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杂志生活 - 范文中心

我的杂志生活

04/18

  最近在港报上看到一则反潮流的小新闻,意思大概是:内地大酒店今年起不再销售明报集团的《亚洲周刊》;但外籍和台港澳人士仍可订阅。   由于奥运前,外国记者可在华自由采访,许多人感受到政策只会宽不会紧。不过信息的传递是有方向的,信息大概是管进不管出:外国记者来采集作出口用的信息放宽,但输入信息还是会相对谨慎。    以内地角度看,该刊有的封面是蛮刺激的。不过这是港,台杂志的惯技,并非该刊所独有。   老实说,要讲做新闻,现在的《亚洲周刊》(Yazhou zhoukan,简称YZ,这大概是香港当时唯一用汉语拼音作为英文刊名的杂志)才算交得出货。20年前创刊时,只相当于内地的《参考资料》。   我在YZ筹组期间加入工作,正式出版后还做了大约两年。大概是1989年秋天离开,当时还写了篇社论。后来有“发烧友”想办一种新型的“城市周刊”,有老板推荐我。我于是继YZ后,又成了《壹周刊》的创刊元老。   我在YZ时,该刊是英文杂志《Asiaweek》,(以下简称AW)的小弟。AW是当时东亚英文周刊先驱《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远东经济评论,简称FEER)的对手,影响力虽然不能比,但在东南亚总算站稳了阵脚。同期内,中国在经济上日渐开放,气氛活跃,渴求信息。AW的新西兰籍创办人Michael o’Neill遂加开中文版,希望可以北进。   当时香港很多媒体都有这个想法,关键是落实。o’Neill是新闻人,不谙中文,又深信AW模式的优越性,遂把英文版的做法照搬到中文版。当时的AW全彩印刷,论美观比得上你现在看的《南风窗》。相比之下,东南亚一些地区的华文报刊印刷粗糙、新闻管得严,华文甚至受到排斥,华人对全彩的时事杂志自然惊为天人。但香港不缺全彩的刊物,AW式的内容不够卖点。      什么是AW式的内容呢?原来,该刊要概括全亚洲的新闻,但人手有限,故主要靠“炒稿”。方法是选辑通讯社的稿件和亚洲各地空运到港的报纸,综合改写,自己采访的内容不到一半。炒稿在香港报界很常见。港报规模小,有些新闻无法派人到场,就录写电台和电视的报道,当作“本报讯”。最多是见报前致电有关人士,引述一两句话。    这虽然有违知识产权,但每天发生的事根本登不完,很多其实只要交代几句即可。但周刊不同报纸,如果大半内容靠炒稿,就不能说是“新闻”,而只是“摘要”。当然,现在生活紧张,让你很快地看完一周的大事,那也很重要。但YZ既然名为《亚洲周刊》,不能只报华人的事也得讲讲中东南亚;而港人当时楼股齐飞,对“落后地区”不感兴趣。   令o’Neill深信AW模式优越的是,撰述员根据剪报炒出稿件后,要由另一组研究员逐字核对剪报后才能出街,以确保内容准确。但随便着三种不同的中文报纸就知道,同一件事的报道,不要说立场,即使在细节上都有出入,影响到读者对责任谁属的判断。若此,撰述员应根据哪份剪报来写稿?在同类的报道里,研究员又应该根据哪份剪报来核实?只要有报纸登过就深信不疑,那是教条,不是制衡。   这个制度更令新闻人沦为word processor(文字处理器)。YZ一周不过50~60页,选题基本上由老总说了算。编辑部其他的同事只须稳守办公桌,一手报纸,一手稿纸。撰述员负责改写,我与其它编辑负责改稿。一周五天,连对外的电话都很少打。   我改稿很快,大部分时间都在等下班。待遇不错,但浪费青春。后来请辞,洋老板挽留,特地找我去吃饭。但一个比较明白我又深得老板喜爱的同事对老板说:他名为“助理老总”,但其实只是 a glorified copy-editor(美化了职衔的文稿编辑):    至于前文所提到的社论,其实并非YZ的社论,而是当时香港民意沸腾,老总不能写中文,我作为手下第一人,责无旁贷,但按YZ的规矩不署名。之所以有此规定,理由是集体创作,非一人之功。但那篇文字除了打字(当时PC还未普及,仍然是手写稿的时代)和校对,所有的创作我一人包办。说穿了,不让作者署名是怕对手来挖角。


相关内容

  • 旅游类杂志策划方案
    旅游策划方案 一.名称 <旅行> 二.策划目的 随着生活和社会所给予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旅游绝对是放松身心的好方法.但是市面上已有的旅游杂志多以介绍遥不可及的美景为主,对于读者来说,这种杂志更像是在帮读者在扩充课外阅读和开阔视野 ...
  • 云南高端杂志发行
    昆明力元发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系昆明精准发行的先行者,拥有一支专业的发行业务队伍,全面整合各类渠道资源,承担了云南及省外多本高端杂志的发行投递任务.公司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将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更好的发行及广告服务,为企业提供更省钱.更有效的宣传 ...
  • 在宋庆龄领导下创办[中国建设]杂志
    1952年初,英文双月刊<中国建设>杂志在宋庆龄主持下正式创刊,面向全世界公开发行."中国建设"这个名字不仅表明这个杂志的主旨是报道新中国的建设,而且还借以纪念孙中山先生.我于1949年参加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 ...
  • [中学时代]广告征订启事
    <中学时代>广告征订启事 <中学时代>杂志创刊于1980年,隶属于济南出版社.杂志以贴近中学生活.启迪智慧为办刊宗旨,关注中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等,全方位地展现中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个性追求,深受广大中学生 ...
  • 万亿:编杂志,编生活
    未来之路:汇集各路高手的名主编 万亿是谁? 万亿,16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高中生.12岁,出版第一本小说<暖雪>,13岁,推出<十三岁花季>,14岁, 出版<漂亮女生许菲儿><夏桃子的紫色年华&g ...
  • 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
    胃肠病学2006年第11卷第12期 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 罗马委员会 A.功能性食管病 A1.功能性烧心诊断标准术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1.烧灼样胸骨后不适或疼痛: 2.没有胃食管酸反流引起症状的证据:3.没有伴组织病理学异常的食管动 ...
  • 谁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2009年11月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Anqi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Edition) Nov.2009Vol.28No.11 第28卷第11期 谁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苗体君 ...
  • 广告的形式
    广告 一.广告的形式 1.杂志广告 最早的杂志广告出于何时,由于史料缺乏,目前尚难肯定.1710年英国<观察家>杂志曾经刊登过茶叶.咖啡.巧克力的广告和拍卖物品.房产.书刊及成药的广告,相信杂志广告的出现肯定在这以前.美国的杂志 ...
  • 喜欢你,曼妙姗姗而来
    生活中,我主要从事文字工作,忙碌闲适并重,就像右手陀螺左手吉他,各有韵致. 周一至周五,每天一大早起来,匆匆穿衣洗漱,风雨无阻送女儿上学:工作时间,整理.编撰.查阅档案,要写各种材料,要到各自然垸和居民区检查卫生,要通知领导同事开会,各种杂 ...
  • 等一个人的咖啡
    portion 1. 易浅白. 天亮了,感觉鼓浪屿的早晨总是比任何地方都来得惬意舒心,在你的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的时候,成群的白鹭已经悄悄地在自家的屋顶上谈情说爱.海的味道夹杂的些许盐味无孔不入地从四面八方灌进你的鼻孔,当你换个姿势准备继续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