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家庭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 范文中心

重视家庭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12/03

  中小学阶段是人生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因此,中小学应注重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学校应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把家庭教育纳入议事日程,发挥好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毋庸置疑,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可厚非的。学校应制定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案,把指导家庭教育工作与教师的考核、奖惩挂钩,以调动教师对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为了指导好家庭教育工作,学校应建立“两 个制度”。

  1.建立家访工作制度

  家访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教师每学期对每个学生至少要家访一次,并做好家访记录。在家访工作中,应做到“一忌”,坚持“二原则”“三家访”:“一忌”是忌向学生家长告状,以致使学生受家长训斥打骂,产生逆反心理和错误行为。坚持“二原则”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坚持一视同仁、人人平等的原则。“三家访”包括了解性家访――在接新班时,为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而进行的家访;探望性家访――当学生家庭发生变故或因病在家休养时及时登门看望,以沟通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预防性家访――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偏异的苗头或有越轨的动机时,及时家访,和家长恳切谈心、交流看法,委婉说明,晓以利害,取得教育上的一致,防微杜渐,把不良倾向消灭在萌芽状态。

  2.建立学生家长座谈会制度

  学生家长座谈会,能增进家长和学校的感情,能使家长加深对孩子在校的了解,能使家长与家长之间相互学习,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因此,每一个班每一学期至少应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召开家长会应做到“三忌”“四结合”。“三忌”:一忌指名道姓批评某学生,伤害家长自尊心;二忌批评学生家长,把家长座谈会变成“家长批判会”;三忌教师“一言堂”,不给学生家长发言的机会。“四结合”:汇报工作与表扬学生成绩和发现学生闪光点相结合,教师发言与家长发言相结合,典型学生专题发言与典型家长专题发言相结合,提建议与提要求相结合。

  二、建立家长学校,举办家长培训班

  学校要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教原则、科学育人方法传授给家长,使他们更好地和学校配合,共同教育孩子,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的培训,使学生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原则,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科学育人的方法。

  1.使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四条原则

  一是目标性原则。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应与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实现教育的同向、同步与整体优化。二是表率性原则。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谨言慎行,正直诚实,既庄重稳健又和蔼可亲,做到以德育人,以情动人,家长必须做到言行一致,处处为孩子做表率。三是诱导性原则――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多进行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启发疏导工作。四是养成性原则――从孩子的童年时期开始,对孩子的行为提出适当的要求,通过长期训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2.使家长懂得家风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举止、情感变化都对孩子产生相当大的感染力,其家庭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等直接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求家长要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作风修养,在家庭中应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3.使家长处理好“爱”和“溺爱”的关系

  要求家长对孩子不能盲目地爱,当孩子犯错时,不能纵容、迁就、偏袒孩子,否则会给孩子带来危害,给社会带来不安,甚至会使其走上犯罪的道路。对孩子要理智地爱,做到感情与科学育人的统一。

  4.使家长懂得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家长在家庭教育时,要遵循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各自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教育要宽严适度,合情合理;抓住最佳教育时机,因势利导,使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中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要为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同时要指导好孩子择朋交友,千万不能让孩子“跟着巫婆跳假神”;批评孩子时要注意场合,讲究分寸;注意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将其作为家庭教育的出发点和孩子前进的起点。

  5.使家长懂得家庭教育中应着重注意四点

  一要注意培养目标的片面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值过高而忽视对孩子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是要注意满足孩子物欲享受的盲目性,不让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三要注意家庭教育的单调性、粗暴性,当孩子犯错时,只会打骂,而不会疏导,总认为“棍棒出孝子”,这样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抵触对抗;四要注意家庭文化生活的贫乏性,只注意家长的娱乐,甚至不健康的娱乐,而忽视孩子的需要,忽视孩子的休息,这样有可能使孩子染上不良的恶习。

  总之,学校应注重家庭教育工作,并指导好家庭教育,使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有机结合,方能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相关内容

  •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学习笔记1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概念 1的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识记) 2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识记) 第 ...
  •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新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标是为了激励.教育.促进学生发展,而不只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的整体发展和终身的持续发展为着眼点的发展性评价观念,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以便和大家一起探讨. 1.评价内容更加全面.新课 ...
  • 问题导学法
    "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一.理论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核心理念:体现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的观点: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它以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
  • 山海天实验小学课程文化建设
    山海天实验小学课程文化建设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学校开展的课程文化建设是在现代学校制度背景下,在课程改实践过程中,以开展课程开发与实施为基础的.以教师队伍的发展为着眼点的.以学生的全面 ...
  • 阳光心态,健康成长--从教师的职责帮助中学生拥有美好中学生活
    阳光心态,健康成长 --从教师的职责论帮助中学生拥有美好中学生活 罗定市黎少中学 谢少珍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关系到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心态与人格等德育问题日益被教育界所关注,本文从初中思想品德课出发,围绕教师的职责,重点讨论教师的模范 ...
  • 校外实践活动计划,记录,总结
    校外实践活动计划学校:三七小学 日期:2011 年 3 月校外实践活动计划一.指导思想: 我们学校将紧紧围绕中办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 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思想,以加强未成 ...
  • 浅谈同伴关系对儿童的社会性的影响
    浅谈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摘 要: 本文在同伴关系各成分的特征.功能总结基础上,分析了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儿童良好的同伴关系是他们心理健康和取得学业成功的必要前提,是一个人将来顺利适应社会的必备条件.积极发展儿童的同伴关系,让 ...
  • 小学春季学校工作计划
    湘南学院附属小学2012年春季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师生的幸福指数:坚持以研促教,推进有效教学,提高教育教学 ...
  • 小学班主任怎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班主任怎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面对新时代. 新课改,班主任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生成长的新情况.新特点,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要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要关注每一个学生 ...
  • 关于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调查报告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级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