自己的经验中感到美的存在,接触到各种美的事物,但是,

若再问一句美是什么?这恐怕就不是每个人都能作出正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无数哲学家、美学家、和艺术家探索和争论了几千年,至今还没有定论的问题。不同的时代,从不同的认识出发,给美下了无数种定义。

美的产生

在人类形成之初,对原始人来说,荒山野林,虎狼成群,怒吼的狂风以及日月星辰,对他们都是那么的神秘而可怕。因为他们觉得随时都会被食肉的野兽吃掉。在他们眼里自然界无美可谈。[`他们还是处于狩猎阶段]植物对于他们的生存还无任何关系。所以当自然纯粹是自然物的时候是无所谓美与丑的。

他们更不会去欣赏山川湖海、日月星辰、花草鱼虫,只有当他们与人类发生了这样与那样的关系,从而成为人类活动的一部分时有美。

人类的祖先度过了与自然搏斗的上百万年的漫长岁月,终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彻底改造了自己,从而作为真正的人类告别了动物界,人类产生了意识,人类不断进步,随着认识的产生。 例(图片)

1.周围的植物------花草等。

2.狩猎

3.自然界--------火山喷出、用粘土植物汗液来涂身可防晒、油脂可点灯、用鲜花装扮自己。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审美对象的不断丰富,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发展,从 注重实用,讲究功利的基础到讲究美观,注重情感的愉悦,人类的审美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人们对美的创造能力也越来越强。

1、树叶-----------衣服2、树木、竹----------家具、房子。

3、山洞、茅蓬---------现代住宅。

当人们在美感状态中,就是最优化的创造竟技状态,它可以使人有新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总之,美,它给人类带来愉快,快乐,理想,希望。美起源于劳动,美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美不能离开人类社会而存在。马克思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思考题: 一、美是什么?

1、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2、美感是人的一种内驱力,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劳动生活的一种内驱力。

二、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是存在于具体可感的事物形象中,能激发人们赏心悦目的美感,有助于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创新的属性。既真善的内容同感性宜人的形式相统一的属性。

美的特征

(一) 形象性

美的事物总有具体的形象性,这是美的基本特征。所谓形象性,是指我们感觉器官能体验到的。通过色、声、形等物质材料的构成以外的形式表现出来。

一个人的美,离不开他的形体与行为,既使就人的心灵美来说,也必须体现

在他的实践活动中。

(图片)

(1)花-------通过花瓣、花蕊 、花茎、花香、花的各种颜色和形状具体表现出来。

(2)山水--------a.桂林山水, b.黄山, c.张家界,

(3)英雄人物-------- 军人、义工、见义勇为者等

总之,美的事物都具有形象性,但是,有形象性的事物不一定是美的。例:垃圾、老鼠等。

(二)感染性

美的事物通过具体的形象,触动人们的心弦,使人情不自禁地受到感染和启迪。(图片)

万里长城--------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神话故事-------聊斋文学作品-------红楼梦

(三) 多样性

美的事物的本质是内在的,抽象的;美的事物的形式却是生动丰富、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 同是自然美:有山川、湖泊、草原、大海等;同是自然美的山峰:有桂林山水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同是社会美:有无数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有多少街头勇士见义勇为;有雷锋助人为乐;同是艺术美:有挥笔洒墨的书画美;有精雕细刻、巧夺天工的工艺美;还有建筑美、音乐美、舞蹈美、戏曲美、影视美等,不同形式,不同风采。

真 善 美

真、善、美及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美学基础理论也是美学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真、善、美,都是人类所追求的最高价值。但美而不真,或真而不美;美而不善,或善而不美,都是有缺陷的,只有尽善尽美才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理想。

美与真的关系,真是美的基础,美以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离开了“真”,也就失去了“美”。审美对象是否蕴涵着“真”,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标准。凡是美的东西,首先应该是真的。

但是,真却不是美,真,主要指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真可以在人、人的实践之外独立存在。而美是实践的产物,美不能离开人的实践活动。真是求知的对象,主要指人对真理性的认识。而美是欣赏的对象,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肯定人的自由创造的生动形象。真是美的前提,但真的不一定皆美。在“真”中具有肯定价值的事物,即合于理想的事物,才可能成为美。

在美与善的关系中,美以善为前提。善,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追求的有益于人类目的的功利价值。审美对象是否符合人类的功利目的,是否给历史发展带来益处,亦即是否蕴涵着“善”,是评价审美对象是否美的又一共同标准。从精神层面看,文学、美术、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作品是“寓教于乐”的精神食粮,强调对人的精神世界的陶冶、净化和升华,这正是文学艺术本身的“善举”之一,是它合目的性的体现。

美不能离开真与善,不能违背真与善。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灵魂; 人类社会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一方面,美不能离开真与善,不能违背真与善。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灵魂;另一方面,美又有自身特有的质的规定性,不能以真和善取代美。只有把符合客观规律的“真”和有利于社会的“善”,通过具体可感的美好形象表现出来时,便完成了三者的统一。

形式美的一般规律

对称 例:眼睛、耳朵、手、脚;

音乐的和谐,色彩的和谐;比例 例:人体比例;和谐 例: 均衡 例:大小一样(眼、手); 美的形态(美的种类)

(一)自然美自然美是指客观存在于自然界中天然的,或经过人类加工改造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美。它包括天然的山水风光、日月星辰、鸟语花香的美和经过加工改造的人工湖泊、运河、园林景色的美等。 (二)社会美

是指社会事物,社会生活以及人类的精神活动的美。如:人的美,(形体美,形态美)日常生活美,劳动美,科学美,环境美等。其中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内容。这也是我们这个学期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三)艺术美

是指艺术家根据现实生活进行创作,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形象以及反映社会生活的各种艺术作品的美。

戏剧,电影,电视等等。 如:音乐,美术,舞蹈,文学,书法,艺术美起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比生活更强烈,更集中,它饱含艺术家的情感和意愿,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是表现和再现的统一,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第二节 美感和审美标准 一、美感的含义

美感是由美引起的情感反映,是审美主体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活动。它以情感为主,是通过感知,想象,联想,理想等多种心理因素协调而形成的心理状态,包括对美的认识,评价和欣赏的因素。 美感的特征:

1.直觉性和理智性例:对人的第一感觉,印象等。(当然第一感觉中也包括着理智性,是直觉性和理智性的统一)。

2.愉悦性与功利性

①欣赏自然风光,登高望远,能够给人带来愉悦之感觉,且又能开阔眼界;②跨越激流险滩,刺激、兴奋,能够磨练意志; ③见多识广,对于培养人才是有利的;④精巧的建筑工艺,不仅能供人欣赏,又能造福人类,具有实用价值。 以上说明美感的愉悦与功利性的统一。

3.主观性与客观性在审美的过程中,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阅历、性格、文化修养的不同,因而对美的理解、评价不同,存在着主观差异性,但美的事物的具体

形象,决定了美感具有客观性,美的具体对象的特定本质和客观性,决定了美感

具有共同性。真正的美必须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美感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一。例:“狐狸”的评价 人们常形容狐狸狡猾,在儿童文学中几乎都是反面角

色,可是在蒲松龄的笔下却成了善良、多情、美丽的少女;

蛇,给人恐惧,被咬一口就会死而《白色传》中白蛇多善良。

的评价

很凶猛、吃人„„

颂。

在诗人笔下,中国象一头威猛的雄狮。

传统节舞狮„„银行门口、宾馆门口,立两个大狮子。(为什 么不立别的“蛇”的评价毒“狮子、猛虎”在画家的笔下却把威猛作为一种正义的力量来歌动物,如猪、羊、„„)

所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审美标准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例:蚊子、老鼠、蟑螂、狼,没人说好。

时代的共同性: 例:万里长城,桂林山水,李白,杜莆的诗歌,古稀腊的“维纳斯”历经千年,经久不衰。由此可见,美的感染力可以突破时空,超越时代。

时代的差异性: 例如:我国汉代对女人的评判标准是“以瘦为美”(如张飞燕),而唐代对女人的评价都是“以胖为美”(如杨贵妃。现代人又是以“骨架为美”。

民族的共同性 由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艺术的相互渗透和交流,在审美标准上,也存在着共同性。 例如:①芭蕾舞诞生于欧洲,但现在不仅是欧洲人喜欢,全世界各国人民都赞美。 ②小提琴,国标舞,各民族的舞蹈,绘画(油画,雕塑等)。

民族的差异性 例:①缅甸巴洞地区的人认为,脖子越长越好看,从小在脖子上套上金属环,竹环套等,使脖子越拉越长。 ②马可洛洛部落妇女在嘴唇上钻一个孔,穿上一个大环,印度人在鼻子上钻一个孔,挂一条项链。③耳朵钻孔,纹身等等,这都不是全世界人民都能接受的。

阶级的共同性 例:①.每逢佳节倍思亲,远在异国它乡,不论哪个阶级的人,在过节的时候,总会思念自己的亲人。 ②自然界的山水,花鸟,名胜古迹,日月星辰,也为不同阶级的人所共识。阶级差异性 例如:饥饿地区的灾民,不会去种花; 无产阶级认为,可歌可泣的壮举,被压迫阶级的起义是美的,而剥削阶级则认为是大逆不道。西藏的农奴主用少女的头盖做成碗,用人皮做成鼓,认为是美,而实际是惨无人道的丑与恶。

个性的共同性 例:观赏黄山奇观,泰山日出,谁不为之惊叹叫绝。观赏

形象,决定了美感具有客观性,美的具体对象的特定本质和客观性,决定了美感

具有共同性。真正的美必须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美感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一。例:“狐狸”的评价 人们常形容狐狸狡猾,在儿童文学中几乎都是反面角

色,可是在蒲松龄的笔下却成了善良、多情、美丽的少女;

蛇,给人恐惧,被咬一口就会死而《白色传》中白蛇多善良。

的评价

很凶猛、吃人„„

颂。

在诗人笔下,中国象一头威猛的雄狮。

传统节舞狮„„银行门口、宾馆门口,立两个大狮子。(为什 么不立别的“蛇”的评价毒“狮子、猛虎”在画家的笔下却把威猛作为一种正义的力量来歌动物,如猪、羊、„„)

所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审美标准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例:蚊子、老鼠、蟑螂、狼,没人说好。

时代的共同性: 例:万里长城,桂林山水,李白,杜莆的诗歌,古稀腊的“维纳斯”历经千年,经久不衰。由此可见,美的感染力可以突破时空,超越时代。

时代的差异性: 例如:我国汉代对女人的评判标准是“以瘦为美”(如张飞燕),而唐代对女人的评价都是“以胖为美”(如杨贵妃。现代人又是以“骨架为美”。

民族的共同性 由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艺术的相互渗透和交流,在审美标准上,也存在着共同性。 例如:①芭蕾舞诞生于欧洲,但现在不仅是欧洲人喜欢,全世界各国人民都赞美。 ②小提琴,国标舞,各民族的舞蹈,绘画(油画,雕塑等)。

民族的差异性 例:①缅甸巴洞地区的人认为,脖子越长越好看,从小在脖子上套上金属环,竹环套等,使脖子越拉越长。 ②马可洛洛部落妇女在嘴唇上钻一个孔,穿上一个大环,印度人在鼻子上钻一个孔,挂一条项链。③耳朵钻孔,纹身等等,这都不是全世界人民都能接受的。

阶级的共同性 例:①.每逢佳节倍思亲,远在异国它乡,不论哪个阶级的人,在过节的时候,总会思念自己的亲人。 ②自然界的山水,花鸟,名胜古迹,日月星辰,也为不同阶级的人所共识。阶级差异性 例如:饥饿地区的灾民,不会去种花; 无产阶级认为,可歌可泣的壮举,被压迫阶级的起义是美的,而剥削阶级则认为是大逆不道。西藏的农奴主用少女的头盖做成碗,用人皮做成鼓,认为是美,而实际是惨无人道的丑与恶。

个性的共同性 例:观赏黄山奇观,泰山日出,谁不为之惊叹叫绝。观赏

巴黎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的精美艺术品时,谁不为之心驰神往。(不是有文化的人就说好,没有文化的人就说不好)

。个体差异性 由于每个人的知识、修

例:同是养、经历、生理、心理状态等不同,反映在审美标准上必然不同。

赏菊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田园、牧歌式的欣然感受。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则表露了忧虑、凄凉的感情。

同是赏梅:

陆游的感受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存在的格调:毛泽东的感

受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态、进步与落后。高与低、健康与病

我们应该掌握好审美标准,选择欣赏高雅的艺术品,不要追求西方一些低级庸俗的打扮。

小结

美是人们在自由自觉的劳动创造中所体现出来的智慧、才能、力量以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能引起人们心灵愉悦的形象。

真、善、美,都是人类所追求的最高价值,人类只有在实践中掌握了客观规律(真),并运用于实践,实现了功利目的(善),才可能有美的存在。

美感就是感性的人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审美心理体验。

学会用审美的一般标准衡量、评价身边的事物,是社会发展、个体发展的需要。

目标测试

1.怎样理解美的本质?

2.试说出真、善、美的关系。

3.美的特征是什么?

4.结合实例,谈谈美感的特征及美感的心理。

5.在现实生活中,审美标准是怎样体现出来的?举例说明。


相关内容

  • 中国当代美学方法论:误区与出路
    2008年5月 第45卷第3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 May 2008 Vol 145No 13 中国当代美学方法论:误 ...
  • 经典阅读的意义
    经典阅读的意义 摘要:经典阅读乃支撑人文学科存在的基础.但人文经典阅读却普遍遭遇冷落,大学人文学科教育亦莫能外.由于本科生经典阅读改善尚有诸多限制,人文学科研究生学习,几乎成为现有状况中实现经典研读目标的最佳也是最后机会.由于学生阅读经典存 ...
  • 中南大学博士考纲
    2013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外文学史>考试大纲 来源:中南大学文学院 发布时间:2012-10-12 本考试大纲由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2年7月7日通过. I. 考试性质 中外文学史是中南大学文学院为招收美学和审美文化 ...
  • 万物并作与天人合一先秦生态美学思想及启示
    2010年9月 总第198期第9期学术交流AcadeIIlicExchangeSept,2010serialNo.198No.9 "万物并作"与"天人合一": 先秦生态美学思想及启示 钱同舟 (河南工 ...
  • 自考"美学"备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1.美学: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美学>(Aestetica)在德 ...
  • 高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试题
    2002-2005年全国自考试卷<美学>(北京全国通用) 2002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美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 ...
  • 康德美学思想的现代化意义
    一.关于康德思想 我们认为康德美学具有重要的现代性意义,并不想用当下时尚的(审美)现代性观念去圈定康氏的美学,将它作现代性的某种类型的化约,从而得出康氏美学如何现代性.康德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创始人,其深远影响是无可置疑的. 在美学史上,康德是 ...
  • 黑格尔美学思想梳理4
    黑格尔美学思想梳理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二:黑格尔美学的基本思想 三: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意义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与辩证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 ...
  • [护理美学]试题(A)
    <护理美学>试题(A )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 1.护理环境 2.慎独 3.美的内容 4.心灵美 5.社区护理 6.社会角色 二.填空题(每空0.5,共14分) 1.护理职业形象美的形成,主要经历的三个主要时期 ...
  • 所谓朱光潜美学中的"奇异现象"
    作者:韩德民 浙江社会科学 2000年01期 1949年之后,朱光潜放弃了以前的美学思想体系,在政治上认同社会主义的同时,学术研究上也表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此进入了人生历程的新阶段.直至暮年,在谈到美学研究时,他仍明确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