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理论,话语分析 - 范文中心

言语行为理论,话语分析

04/18

话语分析论文

题目: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 --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分析王熙凤的语言技巧

姓名:梁新珍

院系:外国语学院

专业:外语用(翻译)

学号:1321198485

2014年4月

摘 要

言语行为理论作为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旨在回答语言是如何用到“行” 之中的,体现了“言则行”这样的语言观。言语行为理论从社会功能出发,研究语言行事,即以言行事。随着该理论的不断发展,言语行为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话语分析也属于语言运用的范畴。当今世界经济文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如何对话语做出最真切的解析成为有效交流的关键。本文通过用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相关话语,来阐明言语行为理论是如何被应用于话语分析中的。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话语分析 《红楼梦》之王熙凤话语

一:引言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一个极为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人物,她的语言交际才能是该小说中其他人物所不能及的,王熙凤对待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身为荣府里的大管家,和各色人等打交道,都能应对自如,表现的不卑不亢。读者更是为其高超的的语言技巧所叹服。本文运用Austin 的言语行为理论从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三个方面分析王熙凤的语言行为及语言技巧,以此来给人们的日常交际带来启发。

二:理论背景

1962年,Austin在其发表的《论言有所为》中指出,人在说话的同时,也在实施某种行为,并且这种行为是通过语言表达的形式而完成的。Austin 把这种行为成为言语行为。根据Austin 的言语行为理论,人在说话时所实施的一个语言行为,同时包含三种子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其中,言内行为指的是话语本身,与传统的意指相同;言外行为指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实施的行为,人们可以通过说话达到很多目的,做很多事情;言后行为指说话者给听话者所带来的影响,说话者都会引起听话者的态度等发生一些变化,无论是否说话者所期望的,即说话带来的的进一步后果。后来Searle继承并发扬了Austin的理论,认为言语行为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每个话语事件都可以代表一个语言行为,只是有时这个行为表现的比较直接,有时候表现的较为间接,即人们所熟知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的完善与发展离不

开有具体语境的语料,即话语。

而话语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人们在进行语言研究时,必不可少的材料。然而关于话语的定义,因研究的理论及目的不同,定义也就不一。有人认为话语是某一特定语境中的一种语言使用形式,如法律文书,公众演说,也有人认为话语是指某个具体的对话或者篇章,还有人将话语看做一种交际事件或言语交际活动。Harris 在1952年发表了“话语分析”一文,第一次使用了话语分析这一术语,他把话语视为连接的言语(speech)。而这篇文章也常常被认为是现代话语分析的开端。

言语行为理论与话语分析均属于语言运用的范畴,言语行为理论为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而话语又为言语行为理论提供了现实依据,推动了言语行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话语分析

王熙凤初见林黛玉(第三回)

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时,笑着说:“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才算是见着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是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片就去世了!”

王熙凤说的这几句话可谓是面面俱到,短短的三句话,既夸赞了林黛玉,同时又顾全了贾府的三姐妹,而且又不忘转达了贾母对林黛玉的关爱。在此,可从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对王熙凤这三

句话进行深入的分析。

首先是第一句话:“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才算是见着了!”这句话的表面意思,即言内行为,指在此之前我不相信天底下会有如此标致可人儿的人物,今天我总是亲眼眼见着了。言外行为是到目前为止,林黛玉是我见过的最为漂亮的标致的人物。显然,此话带给林黛玉的言后行为是非常积极的,一个“竟”字更能衬托出林黛玉的美貌,对林黛玉而言,能够听到此等称赞,内心必定高兴。因此这句话的言后行为就是林黛玉听完之后所引起的内心的欢喜之情。

但考虑当时说话的情景,除了林黛玉在场之外,还有贾府的三春在场,若用如此极高的评价来夸赞黛玉,无形之中就贬低了贾府的三春,即三春的美貌不及林黛玉。虽说事实如此,但作为年龄相当的女孩子们,在听到嫂子当众夸奖林黛玉比她们漂亮多倍之时,内心多少会不太愉悦,因此对贾府的三春而言,这句话产生的言后行为是消极的。

由上可见,即使是同一句话,但听话者不同,所产生的言后行为也是不一样的。

第二句话:“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是不忘。”从言内行为看,王熙凤是在说林黛玉的气派不像是贾母的外孙女,而是和嫡亲孙女三春一样,贾母天天都在想念着林黛玉。言外行为是林黛玉不仅长得漂亮,还有气派,与贾府的三春一样,有着娇

贵的小姐风度,贾母对林黛玉的疼爱就像是对待亲孙女一样,并无例外。显然,这样一语一出,所产生的言后行为是非常积极的。对刚远道而来的林黛玉而言,得知贾母对自己的疼爱,可以放下一定的寄养顾虑;对三春而言,虽然相貌上不及林黛玉,但在气派上是超越黛玉的,因此得到了尊严,可以弥补上一句话之后的不悦心情;道出了贾母的心情,贾母也可通过此话表达自己对黛玉的喜爱之情,也不会让人觉得偏心。此话可谓是一箭三雕。

由此可见,话语并不是孤立而存在的,而是可以一语多用。说话者可察言观色,以期达到最理想的交际效果。

第三句话:“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片就去世了!”从言内行为看,一个“只”字自然地将话题转为去世的姑妈。言外之意是表示王熙凤对已逝姑妈的哀悼和对林黛玉的怜爱。因为在夸完黛玉、安抚好三春,对黛玉的到来表示欢迎之后,王熙凤考虑到了此番对话的最大的语境,即林黛玉此次来到贾府是因为母亲的亡故,如若一味欢喜,肯定有失礼节,因而转换了话题。言后行为即让大家觉得王熙凤对姑妈的去世是难过的。说完之后,还用手帕拭泪。

Austin认为,人说出话语后,不仅提供了信息,还付诸了行动。王熙凤在说这三句话时,便是如此。她在刚开始夸赞林黛玉时是笑着的,而在之后谈起姑妈的过世时,语调是悲伤的,甚至还拿手帕拭泪。她的欢乐与悲伤在瞬间收放自如,言语及表情的及时调换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先是跟着她高兴,后又跟她

一起陷入悲伤之中,对林黛玉表示出深深的同情。

通过对上面三句话的全面分析,可以看出,精明的王熙凤有着非凡的言语技巧,她反映迅速,并非常善于察言观色。一旦意识到说了不利于自己的话,王熙凤便立即更改自己的言语,转换自己的说话,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求面面俱到。这短短三句话可谓是将王熙凤高超的语言技巧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结语

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强调语言所产出的三种行为,尤其是言外行为。通常情况下,人们笑死日常的交际过程中,说话者为了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不仅需要组织好自己的言内行为,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言外之意,还要注意言语的言后行为,如若言后行为是消极的,说话者要迅速调整言内行为,以期将消极的言后行为转换为积极的言后行为,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通过用言语行为理论对王熙凤的言语进行分析,可以得知,语言策略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对听话人地位、性格、心理状态等的判断。听话人对言语的理解主要取决于对语境的理解和相关会话原则的推论。这就要求说话者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并在边说的同时,能够注意到听众的反应,能够揣测听话者的心理,据此实施相应的言语行为。而听话者就不仅需要听言内行为,还要揣摩对方的言外之意,并据此做出相应的反应。唯有这样,对话双方才可成功地进行会话,有效地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Austin,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2.

[2] Schiffrin, D. 1994. Approaches to Discourse. Oxford: Basil Blackwell.

[3] 徐赳赳:(1995)《话语分析二十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 朱永生:(2003)《话语分析五十年:回顾与展望》.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3年03期.

[5] 亢江瑶:《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英语教师课堂话语》.[J]英语教学.2005年24期.

[6] 王秀波,丁雅敏:《人物王熙凤语言技巧的言语行为理论解析》.[J].学术平台-文化传播.2009年05期.


相关内容

  •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认知语言学解读
    2013年第4期总第173期 外语学刊 FOREIGNLANGUAGERESEARCH 2013,No.4SerialNo.173 ●语言学 〇索绪尔逝世百周年纪念专栏 编者按:费尔南德·德·索绪尔率先揭开现代语言学从无到有的第一页.其学术 ...
  •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话语分析
    Journal of Q iqi har U n i v ers it y (Ph&i Soc Sc i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9月 Sep te mber 2006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话语分析 邱春安 ...
  • 语际语用失误与语内语用失误的顺应性研究
    2009年11月第30卷 第11期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Nov.2009Vol.30 No.11 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语际语用失误与语内语用失误的顺应性研究 陈雅婷 ...
  •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 ...
  • 从话语分析到权力分析_论福柯_话语的秩序_
    语言研究 从话语分析到权力分析 --论福柯<话语的秩序> 陶 然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1331 摘 要:<话语的秩序>是福柯话语理论的一个转折点,他在文中详尽地探讨了影响话语秩 序的限制系统.一般总结为&q ...
  • 文学概论重点
    文学概论重点 第一编 导论 1.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 ...
  • 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摘要:委婉语是语言的"消毒剂"和"润滑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委婉语的使用,因此对委婉语的语用分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委婉语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之 ...
  • 语言学理论及流派,最全
    语言学流派 布拉格学派 狭义的布拉格学派是指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以来,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以及在学术观点,学术活动上跟这个学会有密切联系的一批语言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广义的布拉格学派则包括参加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学会等语言学团体,继承布拉格语言学 ...
  • 系统功能语法_语篇分析
    第10卷第1期2008年1月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 unan Medical university V ol 110 N o 11 Jan. 2008 系统功能语法・语 ...
  • 文学理论3
    一.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1.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仍然是生产劳动,经济物质的生活活动的发展水平会最终的制约文学的发展水平 2.而其他的一些社会因素有时会更直接地影响文学的发展,如上层建筑中的政治.道德.宗教与哲学等观念,以及一些涉及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