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基本技巧及朗读教学 - 范文中心

朗读基本技巧及朗读教学

01/09

朗读基本技巧与朗读教学

一、朗读的气息

1. 朗读的气、声、字训练

呼吸姿态

要求气要吸到底 不可提胸与耸肩

注意三个支撑点 前胸脖梗儿和腰眼

腹肌收缩是关键 说话底气在丹田

2. 朗读的发声

方法:喉部放松、打牙关、提颧肌、挺软腭

3. 朗读的吐字

吐字原理

话说喉腭舌齿唇 相互配合发语音

吐字讲究辙与韵 声母韵母来相拼

字头字腹到字尾 字的动程必须准

气息调整要适当 朗诵乐感声音纯

二、朗读基本技巧

所谓朗读的技巧,正是指朗读者为了准确地理解和传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而对有声语言所进行的设计和处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语言活动。这些设计和处理是从作品内容出发的,技巧运用要经过两个阶段:

其一:学习阶段——“刻意雕琢”阶段;

其二:熟练阶段——“回归自然”。

不经过“刻意雕琢”,就不能“回归自然”,因为不敢雕琢,

就永远不会雕琢,不学习技巧,就永远不能掌握技巧,也只好停留在自然状态中长期“自然”下去。

下面从重音、停连、语速、语调、语气、节奏等方面讲一讲朗读的基本技巧。

1. 重音——朗读中画龙点睛的一笔

如何表达重音呢?在确定了重音后,我们就要运用恰当的声音把重音表达出来。提到重音的表达,人们往往理解为加重读。其实,这是不够准确的。如果各种重音都用使劲念、大声读的方法加以突出,不但不能突出重音,也显得单调。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重音表达方法:

(1)加强音量

就是把确定为重音的音节读得重一些、强一些,而把非重音音节读得轻一些、弱一些。读重音,唇舌要用力;读非重音,唇舌可以稍松弛。这样可以在强弱的对比中突出重音。

(2)增加音高

就是把确定为重音的音节的读音提高一些,而把非重读音节的读音降低一些。具体来说,在读重读音节时,发音部位推前,声带拉紧;非重读音节,发音部位靠后,声带稍松。通过声音的高低对比突出重音。例如:

(3)增加音长

(4)重音轻读

(5)语法重音

一般短语的谓语重 动宾结构的宾语重

定语状语和补语重 疑问和指示代词重

列举的并列词语重 比喻句中的喻体重

轻声音节的头音重 人名地名的尾音重

(6)逻辑重音

朗读重音可以任意转移 但一定要符合语言逻辑

绝对不能前言不搭后语 必须前后呼应才有道理

语法重音服从逻辑重音 是因为语言环境有差异

逻辑重音要标上着重号 以便于正确地体现语意

2. 停连——朗读中的标点符号

这里的“停”,指的是停顿;“连”,指的是连接。这里我们先谈谈句中的停连。一般来说,句子越长、内容越丰富,停顿就越多;相反,句子越短、内容越浅显,停顿就越少。感情深沉凝重时,停顿多;感情欢快急切时,停顿少。

(1)一句话、一段话、一篇作品朗读结束了,应该怎样处理停顿?

急收 、缓收 、强收 、弱收

(2)在处理停连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a. 在没有标点符号或语法上本不应停顿的地方安排停顿、甚至延长停顿的时间。

b. 在有标点符号应该停顿的地方,缩短停顿时间,甚至紧连。例如:

(3)标点停顿

顿号最短逗号次短 分号和冒号比较长

句号问号叹号较长 破折号省略号更长

连接号引括号稍长 书名号着重号也长

(4)词语停顿

朗读散文或小说 句子长了易出错

词语之间加停顿 标点之外设间隔

间隔设在主语后 稍加停顿把气托

托气之后偷换气 表达语意更透彻

3. 语速

说话速度快和慢 表达心情是手段

急促紧张与慌张 兴奋激动或争辩

以上情绪要快念 以下应该慢一点

平静陈述与庄严 沉重思念和伤感

4. 语调

语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它和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都有关系。同一句话用不同的高低升降、轻重缓急来读,就形成不同的语调,表达出不同的语气。这里我们主要谈句调。

整句话声音的高低叫句调。声音高叫高句调;声音低叫低句调。声音的高低是由声带的松紧决定的。声带拉紧,声音就变高;声带放松,声音就变低。

基本语调:平直调、高声调、降抑调、曲折调、柔和调、舒展调

朗读中常要运用句调的变化表达感情,烘托气氛。

5. 语气

语气是在一定思想感情支配下的语句的声音形式。(就朗读的语句而言,语气里既有内在的思想感情的色彩和分量,又有外在的高低、强弱、快慢、虚实的声音形式的变化,这声音的外在形式的变化是由我们说话时气息状态决定的。)

简单说:“语”的声音形式+“气”的声音是形式。

语气的声音形式

• 波峰类:语句的句头、句尾较低,中间的地方最高。 • 波谷类:语句的句头、句尾较高,而句腰较低。与“波峰类”的运动态势正好相反。

• 起潮类:语句的句子较低,而随后的部分逐渐上行,到句尾达到最高点。可以用步步登山来比喻。

• 落潮类:语句的句头较高,而后顺势下行,到句尾达到最低点,与上山类语势相反。可以用下山来比喻。

• 半起类:一般地像疑问句。有分节号的句子。

6. 节奏

• 轻快型:多扬少抑,轻声不着力,语流中顿挫较少,且时间短暂,语速较快,轻巧明丽,有一定的跳跃感。如:《春》

• 凝重型:多抑少扬,多重少轻,音强而着力,色彩多浓重,语势较平稳,顿挫较多,且时间较长,语速偏慢。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显得分量较重。如:《草地夜行》

• 低沉型:声音偏暗偏沉,语势多为落潮类,句尾落点多显沉重,语速较缓。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高亢型:声多明亮高昂,语势多为起潮类,峰峰紧连,

扬而更扬,势不可遏,语速偏快。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带有昂扬积极的特点。如:《三月桃花水》

• 舒缓型:声多轻松明朗,略高但不着力,语势有跌宕但多轻柔舒展,语速徐缓。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显得舒展徐缓。如:《桂林山水》

• 紧张型:声音多扬少抑,多重少轻,语速快,气较促,顿挫短暂,语言密度大。重点处的基本语气、基本转换都较急促、紧张。《生死攸关的烛光》

三、朗读教学

1.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张志公 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 朗读教学只是过渡环节。

• 朗读教学指导不够。

• 朗读教学没有目的。

• 朗读教学没有失效。

…… ……

学生存在的问题:

• 多字落字

• 唱读(三四年级必须解决:归韵、的、最后字、手势) • 一字一顿

• 速度快

• 字音不准《小学语文课本易读错的字》

2. 朗读教学的常用形式:

范读、默读、齐读、小组读、指名读、自由读、开火车读、对读(分角色)、领读等。

范 读

——教师的朗读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提高程度 教师什么时候进行范读好呢?

• 激情引趣时范读

• 学生读不到位师范读。

• 范读只能起“师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模仿。 • 一节课中范读不宜过多,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己练读。 默读

• 四不: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不回读。

• 三要:要准确、要有速度(课标要求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要适应(根据问题:通读、摘读、跳读)

齐读

• 渲染气氛时宜齐读。

• 推波助澜时宜起读。

• 避免“滥竽充数”

• 避免“唱读”

如: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歼灭。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指名读

• 要保证读书的人数。

• 要有层次指名朗读。

• 例如《母爱》指名读——自由读后指名读——准备后指名读

3. 朗读教学的设计

a. 文通字顺通畅读

• 适合初读课文。

• 验收检查(于永正老师要求读6遍)

• 正确——流利——有感情:(基本要求——正确朗读,较高要求——顺畅朗读,最高要求——传神朗读)

• 跳出“有感情”教学“有感情”

b. 设计问题理解读

• 理解是处理作品的第一要务。

• 适合提问后的朗读。

c. 领会感悟体验读

• 适合重点段落(精选练点)

• 理解句段后再读就要比先前有更深的体会

• “把文章读在脸上。”

• “从你的声音里听出你的理解。”

d. 传情达意表演读

• 适合童话故事、人物对话等。

• 带动作读

• 分角色

• 其他学生当导演。

e. 理解内化积累读

• 适合要求背诵的段落。

• 以填空的形式出现。

f. 调换词句对比读

• 适合重点品析的词、句。

• 达到训练的目的。

• 体会词语的准确。

• 体会情感。

g. 推进情感复沓读

• 适合文章的中心句或情感充沛的句子。

• 复沓不应牵强。

h. 以评促读评导读

• 导读定调

• 适合理解、品析后的朗读

i. 奠定基调引导读

• 引读定情。

• 适合人物对话或提示语或修饰性词句。

j. 感知语言想象读

• 适合画面感很强的句段。

k. 开扩视界拓展读

• 适合文章的资料补充

l. 创设情境配乐读

——朗诵功不够 音乐效果凑

• 一是特定的文章,有自己特定的音乐。

• 一是大多文章需要自己选配音乐。

四、几点注意

1. 朗读者应该是听者的引路人,内行的向导,他以作品为依据,用具体的思想感情贯穿线表现出作品的思路、文路和言路。凭着朗读目的的指南作用、把听者引进一个新奇、美妙的境地,使听者如身临其境、乐而忘返。

2. 朗读者一定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也有人”即使眼睛主要是看作品,也要偷闲或正式向听者扫视,以猎取某种积极的反映,而任何时候都要“心中有人,”时时处处为听者着想,千方百计地把作品变为有语言传到听者的耳边,送到听者的心田。忘记了朗读的目的,朗读也就茫然无着,不知归宿了。

3. 小学生(一二)作为朗读对象,因为他们没有更多的美感要求,朗读时就要字字清晰,语流稍缓,亲切有趣,给他们思考词语的意思的时间。为了加深他们对课文的印象,更应该把主要内容突出出来,把形象的感受鲜明起来,对他们生疏、难懂的词语、尤其要注意表达确切,并且要加以强调。


相关内容

  • 小学英语朗读技巧探究
    农村小学英语朗读技巧探究 [内容摘要] 由于应试教育在农村根深蒂固,老师们都花大量的时间把教学重点放在教学单词,句型和课文的讲解上,却挤不出一点时间指导和训练学生朗读,漠视朗读教学,视朗读教学为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本文从朗读的意义和朗读的现 ...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北关示范小学 李爱庆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继续担任六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本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很浓,上课时大都能认真听讲,平时能勤于朗读背诵,多阅读课外书,知道要认真写好钢笔字等等.但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 ...
  • [海燕]教学设计及反思
    <海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了解作 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二.理解象征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三.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 乐 ...
  • 25.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2
    (请将2.20.24课教案发给) 教学设计二 教学重点: 一.童话的想象和夸张 二.童话的朗读 教学难点 : 1.本文是怎样运用想象和夸张,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 2.体会"诚实"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
  • 愚公移山说课稿
    <愚公移山>说课稿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近九 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 的理想和 ...
  • 1[春]优秀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以本文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 2.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自然美. 3.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能力. 4.领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及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点 1. ...
  • [秋天]说课稿
    <秋天>说课稿 畈雄中学 陈晓琴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何其芳的<秋天>,一首蕴含着浓郁乡村气息的现代诗.我将本课分为五个部分来进行: 一.说教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 ...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类课型基本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类课型基本模式 "口语交际"教学的大致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师应该谈话的形式,归纳引入新课.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中提示,师生共同归纳要求. 三.依据要求,表达交流(体现训练的层次 ...
  • 不懂就问1
    不懂就问 课时进度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课型设计 新授课 知识与技能:认识 17 个生字,学写 10 个:积累"主动.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等 词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方法与过程:通过同桌互考. ...
  • 新三年级英语上备课
    Unit 1 Hello! Lesson 1 教学目标: 1. 能用英语和别人打招呼: 2. 能用英语询问别人的姓名.介绍自己的名字: 3. 理解并能朗读本课的小故事.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本课的小故事: 2.能用What 's y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