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杨澜在中央财经大学的演讲:成功与成长 - 范文中心

[演讲]杨澜在中央财经大学的演讲:成功与成长

10/31

我们每个人都有挫败感,是因为这个社会把成功定义的太狭隘了,如果成功的定义是狭隘的,那么成功的人永远是少数。所有的人都在追求成功,却没有人在意成长,我们到底是应该选择成功还是成长?杨澜做客中央财经大学,跟学生们分享她对成功和成长的理解。

杨澜的开场白:这是一个个人价值得以释放的时代,人人都在寻求成长的一种方式。在当今社会,成功已成为生活的第一目标,但更多的人却存在着不安全感和挫败感。怎么办?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问题。

“每个人都想成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获得了成长”

成功是一个点,而成长则是一个过程;成功源自外界评价,而成长则是一种内在知觉;正是我们担心失去的成功往往转瞬即逝,而经历痛苦的成长不会被别人剥夺……

成功与成长

李连杰做客《杨澜访谈录》时谈到他在马尔代夫海啸后对生命的思考时说,生活中的每个人似乎总是感到不满足,快乐与痛苦是否只有量的差异而没有质的区别?在杨澜看来,当下释放个性的时代要求与人们实际生活体验中挫败感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比较成功的人看到有比他更成功的人,就要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得不到以及怕失去的心态鼓励我们继续占有,并在此过程中得到安慰。如果没能达成目标,将会体验到一种强烈的挫败感。

这种对成功目标的追求似乎让我们永远不会得到快乐和满足,或许正如歌德所说:“每个人都想成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获得了成长。”成功是一个点,而成长则是一个过程;成功源自外界评价,而成长则是一种内在知觉;正是我们担心失去的成功往往转瞬即逝,而经历痛苦的成长不会被别人剥夺。“寻找自我、表达自我,并感到快乐”是杨澜对于成长的理解。这种对成功的广义诠释才能有助于培育我们的智慧和健全的人格。

成功与选择

盛大网络的陈天桥对杨澜回忆说,当他用30万美元购买一款网络游戏时,人们都说“陈天桥是门外汉干门内事”。选择已经开学一个月的时间投放产品无疑将因“淡季”而遭遇惨败。面对与所有人预期相反的事实,选择没有竞争对手的“淡季”成了后来人们总结盛大成功的原因,而也正是这样的选择成就了这个“门外汉”。

有了采访500余位成功人士的积淀,杨澜觉得每个人共同的特征都是经历困境,而有的时候选择是要靠直觉做出的。94年事业如日中天的杨澜放弃了央视的平台,辗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当时没有什么象后来别人说的激流勇退之类的太多想法,就是不想做‘花瓶’,想见识更大的世界,实现自己的增值。”她这样回忆。

无论是陈天桥,还是杨澜,都是在不能清晰预见结果如何的情况下,凭着直觉放手一搏的。但这种直觉的选择却并不是凭空而来,寻找到什么样的自我、以何种方式表达自我都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运气与机遇、才华与能力会影响一个人是否能取得成功,但这种影响只是中期、甚至短期的,选择和性格才会在更大尺度上决定你的人生。所以寻找自我是成长的关键,做出选择之后也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风险。“人生无非活该二字”,杨澜很同意演员李琦的这句话。

带来快乐的不光是自身的成长,更应包括帮助别人、成就别人的行为。2001年杨澜采访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女士,给她留下的最大印象就是这个经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磨砺之后能够对当初施加迫害的“仇人”以德报怨,如此宽容的胸怀是一种何等的品质。成长的动力也来自于情感的力量、对于善意的信仰,杨澜对席琳迪翁和丈夫深厚感情的描述让在场师生不禁热烈鼓掌。

在杨澜对这些卓越人物的娓娓道来之中,记者突然觉得,对于善的追求也许正是她将阳光媒体投资集团权益的51%无偿捐献给社会,并在香港成立非盈利机构阳光文化基金会这一选择的初衷吧。“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所以爱别人就是爱自己。”杨澜说。

人生的减法

90年毕业的杨澜是第一届面临自主择业的大学生中的一员,凭借运气、实力和“厚脸皮”,她从7轮考试中脱颖而出,并主持了《正大综艺》、成为全民偶像。4年之后,这个给人感觉精明、干练的名主持人就消失在央视的舞台上了。回国之后,杨澜主持了《杨澜视线》、《天下女人》等节目,而大家所熟知的《杨澜访谈录》,她一做就是9年。

从娱乐节目到高端访谈,再到探讨女性成长的大型脱口秀节目,作为主持人,杨澜一直备受欢迎。进入21世纪,这位成功的职业女性更是一步跨入商界,成为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有限公司主席,实现了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主持人转变为独立电视制片人的转型。

如果说她一直在转型之中找寻自己,那么这找寻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记者:在我理解,传媒人的职业荣誉在于深刻的关注和记录社会并影响社会进程。所以传媒人要有一种儒家所谓俯仰天地、悲天悯人、大彻大悟的文人气质。而随着社会发展“媒介也经济”了,作为一个传媒人,您也有过一系列的商业运作。请问在自我寻找和自我表达的过程中您是如何平衡自己“文人”和“商人”的角色的?

杨澜:平衡很重要,我一向反对非此即彼的二元论,而是要在人生的“光谱”上选择自己的颜色。从世界范围来看,传媒普遍面临着保障收视率等运营压力,因为市场机制使得竞争激烈、资源被摊薄。这个平衡点是要作出比较具体和量化的选择的,比如说做3集比较吸引人的节目,像成龙、李连杰、甄子丹,作一集深刻记录社会发展变化的节目,像我四天前就香港回归10周年采访了曾荫权。

可以说现在的发展不能不商业化,而完全的商业化绝对难以走远。2000年,我觉得设立“人文纪录片频道”是一个将“文人”和“商人”追求结合的比较好的理想选择。因为随着人们需求的发展,纪录片门类一定有着广泛的需求。而最后并不成功是因为注册于香港的电视台不能在大陆百分之百落地,而且收费电视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尚需时日。但一路走来,我对自己最满意和骄傲的是一直忠实于自己的想法,还是那“活该”二字。

从失败之中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局限,做好人生的减法,其实一辈子做好一两件事足已。所以我现在又回到自己擅长的媒体内容制作上面来,通过《天下女人》栏目,我希望能了解现代白领女性的生活状态,做都市女性“精神补给站”。

杨澜会中所提及的22点成长与成功启发:

1.成长是一个寻找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表达自己的过程。

2.成功是一个点,成长是一个过程。

3.成功要靠外界的评价,成长要靠内心的感受。

4.人一旦成功就害怕失去,而成长是可以延续的。

5.失去成功比退潮还快,而成长却是一棵树,只有根扎的深“树”才会永远不倒。

6.成功固然很重要,但每个人经历更多的却是困境。

7.如果只甘于做一个花瓶,你迟早会失去光彩。所以人要不断地学习、深造,不断地提升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8.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他的清醒。

9.机会、才华、性格都会对人的成长起到作用。

10.不断的选择塑造了你的生活,不是因为机会,甚至不是因为你的才华。

11.人对自己的了解不是一开始就是知道的,寻找自己的过程是成长的根本。

12.一个人要想成功,脸皮要足够“厚”。

13.有时候成功要靠直觉。

14.年轻的可贵是敢于愤怒、敢于突破。

15.我从不相信成功是一种爆发,我相信成功是一种积累,是一种对人的善意。

16.偶然都是存在于必然之中。

17.如果你伤害了别人,请你说声“对不起!”;如果你欠了别人的钱,请你不要忘记还上。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18.爱,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爱你周围的人,爱你的亲人,爱你自己。


相关内容

  • 薄一波:一位爱想闲事的老人
    一位从山西定襄走出的纸坊工的儿子,一位17岁就加入共产党的果敢少年,一位辅佐改革设计者谋划中国未来蓝图的老人, 2007年1月15日,原国务院副总理.开国元勋薄一波平静地合上了他的双眼,享年99岁 2001年春天,柳树刚刚发芽,我们在北京西 ...
  • 十位名人的职业生涯案例
    十位名人的职业规划故事 (作者:董丽丽 单位:中创教育 ) 一.施瓦辛格的职业规划 四十多年前,一个十多岁的穷小子,身体非常瘦弱,却在日记里立志长大后做美国总统.如何能实现这样宏伟的抱负呢?经过思索,他拟定了一系列目标. 做美国总统首先要做 ...
  • 高中国旗下的讲话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高二(13)班李岳,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成长与成功 1.没有成长,何谈成功 对一个人来说,是成长重要还是成功重要?有人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崇尚成功的时代,人人都想成功,更有不少人企盼一举成名,一夜暴富.&qu ...
  • 电视访谈节目的主持风格比较研究--杨澜.许戈辉
    作为直接以主持人品牌冠名包装的名人访谈类节目,杨澜的<杨澜工作室>.许戈辉的<名人面对面>.陈鲁豫的<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一直备受关注,受到不同阶层观众的喜爱. 电视名人访谈的节目定位 3档名人访谈 ...
  • 从传播学视角,浅析[杨澜访谈录]的现状和发展
    从传播学视角,浅析<杨澜访谈录>的现状和发展 [摘要]:本文选取<杨澜访谈录>为个案研究对象,并且从传播学这个独特的视角解构这档节目的现状.优点以及未来发展的探索之路.着重从传播学的5W模式.传播中的符号特色.大众传 ...
  • 高校公益讲座策划
    创业就业高校行公益巡讲 策 划 案 主办:湖南高校就业协会联盟 承办:中南大学就业促进与互助协会 湖南师范大学创业实践中心 长沙理工大学职业规划协会 湖南大学创业协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创业实践协会 ............ 目 录 ★活动背 ...
  • 女人,怎样才算成功
    曾经列胡润慈善榜第95位,传总资产38亿元,可排在杨澜(40亿元)之后,居胡润"女富豪榜"第6位的女富婆吴英,她的出现可谓是个"神话",但却"昙花一现",于2009年12月18日被 ...
  • 十个人物四十个故事
    一.1.海明威和他的" 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 ...
  • 盲人女教授的明亮世界
    "失明将我的人生一分为二,29岁之前,我是在超越别人:29岁之后,超越自我.一个人可以看不见,但不能没有见地:可以没有视野,但不能没有眼界:可以看不见道路,但绝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100次摔倒,可以101次站起来!" 2 ...
  • 全国大学生经典活动大全
    大学校园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地方,在高校中每天都有各类精彩的活动.但由于没有一个权威的校园活动资讯发布平台,以及活动主办方资金.资源以及渠道等方面的限制,很多精彩的活动都局限在很小的区域传播,无法和更多的大学生分享.为了促进大学生活动更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