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的代谢过程 - 范文中心

胆红素的代谢过程

05/09

胆红素的代谢过程

一、胆红素的来源与生成

胆红素的来源不外以下几种:①大部分胆红素是由衰老红细胞破坏、降解而来,由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辅基血红素降解而产生的胆红素的量约占人体胆红素总量的75%;②小部分胆红素来自组织(特别是肝细胞) 中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蛋白质(如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过氧化氢酶等) 的血红素辅基的分解;③极小部分胆红素是由造血过程中,骨髓内作为造血原料的血红蛋白或血红素,在未成为成熟细胞成分之前有少量分解,即无效造血所产生的胆红素。

胆红素的生成过程包括:①衰老的红细胞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被破坏,首先除去珠蛋白而分离出血红素;②血红素在单核吞噬细胞内微粒体的血红素加氧酶的作用下,形成胆绿素,③胆绿素在胆绿素还原酶催化下生成胆红素。

胆红素可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浆内主要以胆红素-白蛋白复合体的形式存在和运输。除白蛋白外,α1-球蛋白也可与胆红素结合。一般说白蛋白与胆红素的结合是可逆的。当血浆胆红素浓度正常时,1分子白蛋白通常结合1分子胆红素,而当血浆胆红素增多时则可结合2分子胆红素。正常成人每100ml 血浆中的白蛋白结合胆红素的能力约为20-25mg ,所以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结合胆红素的潜力很大。由于胆红素与白蛋白较紧密地结合成复合体,一方面改变了胆红素的脂溶性,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它自由通过各种生物膜的能力,不致有大量游离胆红素进入组织细胞而产生毒性作用。

二、肝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及排泄

当胆红素随血液运输到肝后,由于肝细胞具有极强的摄取胆红素的能力,故可迅速被肝细胞摄取。肝迅速地选择性地从血浆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与下述机制有关。

⒈位于血窦表面的肝细胞膜上可能有特异的载体蛋白系统,胆红素等有机阴离子与膜上载体结合后,即从膜的外表面转移至内表面,然后进入胞质。当白蛋白-胆红素复合物通过肝窦壁时,胆红素与白蛋白解离,只有胆红素被肝细胞所摄取。

⒉肝细胞内有两种色素受体蛋白即y 蛋白和z 蛋白y 蛋白与胆红素亲和力较高,在肝细胞中含量较大,约占肝细胞浆蛋白的5%,是肝细胞内主要的胆红素载体蛋白;y 蛋白与z 蛋白利用其对胆红素的高亲和力,从细胞膜上接受进入胞质的胆红素,并将它运至内质网。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在滑面内质网上进行。在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催化下,胆红素被转化为葡萄糖醛酸胆红素,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经结合转化后,其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从极性

很低的脂溶性的未结合胆红素变为极性较强的水溶性结合物-葡萄糖醛酸胆红素,从而不易透过生物膜。这样既起到解毒作用,又有利于胆红素从胆道排泄。在肝细胞内,胆红素通过其丙酸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主要生成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被排泄至毛细胆管的过程,有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参与,毛细胆管膜上也存在一种以载体为中介的转运过程,这一过程必须对抗浓度梯度。当肝细胞损伤时,可由于结合型胆红素的排泄障碍而造成肝细胞淤滞性黄疸。由于肝细胞内有亲和力强的胆红素载体蛋白及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因而不断地将胆红素摄取、结合、转化及排泄,保证了血浆中的胆红素不断地经肝细胞而被清除。

三、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结合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随胆汁排泄至肠管后,在回肠末端至结肠部位,在肠管菌丛的作用下大部分被水解而脱下葡萄糖醛酸,然后逐步被还原成二氢胆红素、中胆红素、二氢中胆红素、中胆素原、粪胆原及少量d-尿胆原,后三者与重氮试剂的呈色反应相同,统称为胆素原。正常人每天从粪便排出的胆素原为40-280mg ,胆素原在肠管下段接触空气后分别被氧化成为尿胆素、粪胆素和d-尿胆素(三者统称为胆素) ,随粪便排出,成为粪便的主要色素。在小肠下段生成的胆素原约有10%-20%可被肠粘膜重吸收,再经肝门静脉入肝,重吸收入肝的胆素原大部分以原形再排入胆道,构成肠肝循环,小部(每日0.4-4.0mg) 经体循环随尿排出。


相关内容

  • 兽医病理生理学(二)(华中农业大学)
    第九章 发 热 (fever ) 动物的正常体温 牛:38.0 -39.0℃ 猪:38.0 - 39.5℃ 家禽:41.0-42.0℃ 兔子: 38.5 - 39.5 ℃ 狗: 37.5-38.5℃ 一般的幼龄动物正常体温比成年动物的正常体 ...
  • 肝脏的生化功能
    肝脏是机体最大的腺体,它在机体的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热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 代谢功能: ①糖代谢: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肝 ...
  • 生化B型题(选择填空题)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A. 赖氨酸 B. 半胱氨酸 C. 谷氨酸 D. 脯氨酸 E. 亮氨酸 1. 碱性氨基酸是: 2. 含巯基的氨基酸是: 3. 酸性氨基酸是: 4. 亚氨基酸是: 5. 含非极性侧链氨基酸的是: A. 一级结构 B ...
  •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关键词]抗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 R97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211-01 1 抗菌药物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新生儿的生理和代谢过程迅速,对药代动力学产生着重大影响,因此,药物剂量须依新生 ...
  • 保肝药物分类总结123
    常见保肝药物分类 一. 维生素及辅酶类: 1.作用机制:促进肝细胞能量代谢,保持代谢所需各种酶的正常活性. 2.代表药物:各种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1 3mg,维生素B2 1.5mg,维生素B6 0.2 mg,烟酰 ...
  • 水体亚硝酸盐的形成
    水体亚硝酸盐的形成.危害和处理 饲料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包括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一部分在水体溶化流失,被甲鱼摄食的饲料有一部分蛋白质能转变成甲鱼的组织,另有一部分是以有机氮的形式在粪便中被释出.水中的微生物再将这氮源以及残饵中的氮转换成包括 ...
  • 助理医师考试大纲[详细]
    单 元细 目 1.细胞膜的物质转 运功能一.细胞的基 2.细胞的兴奋性和 本功能 生物电现象 3.骨骼肌细胞的收 缩功能 1.血液的组成与特 性 二.血液 2.血细胞 3.血型1.心脏生理 三.血液循环 2.血管生理 3.心血管活动的调 节 ...
  • 临床医师三基考试3
    太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临床医师三基考试(三)消化系统 姓名: 成绩:一.名词解释: 1.胃粘液-粘膜屏障: 2.伴癌综合症: 3.胰性脑病: 二.A型题: 1.急性单纯性胃炎腹痛较重者,解痉止痛宜选: ( ) A.呋喃唑酮 B.氯丙嗪 ...
  • 小于胎龄儿的研究现况
    ·68·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年第27卷第1期 ·综述· 小于胎龄儿的研究现况 祝捷 马军 贫血亦是SGA 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根据国外研究发现,母孕28 32周贫血者发生早产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7] 随着现代围产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窒息 ...
  • 生物无机化学5
    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学方案 [授课提纲6] 第六章 氧载体 第一节 天然氧载体 天然氧载体分为三类:含血红素辅基的蛋白:不含血红素的铁蛋白:含铜的蛋白. 血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和白细胞.血液中含有各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