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 范文中心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03/10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 也决定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社会主义属性。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过程中, 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这个根本。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关键和根本 我们党是一个善于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 历史 阶段, 总是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我国具体国情紧密结合起来, 以创新的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 中国 化。建设和谐文化,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又是我们党的又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最基本的层面看, 包括四个方面, 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 八荣八耻"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 经济 社会 发展 大势, 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 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理想决定行动。有了共同理想, 才能有共同步调。在现阶段, 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 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 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 经过实践的检验, 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 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 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3、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 民族心理, 民族品格, 民族气质的总和, 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 是民族文化最本质, 最集中得体现。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 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 是被全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 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崭新的精神风貌。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在新世纪新阶段,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 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把握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 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以" 八荣八耻"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 科学 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以" 八荣八耻"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 法律 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 它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 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 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 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树立共同理想, 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育 和引领群众, 就能够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这是党中央适应我国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 向全党提出的重要任务, 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 建设和谐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 也决定着和谐文化的社会主义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不断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发展。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很强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包容性、整合性。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 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 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 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 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 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 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 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 才能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 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 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美好社会, 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 自然 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1、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含义 所谓和谐文化, 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 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以崇尚和谐, 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建设和谐文化, 就是要培育和谐精神, 倡导和谐理念, 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 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 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 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 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没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 没有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保障, 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谐文化,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从上述内容看,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首先, 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 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 它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作为一种以和谐为核心价值理念的文化形态, 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现象、和谐本质以及和谐 规律 的总体思考和认识, 包含着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 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纽带。再次, 它主张和而不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和而不同, 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遵循的准则, 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保证。和而不同反映在文化上, 就是要承认不同文化传承之间的差异, 通过借鉴、吸收, 求同存异, 共同发展。最后,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核心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不仅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指针, 也是文化进步的重要动力。在文化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使全体公民在" 文化享有" 上各得其所, 在" 文化创造" 上各尽其能, 使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过程成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相关内容

  •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2015-07-24 06:0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与教育的根本任务"理论研讨会内容摘登 本期主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q ...
  • 12月和谐社会思想汇报
    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精神.文化理念.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任务是用"和谐"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矛盾.我们要建立和发展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作为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思想内核; 大力倡导和谐的思想 ...
  • 临沂大学党课培训内容及思考题答案
    学生党课培训主要内容及思考题 第一讲 党的性质与党的指导思想 1.党的性质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
  • 马克思与人文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审视人的历史主体性的产物,是对人的存在.价值和全面自由发展的科学认识,以及由此而内化为实践主体的理想.信念.情感和道德.以人为本是对 ...
  • 监区文化建设之我见
    监狱文化建设之我见 摘要 监狱文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人们认为监狱是没有文明,也不需要文明的,监狱一直没有被吸纳进社会文明的主流轨道上来.文化是一种软力量.优秀的健康的文化可以培养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可以让人自觉遵守社会法律规 ...
  • 18大报告(有奖知识竞赛)
    根据题目要求,在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开始答题: 1.____,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C A 2012年11月14日 ...
  •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第50卷第4期 2010年7月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 V01.50No.4 Jul.2010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胡守勇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
  • 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党章知识竞赛题库
    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党章知识竞赛题库 1.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海) 2.中共二大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________的民(反帝反封建) 3.1945年4月23 ...
  • 党建知识题库HX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计 80 分) 1.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___. A.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 < ...
  • 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 内容摘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力学习和宣传先进典型,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