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卢纶的边塞诗_霍有明 - 范文中心

试论卢纶的边塞诗_霍有明

05/22

DOI:10.15967/j.cnki.cn14-1316/g4.2001.02.015第19卷 第2期2001年4月

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19 No.2Apr.2001

  JournalofYunchengCollege

试论卢纶的边塞诗

霍有明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2)

  摘 要 中唐的边塞诗自有其独特成就与审美价值。以“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为例,其诗作中虽多应酬之作而失之于“浮”,但其边塞诗却能较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由此亦足证中唐的边塞诗不容忽视。

关键词 卢纶;边塞诗;思想内容;艺术成就

中图分类号 I20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008(2001)02-0045-02  有唐一代,边塞诗经过长期众多诗人的探索、创制,发展到盛唐岑、高为代表的作家手中,终于放射出夺目的光辉,致使人们感到中唐以下的边塞诗相形见绌。可以说,这正是历来论诗者忽略乃至轻视中唐边塞诗的基本原因。如明高

木秉

  衔杯吹急管,满眼起风沙。大漠山沉雪,长城草发花。策行须耻战,虏在莫言家。余亦祈勋者,如何别左车?

———《送刘判官赴丰州》[4](P3136)

编简尘封阁,戈铤雪照营。男儿须聘用,莫信笔堪耕。

———《送李校书赴东川幕》[4](P3181)

又如《代员将军罢战后归故里赠朔北故人》:“连云防铁岭,同日破渔阳……枕戈眠古戍,吹角立繁霜。归老勋仍在,酬思虏未亡。”[4](P3155)诗中描写了一位“结发事疆场”的功在杀敌报国。再如《塞下曲》之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4](P3153)生动描写了将军雪夜率骑追歼敌军的壮举。诗中用惊起宿雁高飞的画面,来衬托出敌军连夜狼狈溃逃的情景,而第四句,不仅写出追歼时的艰苦氛围,更显出了将军的刚毅、果敢和杀敌立功的豪情。

其次,由于诗人曾在河中浑

幕府长期担任元帅判

官,

熟悉边塞军旅生活,因而能在诗中广泛地描写军营生活和边地风光、景物。《塞下曲》之一中,诗人抓住将军颁布军令时的一刹那加以刻划,“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既反映了士气的高昂,又显示出威武严肃的主帅身份。《塞下曲》之二和《腊日观咸宁郡王部曲娑勒擒虎歌》,则描写了军营中平时的狩猎活动。特别是《擒虎歌》“阴方质子才三十,译语受词蕃词揖。舍鞍解甲疾如风,人忽虎蹲兽人立。?然扼颡批其颐,爪牙委地涎淋漓”,[5](P3150)栩栩如生地刻划出人为虎蹲、虎做人立的相互搏击时的惊险场面。诗人不禁欢呼“始知缚虎如缚鼠,败虏降羌在眼前”,进而联想到“非熊之兆庆无极,愿纪雄名传百蛮”,少数民族中也有杰出的人才,他们同汉族

曰:“大历、贞观中,则有韦苏州之雅淡,刘随州之闲旷,钱、

郎之清赡,皇甫之冲秀,秦公绪之山林,李从一之台阁,此中唐之再盛也。”[1](P8)笔者认为,与盛唐相较,中唐时的边塞诗自有其独特成就与审美价值,应予以充分肯定。本文仅就卢纶的边塞诗略作申论。

卢纶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诸人大历时期在长安如唐李肇《国史补》卷下云:“大历之风尚浮。”近代沈曾植则对此直云:“大历之浮,则十才子当之矣。”

[2]

相互酬唱及呈赠之作中体现出的诗风,历来为人们所诟病。勋卓著的老将,尽管已经退役还乡,但仍不忘严重的边患,志

(P280)然而,这

种看法却往往影响了后人未对“大历十才子”作出深入、全面的评价。如当今游国恩本文学史说:“他们的诗歌很少反映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疾苦,大多数是唱和,应制之作。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他们诗歌的基本主题。但大都缺乏鲜明的艺术特色,有形式主义的倾向。”[3](P11)这种评论,显然不够深入、全面。从卢纶的作品看,《全唐诗》录其存诗五卷,计三百三十八首,其中固多一般的应酬之作,缺乏思想内容,但仍有不少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的作品。据笔者统计,连同历来人们称道的《塞下曲》等作品在内,卢纶诗中共有二十余首边塞诗或内含部分边塞内容的作品。下面分类来论述。

中唐时期,边塞战争极为频繁,而且主要是由吐蕃、党项等部族发动的掠边战争。这种战争,不仅给边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构成对唐王朝的巨大威胁。因此,同中唐许多诗人的边塞诗作一样,卢纶的边塞诗中首先是抒发了爱国主义思想和杀敌立功的豪情。例如:

收稿日期 2001-02-18

作者简介 霍有明(1954-),男,陕西西安市人,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研涉及明清文学及文艺理论等领域。

将士一起并肩战斗,故愿作此诗称贺于各少数民族。这就使得诗歌的意义又深入了一层。《塞下曲》之四既是一首凯旋曲,又是一首民族团结曲。“羌戎贺劳旋”一句,不仅反映出唐军与边地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融洽关系,同时也暗示了反对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向日磨金镞,当风著锦衣。上城邀贼语,走马截雕飞。

    ———《赠李果毅》[4](P3160)

这首诗,首尾两联皆用对仗。诗人接连用“磨”、“著”、“邀”、“截”等一系列动词来转换跳动的意象,从而鲜明塑造出一位将军的勇威形象。

在卢纶的诗中,还有对边地风光景物的描写。像“冻河光带日,枯草净无烟”(《送彭开府往云中觐使君兄》)

[4]

形成鲜明对照。

盛唐之时,唐王朝的国力强大达到了顶点,诗人们具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对前途充满信心,因此将驰骋疆场的边塞战斗生活表现得豪迈、雄壮、开朗。可以说,雄壮、昂扬

正是盛唐边塞诗的基调。而中唐则不同,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陡然衰落,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严峻、冷酷的现实,迫使诗人对周围的一切开始进行冷静的观察和思考。而边境上的严重局势,则决定了中唐边塞诗的基调。尽管中唐边塞诗中仍不乏意气风发、乐观豪迈之作,但苍凉、沉郁,则成为中唐边塞诗风的主要特色。

就卢纶而言,可以说,他是一位能够承接盛唐雄壮、昂扬的边塞诗风的诗人。其名作如《塞下曲》、《擒虎歌》等,奏出的正是声调铿锵的“盛唐之音”。但是由于时代的影响,他也能冷静地将笔触伸向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朝廷的昏庸、边将的腐败和士卒的苦痛等,尽管他在这方面的作品不是很多,同许多其他中唐边塞诗人相比起来还不够典型。他的另外一些边塞诗,也显然濡染上了这种时代的色彩,显得苍凉、沉郁甚至悲怆。如:

  黄河九曲流,缭绕古边州。鸣雁飞初夜,羌胡正晚秋。凄凉金管思,迢递玉人愁。七叶推多庆,须怀杀敌忧。

———《送郭判官赴振武》[4](P3184)

业篁叫寒笛,满眼塞山青。才子尊前画,将军石上铭。猎声云外响,战血雨中腥。苦乐从来事,因君一涕零。

———《送颜推官游银夏谒韩大夫》[4](P3181)限于篇幅和题目,本文当然无法说清中唐边塞诗同盛唐边塞诗相较所具有的独特成就与审美价值。但仅就卢纶的

(P3182),可谓体物工细。又像:“屯田布锦周千里,牧马攒花溢万群。白云本是乔松伴,来绕青营复飞散。三声画角咽不通,万里蓬根一时断。丰州闻说似凉州,沙塞晴明部落稠。”(《送饯从叔辞丰州幕归嵩阳旧居》)(P3136)其中的“屯田布锦周千里,牧马攒花溢万群”两句,形象展现出丰州(今内蒙)草原的美丽景象:块块屯田,犹如锦布;群群牧马,如同花集,镶嵌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之上。真是诵之令人心胸开阔。笔者尝万里游至青海黄南大草原观览,读此便觉当时情景浮在目前,倘作者无有亲赴边塞之经历,是无法写出这样逼真动人的佳句来的。胡震亨称“卢诗开朗,不作举止,陡发惊

[4]

彩,焕尔触目”(《唐音癸签》)(P53),于此可见。

[4]

再次,卢纶的边寒诗中,还有着对朝廷昏庸和边将腐败的谴责,以及对戍边战士痛苦的同情。如《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如今万乘方用武,国命天威借貔虎。穷达皆为身外名,公侯可废刀头取。君不见汉家边将在边庭,白羽三千出井陉。当风看猎拥珠翠,岂在终年穷一经。”

[4]

(P3173)边塞诗而言,也说明中唐的边塞诗是不容忽视的。

对朝廷对边将的一味骄纵和边将的奢华生活加以讽刺。又如《夜迫金陵》:“洛下仍传箭,关西欲进兵。谁知五湖外,诸将但争名。”[4](P3177)更对边将不图收复失地、只知争名夺利的行径进行了抨击。

参考文献

[1]高木秉唐诗品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2]沈曾植.海日楼札丛[M].北京:中华书局,1962.[3]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4]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5]胡震亨.唐音癸签[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

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逢病军人》(P3147)

诗中反映了受伤战士无法还乡又得不到医治和抚恤的痛苦,表达出诗人的同情。这位病军人哀苦无告的凄惨情状与上诗所引边将的“当风看猎拥珠翠”的奢华生活相比,显然

[4]

FrontierFortressPoemsofLuLun

HuoYouming

(LiteratureResearchInstituteofShaanxiTeachersUniversity,Xi'an,Shaanxi,710062)

Abstract FrontierFortresspoemsinmiddleTangDynastywasofitstypicalachievementandaesthetic

value.TakeLuLunforexample,hispoemsreflectsthesocialrealityandarecharacterizedbyadistinctiveartstyle,thusshowsitsimportance

Keywords LuLun;frontierfortresspoems;thought;artisticattainments


相关内容

  • 王昌龄的边塞诗与盛唐气象
    中 国古代文学研究 王昌龄的边塞诗与盛唐气象 ○朱晓燕 摘 要:文学是时代的产物,任何一种文学都带有某一时代特定的烙印.盛唐是富于创造性的解放的时代,它解放了诗人的个性,在诗歌创作中形成了富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自尊自强.自由自在的" ...
  • 初唐边塞田园山水诗教案
    高二语文 唐朝诗歌派别 使用时间2011年12月 日 教学目标 1 了解唐朝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及风格思想 2 把握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内容 第一章 唐代边塞诗派 所谓边塞诗,指的是那些以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为表现对象的诗. 边塞诗主要 ...
  • 大唐边塞咏怀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 ...
  • 唐代诗人 边塞诗派2
    导读:诗人之达者"(<旧唐书>),诗人将近体诗的声律引入古体诗中,是唐代都督府之一,正衬托出诗人勇往直前的豪气和对未来充满自信的开朗豁达,另外<塞上听吹笛>没有半点通常诗人所表现出来的忧伤哀怨,岂为妻子谋? ...
  • 地方课程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 春日(共3课时) 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 二.教学目标. ...
  • 唐之韵(之五)--边塞诗人(下)
    唐之韵(之五) --边塞诗人(下) 唐诗系列 2008-04-18 0716 边塞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高适和岑参,后世合称"高岑". 高适的性格和李白有些相近,很有些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气派.他在<别韦参军&g ...
  • 边塞诗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 ...
  • 黄沙百战穿金甲全诗
    黄沙百战穿金甲全诗 <从军行七首·其四> 作者: 王昌龄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青海:青海湖 2.穿 : 磨穿 3.楼兰:汉西域国家.元封三年归汉,位于今新疆维吾 ...
  • 古诗词鉴赏(考试专用)
    第一类:忧国忧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 同情人民地疾苦 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第二类: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2. 保家卫国的决心 3. 报国无门的悲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 5. ...
  • 中国古代文学2班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初唐四杰 一.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二.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