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构成要素诸说质疑 - 范文中心

文献构成要素诸说质疑

11/19

作者:崔慕岳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8年01期

  文献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文献学、出版发行学等众多学科共同的研究客体与对象,然而,时至今日,对“什么是文献”这样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似乎还没有一个学科的回答令人满意。近年来关于文献定义的重新探讨就是这一状况的反映。“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精练的语句将这个概念的内涵揭示出来,也就是揭示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1〕而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必须深入事物的内部,分析其构成要素与构成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综合、概括、抽象,才有可能达到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入地研究文献的构成要素,对科学、准确地给文献下定义是大有裨益的。

  事实上,目前在图书馆学、文献学的一些著作中也都有关于文献构成要素的论述。但令人费解的是,几乎所有的著作都是在给出文献的定义之后,根据定义解析其构成要素的,这无疑给人一种本末倒置的感觉。对此,本文无意评说,而只对一些著作中关于文献构成要素的各种说法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图书情报界关于文献构成要素的表述约有十几种,归纳起来可分为4类。

  1.三要素说

  ——“文献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产品,由三个要素构成:一是知识性的内容;二是内容的载体;三是与前两项相结合的记录手段。 ”〔2〕

  2.四要素说

  ——“构成图书、文献、资料的基本因素是相同的,……三者都是具有同一公式:图书、文献、资料=信息、知识+记录、描述方式+物质载体+制作方式。”〔3〕

  ——“文献包含四个要素:(1)有记录信息、知识的内容;(2)有记录信息、知识的物质载体;(3)以文字、图像、符号、声频、 视频等作为记录手段;(4)以一定的形态呈现出来。”〔4〕

  ——“构成文献的几个基本要素是:一、特定的知识内容;二、以文字、图像、代码、公式、声频、视频等能作用于我们感官的信息形式进行表述、记录;三、各种语言、文字、图像、代码等符号系统;四、负载知识信息的物质形式。”〔5〕

  ——“文献应为四维框架结构:一是文献信息;二是文献载体;三是文献记录方式;四是文献符号系统。”〔6〕

  ——“任何一种文献,都是由信息内容、载体材料、信息符号和记录方式互相结合而成的,我们称之为文献构成的四要素。”〔7〕

  ——“文献由4要素构成:(1)所记录的知识和信息,即文献的内容;(2)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符号;(3)用于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物质载体;(4)记录的方式或手段。”〔8〕

  3.五要素说

  ——“图书文献,无论其形式和内容如何千变万化,其共同之处都是由五项要素构成的:……(1)信息内容;(2)载体材料;(3 )信息符号;(4)制作方式;(5)载体形态。”〔9〕〔10〕

  ——“文献构成:文字、载体、信息、体裁、体例。”〔11〕

  4.七要素说

  ——“文献是一定的物质属性(具体形态)与一定的知识内容(抽象形态)的统一体。文献的具体形态主要由如下四个部分组成:(1 )文字形式;(2)载体形式;(3)书写形式与印刷形式;(4 )装帧形式。文献构成的另一方面是文献的抽象形态。抽象形态包括文献的知识、体裁与体例。”〔12〕

  将上述观点归并综合,去同存异,则人们提出的文献的构成要素计有7个:(1)知识、信息内容;(2)信息符号(含文字、文字形式、符号系统);(3)载体材料(含载体、载体形式);(4)记录方式(含制作方式、书写形式、印刷形式);(5 )载体形态(含装帧形式);(6)体裁;(7)体例。那么这7 个方面是否都是文献的构成要素呢?让我们弄清“构成要素”的含义后再回答。

  什么是构成要素?汉语辞书中似无专门解释。顾名思义可理解为“组成某种物质或事物所必需的元素。”在化学世界,某种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即是指它由哪些元素组成,如食盐(氯化钠)就是由氯元素与钠元素构成的,氯和钠就是食盐的构成要素。至于氯和钠如何反应生成了食盐,以及形成的食盐是方的还是圆的,是粉末状的还是颗粒状的,化学家并不将这些作为食盐的构成要素。在物理世界,构成要素多指构成某种物体的单元部件或组成部分,如汽车就是由发动机、底盘和车身三部分组成的;照相机则是由机身、暗箱、镜头、快门、感光片装置以及测距器、取景器、测光表等部分组成的。〔13〕至于汽车和照相机是怎样制造、组装、生产的,以及其型号、规格与外观,在工程师看来,均不可作为汽车和照相机的构成要素。可见,无论是化学世界,还是物理世界,人们对构成要素的理解都是一致的:即它只包括组成某种物质或物体的必要元素或单元部件,而不包括这种物质或物体的生产制作方式以及它的最终形态。

  文献是否应该遵循这一规律?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当然,文献不是食盐,也不是汽车和照相机,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产品。但它最终必以实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物质实体性是其最主要的属性之一。既然如此,它就应遵循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人们对构成要素的共同认识,亦应适合于对文献构成要素的解析。

  因此,我们可以也应当对图书情报学界提出的文献的各种构成要素逐一分析、鉴别,去伪存真。

  1.知识信息内容。任何文献无不表达一定的信息,记录一定的知识。文献就是人类获得的信息或知识的物化。知识、信息是文献的灵魂所在。知识信息性是文献最根本的属性。离开了知识与信息,文献就不复存在。因此,知识信息是文献必需的构成元素,是文献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2.信息符号。信息符号是揭示知识信息的内容标识。信息、知识犹如磁场、电流一样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看不见、摸不着,只有用被赋予了特定含义的符号表示出来,才能被人们识别、贮存、传播、利用。因此,作为表达知识信息内容的,信息符号亦可作为文献的构成要素之一。

  3.载体材料。载体材料是信息知识内容存贮的依附体。如上所述,文献所蕴涵的知识信息内容必须用一定的信息符号表达出来,但这种信息符号不能凭空存在,必须附着在一定的物质材料上,形成一种凝聚的信息实体,才能方便地保存、加工、交流、使用。因此,载体材料是文献所必需的组成元素,亦是文献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4.记录方式。记录方式是指将代表信息内容的信息符号存贮到载体材料上的方式,包括书写、雕刻、打字、印刷、拍摄、录制、复印、计算机录入等。可见,记录方式只是将符号化的知识信息与载体材料结合在一起的方式与方法,并非构成文献所必需的元素或部件。当然,没有记录(制作)方式,只将上述三个构成要素杂乱堆砌在一起是构不成文献的,正像三种金属堆积在一起形不成合金一样,但构成这种合金的仍是这三种金属元素,而不包括这种合金的冶炼技术与方法。因此,记录(制作)方式只是文献构成的基本条件,不是其构成要素。

  5.载体形态(装帧形式)。载体形态是文献构成后所形成的外部单元形式。尽管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献的设计制作发展水平,但亦非构成文献所必需的元素,因此它也不是文献的构成要素。

  6.体裁和体例。体裁是作品由于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进行结构安排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组成的不同样式或类别;体例是论著的编写格式和组织形式。它们都是知识内容的表现形式,都属于文献的抽象形态,可归入知识内容要素之中,单独作为文献的构成要素,似不妥当。

  综上所述,文献由知识信息内容和载体材料两个基本要素构成,考虑到知识信息必须依靠信息符号来表达,并与载体材料相结合,信息符号亦可作为文献的构成要素之一。因此,文献就是由信息内容、信息符号、信息载体三个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本文关于构成要素的讨论,不仅可用来分析文献的构成,还可用于分析图书馆及其它事物的构成。以图书馆的构成为例,自从1929年陶述武先生提出图书馆构成的三要素以来,经杜定友、刘国均等大师的发展,图书馆的构成要素逐渐由三个增至四五个,80年代又发展为六要素:“藏书、人员、读者、建筑和设备、技术方法、管理。”〔14〕细考之,前四个属图书馆的构成要素无疑,而技术方法、管理只是将上述要素联系在一起的方式、手段,将之作为图书馆的构成要素似值得商榷。此论非本文主旨,不再赘述。

  收稿日期:1997—05—24

  注释:

  〔1〕《普通逻辑》编写组:《普通逻辑》(修订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页。

  〔2〕黄俊贵、 罗健雄: 《新编图书馆目录》, 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第71页。

  〔3〕〔14 〕黄宗忠:《图书馆学导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页,第122页。

  〔4〕黄宗忠:《文献信息学》,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7页。

  〔5〕宓浩:《图书馆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页。

  〔6〕倪波:《论文献的社会功能及文献的四维框架结构》, 《高校图书情报学刊》,1989年第1期,第3页。

  〔7〕吴慰慈、刘兹恒:《图书馆藏书》,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年版,第14页。

  〔8〕《图书馆学百科全书》编委会:《图书馆学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519页。

  〔9〕沈继武:《藏书建设与读者工作》,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5页。

  〔10〕沈继武、萧希明:《文献资源建设》,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页。

  〔11〕〔12〕王余光:《中国文献史》(第1卷),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5页,第6页。

  〔13〕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898页,第1570页。

作者介绍:崔慕岳,男,1943年12月生,郑州大学副教授。(郑州 450052)


相关内容

  • 论奥运备战与参赛的关系
    摘 要:备战与参赛是奥运"金牌系统"最重要的两个构成要素.概括和揭示奥运备战与参赛的关系,本质上就是要说明奥运备战与参赛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根本属性.深刻辨析和解读奥运备战与参赛间的关系 ...
  • 浅谈有效课堂教学的几个要素1
    浅谈现实有效课堂教学的几个要素 敖汉旗宝国吐中心校 白云飞 [摘要]:正" 有效教学" 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 当前, 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 设计意识"(或" 教学设计& ...
  • 印度逻辑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一般特征
    作者:邵强进 复旦学报:社科版 2000年03期 [中图分类号] B81-09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257-0289(2000)01-0101-07 古印度逻辑是世界逻辑思想发展的三大发源之一.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逻辑学 ...
  • 文学四要素视角下的路遥小说解读
    [摘要]路遥已逝,但他的小说却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力,路遥读者队伍的日益壮大,其小说作品阅读热度指数的稳步上涨,"路遥文学奖"的成立,影视作品对其小说的改编都让路遥一直活跃在读者之中.本文运用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模式来评 ...
  • 职业教育学对象_体系与范式的反思
    2006年第25期 第27卷总479期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 (EducationScience) No.25,2006 Vol.27 GeneralNo.479 职业教育学 ...
  • 犯罪论体系的意义
    摘要:德日刑法学中的"构成要件.违法性.责任"的三阶层体系主要源自对如下两个问题的解决:(1)超法规的违法或责任阻却事由的认可与限制:(2)为了认定针对没有责任的人也可以构成共犯,不能将责任能力作为构成要件要素.如果一个 ...
  • 米拉莱斯奥林匹克射击训练场中的设计方法及启发
    2014年第1期 /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 053 建筑设计与理论 米拉莱斯奥林匹克射击训练场中的设计方法及启发 Design and Inspiration of the Olympic Archery Range Designed by ...
  • 鱼骨头法和头脑风暴法
    7.5.1 鱼骨图法 一.鱼骨图法的提出 鱼骨图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展出来的,故又名石川图.鱼骨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它也可以称之为"因果图".鱼骨图原本用于质量管理. 二.鱼 ...
  • [在酒楼上]的叙事与抒情
    < 在酒 楼 上> 的 叙 事 与 抒 情 王 卫 平 摘要 :对 < 在酒楼 上> 的解读存 在种种 互相 矛盾 .似是而非甚 至扭 曲的 结论 .本文对于海 内 外 关于这篇作 品研 究的 问题做一 个整体考察 ...
  • 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法的质疑
    作者:张朝尊 改革 1996年02期 目前,在党和国家的文献或一般文章中,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提法,均说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个提法大体上还可以,但仔细推敲似有不妥之处,不如提从物质资本依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