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性的最早表现 - 范文中心

儿童社会性的最早表现

01/19

作者:陈会昌

父母必读 1995年02期

  什么是“依恋”

  1958年,美国一位儿童心理学家约翰·鲍尔贝最早用“依恋”这个术语来描述一个人对他最亲近的人的那种强烈而深厚的情感联系。对人类而言,依恋关系最突出地体现在父母子女关系、情人和亲密朋友关系之间。相互依恋的人,不管是父母子女还是情人、朋友,总要包含着相互的爱恋、亲近、依随、随着和相互影响,并且极力保持和维护这种密切关系。几个月的婴儿会通过哭叫、纠缠、靠近和跟随来表达他们对母亲的依恋;两三岁的孩子会很自然地喜欢上他们的妈妈的亲密朋友和同事,以此来表达他们对妈妈的依恋;甚至上了小学的孩子,也会对妈妈死缠活磨,与妈妈形影不离;这些都是亲子依恋的表现。到少年期,孩子对父母的“死缠活磨”式的依恋逐渐消失了,他们的感情依恋会慢慢转移到对亲密朋友和伙伴身上,对朋友和伙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青年和成人之间的依恋,则更多地体现在他们对情人和配偶身上。人对动物、动物对人,也会产生这种深深的依恋之情,无论骑手和他的坐骑,还是孤独老人和他养的宠物,或者人与他长期使用的一件物品,都可能会形成不亚于人与人之间的依恋之情。

  所有这些依恋形式,尽管对象、方式、性别甚至物种不同,但其基本性质是相似的,人所依恋的对象,都是希望与之保持密切关系的人或物。当依恋对象从身边消失时,人就会产生思念、孤独、怅惘、空虚等消极情绪,就有一种强烈的与依恋对象重新相见、相处的动机。

  如果说,依恋是人的社会性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它是人的社会性的最早表现。

  早期皮肤接触的作用——克劳斯—肯内尔假说

  美国两位心理学家,马歇尔·克劳斯和约翰·肯内尔,在十几年前提出一种假说:母子之间的早期皮肤接触,会促进亲子依恋关系的早期发生。这就是著名的克劳斯—肯内尔假说。

  为了验证这一假说,两位心理学家研究了28位刚刚生下足月健康婴儿的年轻母亲。在她们产后三天住院期间,让其中的14位母亲仍然按照惯例办事:产后把孩子抱来给她们看一下,6~12小时之后,让她们开始给孩子喂奶,以后每隔4小时给孩子喂半小时奶。其余的14位妈妈,在产后3小时就安排一次与孩子长达1小时的皮肤与皮肤的接触。以后每天允许有比前14位妈妈多5小时的抱孩子时间,其中有1小时专门是母子皮肤与皮肤接触的时间。

  一个月后,对这些产妇进行常规体验时发现,增加接触组的妈妈与孩子挨得更近,对孩子的爱抚更多,喂奶时把孩子抱得更紧。一年以后观察,这组的妈妈仍然比对比组的妈妈们对孩子的爱抚更多,她们的孩子在生理心理发展测验中的成绩也比对比组的孩子好。经过长达6年的研究,克劳斯和肯内尔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说,把握母子之间最早接触的时间,比早期接触的绝对时间长短更重要,这一时间以婴儿出生后的6~12小时最为适宜。就是说,如果在这段特定时间里让母亲与婴儿进行一些皮肤对皮肤的接触,她们可能产生对孩子的最强烈的感情。为什么呢?他们的解释是,分娩时产妇体内的激素有助于产妇去关心自己的孩子,促使她们形成对孩子的早期依恋。如果这时不让她们与孩子接触,这些激素的作用就会消失。因为对多种动物进行实验,都发现如果分娩后几个小时中让母亲与其幼子分开,母亲体内的激素就会迅速下降。

  还有一种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的解释:当年轻父母抱起新生儿时,孩子的眼光聚精会神地盯住他们,小手抓住他们的手指,因为他们的抚摸而把身子跟他们贴得更紧,这时,孩子的降生就从一个积极的角度被加以重新解释,使他们体验到一种强烈的情绪唤醒,产生了对孩子的恐惧和担忧。一旦父母把这种积极的情感诉诸于婴儿及其行为,就很容易看到,他们是怎样充满爱心地对待新生儿,怎样热情高涨地照料孩子的。

  当然,母子的早期皮肤接触,无疑有助于建立早期的依恋关系,但在此之后的亲子依恋关系的发展,还需要几星期、几个月的社会性相互作用,才能形成牢固的相互依恋关系。

  婴儿怎样促进了父母对他们的依恋

  由于婴儿出生后大半时间在睡眠、哭叫,或处于半睡半醒状态,人们常把他们看成是不能进行社会交往的人。但鲍尔贝等人向这种观点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新生儿是善于交往的,他们带着一系列的反射、反应倾向和其他生理特点来到人世,这些都可能诱发出养育者的极大兴趣和赞赏。

  首先,婴儿天生的那副可爱的外表对成人有天然的吸引力。婴儿的一副洋娃娃的样子(大大的前额,丰满的面颊,柔软的、圆墩墩的身体)使他们在父母眼里是这样的可爱。托马斯·阿雷的研究发现,在成年人眼里,婴儿的脸蛋和身体的样子比4岁幼儿要可爱得多。他调查的父母们用“可爱”、“好看”、“你从这个可爱的小人那里得到欢乐”这样的词语来描述婴儿。连幼儿期的男孩和女孩也对婴儿脸蛋的样子作出积极反应。此外,婴儿在身体上的诱人特点有明显差异。成人对那些看上去更可爱的婴儿反应更积极。

  其次,婴儿天生就有一副善于交往的表情。心理学家认为,婴儿不但有可爱的面孔,而且他们的许多早期反射行为都很可爱。例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抓握反射,都可能使父母相信,孩子愿意与他们保持亲密的联系。新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婴儿对令人高兴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射性微笑,以及咿呀学语、冲口发出的声音和自发的婴语,对父母来说,都是重要的、有效的信号。成年人对婴儿微笑的发声的典型反应,就是冲着婴儿微笑和跟他们说话。人们往往对婴儿的张嘴笑、咿呀学语非常感兴趣,并以此来证明婴儿感到满足了,证明自己是合格的养育者。所以,一个爱说爱笑的婴儿能够强化父母的活动,促使他们多关心自己。甚至被人说成是令人讨厌行为的反射性啼哭,都会促进父母对婴儿的依恋。因为啼哭好似一个“痛苦的信号”,它激起对婴儿护理和安全负有责任的人的行动。有责任心的父母也许会从成功地使婴儿安静下来并作出积极反应中得到满足。因为婴儿的笑容和婴语能强化他们的行为,使他们感到自己与孩子的关系仍然是很亲密的。

  父母怎样克服对孩子产生依恋的困难

  并不是所有的婴儿都非常招人喜爱。研究发现,早产儿不仅非常迟钝,对别人的注意不能作出应答,而且他们的外貌也不那么讨人喜欢。他们常常发出高声调的、无节奏的啼哭,令人厌烦。此外,有些虽属足月的健康婴儿但却具有难养育型气质的孩子,他们身上有被亲人疏远的危险,因为他们过于活跃和敏感,生活习惯毫无规律,好像在抵制或无视父母的意见。此外,很多做父母者认为,他们很难与过于易激惹的或过于迟钝的婴儿建立起稳定的同步生活习惯。在社会互动中经常啼哭的孩子会阻碍他们与父母积极关系的发展。他们的母亲虽然愿意提供舒适条件,满足孩子的基本需要,但她们在与孩子玩和进行社会性情感交流方面所花的时间,要少于那些不容易烦躁、对社会性游戏反应敏捷的孩子的母亲。

  幸运的是,大多数父母都能够与他们的易激惹的或反应迟钝的孩子建立起令人满意的同步生活习惯,并越来越依恋他们的孩子。在这个问题上,著名的布雷泽尔顿新生儿行为评价量表与训练项目能向这些父母提供帮助。该量表能告诉新生儿父母,他们的孩子是否属于“高危”儿童。此外,国外有些研究者还设计了一些训练新生儿父母的方法,在母婴住院期间,每天用一小时训练父母怎样和孩子交往,在医院实施的效果很好,做父母者很乐于接受。

  也并不是所有的做父母者都那么容易被孩子所感染,都那么富于责任感。比如,有些做父母者的个人怪癖或性格特征会妨碍他们与孩子建立亲密的感情联系。例如,一些患慢性抑郁症的养育者,因为不能对婴儿发出的社会信号作出敏感的反应,所以很难与孩子建立起同步的、令人满意的关系。此外,做父母者的个人家庭生活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假如父母本人小时候曾经缺少爱、被疏忽或被虐待,他们就常常希望孩子是“完美的”,希望能以正确的方式去爱他们。当孩子表现出易激惹、爱挑剔和粗心大意(所有的婴儿有时都会这样)时,这些在情绪上缺乏安全感的成人就会觉得,他们的孩子是不是在拒绝他们。这种感觉会导致他们把对子女的爱心加以隐藏,从而疏忽孩子。

  有充足的研究资料证明,在婴儿时期是否形成了亲子之间的依恋关系,对孩子后来的心理发展有长远的影响。捷克学者的一项研究中,把一组计划外怀孕、生下她们本不想要的孩子的母亲,与年龄、社会地位、家庭背景均相似的父母作了比较,发现这组母亲对孩子很少有强烈的依恋。“想要的”孩子和“不想要的”孩子在出生时都是健康的。但在9年的追踪研究中发现,这些孩子更多地上医院,在学校上的年级比较低,缺乏稳定的家庭生活,与同伴关系不好,比对照组的孩子更易激惹。这些资料说明,养育者对婴儿缺乏情绪依恋,将对孩子的生理、社会性、情绪与智力发展产生长期影响。


相关内容

  • [0399]学前游戏论复习资料自考
    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1. 游戏的生物生本质观的基本观点:肯定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 2. 社会性本质观:(1)此观点由前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
  •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申请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申请-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一. 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概念 : 1.我国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是战国的孟子. 2.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的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描述性.纲领性定义. 3. ...
  • 教师资格证常考点测试
    单元试题 一.填空.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 ). 2.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把人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 ...
  • 山东教师编考试试题(猜中95%)
    山东教师编考试(猜中95%) <教育学考试大纲(中学)>附录样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2.著名的实用主 ...
  • 山东汉语言文学专升本20**真题
    2009年山东汉语言文学专升本真题 综合一 教育学 一.1.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叫教育:而狭义的教育则主要是指( ). 2.< >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比较系统的论述 ...
  • 美术教育学重点[1]
    1. 美术教育的划分方式:按场所划分为学校美术教育.家庭美术教育.社会美术教育 . 按年龄划分为少年儿童美术教育.成人美术教育.老年美术教育.. 按目的划分为职业美术教育.普通美术教育2,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中学科目,出 ...
  • 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知识测试
    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知识测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 C ) A. 基本教育规律 B.基本教学规律 C.基本心理规律 D.基本身心规律 2.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 ...
  • 公益广告之中国公益广告与国外公益广告对比
    中国公益广告与国外公益广告分析 公益广告,是指不以营利为直接目的,采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向社会公众传播对其有益的社会观念的广告活动,以促使其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公益广告的形式活泼短小,表现手法多样,易为受众所接受.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的是其商业 ...
  • 幼儿心理学_试题及答案(3)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教师这一教学过程中的要素涉及的内容有( ). A.敬业精神 B.专业知识 C.教 ...
  • 特岗教师考试内容
    2009年河南特岗教师笔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2分/20题)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发展B全面协调可持续C以人为本D统筹兼顾 2.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B学校教育C环境D家庭教育 3.心里断乳期是指() A幼儿期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