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沈从文 - 范文中心

告别沈从文

07/23

《告别沈从文》讲学案

高一语文组 刘本欣

导入:

近有一人,他来自美丽凤凰古城,他对故乡山光水色、人事哀乐的描摹,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巨人地位。他的文清丽浪漫,他构筑出一个理想的湘西王国,似一座精致纤巧的希腊小庙,里面供奉着人性之美,人性之善。他的爱炽热而真诚,四年马拉松的爱恋,四十多年的伉俪之情,书写了一段旷世奇缘。他就是沈从文。

然而,1988年,5月10日,这个传奇式的文坛巨人在北京逝世,震惊中外,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跟着记者王佳斌,一起《告别沈从文》。(请同学们齐读课文)

同学们读的不错,这篇课文有些字词需要掌握,我先请同学们展示学案活动一:字词积累。

【设计意图】运用描述性的语言,营造一种诗意的情境。既符合这篇文章的诗性特征,又可以让学生进入情境。

一、整体感知:诗意的朗读

下面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看看作者主要写的什么?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把文中你认为感情浓郁的句子或段落找出来。

我请一个同学来展示活动二,整体感知的内容。

文章的第一部分,也就是1-6段,写的是追悼会的场景,更多的表达了对先生逝世的哀痛之情。7-12段,通过写他的文学成就,他的经历,追忆了先生传奇的一生,更多的是一种敬仰和崇敬之情。最后两段,特别是那幅挽联,概括评价了沈从文的一生,表达了对沈从文先生的悼念之情。

明确:作者有对沈从文先生逝世的哀痛之情,有对他的文学成绩和品格的钦佩和敬仰之情,还有对先生的深切悼念之情。

很好,既然大家都已经把这种感情体会出来了,那我们就把自己找到的句子展示出来,来比比看谁能读出一种沉痛的情愫。读出一种敬仰的感情。读出一种怀念的味道。有没有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试一下。 (生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阅读中让学生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该环节着重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契合语文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深入研讨:诗意的分析

为什么沈从文会受到如此多的人的崇敬,钦佩,怀念呢,下面我们来细细的分析品味课文。根据同学们做的学案情况以及每个人上交的不理解的问题,老师选择了问的最多,最困恼大家的三个主问题。我们一起来讨论解决。要求:每个成员积极参与进来。每组有小组长组织,选择一名同学做记录人,记录下每个同学的发言情况,最后推举一名同学做发言人,分享你们小组的成果。好,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

1.小组讨论。

沈从文具有怎样的品格?根据是什么?

明确:

为学:勤奋好学。沈从文只穿着单衣,还留着鼻血,面前却放着一堆厚厚的文稿。

坚韧倔强。从不会断句到文坛巨人,从小学毕业能成为大学教授,没有坚韧倔强的性格,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精神是很难做到。就像水一样,虽然看着脆弱,容易就范,其实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 为人:正直淳朴。“山里人”“乡下人”。

淡泊宁静.“没有显耀人物,没有悼词。播放的是先生喜爱的肖邦的小野趣和拉赫曼尼诺夫的钢琴曲。”

热情幽默.文革中,他被派去打扫女厕所时,他说,他对我老头真信任嘛! 他总是微笑着面对已过去的历史,微笑着凝视这世界。

包容。“水的德行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的任何离奇不经的事物!却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

谦让友爱:大家仔细品读一下挽联,把最后一个字连起来读,发现秘密了吧。这幅挽联主要就是沈从文一生的概括写照。

赤子之心:爱;国家,文学,家人。

2.质疑问难:

对于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很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研究解决!

1.“如何理解“告别沈从文,也告别了他所代表的时代”?”

这个“时代”即指沈从文先生笔下所创造的的那个充溢着自然美,人性之美的湘西王国。也指沈从文先生所处的那个不公正的时代。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文章中,有一句话:“正当他创造力旺盛的时候,却突然从文坛上沉默了,消失了。留给人们是无尽的悬念,无尽的遗憾”。为什么沉默,消失了呢,因为沈从文的文学不属于当时的革命文学,城市文化。因而受到排斥。首先政治高压:1948年3月,郭沫若发表《斥反动文艺》一文,将沈从文说成是专写颓废色情的“桃红色”的“反动作家”。压力最大时遭到朋友冷淡,让他倍感“世态炎凉”。 人身威胁:沈收到一封匿名信,写着:“算账的日子近了。”还附有一颗子弹。沈从文面对这些不肯屈服,宁愿自杀,在自杀前后,他和夫人的感情是有些紧张的,彼此理解也出现障碍。告别他所代表的时代,也就告别了沈从文无人企及的文学成就,也是先生所处的不公正时代的终结。

2.如何理解“我和我的读者行将老去?”

这是沈从文对自己用文字构筑的文学世界的悲观看法。他自己认为,自己笔下的那幅富有浓郁气息的湘西生活画卷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已不合时宜,被人们淡忘了,没有新的年轻的读者会想自己的老读者那样钟情于自己的作品了。但其实,人们对美的追求的不变的,沈从文先生所创造的湘西风情画卷的美学价值永远不会褪色。正如文中所说,他的读者已遍及世界。

3.“如何理解“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情怀”这幅挽联的含义?” 这幅挽联的意思是说,不折服,不屈从,他的文章像天上的星斗,即仁慈又谦让,他的为人有赤子之心。这幅挽联从文学成就和品格两方面来概括了沈从文的一生: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它的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画出想翠翠,天宝,傩送等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了诗意中国的形象。这是他在文坛上像星斗一样熠熠生辉。他博大、宽容、淡定,刚柔并济,以一颗赤子之心坦然面对生活。什么叫赤子之心。赤子之心,就是指具有婴儿一样的纯洁无瑕的心。赤子之心除了纯洁、真诚、善良、自然等,还应该有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也就是用求索的心态,追求真理。这一切源自爱。爱工作,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赤子之心,就是一种爱。爱国,爱故乡,爱家人的心。

4.“水和我的生命不可分!教育不可分!作品不可分””为什么沈先生如此热爱水?”

水的特点是刚柔并济。遇到障碍,只要不涉及原则,包容忍让,绝不不硬碰硬,不跟自己过不去,绕过去。对必须要解决的困难,即便力量微弱,也会认定目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最终把石头滴穿。;两者最终都能汇入大海,实现目标。

沈从文的孙女《湿湿的想念》水对沈从文的影响非常大::水教给了他想象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水给了他坚韧柔韧的性格。水激发他对人生怀抱虔诚的爱和希望。正如他自己所言:水交给我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梦。

老师想起一句话:《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所处的位置最自然而不引人注目,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原来这句话是老子用水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

5.没有显要人物,没有悼词

他不需要显要的人物来衬托,也不需要悼词来歌颂,这些都只能打扰他的宁静,他是真诚而朴素的赤子,表现了先生不慕名利淡泊宁静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

6.播放的是先生喜爱的肖邦的小夜曲和拉赫曼尼诺夫的钢琴曲

这句话表明人们对先生的理解、敬爱,同时表现了先生高雅的艺术情操,先生是至情至爱的人(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7.让音乐和鲜花伴随我们的心

对先生的沉痛哀思。“我们”一词表明两人生死不渝、爱情坚贞,对先生无比的思念与祝愿。

8.正当他创作力旺盛的时候,却突然从文坛上沉默了、消失了。留给人们的是无穷的悬念、无尽的遗憾。

原因:

政治高压:1948年3月,郭沫若发表《斥反动文艺》一文,将沈从文说成是专写颓废色情的“桃红色”的“反动作家”。

友情:压力最大时遭到朋友冷淡,让他倍感“世态炎凉”。

婚姻:艰难时节的婚姻矛盾。在沈从文自杀前后,他和夫人的感情是有些紧张的,沈从文害怕离婚。

人身威胁:沈收到一封匿名信,写着:“算账的日子近了。”还附有一颗子弹。

9. “告别沈从文先生,也告别了他所代表的一个时代”这句话,在文中有何表达作用?

承上启下。承上表达内心的悲痛和怀念,启下讲述沈从文的经历和创作。沈从文和他的作品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设计意图]该环节是实践德州一中“1121”课堂模式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合作解答。最终完成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三、深入拓展:诗意的写作

尽管沈从文先生去世了,但他的美丽将跨越时空,铸成永恒。最后请大家一起来说说沈从文的美丽。老师写了一个,大家一起来读一下,一会我请同学们也写一个,展示一下! 沈从文的美丽,在于他的坚韧倔强,他开辟出自己的文学领地;

沈从文的美丽,在于他的热情幽默,他身处困境却依然谈笑风生;

沈从文的美丽,在于他的谦让包容,他纵已作古却必将青史留名。

同学们果然文采斐然,我们知道这一单元的主题就叫跨越时空的美丽。那请同学们课下再写一组,说说还有哪些人物带给了你美丽的感动。 先来读读老师的! 鲁迅的美丽,不止在于他那犀利的文笔,还在于他那伟岸的人格;

马克思的美丽,不止在于他那深刻的思想,还在于他那最美好的梦想; 乔治桑的美丽,不止在于她那强韧的力量,还在于它那温柔的秉性。 生展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此题目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而且还是对本单元主题的一个总结提升。并且“读写结合”的做法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结:美丽的容颜终因岁月的流逝而凋零,珠宝的华光将因风雨的剥蚀而默淡,唯有 崇高的品格和精神将会穿越苍茫的岁月而熠熠生辉。鲁迅、左联五烈士、马克思、乔治桑、沈从文。。。。。他们都将恒久的闪耀在思想的天空,停驻在永远跳跃着灵魂深处,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下课。

课下请同学们阅读沈从文的《边城》,高维生的《浪漫沈从文》。


相关内容

  • 我眼中的鲁迅
    我眼中的鲁迅 旷新年 鲁迅出生在一个历史大崩溃的时代,不仅中国的历史发生了彻底的崩溃--这是"千古未有之变局",而且西方的历史也发生了彻底的崩溃--尼采高呼"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这个世界的基础已经从 ...
  • 中国现代散文鉴赏辞典 (二)
    中国现代散文鉴赏辞典 作家及简介 散文选粹 李金发 在玄武湖畔 国难旅行 李平心 从皮鞋大王拔佳的广告谈起 孙传芳被刺感言 李 蕤 柿园(上) 柿园(下) 李叔同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丽 尼 鹰之歌 黄昏之献 秋 夜 梁实秋 南游杂感 小声 ...
  •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 一 ) 指导思想 1. 在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基础上 , 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独特优势 , 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 ...
  • 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的乡村文化价值取向
    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的 乡村文化价值取向 赵荟芸 [1**********]2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解读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所建构的充满自然人性与牧歌情调的湘西世界,深入剖析沈从文独特的乡村文化价值取 ...
  • 沈从文_汪曾祺创作风格比较_邰宇
    2003年5月 第19卷 第3期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JiangsuInstituteofEducation(SocialScience)May,2003Vol,19 No.3 沈从文.汪曾祺创作风格比较 邰 宇 ...
  • 沈从文对爱情并不专一
    沈从文对爱情并不专一 作家孙陵在<浮世小品>书中,有着近距离的观察,他说:"沈从文在爱情上不是一个专一的人,他追求过的女人总有几个人,而且,他有他的观点,他一再对我说:'打猎要打狮子,摘要摘天上的星子,追求要追漂亮的女 ...
  • [边城]的语言特点
    <边城>的语言特点 汪凯琼 摘要:<边城>是一部中篇小说,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小说的语言独特.鲜明.小说赋予抒情的笔调,具有诗体的形式.<边城>吸取了湘西口语,吸取了书面语,吸取了文言文的特长.小说的语言简 ...
  •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高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专项: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通常来说对于词语含义的理解的考查有四种方式:一.考查词语的指代内容,二.考查多义 词在文中的含义,三.考查词语的语境义,四.考查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等等.下面结 合高考试题答案作具体分析: 一. ...
  • 校本课程教材
    影视欣赏:第九放映室 编者 郭颖 董卓鑫 德州九中教研处 前 言 影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先进的科技作为传播媒介,具有崭新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功能,使之在审美教育方面较之其它艺术门类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影视能把教育.认 ...
  • 沈从文:读范曾揭发大字报有感
    剑门碧玉 2010-12-14 0:26:07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我是上月中旬和馆中几个领导同志一同调去集训的,因身体关系,上星期被调回来参加学习.回来后,看过三半天大字报,才明白馆中文化大革命运动,在中央派来的工作组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