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结束语的设计 - 范文中心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结束语的设计

06/22

浅谈初 中历史教 学结 束语的设 计 江苏省苏 州市工业 园区第五 中学摘 要 :课 堂 教 学 的 结 束 语 是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的 最后 环 节 ,也 是 一 堂 课 能 否 成 功  的 重要 因素 。作 为历 史教 师应 不 断 更新 严   骏 作用 , 为下节课做铺垫 , 又能 引起学 生的 好奇 , 激发 了学 生求知 的兴趣 。   3 . 情感互动式结束语 赞可夫说 : “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 生的 不断的教学实践 ,我总结出了 以下几种 最常用结束设计 , 并结合实 际 , 谈谈我是 如何用不 同的导入方法来进行教学实践 的。  教 学理念 , 结合 实际 , 精心设计历 史课 的  结束语 , 从 而提 高教 学的成效。 本 文主要  结合 笔者的教 学实践从课 堂结束语 的主 要 方 式 和课 堂结 束语 的设 计 原 则等 方 面 1 . 设问式结束语  亚里士多德 曾说过 , “ 思维 自惊奇和 情感和意志领域 , 触及学生 的精神需要 ,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作为历史教师 , 更应该在教学过程 中激发  学生白 勺 J 睛感 ,特别是爱国主义的情 怀, 通 疑 问开始” , 有疑问 , 才会执着追求 , 探根  究底 。 好奇心人 皆有之 , 对新奇 的事物要 问, 对想知道 的事物要 问 , 对困惑 的事物  也要 问。 所以, 我在设计课堂结束语 的时 来对初 中历史课 堂教 学的结束语设计进 行初 步 的探 索 。  过『 青 感激发 , 使学生的爱 国热 隋和历史使 命感油然而生 , 这样 , 他们学 习历 史的兴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 学; 结束语 ; 教学设计 候, 会利用一些思考 陛结束语 引发学生 俗 话说 : 编篓编 筐 , 重在 收 口 ; 描 龙  画凤 , 贵在点睛 。精彩的导入 就如桥梁 ,   引导学生走入未 知的殿堂 ;激情 的授课  就象磁石 , 牢牢地吸 引着学生 ; 而 完美的  小结就 如发 动机 , 启迪着学生的思维。 因  此, 结束语作为一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 ,   所用的时间虽然不长 , 往往只有几分钟 ,  却对整堂课 的成功至 关重要 。如果教师  运用得法 , 就能突 出教学重点 , 扩 大教 学  容量 , 提高教学效率 。   历史学科 的特 点在于包 罗万 象 , 上 趣也会得到提升。如我在上 《 民族团结》   时, 在最后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 : 宪法规  定维护 国家统一 ,民族 团结是公 民的义  务, 我们不但要 自觉履行这一义务 , 还要  敢于同破坏国家统 一, 磁. 胡 ; 民族团结的行  为做斗争 。 那么对于这几年出现的“ 藏独”   和“ 台独” 的分裂行 为,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呢?由此 引发学生的思考 , 使学生认识到 的思考和讨论 ,最终使学生更深刻 的理 解学 习内容 , 提高探究学 习的能力。 如我  在 上《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 化( 一) 》 一 课时 , 结尾设置了这样一道思考题 : 中国  古代王朝 多次修筑长城的 目的是为 了抵  抗 北方 少数 民族 的入侵 ,但最终都挡住  了吗? 那么 , 我们现在又应该怎样处理好  民族关 系呢 ? 经过讨论 , 很快就 产生 了很 多不同的想 法 ,但最终都认识 到只有加 对于破坏 国家和平 、民族 团结 的分裂势 力, 我们要进行严厉的打击 , 对 于广大的 强 民族 团结 , 民族和 睦 , 国家才能 强大 ,  而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探 究能力在这个 思 少数民族同胞我f f 腰 加强团结 , 只有这样 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和谐 , 社会才会不断 至天文地理 , 下至政治 、 经济 、 文化 , 内容  丰富多采 。可称得上是“ 麻雀 虽小 , 五脏  俱全 。 ” 因此 , 教师在授课时 , 不仅要撒得 开, 更要收得拢 。如何 “ 收得拢 ” , 关键是 考的过程中都得 到了明显 的提高 。   2 . 悬 疑式结束语 人们常说 : “ 学起于思 , 思源于疑 。”   在教学 中,对于前后联 系非常 密切的新  授课 , 我们可 采用 “ 收” 中寓“ 展” , 设“ 悬”   立“ 疑” 的结束语。 有了这样的结尾 , 即使  教师不布置作业 , 学生也能 自觉看 书 , 自  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 , 学生 的爱国主义 隋  感得到升华 ,学 习历史兴趣也得到了提  高。  4 . 创制情境式结束语  在课堂结束语的设计 中,我们可 以 有一个成功 的结束语 。下面笔者就 以几 年来的教学实践为基础 ,谈谈对于初 中 通过现代化 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创造性 的营造历史意境 , 让学生能融入课 本 , 寻 历史课堂结束语设 汁的几点浅见 ,不 吝 赐教 。  一觉 阅读课外读物 , 扩 大知识面 。 如我在上 初 中 历 史 课 堂 结 束 的 主 要 方 式 幽揽胜 ,从而既能使教学资源得到有效  的开发 , 又 能激发学生 的创造 性思维 , 提 、《 甲午 中 日战争 》 时, 就 设计了这样 了结 束语: 1 8 9 5 年 3月 , 日本攻 占了整个辽 初 中历史新课标明确指 出 : “ 教师要  通过精 选历史课程 内容 ,设计灵活 多样  的教 学方 式 ,激发 学 生学 习历史 的 兴  趣。” 传统的直接式结束语 , 虽然能 简单 高学生的学 习素养 。 如我在上《 香港 和澳 门的回归》 时, 就在教学 的最后 进行 了这  样 的设 计:首先在多媒体 中播 放澳 门小  朋 友容韵琳 演唱 的《 七 子之歌 》 , 同时在  画面 中展示出澳 门的一组 组历 史图 片。   最 后设问 , 如果你是澳 门人 , 你是否愿意  回归中国呢? 为什么 ? 通过学生们 的分组  讨论 , 大家各抒 己见 , 从各个角度进行分  析, 这样 使学生能融入历史情境进行思 一东半岛 , 引起中国人民普遍不满。同时 ,   日本海军又攻陷 了澎湖 , 窥视 台湾 。 清政  府惊恐 万状 , 决意向 日本屈膝投降 , 派李  鸿章到 日本 谈判 ,最终签 订了丧权 辱国 明了的完成教学 任务 , 但较为单一 , 很难  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故此 , 我f f 1 应该不 拘一格 , 因课而导 , 因人 而变 , 用丰 富多 彩 的形式 来 缩短 学生 与教 材 之 间 的距 的《 马关条约》 。 那么 , 《 马关条约》 的签 订又会对中国社会带来 了怎样 的严重影  响呢? 通过下节课的学习 , 大家就会明 白  了 。这样一来 , 课虽然结束 了, 但 由于悬 离, 使学生产生 渴求知识的心理 , 那么这  定会大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经过 ‘  。 疑式结束语的设置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 ( 下转 第 4 8页 )  一 的转变 ,成绩好的同学认识到 自己虽然  成绩好 , 但还有不足之处 , 也要向其他 同  学学 习 ;成绩差的 同学发现 自己身上的 “ 闪光点” , 不再 自卑 , 决心努力学 习别人  的长处 , 改掉 自己的缺点。这 样的活动 ,   为同学们创造 了一种互相学习 、互相交  流和 自我教育 的 良好氛 围,有效地促进 了学 生 良好 品德 的发 展 。  时请家长合作 ,让他们重点做好孩 子思  想 品德 的 “ 监督员 ” 。我们还 可 以利用  “ 家校联系本 ” , “ 家校通” , 家长 Q Q群 和 引领孩子。要善 于挖 掘学生在 日常生活  中的闪光点 ( 当然 , 学生 的闪光点往往稍  纵 即逝 ,班 主任要 善 于 观察 、善 于积  累。 ) , 要 由衷地 为学生 的优点 “ 喝彩” 。 要  以“ 尊重” 为先 , “ 诚恳 ” 为上 , 遣 词用句诚  恳亲切 , 切忌 “ 良药苦 口利 于病 , 忠 言逆  耳 利于行 ” , “ 板着脸 ” 写评语 , 这会使 学  生产生反感 , 产生离心力 , 不容 易被学生  接受 。即使是学生存在 的问题 、 不足 , 也 要 以鼓 励 的方 式 促 其 改 正 。这 样 才 能 让 家访等方式 随时与家长取得联 系 ,交 流 孩 子在思想 、 心理 、 行为等方 面的情况 ,  及 时获得这些方面 的信息 ,以结合课 堂 教学 内容对孩子们进行有针对性 的思想 教育 。   四、 以评 价的优势  给予学生成长的  引领   学 生思想 品德课成绩 的高低 ,并不 3 .家校合作 , 督促“ 导行 ” :   家庭是社会 的细胞 ,家庭教育是未 成 年 人 成 长 的基 础 。 然而 , 在 我 们 的 日常 学生听从老师 的建议 , 发挥优势 , 纠正不 良言行 , 不断取得进步。   思 想品德 新课程 的基本 理念 指 出:  生活中 ,不少家长 由于 自身知识水平有 限, 在教育孩子 的过程中 , 方法失 当。正  所谓“ 望子成龙心切 、 教子成才无方 ” 。 因  此, 学校老 师 , 特 别是班 主任 , 应以 自己  的专业 知识 ,积极 承担起指导 家长 如何 意味着 其思想 品德 的好坏 。而 学生每学 期 素质报告 书上 的评语和操行 等第 , 往 要把初 中思想 品德教学 与学生的生活实  际联 系起来 ,使学校 的思想 品德教学对  学 生的生活能够真正起 到指导作用 。将  初 中思想 品德教学 与学生 的生活实际联 往 能反 映其思想 品德状况 。苏霍姆林斯  基 曾说 : “ 最 主要 的是 ,要在每个孩 子身 上 发现他最 强的一 面,找 出他作为 个人 配合学校 , 教育好孩子 的责任 。 只有家校 合作 , 方能取得 良好的教育效果。   班 主任 可以利用家长会 、学校开放  日、 家长学校等活动加强与家长 的交流 ,   给家长 们传授教 育孩子 的正确方 法 , 在  思想 品德教育方 面与家长达 成共识 , 避  免 出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冲突。同 系起来 , 关键在老师。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 相处 , 对学生了如指掌。因此 , 发 挥 班 主 发 展根 源的 ‘ 闪光点 ’ , 做到使孩 子在他  最能 充分 显示 和 发挥 天赋 素 质 的事 情 上 ,达 到他 的年 龄所 能达 到 的卓 越 成  绩。 ” 因此 , 在给学生写评语 时, 身为班主  任 ,要 以思想 品德教育 的发展性 原则来 任 优势 , 提高思想品德教学 的实效 , 值得  我们进 一步研究探讨 。  <<<<<<<<<<<‘<<<<<<<<<<<<<<<<<<<<<<<<<<<<<<<<<<<<<<<≮<<<<<<<<<<<<<<<<<<<<<<<<<<<<<<<<<< ( 上接 第 4 6页 )  学对象的实际出发 ,以达 到最好 的教 学 拨 即可 。   总之 ,如果 我们把整 堂课比作一部  戏, 那么, 结 束语就好 比这部戏的一幕压 考, 既能使学生 的思维得到了拓展 , 也能 使课堂知识得到升华 。   5 . 联 系现 实式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 ,历史教学与现实 生活的关系也 日益密切。 因此 , 在课堂结 效果为 目的进行 设计。  二、 初 中历史课 堂结束的设计原则 1 . 简洁精练 , 突出重难点  课堂结束语 ,最忌废 话连篇不知所 云 。因此历史课的结束语一定要做到言 轴戏 。我们 只有 认真探 讨运用结束语的 教学艺术 ,把这 幕压 轴戏 尽量设计得成 功些 , 才能提高教学 的整体效果 , 达到 言 有尽而意无 穷的教学 境界。  参 考 文 献 1   于右 西, 中 学历 史教 学 法, 北 京 : 高 等 教 育 出版 社 , 2 0 0 4   2 王道俊, 王汉 澜 , 教 育学 , 北 京 : 人 民 教  育 出版 社 , 1 9 8 9  束语 的设计 时我们也可 以结合现 实 、 特  别是结合乡土历史的 内容 , 进行准 备。 如  我 在上《 经济 重心的南 移》 时, 就 设计 了 这样 的教学结束语 : 通过本课 的学 习 , 我  们知道 了在经济发达的宋代 ,太湖流域 简意赅 , 突 出重难点 , 在时间方 面不宜过  长或过短 , 以1 一 s分钟为宜 , 有必要时可 以延长 2 - 3分钟 ,最好能起到一语道破 天机的效果 。  2 . 用真情实感来影响学 生 一的苏 州和杭 州是重要 的粮食产地 ,也是  国 家的经济重心所在 。而随着改革开放  的发展 ,现在的苏州地区 同样也是 中国  经济发 展最快 的地 区之一 ,人们 的生活  水平也不断 提高 ,这些都说 明了家乡的  发展和祖 国的繁 荣是 同步 的 ,国荣 家可  阿! 通过这样的设计 , 学生能从现实出  发更深切的体会学习的内容 ,同时激发  学生努力学习 , 建设家 乡、 建设祖国的爱  国热情 。   其实 , 教 无定法 , 初 中历史课堂结束  语的设计方法还有很多 ,但是无论是采  用何种结束语 ,都必须从教学 内容和教 。  。 堂课下来 ,随着学生学 习精 力的 3   赵 国 忠, 中国著 名教 师的课 堂 细节 .  南京:江苏人民 出版社 ,2 0 0 7  下 降, 在课堂结束前的这段 时问 , 往往是  他们最疲劳 , 最容易走神的 , 这时候作为 教师就应该想办法用通过各种方式表达  出真情情感来感染学生 、 影响学生 , 振奋 学 习的精神 , 起到虎头豹尾之效。   4 . 体现学生 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作为教学的最 后一个环节 ,也 千万不能 忽视 学生在学 习 中的主体地位 。 因此在设计结 束语时 ,  一定要加强师生的互动 ,特别是要让学 生动起 来 , 讨论也 好 , 思考也好 , 把 最后  的时间 留给学生 ,教师只需在旁加 以点 … 


相关内容

  • 说课稿流程模板
    说课稿流程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x >.下面是我对本课题进行的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XX >是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课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XX ,这为过渡到本 ...
  •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案例和策略
    摘 要: 教学是一种实践性活动,反思性教学正是教师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获启示.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反思性教学 实践案例 教学策略 一.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案例 以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 ...
  • 初中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快乐教学"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2010年3月起,我们承担了<初中历史课堂"快乐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本着踏实认真的态度,开好局,起好步,扎 ...
  • 罗斯福新政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 年 月 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二 罗斯福新政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校2013年晋级为省一级达标高中.2014 ...
  •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
    江苏南京市四中  华晓隽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出自<战国策>.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例如<曹刿论战>等来说,这一篇在文字上有些难度,<战国策>又是以 ...
  •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本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
  • 浅谈九年级历史教学的方法
    浅谈九年级历史教学的方法 孔集乡第一初级中学 张霞 尊敬的各位历史老师们 大家好 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 我是来自孔集乡一中的一名普通历史老师.首先感谢华老师给我这一次来之不易的发言机会.下面我就简单谈两点 一我平时是怎样教学历史课的. 二关于 ...
  • 文姬中学三年任期目标
    文姬中学校长三年任期目标 (文字版) 我叫白玉稳,男,一九六五年生人,一九九九担任校长,历任史家寨初中.尧山初中.泄湖初中校长,二零一三年七月调任文姬中学任校长. 今年县教育局首推教育人事改革--校长聘任制.科学设计校长任期及目标任务,以提 ...
  • 20XX年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试题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测试题 姓名一.选择题(下列各题都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 我们学习并即将使用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指 A.实验稿 B.2011年版 ...
  •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论文题目: 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之我见 作者姓名: 黎 宇 作者单位: 广西桂平市寻旺二中 联系电话: [1**********] 邮编地址: 537200 内容摘要: 阅读能力是学生在阅读中准确捕获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通过阅读短文,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