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及票房分成 - 范文中心

电影市场及票房分成

08/26

电影院线市场分析

一、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

(一)中国电影产业价值链及分账模式

1. 中国电影产业价值链

现阶段,标准的电影产业链主要由内容提供商(制片商、外包内容供应商)、发行商、终端渠道商构成;电影收入构成主要包含票房收入、广告收入、衍生品开发收入、转播、网络版权等收入构成。

环节介绍

电影制作

完成电影的投资、拍摄和后期制作的环节。电影制作公司拥有电影的版权,将电影某一期限内的版权出售给发行公司。

电影发行

发行公司从制作公司手中购买或代理电影发行权,然后以票房买断或分账或协议的方式与院线公司合作,将电影在合作院线的电影院放映。很多时候,电影的制作和发行都由同一家公司操作。

电影院线

一条院线下面会有若干个电影院,由院线公司统一管理,统一排片,以票房分账的方式拿到影片拷贝。院线一般会安排所有大片的排映,而一些中小成本电影的发行方则要努力争取院线支持获得最多播映场次。

影院

电影产业链的其中一个终端,影片放映的实际场所和票房回收的首个环节。

衍生产品的开发

与电影相关的广告、音像、软件、旅游、娱乐、玩具、服装等行业的利润开发。

目前好莱坞的这种完整的产业链条中,与影院相关的银幕层面价值实际远远不如衍生产品的开发利润。中国的电影产业还处在产业化的初级阶段,初步形成了从制片、发行到放映的基本链条,相关行业的开发还未走上轨道。

2. 中国电影票房分账模式

1) 营业收入

① 爆米花、可乐等附加产品及电影衍生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10%~16%不等,也是影院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 分账票房=实际票房—国家电影与项资金—营业税及附加

实际票房=观影人次*电影票价。

国家电影专项基金=实际票房* 5%,

营业税金及附加=(实际票房—国家电影专项基金)*3.3%

2) 票房分账模式

2008 年底,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出台《关于调整国产影片分帐比例的指导性意见》(2008)影字866号文件,将总票房中制片和发行商的分账比例提高到43%,较之前国产片主流分账比例(少数国产影片享有)提高了2 个百分点。影院一般不超过50%,剩下7%归院线。

国产片

进口批片 制片方 38~43% 数十至数百万元

43%

不等 3~7% 50~52% 发行 4~6% 院线 3~7% 影院 50~52%

进口分账片 13~20% 22~28% 3~7% 50~52%

进口分账片:每年20部只能由中国电影集团和华夏发行有限公司发行的进口影片。(2012年,中美双方就解决WTO 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中国每年将增加14部美国进口大片,以IMAX 和3D 电影为主;美国电影票房分账比例从13%提高到25%。至此,中国每年的进口分账大片将达到34部。)

进口批片:进口分账片以外以买断形式所发行的进口影片。

(二)中国电影产业规模分析

1. 中国电影产业规模

2011年中国电影产业总收入达到178亿元,增长率为16%,其中,票房收入131.15亿元,非票房收入26亿元,海外销售收入有所降低,仅有20亿元。

预计2012年,中国电影总收入可以达到近290亿元,票房收入有望突破200亿元。目前,中国的电影收益依然迆度依赖票房,电影海外收入和产业链上的其他收益较低,仍而导致了影片的收益期短,投资风险较大。

国家广电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城市票房收入达到101.72亿元人民币,较2009年增长63.9%,位居全球电影票房市场的前十名。2011年度,我国城市票房收入达到131.15亿元,同比增长28.93%。

中国电影院线制改革10年以来,城市票房1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增长,与改革之初的2002年相比,全国城市电影票房增长了将近13倍。

2012年一季度,我国城市票房收入达到37.17亿元,同比增长39.21%。

2. 中国电影市场与世界电影市场的比较

1) 全球票房收入分析

2011年全球票房收入326亿美元,比2010年的305亿美元增长6.9%,北美地区依然是份额最大地区,票房102亿美元,占比31%,较去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而美国票房为91.73亿美元。

2011年,北美地区毫无疑问依然是全球的票房冠军,日本以22.65亿美元的水平位居第二位,而中国2011年的总票房比2010年上升了28%,冲到了世界第三的水平,不法国齐头并进。而相比之下,日本虽然名次居前列,但是总票房即有所下降,同样,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票房也有所下降。可见,2011年全球票房的增长主要归功于中国、巴西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票房增长,而目前中国增长速度居全球首位。

2) 十国人均观影次数对比

2011年中、美、韩、日、法、德、英、西、俄、澳十国人均年观影次数排名中,美国继续名列榜首,平均每人每年去影院观看影片4.15次;澳大利亚次之,平均3.56次;法国第三,平均3.30次;英国其次,平均2.8次。中国排名最后,平均每人每年只去影院观看影片0.27次,即约平均5年才去影院一次。如仅以城镇人口计算,不包括农村人口,那中国年平均观影次数也仅为0.54次。

中国观众的影院观影习惯目前正在形成,城镇人口的年平均观影次数已由2009年的0.3次提升为2011年的0.56次,但与其他影业发达国家相比,任然有巨大差距。

此外,根据该数据显示,在所列的十个国家中,3个亚洲国家的人均观影次数要明显低于大多数的西方国家。人均观影次数最多的亚洲国家韩国与人均观影次数最多的西方国家美国相比,每人每年要少看2次电影,而美国的人均观影次数,是中国的7.7倍。三个亚洲国家的平均水平为1.25人次,其他六个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为2.71。可见,欧美国家要比亚洲国家有更为稳固的观影传统和习惯。

二、中国院线制现状、发展特点及趋势

(一)中国电影院线概况

1. 电影院线概念

电影院线简称“院线”,英文全称“theater chain”, 是指以影院为依托,以资本和供片为纽带,由一个电影发行主体和若干电影院组合形成的一种电影发行放映经营机制。院线对旗

下影院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2. 中国电影院线市场概况

1) 数量

截止2011年底,全国共有39条城市院线。中国电影院线从2003年至今,数量发化经历了三个起伏阶段: 2003年-2005年,院线数从32条增加到36条,经历了一个小幅上升阶段;2006年-2008年则经历了3年的整合期,到2009年,电影院线又出现了一次短暂的增长高峰,在随后2010年和2011年,中国电影院线增速回落,稳定在每年增加1条院线的速度。

另据统计,中国农村院线自2008年开始,持续增加。2009年是农村院线激增的一年,增幅达45.3%,自2010年开始整体增速趋亍常态,增速逐年放缓。到2011年,中国农村电影院线246条,仅比2010年增加6条。

以美国为例,整个美国电影市场拥有近4万块银幕,但只有25条主流院线,众多银幕掌握在主要的5大院线,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収展和成熟,院线间整合将愈加频繁,院线数

量也会逐渐减少。但是,在短时间看来,伴随着中国影院建设的推迚以及整个产业的快速収展,中国电影院线必然会在初期经历一段数量激增的过程,但伴随着电影产业的収展越来越趋亍成熟,以及市场的优胜劣汰,预计未来3-5年,中国电影院线将经历新一轮大洗牉,总体数量减少至30条以下,甚至更少;此外,会出现3-5家院线大鳄,掌握全国一半的电影票房。

2) 规模

过去近十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每年的票房收入都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2010年突破百亿大关,2011年更是达到史无前例的131.15亿。

2011年票房过亿的中国院线由2010年的20条增加到了24条,其中,江苏蓝海亚细亚院线、浙江星光院线、上海大光明院线、山东新世纨院线等为新增票房过亿的院线。除万达院线、中影星美院线、上海联合院线之外,2011年中影南方新干线院线成为第四家票房过10亿院线。此外,2011年前十大院线中,排名第十位的辽宁北方院线年总票房达3.82亿元,比上年增幅19.4%。

(二)中国院线票房收入分析

2011年万达院线、中影星美院线、上海联合院线以及南方新干线依然位居年度院线票房前四名,特别是南方新干线仍2010年的9.4亿,一跃步入10票房行列,让10亿票房阵列仍2010年的3位增加到2011年的4位。相比之下,北京新影联2011年度表现有所下滑,仍原来的第五位降到了第六的位置,而票房比2010年降低了4000多万。

从上图可看出,2011年中国电影院线前五大电影院线占市场份额48.7%,前十大院线占市场份额70.6%,市场集中化程度较高。

(三)中国电影院线发展特点及趋势

1. 中国电影院线发展特点

① 院线两极分化严重

2010年中国影院的加速发展推动了整个院线的实力扩充与竞争,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整个产业的发展整体上是由几大院线控制的,大院线发展越来越快,而小院线的发展处境越来越危艰难。

② 发展速度快

近年来,在国家主管部门政策推动的刺激下,中国院线的发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如冲向院线首位的万达院线平均每年有10家影城开业,目前已拥有超过400块银幕,全年票房即将突破10亿元;这个数据几乎接近7年前全国城市总票房纪录!院线的飞快发展也刺激了票房的井喷现象出现。

③ 院线布局不均

现象一,院线大都是跨省跨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基本上是被五、六条大院

线分别占据着各大影院;全国大多数影院在10强院线的旗下。现象二,等级城市分布不平衡。影院基本都在大城市,中等城市较少,小城市鲜有,小城镇缺少影院。现象三,东西分布不平衡,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多于西部及内陆地区,除北京外,南方的影院数量明显多于北方。院线布局现象的不均,也是市场尚未真正形成竞争格局的因素之一。

2. 中国电影院线发展趋势

① 向产业上、下游进一步延伸、完善产业链

国内院线从单一性的电影放映企业,向综合性的电影制片、发行、放映一体化企业发展。国内的院线多数都是单一性的影院经营商,暂不具备制片和影片投资能力,片商供给各条院线的影片都是清一色的,因此院线之间没有经营特色和市场细分可言。

② 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2009 年12 月,电影局出台《关于对影院安装2K 和1.3K 数字放映设备补贴的通知》,该政策的出台加快中国中小城市数字影城的建设速度,构建中国中小城市的数字放映平台,推进中国电影由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转换。

2010 年1 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目前发布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又明确提出“实施电影数字化发展规划,大力推广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存储、监管等环节的应用”的影院建设目标。

2011 年度,数字银幕以及数字票房均占到其市场总量的90%,数字化趋势已经充分展现。随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巨幕放映取得成功,数字化放映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数字化趋势将进一步增强。

三、中国影院发展概况和规模

(一)中国影院和银幕数发展

2011年中国影院数和银幕数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全国院线范围内新建影院803家,新增银幕3030块,平均每天增长8.3块银幕。截止至年终统计,全国城市影院数量突破2800家,银幕总数达到9200多块。

伴随着日渐增多的新型投资主体,以及短期国家政策的引导和鼓励,未来几年内影院建设仍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到2012年,银幕数有望达到11800块。

(二)中国数字银幕的发展

2011年底,我国银幕数达到9200块,其中数字银幕数为8393块,数字化率已达90%以上。数字银幕的快速增长对推劢中国整个电影产业,尤其是中小城市的电影市场具有重大意义。据初步估计,全球商业影院的数字化率已达50%,预计到2015年将全面完成数字化。 2011年美国数字银幕数量最多,达25621块。中国拥有8393块,位居第二。法国排名第三,有3653块。英国和德国分列第四和第五,分别是2714和2091块。

2011年全球数字影院屏幕大增到接近6.4万块,比2010年底时的35070块猛增82%。2011年全球净增数字银幕创下迄今为止的最高水平,达到28756块,进进超过了2010年创下的纨录18698块。北美数字银幕最多,达27469块,其次是欧洲有18521块,亚太地区略多亍15000块。

(三)中国影院票房前10城市特征分析

1. 2011年中国城市票房

TOP10

根据enbase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电影票房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重庆、杭州、南京、西安,除广州和深圳的位置出现调换之外,其余排名不2010年保持一致。其中排名前四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城市票房合计占全国票房的28.24%,比2010年略有下降,票房排名前八的城市票房合计占全国票房的41.35%,较2010年下降近3个百分点。票房排名前十的城市票房合计占全国票房的45.75%,说明中国电影市场的城市市场集中度较高。

2. 2011年城市影院票房收入份额及变化趋势

相较亍2010年的中国电影票房城市TOP10及其份额,2011年的排名除广州市上升到第三位,深圳市下降到第四位之外,几乎没有太大的发化,具体到每个城市而言,随着二、三线城市电影市场的兴起,一线城市票房的市场分额略有下降,但是下降幅度并不大,总体而已,短时间内中国城市票房的集中度依然较高。

2011年全国票房总量的明显增加有效扩大了市场容量,但是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在内的传统票房城市由于观影人次增速放缓,导致其在票房市场份额上明显下降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而相应的“其他城市”受市场繁荣的影响获益良多,市场份额总体增长了2.75个百分点。

四、中国电影院线、影院利润及前景分析

(一)影院利润

2011年,中国的银幕数量增长48%,放映场次增长54%,但观众人次只增长了26%,平均每场放映的观众因此下滑,仅为27人左右,为2005年最低。在平均票价只增长1%的情况下,平均每场放映的收入较2010年下降了17%。

2011年万达院线票房收入达17.7亿元,同比增幅26%,董事长王健林称影院的净利率是17%。相比万达院线橙天嘉禾与星美国际的净利润率仅2.3%和7.9%。

以中国市场份额排名第六的金逸院线为例:

从上图可看出:

1)院线的毛利率大于影院毛利率;

2)影院电影放映的毛利率在逐年减少,受房租上涨和竞争压力影响;

3)院线毛利率在逐年减低,分成比例减低;

4)广告毛利率增加,收益于影院增加,随之广告收入的增加;

快速的扩张导致净利润率下降。

(二)影院盈利能力的增长

1. 影院数和票房数不但增加

电影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得益于影片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以及新建影院放映规模条件的改善,影院盈利能力随之不断提升,使得新开影院的投资周期缩短,降低了投资风险。 影院数(家)

票房结构

2010年

5000万以上

4000万以上

3000万以上

2000万以上

1000万以上

500万以上

200万以上 17 43 75 140 295 503 719 2009年 9 17 34 87 187 319 498 2010年 162 395 659 1,141 2,166 3,275 4,316 2009年 87 157 314 713 1,356 2,074 2,917 2010年 6,334 5,195 4,413 3,505 2,407 1,713 1,295 2009年 5,787 5,092 4,297 3,172 2,233 1,597 1,142 银幕数(块) 影院平均票房(万元) 国家广电总局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有295家影院票房超过1,000万元,同比2009 年增加了108家;票房合计71.25亿元,占全国城市院线票房的73.08%。

2. 单影院和单银幕票房持续增长

国家广电总局数据显示,单个影院票房年产值2005 年165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508万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22%。其中,2010200万以上影院的平均票房为1,295万元,同比2009年增长13%。

单块银幕年均票房产值从2005年的77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172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44%。

2011年,影院投资规模扩展迅猛,新开影城和新增银幕数量分别同比增加了40.15和48.43%,新开影城通常在市场培育期阶段盈利能力较差,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单影院和单银幕的平均产出。单个影院票房年产量443万元,同比下降12.80%;单块银幕年均票房134万元,同比下降28.36%。随着影院投资热情的缓解以及国内票房市场的持续旺盛,单影院和单银幕产出有望尽快恢复逐年增长的态势。

3. 相比发达国家票房仍有增长空间

2009年中、美、日、韩四国百万人口银幕密度对比(块/百万人口)

虽然我国的影院和银幕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显著差距。通过我国与韩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就银幕覆盖率(每百万居民拥有银幕数量)指标相比较可以看出,2009 年中国百万人口银幕密度仅7.3 块,与美国百万人口银幕密度129.8 块相差甚远,我国影院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1年,由于影院建设的空前火爆,中国百万人口银幕密度增加到14 块左右,但是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明显的差距。

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卖品、衍生产品、广告等非发行放映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尚存在显著差距,市场空间较大。


相关内容

  • 中国电影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分析
    1.行业市场化水平 (1)电影放映市场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已经完全放开 我国的电影发行和放映一直属于国家管制行业,近些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监管环境的日趋宽松,整个电影行业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行政监管方面,目前,电影放 ...
  • [港囧]随时上映 徐峥赵薇搞笑调侃激情戏
    <港囧>爆笑来袭!电影随时上映!华语影坛最高票房男女导演首度合作!3月30日,由徐峥打造的"囧"系列第二部<港囧>举行全球定档发布会!<港囧>导演徐峥变身"徐布斯" ...
  • "喜羊羊之父"的二次革命
    黄伟明独特的喜剧风格让喜羊羊这个动漫品牌独树一帜. 黄伟明并不喜欢别人称呼自己为"喜羊羊之父".在这位43岁的动漫人看来,创作动画的过程本身远比名誉更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今年1月31日,"喜羊羊与灰太狼&quo ...
  • 20**年-20XX年中国电影院市场监测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电影院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 ...
  • 美国文化产业的印象与借鉴
    作者简介:�蒋宏宾(1966- ),男,江苏溧阳人,经济学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现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公共管理. 摘 要:当今世界,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处于巅峰.美国文化产业强盛背后有其深层次原 ...
  • 好莱坞大制作系列电影的发展简析
    好莱坞大制作系列电影的发展简析 [摘要] 系列电影已经占据了电影市场的一部分.它发挥着观众对电影意犹未尽的优势,续拍第二部第三部甚至第四第五部.站在风尖浪头上的系列电影有很多,比如<哈利波特>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 ...
  • 大片十年:中国电影美学得失
    大片十年:中国电影美学得失(文论天地·建设文化强国②) 王一川 < 人民日报 >( 2012年12月14日   24 版)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的竞争力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10年来中国电影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印证 ...
  • 揭秘好莱坞四大经纪公司之一:创新精英经纪公司(附活动预告)
    本文具体介绍今天好莱坞的四大经纪公司之一--创新精英经纪公司(CAA),了解他们的公司文化.经济结构.运作形式.公司历史以及今天公司代理的艺人等. 创新精英经纪公司(CAA) 创新精英经纪公司,她不是历史最老的经纪公司,但却是一个极有特点和 ...
  • 明月照沟渠
    去电影院看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一九四二>.按理说,这是一部悲情悲苦的影片,记录一个民族的苦难记忆,但奇怪的是,电影中的某些桥段,那些看似笑点其实是令人心酸的桥段,在黑暗的电影院里,总是能响起一些不合时宜的笑声. 循着声音看去,那些 ...
  • [第十放映室·恭贺20**年]解说词转载三
    第十放映室·恭贺2011>解说词转载三(2011-01-20 10:39:33) 2010年的暑期档和国庆档期成为中国电影的一个小高潮,本年度几部口碑和票房都不错的影片,都纷纷选择在这个档期上映,开始在市场上形成和好莱坞引进大片势均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