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望余雪的诗意 - 范文中心

终南望余雪的诗意

11/28

  终南望余雪的诗意

  《终南望余雪》

  作者:祖咏

  原文: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释:

  1、终南望余雪:《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2、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3、林表:林外,林梢。表,外表。

  4、霁色:雨雪后的阳光。霁,指雨雪后初晴。

  诗意: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

  山上的积雪好像与天上的白云相连;

  雨雪后初晴的阳光照耀着树林表面;

  城中也增加了一丝寒意。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一。下面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贾岛的《望山》诗里是这样写终南山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久雨新晴,终南山翠色欲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非常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m.lz13.cn)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余雪的题目,写到因望余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就不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了。

* 诗经:终南

* 王维:终南别业

* 王维:终南山


相关内容

  •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
    小学生必背古诗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这是选自古代.和..元..等各个朝代著名诗人的80首最经典诗歌,是千百年来人们乐于传诵的优秀篇章.有相当的教育意义.请先读懂诗意(要勤查资料),生僻字要查字典标拼音,再背熟. 1.长歌行 汉乐府 青 ...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赏析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1192年(宋宗光绍熙三年)的秋天,诗人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南宋时期, ...
  • 浙江杭州月轮山简介
    用户/ID 密码 注册新用户   2008年10月28日 14:36:27  在线:42738人 胡同口|大市口|彩信拍|奥运|十年|公益|3.15|商区|地区|排行榜|帮助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城市] 热门城市 关闭 南京北京上海苏州扬 ...
  • 诗歌情感分析
    预习作业 熟读下面几首诗词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①彻,完.②"功名" ...
  • 儿童唐诗三百首全集
    儿童唐诗三百首全集 [本书目录] 送兄(七岁女) 蝉(虞世南) 咏风(虞世南) 野望(王绩) 咏鹅(骆宾王) 易水送别(骆宾王) 风(李峤) 中秋月(李峤)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送社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山中(王勃) 从军行(杨炯) 渡汉 ...
  • 唐诗三百首之.卷八.五言绝句
    =============================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 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 ...
  • 海德格尔诗意语言观的革新及其启示
    第24卷第8期2011年8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Vol.24No.8 Agu.2 ...
  • 五年级下册古诗及意思
    五年级下册古诗及意思(沪教版) 1.长歌行 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诗意: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
  •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多年前,看过一篇文章,文章里有一句海德格尔的经典诗句,"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今天细细品味,便有一种纯粹的感动,这源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对事物的感悟与理解有所不同,对生活也有了新的认识,生活不仅仅是生存,生活应该有质 ...
  • 诗意的木棉花
    诗意的木棉花  作者:追求完美  编辑:翠明红枫 这是一个有风的下午,清风轻叩心扉,摇醒了我的幸福.而车窗外正一一掠过南国特有的木棉花······于是,一种情愫沿着风的方向漫天飞舞. ...... 当浪漫的故事在眼前萦绕,当经典的旋律在耳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