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及其练习 - 范文中心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及其练习

07/19

八年级物理第19周周卷

一、填空:

1.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3—9所示,在这些透镜中:

图3—9

(1)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凸透镜对光线有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_透镜.

3.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_.在__________处可点燃火柴.当把一小灯泡放在该点时,灯泡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后将成为__________.

4.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器件,其中利用光的反射规律的是__________镜;利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是__________镜;能会聚太阳光的是__________镜.

图3—20

5.如图3—20是一台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投影片放在哪个地方?把这个地方在图中标出来.

6.幻灯机与投影仪不同的是直接把像水平投到屏幕上,不需平面反射光.为了看到正立的像,应把幻灯片__________放.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将幻灯机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屏幕,并将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__________(填“增大”或“缩小”).

7.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右图,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 可 看清体温

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使我们能看到水

银柱放大后的____像.

8.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__时,成倒立缩小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等于2

倍焦距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________,成的像是_______立的, 大小与物体_________.

9.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像的光学原理制成的.照相机的调焦装置是用来调节镜

头到__________的距离的,当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要往前冲,离胶片__________一些.光圈是用来控制进入镜头的__________多少的;

10.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像的光学原理制成的.在投影时由于屏幕上的画面太小,同学们看不清楚,需让画面再大些,调节的方法是,向__________调镜头(填“上”或“下”)

,同时投影仪

与屏幕的距离要__________.

11.图3—28左边的实线框内是某一物体的形状,右边4个虚线框内是供选择的物体像的形状.以下填空时,只考虑像的形状,不考虑像的大小

.

图3—28

(1)在照相机的毛玻璃取景框上看到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__;

(2)在平面镜中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__;

(3)把投影仪的反射平面镜卸掉,让物体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看到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_____,

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_______.实验中,我们所说像的倒立或正立, 是相对于__________________的.

13.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14.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

15.某同学拿了一个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要想观察细小的物体应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_________的下方;要想用它得到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_,此时像的位置在_________的范围;要想用它得到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此时像的位置在________的范围.

16.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能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在将蜡烛从远处移向凸透镜的过程中,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_________.

18.人用眼睛观察一个物体,例如观察一棵树,其光学原理就像图3—29中的一支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一样.__________就相当于图3—29中的蜡烛,人眼睛的_________就相当于凸透镜,_________就相当于光屏

.

图3—29

19.图3—30中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各两种光路,在A、B、C、D四种光路中,__________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__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__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A B

C D

20.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用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3—33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_________中的那一副.

图3—33

2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靠近眼睛的叫___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__________.

22.来自被观察的微小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________,目镜的作用则是把这个像__________.

23.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分别由__________组成.物镜的作用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__________,目镜的作用是用来把__________.

24.显微镜和望远镜都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放大,使原来看不清楚的物体能够被看清楚.

25.如果眼球的______,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_______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造成近视眼.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 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他们的光学性质都是由于光线透过时,在两侧表面发生了两次折射形成的 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凹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开的

2.放幻灯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如图中的A相似,则幻灯机上的旗应是图中( )

3.如图3—11,在各个方框中恰当的位置上画出合适的透镜. ( )

4.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D.一定是发散光束

5.关于放大镜,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B.用放大镜可得到物体倒立的像 C.物体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得到放大的像 D.只有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才能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6.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像C.投影仪成倒立缩小的像 \D.幻灯机成正立缩小的像

7.一个人照一张一寸照片后,又想照一张2寸照片,摄影师应使( )

A.照相机远离人,暗箱拉长 B.照相机远离人,暗箱缩短

C.照相机靠近人,暗箱拉长 D.照相机靠近人,暗箱缩短

8.如图3—27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 )

图3—27

A.像的A′部分消失了 B.像的B′部分消失了

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 D.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

9.一个人照完一张半身像后,又想照一张同样大小的全身照,摄影师应使( )

A.照相机远离人,暗箱拉长 B.照相机远离人,暗箱缩短

C.照相机靠近人,暗箱拉长 D.照相机不动,只调大光圈

10.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

11.关于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成虚像时,因用光屏接收不到,所以人眼也看不到

B.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

D.虚像用眼可以看到,用光屏接收不到

12.将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时,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 cm B.10 cm C.30 cm D.15 cm

13.照集体像时,发现有人没进入镜头,应先要调节照相机,再( )

A.增大物距,使照相机后移 B.减小像距,可缩短暗箱长度

C.增大进光量,开大光圈 D.将快门数字调大

14.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 ).

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15.要在光屏上得到跟物体一样大小的像,下列元件中应选用( )

A.平面镜B.凸透镜C.凸面镜D.凹透镜

16.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需要从高空飞机上向地面拍照,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为( )

A.100mm以外 B.恰为50mm C.50mm以内 D.略大于50mm

17.摄影师利用“135”照相机对着一学生拍完一张全身像后,接着对站立不动的该生再拍一张半身像,

则摄影师应( )

A.缩短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内缩B.缩短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外推

C.增大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内缩D.增大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外推

18.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实像,如果这时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 ).

A.屏上不能成像B.屏上不能成完整的像

C.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比原来暗D.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且和原来的像没有任何不同

19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请你通过判断,以下正确的说法(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像都是正立的D.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像都是倒立的

20.参照上题的判断,选出以下的正确说法( )

A.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虚像,用望远镜看到的是实像

B.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实像,用望远镜看到的是虚像

C.目镜成的是实像,物镜成的是虚像 D.目镜成的是虚像,物镜成的是实像

21.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5 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焦点前35 cm

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可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虚像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和虚像都能显示在光屏上 B.实像和虚像都不能显示在光屏上

C.虚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在光屏上 D.实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在光屏上

23.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下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三、作图与实验

1.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的适当位置,填入符合要求的面镜或透镜.

2.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3、请在下列各图中画出经过透镜前后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相关内容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1.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知道凸透镜所成虚实.倒正.大小像所满足的条件. 3.掌握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 ...
  • 透镜教学反思
    透镜教学反思 反思一:透镜>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 ...
  •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何青青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课时 一.复习目标: 要切实完成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切实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两个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在复习阶段认真落实以上两 ...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5单元时分秒教案及反思
    第五单元 时分秒 单元教学内容:教材第59-67页的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第三次接触时间,学生已经认识了几时几分,而本单元主要在这些基础上来认识"秒",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教材在编排 ...
  • 初三物理知识点大全
    初三 物理总复习 二 声的世界 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二. 乐音与噪声 1. 区别:动听悦耳的.有规律的声音称为乐音 ...
  • 小数的性质与意义复习教案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教案 淅川县九重镇武店学校 武花巧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小数的概念,提高对小数性质的认识. 2.增强对生活中小数的感受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 ...
  •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例5以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巩固正比例的意义,掌握用正比例方法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能正确地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 3.培养 ...
  • 生物的变异(复习教案)
    生物的变异(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2.理解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 3.识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特点. 4.识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分类及各类特点. 5.掌握单倍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
  • 人教版物理八上教案:第四章第4节 光的折射
    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 [设计理念] 先通过魔术以及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兴趣.然后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舞台.使得学生体会探究的过程并能解释生活中关于光的折射的现象. [教材分析] 本节在光学部分中具有承上启下的的 ...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 · 单元综合 · 月考复习 · 期末复习 · 期中复习 · 七律·长征 · 长征组歌两首 · 老山界 · <草> · <长征>节选 · 枣核 · 最后一课 · 始终眷恋着祖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