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故里考 - 范文中心

孙武故里考

08/27

孙武故里考

内容摘要:孙武是我国春秋末期的一位大军事学家。他所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受到历代兵家和学者的推崇和称赞。古人云:“读其书,诵其诗,不知其人可乎” 故就其人其籍问题作一新的考证。

关键词:孙武;故里;惠民;广饶

孙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其《孙子兵法》不仅是当今世界的兵学圣典,而且在工商业诸多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孙子热”的出现,对孙武里籍身世问题的探讨也愈益受到了世人的关注。

一、部分史籍对孙武故里的论证

汉代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越绝书》称:吴县“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后人自此明白: 春秋时期战功显赫的孙武是客居吴国,本籍为齐国。以今天的区划论,大体方位可以界定在山东的北、东部。《史记》对先秦人物的记载,大多取材于战国时代成书的《世本》,其史料价值已为后代学者公认。但是,《史记》、《世本》记述孙武的情况与记载孙武后代孙膑的情况相比较,却显得过于简略。《史记》云:“膑生阿鄄之间。”此说因不久前在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发现《孙氏族谱》已得到了确认。一个记载简略,一个记载详实,由此可以断定,《世本》的作者及司马迁不清楚孙武家族的受姓来历。

及至班固撰《汉书》,其《王莽传》曰:“姚、女为、陈、田、王氏凡五姓者, 皆黄虞苗裔, 预之同族也……其令天下上此五姓名籍于秩宗,皆以为宗室……勿令相嫁娶。”王莽当时居于皇位, 以其天子之宗与陈、田并列,却未将也同属于陈、田族裔的孙姓列入。这不可能是王莽或班固的疏忽大意,也不会是故意否认, 可见他们所依据的有关资料,仍然没有突破《史记》的范围。 魏、晋之后到南北朝, 这种情况有了改观。南朝刘宋时的裴松之曾尽最大努力搜集资料为《三国志》作注释。他基本上搞清了孙武家族的沿续关系,说孙坚“盖为孙武之后也。”裴注《三国志》的最大特点是详尽和周全。他补充、记载了许多以前人们不知道或者已经失传的好多资料。遗憾的是,未见到他对孙武做比前人更进一步的诠解。

真正搞清孙武里籍是唐以后的事。唐贞观初年,唐太宗命高士廉、韦挺、岑文本、令孤德芬四大臣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士族家谱及有关文献,以朝廷的名义编纂《大唐氏族志》,主要的政治动因是因为唐初的许多功臣宿将并不是原来的名门士族出身,有必要在他们的原籍列入士族或提升他们的门第等级。此后近二百年的时间里,《大唐氏族志》又根据各朝氏族的变化情况几度增订重修。显庆四年(公元659 年)修成《高宗姓氏录》。开元二年(公元714 年) 成书《大唐姓族系录》。乾元元年(公元758 年) 撰成《百家类例》。贞元年间(785—804 年) 又有《永泰新谱》刊行。公元812 年, 王涯、林宝撰成《元和姓纂》。由于其它书目均已亡佚,我们目前见到的只有《元和姓纂》。该书孙姓条下载:“乐安,孙武之后。汉有宾硕,魏有清河太守孙焕。晋有孙岂页,避地于魏。故属乐安,因家焉。”这是我们首次见到乐安和孙武的联系。

在官修正史中对此事有明确记载的是成书于宋代的《新唐书》,其《宰相世系表》称:“齐田完,字敬仲,四世孙桓子无宇。无宇二子: 桓、书。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生凭,字起宗,齐卿。凭生武,字长卿,以田、鲍四族谋为乱,奔吴,为将军。”据此,乐安即是孙武的祖籍故里。问题是,在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设置过乐安县、乐安国、乐安郡、乐安州。随时间推移和朝代更替,其具体的地理方位也几经变化。因此,很有必要正本清源, 作一考析。

二、孙武故里惠民考

乐安这一地名最先记入历史典籍为《汉书·地理志》,它载明该县为汉高祖所置千乘郡的属县。县域的中心地带据《水经注》以及历代地理学者考证,大约位于今博兴北部陈户附近。后汉应邵谈及乐安的命名时说“取休令之名矣”,亦即祝愿吉祥美好的意思。也有学者指出,此地秦汉时靠河依海,出海寻仙的方士云集,为纪铭此事,名以乐安,谓“乐者安在哉”,但无论怎样,它的命名都不发生在孙武祖辈得姓受封的时期。也就注定了后代学者考定孙武故里时,无法使用于其生活时代相一致的地名。

此后,汉末王莽于公元9年改位于今惠民县桑落墅一带的富平县为乐安亭。这也是惠民在历史上首称乐安。东汉时千乘郡为乐安国,其治所临济在今高青西部小清河沿岸,汉献帝建安年间(公元210 年前后),从乐安国分治乐安郡,徙厌次县(今惠民)隶属且为郡治所,直至晋武帝泰始元年(265 年) 郡废,厌次回改

乐陵郡。唐天宝元年(742 年),再改棣州为乐安郡,原州治厌次即为郡治。尽管乾元元年之后复为棣州,因唐宋时州郡可以并称,棣州自此亦称乐安郡历时近四百年。宋以前的历史上,今惠民曾三次以乐安命名,有深刻的历史渊源。

同时,唐代棣州所管辖的区域,其南部边境接近于现小清河界,最南部到达了今博兴城北,东南部到达了今广饶县北境,西南部到达了今济阳城北,几乎包含了历代以来称作乐安县、乐安国、乐安郡的地面。唐代治史学家杜佑在《通典·州郡十》中这样记载:“棣州,春秋战国属齐。秦为齐郡地。汉属平原、渤海、千乘三郡地。后汉为平原郡、乐安国地。晋为乐安、乐陵二国地。宋为乐陵郡, 后魏又为乐陵乐安二郡地。隋属渤海郡。在唐武德四年又分置棣州, 或为乐安郡。”也就是说,自汉至唐,乐安为县、为国、为郡,均与当时的棣州有涉。所以有的学者把孙武祖籍“乐安”界定在棣州乐安郡即今惠民县。但是这种观点把“乐安”过多局限在了“惠民”,难免有生搬硬套之嫌。

三、孙武故里广饶考

比《新唐书 》和《古今姓氏书辨证》成书时间早四五百年的文献资料中 ,同样有关于“齐乐安”这一先秦地名的记载。《全唐文·附唐文拾遗》卷载之《唐幽州内衙〔 副 〕将、中散大夫、试殿中监乐安郡孙府君神道碑》称:“府君讳壬林,字茂卿。其先乐安人也。……其后孙武人吴,王阖庐将,善用兵……齐宣王将〔殡〕、魏将〔 涓 〕〔 战 〕于马陵,虏魏太子名〔 申 〕。护子孙,遂居齐乐安。”

此则史料的发现,不仅证实了《新唐书》和《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记之编写体例和年代属性是正确的,先秦有齐国乐安之地名;而且还指明了齐乐安又是孙殡及其子孙的战后定居之处。碑额题“乐安郡孙府君”,碑文又有“其先乐安人也”、“齐乐安”,进而证明先秦齐乐安与孙氏祖居地望出处的青州乐安郡,为同一地面。

清代考据家孙星衍对出土的晋代《孙夫人碑》进行了考证。他把考证的情况写成了一篇名为《魏吏部尚书孙岂传》的文章,收录在《孙渊如先生全集·平津馆文稿卷下》。孙星衍在该文中称:“任城太守孙夫人有碑云其‘与齐同姓’。其先‘与齐同姓’出自田完四世孙无宇,生二子:常、书。书,字子占,齐大夫, 伐营有功,景公赐姓孙氏。书子凭,生吴将武。武生明。明生殡。《史记》有传。自殡至琶(孙夫人的父亲)无世数可纪。”“孙琶,字宗儒,青州乐安人。” “按

《论语集解疏》:琶为乐安人。《孙夫人碑》及《典论》谓济南人者,青州(乐安)在济水南(即今小清河之南,下同)。”这一考记,不但言明魏、晋时期的孙琶及其女儿孙夫人,乃是孙书、孙武、孙殡之世居于济水南之青州乐安的后裔而且他亦将春秋时期“食采于乐安”的赐姓孙氏与魏晋时期世居青州乐安的孙氏后裔之地望和族望,在“与齐同姓”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这与《全唐文》所载唐碑是完全一致的,再次证明了先秦齐乐安与青州乐安为同一地面。孙星衍并进一步指出:青州乐安是“在济水南”。众所周知,济水南之青州乐安惟有今广饶县。而唐朝乐安郡不仅是在济水北,据《元和郡县志》所载,它还是“在黄河以北三里处”。二者方位不同,相距甚远。

先秦齐国乐安与隋代之前的青州乐安郡系为同一地面。二者是什么关系呢?是一脉相承的历史沿革关系。从“其先乐安人也”、“其先与齐同姓”出自田完五世孙田书被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春秋末期);到孙殡“护子孙, 遂居齐乐安”(战国中期);再到“与齐同姓”的孙氏族居地望出处“青州乐安郡”(隋代之前)。其传承沿革脉络是十分清晰的。那么我们只要弄清隋代之前的青州乐安郡在今何处,孙武故里即先秦齐国乐安在今何处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大家知道,今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在历史上被称过千乘县、乐安县、琅槐县、拒定县和广饶县。下面是史书中关于该县的沿革记载:

《汉书· 地理志》载:“千乘郡,下辖千乘(首县为郡治所,下同)、琅槐、乐安、博昌等县;齐郡,下辖临淄、钜定、广饶”等县。今广饶县地面在西汉为千乘郡和齐郡所分辖。《后汉书· 郡国志》载:“乐安国,下辖临济、千乘、乐安、博昌”等城。今广饶县属于乐安国。《魏书· 地形志》载:“青州乐安郡,领县四:千乘、博昌、安德、般(安德、般疑为侨迁县)。今广饶县属于青州乐安郡,并为郡治所。1931年5月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亦载“ 乐安郡,南朝宋置,隋废,今山东广饶县治” 。

由此可见,《魏书》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两书均称隋代之前的青州乐安郡是在今广饶县,所以,孙武故里在今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是持之有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 俞纪东.越绝书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2] [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4] [西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 [南朝]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6]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3.


相关内容

  • 诸子百家核心思想
    15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约前 77 -前 6 )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 "叙录" ,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 ...
  • 试析兵圣孙武的制胜思想
    口 西安工业大学军事教研室 孔婷婷 摘 要 关键词 本文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了孙武在< 孙子兵法> 一书中所表现 出来的军事思想. 兵圣 < 孙子兵法> 制胜思想 鼻的 , 他认 为将领的无能是直接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 ...
  • 孙子兵法简介及其孙子简历
    内容简介 <孙子兵法>是中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可能包括孙武后学弟子们写作的内容,也可能有很多篇已佚失),但司马迁&l ...
  • 春秋战国的十大名将排行榜!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个大黄金时代,这个时代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爆炸,出现了许多的思想流派,他们影响深远:同时,在诸侯众国的无数战争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天才的军事人物,成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英雄,如下的十大名将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
  • 春秋战国中齐国除了那几个名人
    liutaouzb  |Lv4|被浏览27次|来自问答电脑版 检举|2013-05-29 8:31 齐国有几个特别出名的人? 满意回答 检举|2013-05-30 6:05 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东周殉马坑, 姜太 ...
  •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解读和运用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解读和运用> 课程论文 姓名:粟珊珊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自1405班 学号:[1**********]4 2015年5月27日星期三 毛泽东对<孙子兵法>思想的运用与发展 摘要 ...
  • 七年级第10课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
    [科目] 历史 [年级] 初一 [文件] 第10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一).doc [标题] 第10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一)--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教案/初一 [内容] 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高级教师 ...
  • 中国古代经典战役介绍词
    大家好,上几个小组都为大家介绍现代军事,那这次我就为大家换换口味,给大家介绍一下古代军事. 古代经典战役一般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最为经典的十大战役.这些战役闪烁着古代军事家的智慧,展现着中国古代战法的锋芒. 1.牧野之 ...
  • 杰信品牌策划经典案例--黄帝故里旅游策划
    杰信品牌策划经典案例--黄帝故里旅游策划 鱼翅高汤理论:抵过10亿巨额投资的旅游策划 2005年10月份,杰信收到了这样一份特别的策划邀请函:"黄帝故里百万重金诚邀策划家". 新郑有黄帝遗址42处,能开发的20多处,已开 ...
  •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习近平用典>辩证篇[3] 2015年03月17日08:06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富阳市调研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 解读 改革发展的形势在变化,我们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