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20**年学年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 范文中心

20**年-20**年学年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09/15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曾有媒体以“新保守主义”来形容她,认为她在位期间(1979—1990年)一连串的改革行动是要将英国带回到亚当斯密时代。下列措施中最有可能是其实施的是( )

A .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与征税 C .使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 【答案】

A

B .重要产业收归国营 D .扩大失业救济范围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名师点睛】图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四大新变化

2.下表是20世纪60年代,党和政府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实行精简人口的措施,这一举措( )

A .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C .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 【答案】D 【解析】

B .推动城市化进程的稳步发展 D .有利于缓解当时的经济困难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是1960年冬,为纠正左倾错误,党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故答案选D 。A 指的是一五计划;这一措施减缓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排除B ;八字方针后左倾错误并未消除,没有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排除C 。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八字方针 3.198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要求:改革浓产品统购派购制度,以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开辟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运输;提高资金的融通效益;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等。这一文件( ) A .初步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 C .在农村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D

B .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市场化 D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 .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C .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答案】D

B .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D .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农业合作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名师点睛】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5.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政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是( ) A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初步恢复

B .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

D .红卫兵运动兴起造反运动席卷全国

C .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造成严重危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努力,即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初步发展,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 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是在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 项目错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961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与材料对联信息相符,故C 项正确;红卫兵运动兴起造反运动席卷全国是1966年~1976年文革时期,故D 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名师点睛】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大跃进”运动的区别

“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大跃进”的发动,反映了我党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人民公社的建立反映了我党不顾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片面地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6.以下是新中国不同时期四幅宣传画的名称。其时间按先后顺序是( ) ①《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 ②《纪念巴黎公社一百周年无产阶级专政万岁》

③《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掀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 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A .①③②④ 【答案】

A

B .②④③①

C .③①④②

D .④②③①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效率意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评价

7.右图为某本书的目录(部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这些数字是当时产量的如实记录

B .这本书出现在我国三大改造时期

C .这反映出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

D

D .这表明人们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 【名师点睛】“大跃进”运动的失误

“大跃进”对自然环境、国民经济和当时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不利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地用土办法炼铁、炼钢,毁掉不少山林,在生态环境方面造成了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生物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2)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盛行,各地纷纷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3)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在“大跃进”的社会环境下,造成了人们急于求成、急躁冒进,浮躁、浮夸风、假话盛行。

8.下图中的历史信息体现的建设成就是( )

图4 图5

A .新中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C .大跃进运动改变经济落后 【答案】

B

B .“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 D .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活力增强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 【名师点睛】一五计划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历史因素:近代重工业基础极端落后,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现实需要:当时中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苏联经验:苏联实施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关系: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9.票证是鲜活的历史。图6能反映出当时中国( )

图6

①社会上崇尚勤俭节约②日用物资比较匮乏 ③生活必需品定量供给④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A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在商品供应极为匮乏的年代,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了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故②③④正确,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0.路遥《平凡的世界》:“(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材料中“社员”的“社”指的是( ) A .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农村人民公社 【答案】C

B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 .农民互助合作社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人民公社化运动

11.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

A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C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成果显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材料中无法体现,故A 错误;表格材料仍然反映的是左”倾错误,故B 正确;材料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无关,故C 错误;由表格看不出“拨乱反正”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故D 错误。故选B 。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 12.“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着灯”。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C .农业合作化向纵深发展 【答案】B

B .农村土地经营及分配权的变化 D .公社取消及乡镇政府设置变化

B .“左”倾错误尚未得到彻底纠正 D .“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内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名师点睛】深刻理解新中国三次大的经济体制转型:

(1)由新中国成立初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1956年建立起公有制为绝对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一过程中照搬苏联模式,主要表现为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计划经济体制有所改变,与市场联系加强。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其主要特点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改变过去以行政配置资源的方式,而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

13.体现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有利于建立完整世界贸易体系的是( ) A .设立经济特区 C .开放沿海城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世界贸易组织是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和组织基础,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各成员贸易立法的监督者,是就贸易问题进行谈判和解决争端的场所,中国加入世贸必将有利的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故答案选D 。AC 也是对外开放的表现,但不符合建立完整世界贸易体系;B 是对内改革,与题干关系不大,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意义 【名师点睛】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1)世贸组织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普遍接受的规则,为全球贸易的发展规定了方向;

(2)世界贸易组织内容扩大,将其自由贸易原则拓展到更多领域。随着国际间经济交往的扩大,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争端必然增多,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就会演变成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战,严重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3)世界贸易组织不仅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它本身作用的扩大和地位的提高,也有力地推动了

B .开展经济体制改革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全球化。

14.“个体户”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在人们脑海里扎根的。下面两张图片是个体经营情景。这反映了中国(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丰富人们生活 【答案】

D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体制改革•特点 【名师点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点: (1)从试点到推广。

(2)首先在农村,然后到城市。

(3)废除旧体制,建立新体制,即废除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从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多有制经济并存格局。 (5)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

15.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一度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这反映出( ) A .对外开放政策日益深人人心 C .国企改革正逐步走向市场 【答案】C

B .开始着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D .民众完全接纳市场经济观念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6.从1955年开始,我国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只能凭票限量供应。直至1993年最终取消了票证。有人说这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指的是( ) A .计划经济时代 C .市场经济时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凭票购物是物资匮乏年代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映,取消票证意味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A 错误,C 正确。改革开放是1978年就开始的,排除B ;持卡消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 。故答案选C 。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物质生活的变化

17.有人曾形象地如此比喻:各国到世界市场来做生意,①为这个市场建立了一个做生意的基本准则,②解决了双方货币认可汇率问题,保证公平交易;如果成员国经济复兴与建设出现困难,可以向③申请贷款,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④的规定对所有成员有严格的法律约束。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应是( ) A .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世界银行 B .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 C .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 D .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贸组织 【答案】

B

B .改革开放时代 D .持卡消费时代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贸组织

【名师点睛】图示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8.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据此,对图的推论正确的是( )

A .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

B .70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

C .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国之首

D .90年代,欧元发行与流通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美元居弱势地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其及其后世界经济发展。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各国货币不能与黄金直接兑换,故A 项错误。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结束,美国由于美元危机和经济危机频发,难以支撑这一体系正常运转,各国抛售美元抢购黄金,黄金价格大幅上涨,故B 项正确。70年代末美国经济总量仍为各国之首,故C 项错误。欧元发行于1999年,根据图难以得出“持续回落”等结论,故D 项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评价

19.2015年5月15日,某机构批准给中国提供两笔贷款共计2.5亿美元,用于焦作绿色交通及交通安全改善项目和云南红河州滇南中心城市交通项目.为两地居民提供更安全、便利和高效的交通服务。该机构是( )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答案】

B B .世界银行 C .亚太经合组织 D .世界贸易组织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银行

【名师点睛】两大国际金融组织比较

20.1971年12月与1973年2月,美国政府先后两次宣布美元贬值。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纷纷采用浮动汇率,不再承担维护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这反映出( )

A .美国经济的世界领先地位不复存在

C .新型的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1973年,美国的经济依然领先,故A 项错误;世界性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故B 项错误;1973年新型的世界经济格局并未形成,依然是两极格局,故C 项错误;美元中心地位下降表明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急剧衰落,故D 项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名师点睛】“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20世纪60~70年代,由于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三足鼎立局面出现,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有力的冲击;加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尤其是1973年爆发的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无力稳定美元的币值,不得不宣布美元贬值,各国也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于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终于瓦解。

21.美国时间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 )货币篮子,SDR 货币篮子相应扩大至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5种货币,人民币在SDR 货币篮子中的权B .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减弱 D .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急剧衰落

重为10.92%,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权重分别为41.73%、30.93%、8.33%和8.09%。人民币的权重仅次于美元和欧元,位列第三。下列有关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其资金可用于国际间金融与货币领域的合作

B .对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协助其经济的复兴与建设

C .美国在SDR 货币篮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 .此举是中国经济融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

【答案】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名师点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 )于1946年3月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1947年3月1日开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在经营上有其独立性,与世界银行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总部设在华盛顿。会员国家在国际收支困难时,可以向基金申请贷给外汇资金。但其用途限于短期性经济收支的不均衡,各会员国可利用基金的资金,其最高限额为该国摊额的2倍,而在此限额内1年仅能利用摊额的25%。后来,基金已慢慢放宽会员国对于资金利用的限制,以配合实际的需要。

22.伊朗儿童和未成年人知识发展研究院主任马杰德·格德里按照对伊斯兰女孩的期望,设计出萨拉娃娃。他说:“芭比像一匹特洛伊木马。她腹中藏着西方文化,比如化妆盒,不合礼节的服装,一旦它进人我们的社会,就会对我们的儿童施加这种影响。”材料主要说明( )

A .伊朗对经济全球化持否定态度

C .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无法共存

【答案】D B .伊斯兰文化落后于欧美文化 D .不同价值观念之间冲突明显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文化冲突

23.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自冷战结束后明显增加。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全球化时代各国联系不断加强

C .谈判协调基本代替了战争对抗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之间的联系强化,为加强各国的协调合作与化解矛盾,各种国际组织应运而生并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答案选A ,BD 两项表述错误,C 是表象而非实质。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影响

24.在“相互封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和损人利己的社会风气中,欧洲的经济不可能获得充分发展”1945年以后,莫内、斯佩克和哈尔斯坦等“新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辙的新的经济结构。创造“新的经济结构”主要是指( )

A .国家干预经济机制

C .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一体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相互封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和损人利己的社会风气中”是指美苏冷战形成两大阵营,“莫内、斯佩克和哈尔斯坦等‘新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辙的新的经济结构”是欧洲法德等国家经济逐渐自由化并走向联合,符合题意的是D 项。A 项是国家经济政策;BC 项不仅仅涵盖欧洲,不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一体化

25.对下面时间轴所列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B .多极化时代国家之间利益之争淡化 D .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逐步趋同 B .布雷顿森林体系 D .欧洲一体化

A .地理大发现是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内在动力

B .殖民扩张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C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推动了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D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化形成

【答案】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贸易组织•影响

26.观察下面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漫画。该漫画表达的主题是( )

A .中美关系中,合作重于对抗

C .中美贸易深受意识形态操控

【答案】B B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阻挡 D .发达国家对全球化贡献巨大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影响

27.2009年,欧债危机率先在希腊爆发,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也接连爆出财政问题,德国与法国等欧元区主要国家亦受拖累。这表明( )

A .欧洲一体化给各成员国带来一定的风险

B .欧元区各国放弃货币主权是历史的倒退

C .经济全球化造成了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D .欧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经济区域集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2009年,欧债危机率先在希腊爆发,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也接连爆出财政问题,德国与法国等欧元区主要国家亦受拖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欧洲一体化,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危机传播迅速,给各成员国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选A 。B 错在历史的倒退;CD 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的相关知识。核心内容是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为主要表现的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现状下的具体表现,经济区域集团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既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又对经济全球化起阻碍作用。学生需结合知识加以训练。

28.下列组图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经济合作组织的图标。这些组织的出现共同体现了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这一趋势是( )

A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增强

B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C .新旧国际经济秩序斗争激烈

【答案】

B D .发展中国家主导全球化进程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29.对下列当今经济区域集团的评述,正确的是( )

A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差异

B .欧洲联盟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仅限于政治和军事领域

C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一个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区域集团

D .经济区域集团化完全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具体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和中国等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员国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差异表述无误,故A 项正确。欧洲联盟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当为经济和政治领域,故B 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其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故C 项错误。经济区域集团化完全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表述错误,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或初级形态,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但总体上看利大于弊,故D 项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评价

【名师点睛】经济区域集团化产生的利与弊

利:促进了各集团内部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强和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促进各国更加着重于经济科技力量的较量;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加速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

弊: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虽然是历史发展潮流,但他也有些负面影响。经济区域集团经济合作的优惠措施只是针对成员国的,不利于非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也不利于缩小当今世界的贫富差距,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更不利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30.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个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欧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材料中“黄星的蓝色抹布”指的是( )

A .北美自由贸易区

【答案】

D B .联合国 C .北约 D .欧洲联盟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盟

二、材料题(共40分)

31.(10分)二战以来,国际金融体系历经波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二战结束都70年代初的30多年中,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1)材料一反映了二战后国际金融体系有何特点?这一金融体系的建立在经济上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 进入60年代后,世界各国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减弱,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减少。1973年美元危机中,美国再次宣布美元贬值,导致各国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代替固定汇率制。 ——摘自《中国经济网》

(2)材料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出现的额原因(4分)

材料三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2008年11月8日,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巴西圣保罗召开会议,商讨对策。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应对世界金融危机?(2分)

【答案】(1)特点:以美元为主导(1分)

影响: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确立了二战后初期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3分)

(2)现象: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1分)

原因:日本、西欧崛起;美国实力相对削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3分)

(3)加强国际间合作: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得2分)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与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影响

32.(18分)经济文明历程是高中历史的必修内容,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课题。某老师在解读经济全球化问题时,指导学生确定了一些具体的研究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课题一中国与全球化

研究课题一中国与全球化

材料一 在近30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踩着历史的节奏(指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的起步、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形成、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中国“每一步都没有落空”的标志性事件。(3分)

研究课题二欧盟与美国

材料二 过去500年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三次结构性的权利转移。第—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西方的崛起进程始于15世纪,到18世纪末,这一进程大大地加快了„„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它发生于19世纪行将结束之际„„美国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主导着全球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

在某次20国集团金融峰会前后,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曾表示希望与美国“并肩前进”„„欧盟不想再当美国的“小伙伴”,而是要与美国“平起平坐”。这种“咄咄逼人”的攻势,美国媒体曾表示了担忧,担心他带领欧洲挑战美国金融霸权地位。不过金融峰会结束后,美国媒体显然松了口气,称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

——环球日报《美国媒体称欧盟峰会上挑战美国无功而返》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在20世纪中期美国主导全球经济的表现。(2分)

材料二 中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分)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研究课题三欧洲债务危机

材料三 希腊债务危机刚刚步入尾声,爱尔兰债务问题再度拉响“警报”。彭博社(2010年)11月13日报道,欧盟目前正游说爱尔兰政府接受来自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的联合援助„„《中国新闻周刊·欧洲到了抉择时刻》报道:2010年12月7日,欧盟同意为爱尔兰提供850亿欧元贷款。

材料四 《中国财经报》曾报道:“欧债危机令欧元命悬一线。”而何伟文则持相反的观点,他在《欧元不可能崩溃》一文中阐述:“由于欧盟对世界经济和货币体系的极端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得不竭尽全力。加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出手,至少目前为止,仍然基本上可以稳住欧元„„欧元的最终前景,则是确信无疑的。”

(3)材料三所述欧洲债务问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现象?(2分)材料四给出了哪些“欧元不可能崩溃”的理由?(2分)

研究课题四福利国家面面观

材料五 最近几年,欧洲很多国家因福利问题引发的示威游行和社会骚乱数不胜数。英国《经济学家》近日预测:“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

(4)材料五表明许多欧洲人不愿过“苦日子”,示威游行和社会骚乱不断。你是如何看待“福利国家”的?(4分)

研究课题五多种视角看全球化

材料六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此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5)你赞同卡斯特罗的看法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3分)

【答案】(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分)

(2)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2分)

西欧实力不及美国。(1分)

说明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取决于综合实力。(1分)

(3)现象:凸显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作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2分)

理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帮助;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援助。(2分)

(4)福利国家一方面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2分)但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国家的财政不堪重负;降低了人们工作积极性。(2分)

(5)看法一:赞成。理由:经济全球化是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加速了其资本的扩张,利用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的地位。(3分)

看法二:不赞成。理由:经济全球化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联系所学知识,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每一步都没有落空”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的起步”——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形成”——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加速”——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作用;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制度;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评价

【名师点睛】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33.(12分)

材料一 “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材料一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是什么?(8分)

材料二 邓小平先生是一个伟人,具有非凡的远见卓识,自1978年以来,他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制订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在改革开放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体制上进行了哪些重大调整?(3分)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4分)

(4)你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有何认识?(2分)

【答案】(1)事件:三大改造运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1分)

影响:积极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道路;民主党派性质变化等(任答两个方面得2分)

(2)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解决: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的新模式);(2分)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4)认识:①呈现出多元化(多种模式共存)的趋势;②各国要根据国情、独立自主选择发展模式;③不同发展模式各有优点,可以互相学习借鉴。(任答2点,2分)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特点

34.(附加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初衷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政府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摘自岳麓版教材《历史》必修Ⅱ

材料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

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3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的知识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3分)

(3)据材料三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4分)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2分)

【答案】

(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1分)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1分)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分)

(2)工业化道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1分)殖民掠夺(海外扩张)进行原始积累;(1分)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到重工业);(1分)逐步实现工业化。(1分)

(3)由提倡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2分)

(4)设想: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工业化。(2分)

不同:新中国初期不主张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2分)

认识:依据本国国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走适合本国实际的工业化道路。(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4)第一小问,材料四中“从1953年起„„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可以得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与前苏联基本一致,都是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第二小问我国的工业化道路是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得出的,联系相关史实作答。第三小问,从四则材料中介绍的苏联、英国、美国与中国发展工业化的不同历程,可以总结概括对其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比较;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英国工业化道路•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

【名师点睛】材料解析题解题的关键在实际解题过程中," 找" 与" 读" 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找到有效信息。读材料时要善于抓关键词。无论材料的文字有多少,无效信息的干扰程度有多强,材料的涵义往往都在几个关键词上。从材料中找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具体做法是:先分析材料,长材料分成几段,分别找出每段的信息;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义;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话,就找出它的字词如时间、地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等要素。这样层层剖析,找出材料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相关内容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年-20**年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 I卷(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有明确的边乔 C.地形是 ...
  • 海南省文昌中学20**年-20**年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语文科段考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80分) 一.文言文阅读(4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 高一下期第一学月月考试题
    高一下期第一学月考试题(语文) 本试卷分第І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卷上答题) 第Ⅰ卷 阅读题(63分) 一.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 广东省珠海市20**年-20**年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
    珠海市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中学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理科数学试卷 用时:120分钟 总分:150分. n(adbc)2 参考公式: (1) K(2)aybx (ab)(cd)(ac)(bd) 2 附表: 一.选择 ...
  • 山西省榆社中学20**年-20**年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50分) 一.现代文阅读(4分 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 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派遣张骞 ...
  • 网络阳光了语文课堂
    网络阳光了语文课堂 月山毕明娟 一本教科书,一只粉笔,就是一节语文课堂.传承了多少年,沉默了多少年.新世纪到来,网络就像一缕阳光,把语文课堂变得五彩纷呈. 网络利用其文字.图片.声音,动作,能把学生完全带入到一个模拟的真实世界.学生通过自己 ...
  • 20XX年高一历史期末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调查测试 历 史 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 ...
  • 连云港高级中学20**年20**年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字音字形成语考查题(3×12,共3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愧怍(zu î) .B .哺育(b ǔ) .C .忖度(c ǔn ) . 号召(zh āo ) . 负荷(h â) . 狡黠(xi ã) . 泥淖(n ...
  • [精品]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篇一: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陕西省从20XX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陕 ...
  • 20**年高中历史科组工作总结
    茂名市第一中学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 历史科组工作总结 2013 年 2 月 19 日 执行科组工作计划的评估(做了哪些主要工作,科组工作目标实现情况) 本学期在学校教研室.教务处的直接领导下,历史科组认真学习,努力实践, 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