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山水诗浅探 - 范文中心

李白山水诗浅探

07/11

李白山水诗浅探

2004级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 尹春枝

唐代诗人李白的一生充满了无数的传奇。他才气旷古冲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傲然于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大臣为他脱靴,贵妃为他磨墨。他仗剑出游:“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和许多中国文人一样,我对李白的热爱就是源于这种形象。追溯到童年,背诵《唐诗三百首》时便爱上了那个一壶酒、一把剑、云游四海的诗仙。青年时,在学业上也是选择了他为研究的方向。中年时,我和摄影师考察了李白一生的行踪和诗踪。而后,数次重返,直到已近古稀之年的今天,已不知与这些山山水水有过多少次的厮磨了。便觉得好像慢慢地走进李白的内心世界。其实,李白那个飘逸洒脱、狂放不羁的形象是个假象。那些看似充满欢乐与自由的诗篇背后,孤独的感伤、失望的怅惘、焦虑的痛苦如影相随,终其一生。李白的诗中有着极为深沉的悲剧感,他的一生就是一幕彻头彻尾的悲剧。多少次,我在峨眉山、在泰山、在三峡、在庐山……在李白的足迹踏访过的地方,故地重游时,都是悲从中来,因为我与诗人那个悲怆的灵魂在山水间相遇了。

李白的出生地至今都是个无法破解的谜,有说是在中亚的古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有说是在河南洛阳,还有说是在蜀中绵州昌明(今四川江油市)。但都无定论,已成悬案。大多认为李白在他五岁时,随父亲迁入蜀中绵州昌明。他的父亲叫李客,客是客居的意思,其实就是没有名字。不是本地望族的身世,注定了李白不能由科举进身从政,只能选择“终南捷径”,从道流入仕。唐玄宗提倡道教,选取了许多隐士为官。不过由道流进入官场的都没有实权,只是政坛上点缀的花絮而已。但是李白却有很大的政治抱负,要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不愿意只做政治花瓶。诗人与社会的矛盾使他一生都坎坷漂泊。

李白崇尚道家,重自然,有自主意识。这和讲究礼仪与节制的主流儒家文化是相悖的,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态度,注定了他被“放还”的命运。然而,李白的骨子里是一个功名心很强的人。他执意向仕途,处处碰壁,至死方休。

这是诗人与自己的矛盾,这种悲剧性格或许是他悲剧人生的根源。当功名不得之时,只有寄情于山水,在自然中寻求慰藉了,这是他的命运,也是许多中国文人的命运,自然山水,成了他最后的避难所,他的精神教堂。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蜀中有奇险雄伟的山川,李白在青少年时代,并开始和山中道流交往,游历了蜀中许多名山,深受山水灵秀之熏陶。这便定下了他一生热爱自然、漫游山水的基调,也孕育了他以后自由奔放性格的根子。《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他最早期的诗作,相传为十余岁时作的。写的是要寻访的道士不在,所以只写山中景物,写得有声有色,却显得那样幽深、清秀。戴天山,在今天四川江油市,又名大匡山。是李白当年读书的地方,这正如杜甫诗说的:“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我曾偕友骑自行车到大匡山,爬到半山腰的佛爷包,这里已看不到李白诗中所写的景色,它的主峰也看不到飞泉了。但据放牧牛羊的老者说,以前这里有李白祠堂,还亲眼见到过一尊李白塑像。据查,祠堂是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所建,今仍存有《敕建大匡山李太白祠堂记》。宋太祖曾在此建大明寺,大明寺碑说李白“上此山读书于乔松滴翠之平有十载”。李白诗曾说:“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紫云山或说即小匡山,与大匡山并立。大小匡山与唐代的戴天山究竟有无关系,今已无从细究,但李白的诗,却使之声名大增。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李白青年时期曾经登上峨眉山学道求仙,写过古风《登峨眉山》,诗中说,“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诗是这么写,但他并无超然世外之意,而是以隐遁为进身之阶,待时而动。之前,他曾在成都干谒益州长史苏,得到这个大手笔的称赞,然而却没得到他的荐举。几年后,他决定“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准备出川,在乘船赴渝州(今重庆)的途中写下这首《峨眉山月歌》。诗中充满惜别之意,但节奏流畅,所以连用五个地名而不板滞。出川后他还是经常把峨眉山月挂在心上,在《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诗中说:“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在汉代,蜀中道风是很盛的,峨眉也是著名的仙山。唐代虽说道风未沦落,却已走向下坡。宋朝便渐次为佛教所替代,至今满山都是佛寺。

我和摄影师一起考察峨眉山时,从下到上,凡所经历,有报国寺、雷音寺、万年寺、仙峰寺、遇仙寺、华严顶、接引殿、金顶等佛门寺庙。金顶还有所谓的佛光,不过那天,我们没见到佛光,也找不到李白修道的遗迹。不过,李白的登山诗,还是为这座秀甲天下的名山增色不少,人们总跟着他称之为“仙山”。李白的诗句,成了宣扬峨眉山的最贵重的广告词。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李白自峨眉下渝州(今重庆),又从渝州乘舟至夔州(今重庆奉节)白帝城,由此出川,东游维扬(今江苏扬州),写下了《早发白帝城》。热情奔放,节奏轻快,自是抒发出川的欢快心情(还有另一种说法,此诗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时所作)。20世纪50年代因为航运的安全炸平了几处险滩,那里已经失去了李白当年“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的险恶。

一千年前的李白在出川后豁然开朗:“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首《渡荆门送别》正是他初出川舟行至荆门时所作,视野开阔,气象恢宏。荆门,就是在今湖北宜都长江南岸的荆门山与北岸虎牙相对的江门。长江自西东下,经过夔门、荆门、天门(在今安徽当涂县),直至与海潮相接的海门,而后注入大海。荆门古称楚之西塞,是扼守长江的门户。但在李白眼中,荆门似乎泛指自巴入楚的一段开阔江面。后来,李白流放夜郎(今贵州正安)遇赦出峡所作《荆门浮舟望蜀江》说:“江色绿且明,茫茫与天平。逶迤巴山尽,摇曳楚云行。”就是写出峡后看到的平静宽阔的江面。

在三峡大坝未建之前,我曾乘江轮出西陵峡,进入荆门地段,也是顿时觉得豁然,江面既开阔又平静,体会到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意境。不过三峡大坝矗立起来后,江水已失去了当年可以使小船“朝发白帝,暮至江陵”的湍急之势。我后来再次重游时,从三峡到荆门,再也没有险夷之别了,也体会不到李白所描绘的荆门境界及由惊险到泰然的感受。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李白出川后,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漫游时期,从26岁到42岁长达16年。在江东漫游时,曾游金陵(今南京)之西的牛渚(今安徽马鞍山市采石镇),写下表达怀才不遇的心情的《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牛渚矶,就是采石矶,是长江的要津,金陵西边的门户,古来兵家必争之地。从山上南望当涂那段江面,东西两梁山,对立如门,称天门。《望天门山》,写的就是从牛渚南望的情景。

我从采石镇来到“采石公园”,看到园内的太白楼、捉月台、李白衣冠冢、横江馆等与李白有关的古迹,这里几乎成了李白的天下。其实,真正与李白有直接关系的,只有《夜泊牛渚怀古》,但是人们为了纪念他,编出许多神奇的故事,造出许多纪念性遗迹。太白楼最早建在当涂,后移于此;捉月台是据李白醉后入水捉月的传说认定的;衣冠冢是新近自采石镇迁来的;横江馆则是据李白《横江词六首》中“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的诗句设定的,按古时的说法,横江原在采石对岸的和县,称横江浦,隋朝韩擒虎就是自横江夜渡采石,入金陵灭陈后主的。然而,不管这些遗迹真假如何,这采石矶却成了李白的圣地。国内外的学者游客不断前来,瞻仰这位誉满全球的诗人的“遗迹”.......


相关内容

  • 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
    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 摘 要 提起李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并不陌生,从小我们就读着他的诗歌长大,他的生死及其不平凡的经历,都给人留下了疑问和话题.故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研究很多,如对李白出生地.家世及卒年等的研究.中国传统的山水诗,便是一副 ...
  •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2008/06/15 02:22   [论文 ] [中心论点]: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中国诗歌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是盛唐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意境深远,雄奇豪迈,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清新自然,旋律活泼奔放,句式参差错落. [ ...
  • 山水花鸟长江黄河月亮四季的古诗词
    诗中山 :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游山西村>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 <过故人庄>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 <题西林壁>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
  • 初唐边塞田园山水诗教案
    高二语文 唐朝诗歌派别 使用时间2011年12月 日 教学目标 1 了解唐朝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及风格思想 2 把握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内容 第一章 唐代边塞诗派 所谓边塞诗,指的是那些以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为表现对象的诗. 边塞诗主要 ...
  • 万里河山,百代诗情(下)
    万里河山,百代诗情(下) --我国山水诗的渊源和风格流派 □ 涂光社 唐代诗歌创作高度繁荣,山水诗也得到新的拓展.孟浩然.王维兼取陶.谢两家所长,诗风恬淡浑成而又清新流丽.孟浩然<宿建德江>云:"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 七下语文古诗
    古诗 孙晋之 2012/1/27 古诗的翻译.诗人和创作背景以及诗歌的赏析. 1.山中杂诗 南朝梁·吴均 山中杂诗 ( 南 朝 梁 ) 吴 均 山 际 见 来 烟 , 竹 中 窥 落 日 . 鸟 向 檐 上 飞 , 云 从 窗 里 出 . ...
  • 李白的绝句
    李白 李白的绝句 明快的语言所表达的无尽情思 清新俊逸的爽朗风神 乐府民歌对李白绝句的影响 李白诗歌的美是多样的,除大气磅礴.雄奇浪漫的壮美风格外,还有自然明快的优美情韵,这主要体现在他那些随口而发.颇多神来之笔的绝句里. 李白是唐人中五绝 ...
  • 祖国山水篇4.2
    有关山水的名篇古诗词 女:尊敬的各位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早上好! 女: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男: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如长江黄河流淌千年,生生不息: 女:博大精深的中华经典如天上繁星夺目璀璨,星光熠熠. ...
  • 中考满分作文-走近美丽的诗歌
    走近诗歌--我喜欢在落雪的深夜,泡一杯热茶,捧一本诗集,陶醉在满屋书香的氛围中.把茶叶放进铮亮的茶杯中,热茶一冲,那干瘪的茶叶就在滚沸中翻腾舒展,碧生生地还原出生命浓缩的绿色.浓香的茶,浓香的书,就那么源源不断地灌输到我的生命里来了.只觉得 ...
  • 温州江心寺楼联赏析
    青山横郭,白水绕城,孤屿大江双塔院: 初日芙蓉,晓风杨柳,一楼千古两诗人. --李宗昉撰 温州江心寺楼联 [注释](1)青山二句:脱自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2)孤屿:南朝诗人谢灵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