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 范文中心

高一历史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01/31

参考答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C 2.B 3.A 4.C 5.B 6.B 7.D 8.D 9.B 10.D

11.(1)姬姓诸侯国(王族),如吴、燕、晋等;功臣封国,如齐国;先代贵族封国,如陈、楚等。 (2)诸侯从周王那里得到土地和人民,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王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周朝对中原的统治,使周的势力扩展到东方广大地区。

12.宗法制将君位的传承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了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古代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社会强调平等和法制的意识相背离。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A 2.B 3.D 4.C 5.B 6.D 7.B 8.D 9.D 10.A

11.(1)秦始皇。皇帝。 (2)丞相:皇帝助手,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总领全国军务,是国家最高军事长官。御史大夫: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3)皇权至高无上,朝廷重臣都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是一种新的官僚体制;“三公九卿”分权而设,各负其责,分工明确,行政效率自然提高;丞相位高权重。

12.作用: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经济;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影响:一方面,中央集权的使用失度,导致秦朝的灭亡。另一方面,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经历代封建王朝的调整与补充,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D 2.A 3.D 4.C 5.B 6.B 7.B 8.A 9.B 10.D

11.①“实行分封制”改为“实行郡国并行制”;②“以道作为监察区”改为“以州作为监察区”;③“元朝通过理藩院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改为“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

12.(1)秦朝“三公”制;唐朝三省六部制。 (2)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唐朝以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弊病尚未充分暴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作用以积极面为主。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D 2.C 3.B 4.B 5.C 6.A 7.D 8.A 9.A 10.A

11.(1)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等。 (2)废除丞相职位,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全国军政、行政等国事;各部门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国家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3)皇帝专制权力越来越大,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绝对君主专制。

12.措施: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创立内阁制。清朝:设军机处和推行密折制,使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最终结果: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是绝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也阻碍了明清时期社会的发展,同西方的差距逐渐拉开。

专题练习

1.D 2.A 3.A 4.A 5.D 6.A 7.A 8.D 9.C 10.B 11.A 12.C 13.A 14.A

15.(1)包含了皇帝和三省的综合意见。 (2)特点是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和唐政权建立的历史背景。 (3)皇权与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法律的

权威占据上风。 (4)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们和法律的制约。我国封建制的特点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中,皇权至上,但在唐朝时期皇权并非是绝对的权威。这与明朝时期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异。

16.①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县下设乡、里、亭。②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后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分全国为13个监察区,加强对地方的监督控制。③元朝:行省制度。措施: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政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述职。为了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设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还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④特征: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权力;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和中央;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地方。⑤影响:一方面,稳定社会秩序,防止出现割据混战局面;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造成地方官对中央的依赖,导致人浮于事的现象盛行;由于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地方难以实施有效管理等。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1.A 2.C 3.D 4.C 5.C 6.B 7.B 8.A 9.D 10.B

11.(1)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急需开辟广阔的市场和掠夺大量的原料;中国面积大且人口多;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国力衰弱,内部危机严重。 (2)列强通过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通商口岸;通商口岸的分布由广东扩展到东南沿海,再到沿海地区,最后深入到长江上游地区。

12.政治方面:英国利用《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日本利用《马关条约》实际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英国通过《南京条约》附件获得领事裁判权,以后各国纷纷效法获取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独立;列强通过《辛丑条约》取得了在中国首都划定专有占领区为“使馆界”的特权,还直接操纵官吏的任免和处置,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并迫使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通过外交来控制中国内政。经济方面: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获得赔款2 100万银元,东南沿海五口通商、关税协商及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日本在甲午战争后获得赔款和赎辽费总计2亿3千万两白银,开长江全流域四口通商及在华投资开设工厂等特权;列强还通过《辛丑条约》榨取中国人民本息合计9亿8千万两白银的赔款。其他:强化对清政府的控制,《辛丑条约》取得了拆毁大沽炮台并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的特权。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逐渐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和经济命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C 2.D 3.C 4.A 5.C 6.D 7.A 8.A 9.B 10.C

11.(1)台湾面临成为日本殖民地的困境,人民痛苦不堪;台湾人民反对清政府的卖国行为,誓死保卫台湾。 (2)清政府卖国,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日本即将派军队侵占台湾;台湾人民不愿做亡国奴。 (3)清政府拒绝给台湾爱国军民以援助;大陆人民纷纷痛斥清政府的卖国罪行,支援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台湾爱国军民打击侵占台湾的日军,掀起台湾保卫战。

12.典型事例: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共同点: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这些斗争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最后都没有能够完全维护国家的主权;在斗争中中国人民既要同侵略者战斗,也要同腐败的清王朝作斗争。

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

1.C 2.A 3.A 4.D 5.C 6.C 7.B 8.C 9.D 10.A

11.(1)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原因:华北事变使民族危机严重,一二·九运动

引起抗日救亡热情高涨。 (2)和平解决。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应从民族大业出发;可借此逼蒋介石答应联共抗日。 (3)揭开了国共两党从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12.(1)肆意屠杀中国军民,大肆掠夺中国资源和破坏中国经济,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其罪行罄竹难书。 (2)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获得了人民的拥护,壮大了力量。意义: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3)日本右翼势力对侵略中国的历史缺乏基本的反省;中日关系的发展应“以史为鉴、放眼未来”;中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言之有理即可) 专题练习

1.D 2.D 3.B 4.D 5.A 6.D 7.D 8.A 9.B 10.A 11.C 12.A 13.D

14.D

15.(1)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等。日军在华暴行:南京大屠杀、细菌战等。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抗日战争的胜利:全面反攻、日本投降、全国人民欢呼胜利等。(符合题意即可) (2)该短文要把握主题,将这次展览的目的、意义表述清楚,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6.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等。根本原因: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腐败落后。抗日战争——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 太平天国运动

1.C 2.B 3.A 4.B 5.C 6.D 7.C 8.B 9.C

10.(1)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2)承认地主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太平天国财政和军需的现实需要。 (3)要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和生产、生活资料,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11.材料一是站在人民革命、反封建剥削和反侵略的立场上肯定太平天国的。理由: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斗争水平高于以往的农民战争,还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所以,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是值得肯定的。材料二是站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意识进步立场上否定太平天国的。理由:太平天国利用拜上帝教组织发动群众,缺乏科学思想指导;定都以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天朝田亩制度》想把小农经济绝对化,是农民阶级不切实际的空想,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是历史的倒退。《资政新篇》只是洪仁玕个人经历的总结。所以说,太平天国运动具有落后性,而且一旦胜利将是中国历史的倒退。

二、 辛亥革命

1.B 2.C 3.A 4.B 5.C 6.C 7.C 8.A

9.(1)清政府颁布“铁路收归国有”政策、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2)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或最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一生为革命奔走,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为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贡献了自己的心血和生命。(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10.(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2)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主权在民的原则。三权分立的思想。 (3)临时大总统有谋叛行为,参议院可进行弹劾;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国务员须“副署之”;限十个月内召集国会。 (4)确立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的法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1.B 2.A 3.D 4.B 5.B 6.C 7.A 8.B 9.B 10.C

11.(1)原因: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指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启示:红军长征不仅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还在长征中传播了革命的火种;长征精神一直激励当代中国人艰苦创业,勇于创新。(本问亦可从其他角度阐述) (2)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也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军事上的伟大胜利。 (3)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革命与建设要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要坚决清除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势力;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12.(1)一是人口太多;二是西方思想的刺激。 (2)不符合实际,是对中国革命发生原因的歪曲,其目的是掩盖美国对华政策的侵略实质。1840年以来,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导致中国革命的发生。中国人口的吃饭问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中国的封建统治造成的。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寻找思想武器,结果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专题练习

1.B 2.C 3.C 4.C 5.D 6.C 7.C 8.A 9.D 10.C

11.(1)不矛盾。因为辛亥革命有巨大的历史功绩,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材料一的基本观点。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3)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代理人,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提高,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12.(1)历史大背景:国民大革命。原因:当时国共在反对军阀政府、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达成共识;国共两党都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主共和为奋斗目标;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国民党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组织武装起义,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信息:解放军纪律严明,不愿打扰新解放城市的居民的生活;上海的解放,说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赢得全国的胜利。结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热爱人民;得民心者得天下。 (4)领导者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最终赢得革命胜利;在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A 2.D 3.B 4.D 5.D 6.A 7.C 8.B

9.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这三大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实现了广大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0.(1)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基本胜利,国民政府覆灭;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理论、方针、政策的准备。 (2)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为立国作了组织准备;决定了国名、国旗、

国歌等重大事项。 (3)名称: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成果:前者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后者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认识:统一战线是夺取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

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D 2.A 3.A 4.D 5.B 6.B 7.C 8.D 9.B

10.从主要内容看,这次会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从历史地位看,这次会议正式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也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所以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1.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同阶段,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一个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宪法是指导和规范社会生活的依据,依法治国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只有不断完善和优化社会主义宪法,才能使我国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1.A 2.C 3.A 4.B 5.C 6.D 7.A

8.(1)历史背景: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腐败无能,战败后被迫与英国签订这一不平等条约。规定:英国割占中国的香港岛。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3)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中国坚定的外交立场;香港地区的主权原本属于中国等。 意义: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专题练习

1.B 2.C 3.C 4.D 5.D 6.B 7.C 8.A 9.D

10.(1)平等、团结、互助。实现共同繁荣。 (2)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真正的实施。 (3)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 (4)实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

11.(1)蒋介石坚持反共反人民的立场,准备反攻大陆;周恩来主张和平协商,和平统一。双方代表的阶级利益和根本立场不同。 (2)平等会谈。“一国两制”。 (3)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中国的统一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我们必须团结一致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B 2.A 3.B 4.D 5.B 6.C 7.A

8.(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 (2)这些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这些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促成与会国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

并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使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9.(1)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2)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3)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们誉为“万隆精神”。

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

1.A 2.B 3.C 4.D 5.C 6.A

7.(1)缓和与中国的关系。 (2)新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3)中国打破了苏、美对中国的遏制局面,改善了与美国的关系,积极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友好关系,国际关系有了很大的进展。

8.(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亚非拉国家的支持(或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2)“跨越大洋的握手”或“破冰之旅”等。(言之有理即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和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会谈,最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之间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1.A 2.A 3.C 4.D 5.B 6.B 7.D 8.C

9.(1)推行长期“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侵略朝鲜、越南,威胁中国安全;长期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举两例即可) (2)有利于双方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给中美关系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

10.(1)判断: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出发点: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参加和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言之有理即可)

专题练习

1.A 2.D 3.B 4.A 5.B 6.B 7.C

8.(1)“一边倒”。这一方针不仅表明了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也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2)中美关系开始改善。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当时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并进行战略收缩。(言之有理即可) (3)这标志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独特的建设性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一、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1.A 2.C 3.A 4.A 5.B 6.D 7.D 8.B

9.(1)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山峦重叠,不能提供建立地区性帝国所需的地理政治基础,有助于形成古代希腊小国寡民的城邦,从而有条件建立公民直接参与的民主政治;耕地缺乏和土地贫瘠限制了粮食的生产,为维持生计,希腊人积极开展海外贸易;希腊人还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活动,优越的航海条件为这些海外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2)民主政治的建立、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繁荣的思想文化。 (3)是近现代西方文明的摇篮,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二、 卓尔不群的雅典

1.D 2.C 3.B 4.A 5.C 6.A 7.B

8.(1)使那些因贵族盘剥而沦为债务奴隶的人重新获得自由,打击了贵族,促进了雅典经济的发展。 (2)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四个等级;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3)梭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9.(1)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2)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它所确立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主权在民的原则,不仅对创造辉煌的希腊文明功不可没,而且对今天的社会发展、文明建设都有着可资借鉴的积极因素。

三、 罗马人的法律

1.C 2.A 3.B 4.A 5.C 6.D 7.B

8.(1)罗马。可以给欠债人戴上足枷、手铐,甚至将其杀死或卖为奴隶。 (2)变化:对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不得拘留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借款抵押品。作用:调节了债务等个人财产关系,减轻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紧张程度,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9.(1)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不断对外扩张,罗马人广泛与外界接触,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对于罗马当权者而言,要稳定整个帝国的统治,需要部分承认被征服地区的其他民族的利益,给那些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以必要的司法保护。而原有的公民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罗马司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体系。 (2)在适用范围上,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在灵活性上,突破原有公民法过于程式化的限制,变得简洁实用;在法律条文的某些具体内容上,万民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这样就突破了原有公民法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公法范畴的法律适用局限。 (3)万民法适应了罗马帝国时期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专题练习

1.B 2.A 3.B 4.C 5.B 6.A 7.D 8.D

9.(1)一方面,雅典公民都十分珍惜自身的政治权利,热心参与城邦政务,而参加公民大会是公民参与城邦政务的重要途径与场所,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另一方面,国家还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2)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斥在外。 (3)“陶片放逐法”。“陶片放逐法”是雅典民主政治中一项有力的制度。它的实施,对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公民权利、巩固民主政治起了很大的作用。

10.①罗马法包括《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等。 ②对当时的意义:在共和国时期,公民法的实施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在帝国时期,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提高了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有助于巩固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或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意义:自然法的法律观念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原则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罗马法又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 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1.C 2.D 3.A 4.C 5.C 6.D

7.由原来的封建君主专制演变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掌权的君主立宪制。创立了以代议制和责任内阁制为基本前提的君主立宪制,实现了对专制王权的有效限制;以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防止了“议会专权”。

8.不同意。1689年的《权利法案》只是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是在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二、 美国1787年宪法

1.A 2.D 3.A 4.B 5.C 6.A 7.D

8.(1)理论来源: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原则。目的:防止任何形式的专制政治。 (2)首先是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在中央权力加强的同时,各州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自治;其次是联邦政府内部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足鼎立,互相制约;第三,是对立法权的分割,国会分成参、众两院。 作用:调和了不同权力机关以及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民主政治的扩展

1.A 2.B 3.D 4.C 5.D 6.C

7.(1)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2)同:由两院组成的议会制度;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异:法国是共和制国家,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法国内阁总理对议会两院负责,英国内阁首相只对议会下院负责;法国参议院有较大的权力,英国上院没有实权;法国总理无权,而英国首相有权解散议会。

8.(1)法国是民主共和制,德国是君主立宪制。 (2)国家元首都掌握了较大的权力,但法国总统要受议会强有力的制约,而德国议会对皇帝没有任何约束力,皇帝主宰议会。两国的两院制议会均有一院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另一院,法国由间接选举产生,而德国则由统治者任命。法国的内阁产生于议会多数党派并对议会负责,而德国没有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的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总之,法国是一个比较民主的议会制国家,而德国具有浓厚的君主专制色彩。

专题练习

1.D 2.B 3.C 4.D 5.D 6.A 7.C 8.C 9.D

10.(1)含义:英国首创了代议制民主制度。局限:缺乏权利平等原则,参政权掌握在少数富裕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手中,广大劳动群众包括中等资产阶级由于受财产资格的限制还没有获得平等的参政权。 (2)在民众投票权(参政权)上贯彻了政治权利平等的原则;创设联邦制和共和政体;创设三权分立制度。 (3)民主政治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一种国际性的进步现象;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民主政治建设需要根据本国国情并借鉴别国经验教训。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A 2.D 3.C 4.D 5.D 6.A 7.C 8.C

9.(1)《共产党宣言》,作者是马克思、恩格斯。 (2)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3)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以后,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二、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1.C 2.A 3.A 4.C 5.D 6.D

7.(1)巴黎公社。1871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临时政府。逃往凡尔赛。 (2)巴黎公社坚决反对旧政府和旧法令,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 (3)公社废除了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政府所属各部门的权力;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在任职期间,接受选民监督,随时可以撤换;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等。

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C 2.C 3.C 4.A 5.B 6.D 7.D 8.A 9.C

10.(1)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最落后的国家之一,还存在沙皇专制。 (2)俄国“继续困难”指经济方面的困难;西方“开头困难”指政治方面的困难。 (3)重视研究革命的客观条件。

专题练习

1.A 2.C 3.C 4.D 5.C 6.C 7.A 8.D 9.B 10.C 11.D 12.A 13.B

14.欧文是一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改变“不合乎理性的社会制度”应当用说服的办法,要有耐心和毅力。他不懂阶级斗争,不懂得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甚至把工人的斗争说成是“由于无知而产生的偏见”,而反对工人阶级的斗争。

15.巴黎公社起义。马克思肯定了巴黎公社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赞扬了巴黎公社起义者的革命灵活性、历史主动性和自我牺牲精神。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 美苏争锋

1.D 2.C 3.A 4.A 5.B 6.D

7.“冷战”加剧了美、苏两国的军备竞赛,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长期紧张;客观上削弱了殖民主义,促进了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有利于西欧、东欧、日本的经济复兴;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8.(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美、苏分别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2)资本主义制度。目的: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影响: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3)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对立。

二、 新兴力量的崛起

1.B 2.D 3.A 4.B 5.C 6.A

7.(1)20世纪50~8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或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迅速提升)。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朝鲜战争期间的订货;长期推行高积累、高投资的经济政策;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贸易立国”,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三、 走向多极化

1.D 2.C 3.B 4.C 5.A 6.B

7.(1)1993年。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2)特点:按照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建立政治体制。原因:欧盟各西欧地区的成员国早在世界近代史时期就已确立了三权分立的代议制民主。 (3)能够有效协调欧盟各成员国间的矛盾,维持和发展欧洲联盟。 专题练习

1.A 2.D 3.A 4.A 5.B 6.C 7.A 8.C 9.B

10.(1)多元一体(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可以保留各自的特点)。 (2)欧洲联盟。综合实力大大增强,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个力量中心,对国际事务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11.(1)“一超多强”。这是由各国综合国力的对比状况决定的。 (2)教训: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受到极大损失。成就:1957年完成的“一五”计划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工业上建成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综合国力迅速提高。 (3)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竞争力,尤其是人均经济实力有待提高。

综合练习

1.C 2.B 3.A 4.B 5.A 6.C 7.D 8.A 9.D 10.B 11.B 12.C

13.(1)危机: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呼声: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2)全民族(或中国人民)的抗战;国共合作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美国、苏联等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参战(或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战争的正义性或反侵略性;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等。

14.(1)表现: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影响:《秦律》集中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秦始皇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对后世各律令的制定有很大影响。 (2)《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等。 (3)“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的权力,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使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政体,并建立了联邦制的国家。两国宪法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使资产阶级能够通过合法的手段获取自己的权力和利益。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具有促进民主共和、促进思想解放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关内容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
  • 20**年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作业题及答案解析第2章 2.2.2
    千思兔在线教育http://www.qiansitu.com 2.2.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课时目标] 1.理解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含义.2.能运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面面平行的简单问题. 1.平面α与平面β平 ...
  • 高一化学必修一 专题一和专题二 小测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 专题一和专题二 小测题附答案 Cl:35.5 Mn:55 K:39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7分,共63分) 1.能用H +OH =H 2O 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 .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 ...
  •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单元测试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潮阳区黄图盛中学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单元测试 命题人:姚惠华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 ...
  • 高一数学必修1,4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高一数学试题期末综合复习(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a >0, m .n 为有理数,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a m ÷a n =a B . ...
  •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巩固掌握作者相关知识2.培养学生诵读能力,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3.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4.理解情与景德关系,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二.过程与 ...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5)目录
    必修一(高一)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 总体设计 二 教科书分析 1.1 集合 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实习作业 三 自我检测题 四 拓展资源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一 总体设计 二 教科书分析 2.1 指数 ...
  • 摭谈"耐克函数"教学的三个层次与几个细节
    6 数学教学研究第34卷第2期2915年2月 摭谈"耐克函数"教学的三个层次与几个细节 缪选民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教育局教研室225300) 众所周知,函数y=z+兰(口>o)的图像. 形似"耐克"商标 ...
  • 说课稿流程模板
    说课稿流程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x >.下面是我对本课题进行的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XX >是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课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XX ,这为过渡到本 ...
  • [与名师对话]20**年-20**年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作业: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时作业(四) 一.选择题 1.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 .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强化 C .中央机构精简取得较大成就 D .六部的设置是明朝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解析:学生因对皇权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