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理解与阅读 - 范文中心

课文理解与阅读

04/09

课文理解与阅读

(一)望江南

1 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三四句的诗意。 望穿秋水

2 这首词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上?情感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你觉得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表现了盼亲人不归的失望与怅惘。 情感上经历了希望-失望-肠断的过程。艺术上清新淡雅、朴实自然。

(二)、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1 词中“秋”字直接点明了季节,“衡阳雁”四字间接点明了季节,紧扣题目。

2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在词中,风景异的具体体现在(1)雁去无留意 2 边声四起 3 落日孤城 ;写出了边塞 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的景色。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感情。

4文中所用典故是 作者用这个典故,表明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三)、江城子 密州出猎

1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

在上阕的文眼,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狂”字贯穿全文。“狂”的表现: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自比孙郎。 2找出词中的典故,并说说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亲射虎:以孙权自比,展现了词人虽然年纪不少,却仍有少年人的豪情。

遗冯唐:作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再起用他,表达了作者渴望报效国家的愿望。

射天狼:是说为了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满月一样去参加战斗,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四) 武陵春 李清照

1 这首词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借春花凋落 说自己青春不再,丈夫去世,又借 双溪泛舟 表达了自己在丈夫去世后内心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2 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五)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用了 比喻的修辞手,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2 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3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前两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前两句营千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4 作者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通过写这两个情景表现了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悲愤。

5 词中”天下事”和”生前身后名”各指什么说的?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生胶身后名”指生前死后都为国家民族建立不朽功勋的美名

6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的最后一句,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了作者抗敌求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最后下句与了理想与两家、希望与失望的矛盾,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7 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又烘托出肃杀的气氛。

8整首词中有一外显示感情出现转折的句子。请写出这句话,并赏析一下它在作品中产生的效果。

可怜白发生 (1)这五个字表明前面所描述的经历只是一种追忆;(2)壮志难酬的痛苦现寮使整首词风格由雄壮走向悲壮,从此收笔,完成了一首失意英雄有慷慨悲歌。

三 中考题汇编

(二)、渔家傲 秋思

(一)(2011年江苏省徐州市)(3分)

13.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D 写夜深霜重之时传来的悲凉哀怨的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A .词的上片描写边塞秋色,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方面描写迥异域内地的独特景色,表现边塞的悲凉,同时也反映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C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下面提示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D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将士们苦中作乐,夜深霜重之时仍在军营中奏乐欢闹的场面。

(二)(2011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 )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词人着意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内地景象的迥然不同。

B .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开头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从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卫国思家的心理矛盾。

C .结尾三句情调激昂、高亢。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腐朽和软弱及其不修武备、不重边功做法的愤懑之情。

D .词人写了自己亲临目见的景物,表达了戍边将士复杂的情感,全词意境壮阔,形象鲜明,语言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三)

1. 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从 “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2. 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 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3. 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不多于100字)(四)(2007贵州省遵义市) 渔家傲 范仲淹

1. 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2分)睡觉

2. 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2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 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答对一种表达方式给1分,后一问意思接近即可给2分。共4分)

(五) 渔家傲 范仲淹

1. 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 边塞秋色 ,下阕写__思乡之情____,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3.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 .“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 .“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 .“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六)(08浙江省金华市)

1." 塞下秋来风景异" 中的" 异" 字,突出了" 塞下秋景" 的哪些特点?(2分)天冷、声杂、城孤。

2.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思乡之情

(三)、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一)(2011年四川省达州市)(4分)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 。下阕写报国情。(意同即可)

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分)C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

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二)(2011年四川省眉山市)(4分)

(1)仔细观察右边这幅图,图中所展示的画面是词中的哪一句? (1分)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或“千骑卷平岗”)

(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 ,“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 。(2分)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体现的态度: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

(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1分)

示例:“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三)(2011年辽宁省沈阳市)

7、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 “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 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4. 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 .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 .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 .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 .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

调婉约、纤柔。

(七)(2008年广西梧州市)

6.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D )

A. 起句“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写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B. 结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写作者为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

C.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写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D.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是写作者非常在意自己的衰老,慨叹报国无门。

(十)(08湖南省湘西自治州)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 l) 左牵黄,右攀苍( ) ( 2)念无与为乐者( ) ..

10.下列句中的“/ ”广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 2 分)

A .千骑 / 卷平冈 B. 酒酣胸胆尚 /开张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 相与/步于中庭11.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 分)

( l) 请写出《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苏轼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l 分)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

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 2 分)

A .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境界开阔,表达爱国热情;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 .甲乙两篇都写到了“月”,甲篇“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乙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 .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闲人”指悠闲之人。

D .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游记,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四 武陵春

(一)(2011年四川省内江市)(8分)

1. 上片中,“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4分)“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各2分,共4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

(二)(2007无锡市) 武陵春 李清照

7.对下列一首词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 .首句“尘香”二字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B .“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C .“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情。

D .词作最后两句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来写“愁”之浓之重,既形

象生动又自然妥帖。

(三)(08山东省淄博市)(9年级上册6单元25课)

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第6题。(2分)

6. 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五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一)(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6.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C )。(2分)

A .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 .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 .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 .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7.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 )。(3分)

A .“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 .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 .“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二)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可怜 ”。2.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 .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B .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C .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D .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

“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三)(2005江苏省泰州市) ①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②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哪两个细节中可读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

③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四)(2006连云港市)(4分)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分)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分)


相关内容

  • 初中英语课文的教学方法
    摘要:随着新课 改的实施,积极探寻适合校情.学情.师情的英语课文的教学方法,是我们英语教师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文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积极探寻适合校情.学情.师情的英语课文的教学方法,是我们英语教师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
  •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以601班为例) 本班学生共有55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5人.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大多数同学的理解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也比较好.少数男同学由于自控能力差导 ...
  • 语文预习要求
    初一语文学生预习课文要求 怎样预习初中语文课呢?可分二步. 第一步:初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扫除字词障碍--对课文中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词典弄清楚,难懂的句子划上一定的符号(在教师的讲解中理解或向教师 ...
  • 20XX年青龙县小学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青龙县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小学语文四.五.六年级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严格按照局长和教研室的命题要求进行命题,本着"既紧扣书本,又略超越书本:既注重基础知识,又重 ...
  •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论文题目: 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之我见 作者姓名: 黎 宇 作者单位: 广西桂平市寻旺二中 联系电话: [1**********] 邮编地址: 537200 内容摘要: 阅读能力是学生在阅读中准确捕获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通过阅读短文,运 ...
  • 阅读教学的感悟与实践
    阅读教学的感悟与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过程",强调"语言实践",强调"学生为主体",强调"个性",都是为了使学生自觉主动训练自己提高阅读能力, ...
  • 英语阅读教学反思小结
    九年级英语Reading教学反思 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几年的初中毕业英语试题中,阅读题占总分的55℅,阅读亦为英语学习输入的重要手段.下面是我总结的上好阅读课的几点建议. 阅读前: 1.教师可适当介绍与阅读内容有关的社 ...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内容解析
    课程教材研究所 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孟令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
  •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基本思路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基本思路 唐山市丰润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刘亚双 高启山 <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包括识字在内的十五条目标要求,其中,下列条目是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必须落实的目标.(以下所提目标要求均以2011年版,20 ...
  • 四上第二单元
    单元导读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单元主题"以诚待人" 2.浏览四篇课文,了解单元课文的大意 3.紧扣课题去质疑,引发思考,明确抓住课题进行阅读是种高效的阅读方式. 4.抓重点句联系课文去有效阅读. 5.引导学生学会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