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内的连加连减 - 范文中心

10以内的连加连减

01/17

《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45—47页 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居于以上几点,在本课设计中,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畅游花果山情境,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体验成功喜悦。

教材分析:

本版块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10以内加减法,具备了初步的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掌握计算顺序。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教学目标分析: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

2、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连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要点分析:

1、教学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2)掌握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师生同唱上课歌。

师唱:一群小青蛙,(生:呱!)来呀来学习,(生:呱!)多动脑,(生:呱呱呱!)勤举手,(生:呱呱呱!)小青蛙准备好了吗?(生:好啦,呱!)

二、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有个朋友要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他是谁呢?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课件出示孙悟空动画片)

学生发出惊讶的声音,高兴的叫出“孙悟空”。

师:孙悟空还为我们发来了一封邀请函,邀请我们到它的花果山去玩玩。想去吗?

生:(学生情绪高涨)想去!

师:那我们就去看看吧!

三、探究新知

1、师:(出示花果山风景图)这就是美丽的花果山,请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可爱的小猴子。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小花。

生:我看到了漂亮的小朋友。

生:我看到了快乐的小青蛙。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还用了那么优美的词。听同学们这么一说,这花果山真是越看越美!

2、师:看到这么美的花果山,你能不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生:这里一共有几个同学?树上有几只猴子?水里有几条小鱼?水里还剩几只青蛙?„„

(按照学生提的问题,进行板贴相应的小图片)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说得真棒!可是,这么多的问题这节课你们能解决得了吗?

学生信心十足:能!

3、学习连加

师:看,同学们正在看小猴子跳水(多媒体演示学生所在位置),老师叫大家集合,这里有几个同学呢?

生:这里有9个同学。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能把你的想法说一说吗?

生:我是数出来的;

生:我是先算4+3=7,再用7+2=9

生:我是4+3再加2得出9

„„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可你们发现了吗,在这里有个不一样的算式“4+3+2”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连加。

板书:连加

师: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4、3、2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在这个算式中,4表示坐着的4个小朋友,3表示在岸边的3个小朋友,2表示跑来的2个小朋友。

师:那么,这样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这样的算式先算4+3=7,再算7+2=9 同桌说悄悄话:说算法

4、学习连减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连加,让我们再来看图,(多媒体演示小猴子跳水),求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用一个算式你知道应该怎样做吗?

生:我认为应该是用5-1-2

师:很好,4+3+2这样的算式叫连加,那么5-1-2这样的算式叫什么? 生:这样的算式叫“连减”。

师肯定并板书:连减

师:在这个算式中,5、2、1各表示什么?

生:在这个算式里,5表示一共有5只猴子,1表示先跳下1只猴子,2表示又跳下2只猴子。

师: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

生:先算5-1=4,再算4-2=2。

3. 合作学习

师: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棒极了。相信其他同学也和他一样聪明。这里还有几个问题,小组互相讨论一下,这些题怎样做,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找代表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概括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板书:10以内),谁来说一说连加怎样算,连减怎样算?

生:连加用第一个数加第二个数,再用它们的和加第三个数;连减是用第一个数减第二个数,再用它们的差减第三个数。

五、巩固练习

让学生和孙悟空比智慧,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每一题哪方胜就得一枚红五星,最后以所得五星的数量决定胜负。)

第一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本题学生如果都答对了,学生方就得五星,反之孙悟空得五星。以下各题均如此。)

第二题,火眼金睛辨对错。

课件演示:2+3+4=10 3+1+2=7 9-2-3=5 8-4-3=2

4+5+1=10 7―3―2=1

第三题,小羊过河。

可爱的小羊要过河到对面的花果山上去玩,它必须踩着得数是6的石头才能安全过河,让同学们一起帮他正确计算,顺利到达河对岸。

第四题,你会算吗?

(此题渗透统计知识,教师简单讲解统计的要求,让学生先统计数量,再计算。)

第五题,小猫有几只?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计算小猫的只数。)

六、师生同唱下课歌。

师:一群小青蛙,(生:呱!)表现特别棒,(生:呱!)下课了,(生:呱呱呱!)玩一玩,(生:呱呱呱!)我们大家一起说再见。(生:再见,呱!)

板书设计:

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 4 + 3 + 2 = 9 5 ― 2 - 1 = 2

创新特色: 1、在本课设计中,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畅游花果山情境,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体验成功喜悦。

2、在练习巩固过程中,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设计了让学生和孙悟空比智慧,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教学后记:

1. 创设情景,学习连加。

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当学生汇报时配合课件将计算过程突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 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 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4、巩固知识,寓练于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35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部分设计了让学生和孙悟空比智慧的环节,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调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5、注意鼓励,提高兴趣。

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师简介:

张丽娟,山东省招远市实验小学教师,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

教学十多年,曾经获得招远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相关内容

  • 2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100道
    2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100道直接打印版 2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题(一) 姓名:___ 时间:_____ 做对了_____题 2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二) 2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三) 2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四) 认数基本题(一) 20以内的加 ...
  • 亿以内数的读法参考教案
    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教材1页-3页,例1.例2,2页-3页做一做,练习一1-5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 知识教学点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quo ...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读写
    第五课时万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 课本第75页例6及练习十六第1.2.4题. 授课日期 __年__月_ 日星期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
  • 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课教学设计详
    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计算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 ...
  • 100以内数的读写教学反思
    100 以内数的读写教学反思100 以内数的读写的教学,不仅引导学生掌握 100 以内数的读法 和写法问题,而是要帮助学生全面建立 100 以内数的概念,形成完整 的认知结构,这就需要教师再教学中能运用直观手段让学生观察.思 考,让学生的学 ...
  • 北师大版10以内带括号加减法
    十以内带括号减法 十以内带括号减法 例题:6-( )=2 姓名 例题:6-( )=2 姓名 做法:6-2= (减数=被减数-差) 10-( )=0 9-( )=0 8-( )=0 7-( )=0 6-( )=0 5-( )=0 4-( )= ...
  • 10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10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正确书写.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
  • 因数和倍数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第一课时 课题与教学内容: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过 ...
  • 小学一年级教学计划表
    xx 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年 1 班 数学 科教学计划 一. 本册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总 ...
  • 20以内混合加减法练习题
    2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题 姓名:_ __ 时间:__ ___ 做对了_____题 10+8= 8+10= 18-8= 10+2= 17-7= 10+8= 13+2= 19-3= 3+11= 8+2+3= 9+1+4= 7+3+5= 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