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发展特点 - 范文中心

中国教育发展特点

08/10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特点与战略选择 作者:谢维和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发布时间:2007-1-15 10:23:03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从这个阶段的外部特征看,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国家人均CDP已经达到了1000美元,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达到这个水平以后,则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特点;二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21%以上,意味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获得新的目标和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和科学地探讨和认识这个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矛盾和特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既应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也不能胡越现实的基础与条件,应结合整个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教育本身的规律,认识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矛盾和特点,形成新的战略选择。

一、中国高等教育已形成良好发展势头与基础

从总体上看,中国高等教育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和发展以后,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势头和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高等教育已初步形成一个能够基本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明确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通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已形成了中央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两级管理、井以省(直辖市、自治区)级政府管理为主的新的管理体制,高等学校的分布结构也进一步趋于合理。一方面中央政府加强了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高等学校的支持,包括211工程、省部共建等措施:另一方面是改变了过去高等学校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的布局思路,在一大批中小城市中建立了以这些地方城市为名称的、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高等学校。这些学校适应市场经济

条件下不同地区发展的差异,将自身的发展有效地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我们成功地进行了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平稳地实现丁高等学校的学费制度从计划经济下的全部由政府提供,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转变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在经过非常艰苦的改革以后,比较顺利地实现了从完全由国家包分配工作的计划经济模式,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模式的转变;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机制;另外,反映这种变化的还有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高等教育领域中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办学的多元化办学局面,以及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中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新的管理体制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体制已经具有了比较广泛的,能够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即一大批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通过改革和发展,在思想观念、管理模式和体制、学科与专业设置,招生就业,以及筹措教育经费等方面,初步具有了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的某些基本特征。因此,从总体上看,中国高等教育已初步形成与政府和社会的互动机制.发展模式也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约束”逐步走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约束”,并形成了举办主体、管理主体和办学主体相互区别与相互联系的新体制。

第二,对中曰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进而能够比较主动地规划和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过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所能认识的仅仅是关于高等教育的一般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由于高等教育本身发展的水平和阶段性,我们还不能对中国高等教育发

展规律形成新的更加深入的认识。但是,经过这些年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各项改革和高等教育扩招的经验.我们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就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规律,这一实践和研究的成果现在已经越来越进一步的实践和现实所证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这种认识,已经不仅是一般的研究成果,实际上它已经成为这些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宝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经验总结.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规律,这种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它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和推动今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为高等教育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基础。而且更加有意义的是.如果说,我们过去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许宴改革和发展往往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现象.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为,按照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正具有了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基础,真正具有了科学的内容。

第三,中国高等教育在经过大规模扩招以后,已进入了一个比较稳定和更加有序的发展阶段,这对于高等教育的协调健康发展走非常有利的。

根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开始,到2003年,经历了一个以迅速扩大规模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平均每年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增长都在二位数以上.在校学生的规模迅速扩大。这种规模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本身都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和压力,包括学校的教师、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等,都一度出现了非常紧张的局面。自2004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已经基本平缓下来,基本保持了同GDP增长同步的速度。如果说,快速

扩大规模的那几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非常时期,那么,现在则已经开始进入到了一个相对比较平稳和有序的阶段。这对于整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屉当然是比较有利的,特别是对于整体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进一步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以及高等学校本身的学科与专业结构,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机会和时期。由于没有了更多的规模和数量上的压力,学校在办学条件和某些硬件方面的建设也就能够按部就班地有计划地进行,进而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考虑学校本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如何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二、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与困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本身的不断进步与提高,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和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且也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与整个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广泛,高等教育活动所占用的资产在整个社会总资产中的比例越来越大.高等教育本身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形成了新的历史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挑战与围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经费的困难和压力越来越大。

不难看到,随着高等教育本身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整个社会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由此对整个公共财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换句话说,在国家财政中,增加教育经费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一方面,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使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共医疗和卫生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对国家财政的压力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深化,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也成为了制约整个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当然,除此之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安全的建设等,都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而从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情况看,由于国

家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支持与保障,自2005年起,已经全部免除了农业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与此同时,整个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特别是对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非常大,人们对高等教育公平的诉求和呼声也越来越离,对教育领域中各种收费现象的批评更是不绝于耳,以至于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已经经过比较长时间改革试点,并且也是比较合理的某些教育收费项目也不得不停止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财政中增加教育经费的空间有限,而面向市场筹措教育经费又是充满艰险,拓展高等教育需求的压力仍然非常大;另外,近年来还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人们在对于基础教育的研究和批评中,特别是对于贫苦地区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的相对落后进行分析时,常常有一种这样的声音,即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教育本身的投入结构不合理.更加具体的说法则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所占用的资源太多了,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基础教育的投入,显然,这种说法是不妥当的。这样几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已经非常现实地构成了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挑战,而且,这种挑战和压力已经不只是一种单纯数量的问题,它同时反映了对教育经费筹措体制的挑战。

第二,由以增加数量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对管理和办学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

如果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扩大规模的话,那么,在扩招的浪潮逐渐过去而进入到一个比较平稳的发展阶段时,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已经进入到了以提高质量为主要特征的时期。显然,这样一个新的历史任务和发展模式要求有一种新的思路和机制。而且,这也使得高等教育顿域中影响质量的若干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出来。例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质量的评价标准问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机制问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宽基础与专业化之间的矛盾;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术规范与职业道德的问题、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成人与成才的关系问题,等等。而且,更重要的是,面对提高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这样一个具有非常强的学术性的工作.我们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措施,或者说,我们的政瓣模式又应该具有什么新特点?显然,这和过去精英型高等教育条件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模式是非常不同的。因为,在面临学生本身差异越来越大,学习动机和目的不同.学生数量与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如何有针对性地为各种不同背景和需求的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这里.比较突出的有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适应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与此相关的是,这种创新型人才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足什么样的?有哪些不同的类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其成长规律是什么?它对大学的课程,教学、以及教师通常应有哪些新的要求.甚至是刘高等学校现有的学科和专业系统产生了什么样的挑战,坦率地说.我们对这些是不熟悉的。二是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树立和形成对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同样是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和任务。而且,这也是从方向上保证我们所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能够在他们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成功,井成为国家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栋梁和骨干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大量的客观事实说明,尽管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对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会形成了新的挑战和压力,但是,影响他们未来发屉,制约他们能否真正取得事业成就的主要因素则是思想品德,是他们能否把他们的事业发展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发展与需要结合起来,具有一种刘社会和人民的

责任感,坚忍不拔的品质,崇高的思想境界,以及良好的团队精神等。这是一种更加重要的质量指标。

第三,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包含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与发展中的一个深层次矛盾之一,就是高等教育的结构性问题和矛盾。而且.这种结构性矛盾将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改革日益成为制约高等教育质量的突出问题。当然,它也是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关键指标;因此.中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它关系到高等教育本身的协调问题;二是高等教育整体的结构性矛盾.它涉及到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关系。SC高等教育内部的结构性矛盾而言,目前主要表现为,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分布结构等。例如,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如何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屉不平衡以及对各种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这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许多高等学校都希望成为一流,都将扼高层次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这种现象显然是不符合社会实际和要求的。而且,缺乏科学和适当的定位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高等学校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又如,高等教育的类型结构矛盾目前dl越来越突出.井突出体现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根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任务和目前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其对人才的需要,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技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短缺.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瓶颈。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结构中的地位却一直不如人意.实际上是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地位上.这显然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当然,高等教育的分布结构问题也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就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而言,一方面.如何按照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整个高

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以及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如何进一步调整高等教育与其他社会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需求之间的关系,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关系也成了新形势下的一个新矛盾,换句话说。在整个国家的教育投资结构中,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之间的不同安排已形成了一个矛盾,具有了一种结构性的张力,这些结构性的矛盾作为一种深层次的矛盾.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制约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出问题。高等教育的结构状况对于评价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整体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如果一个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出现结构性的落后.对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来说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和危险。当然,高等教育中也还存在其它一些矛盾.包括高等教育中公平与效率之间关系的矛盾问题,等等。

三、中国高等教育战略选择的若干关键问题。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与深层次矛盾凸显并存的现象和时代特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战略选择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在这种战略选择中,我们至少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把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纳入国家社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而不仅仅是在高等教育内部设计和规划自身的改革和发展。

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矛盾,实际上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之间仍然存在不相协调的现象,或者说,高等教育还没有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需要。因此,解决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首先必须进一步调整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其中关键是要将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自觉纳入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中去。应该看到的是.这种“纳入”并不是单纯的说法,它实际上意味着整个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和原则

的变化。因为,这种“纳入”体现了一种对高等教育的认识视野的变化和扩大,它不仅仅是从高等教育内部认识和评价高等教育各个方面的地位.包括各个不同学科的重要性,而是要从整个社会的宏观背景和视野中去认识和评价高等教育系统的地位以及不同学科的重要性。这样两种视野中的认识和评价不同,对不同学科和领域的重要性的看法和认识也不一样。在高等教育系统和高等学校内部某些比较重要的学科领域,不一定就是整个社会经济餐晨中比较重要和急迫需要的学科领域,这种看法和和评价上的差异将导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非常不同.强调“纳入”正是主张从社会经济的宏观背景和视野中去重新评价和确定重点投资的学科与领域.进行资源配置和投入。当然,应该指出的是.这样的战略选择并不意味着轻视和放弃某些基础学科的建设,而强调“纳入”也并不是要放弃高等教育本身学科发展的规章.它作为一种战略选择,只是强调和突出了对解决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某些深层次矛盾的一种政策取向。

第二,把制度创新作为新形势下解决各种冲突与矛盾的重点,进一步拓展高等教育的制度空间.为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构建新的更加广阔的平台。

按照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思目前存在的这些矛盾,我们发展,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各种分化现象,包括各种教育实体的分化,高等教育关系的分化。以及高等教育本身功能的分化等,已使过去的制度安排和利益格局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并由此形成了多种冲突和矛盾,其中最主要的冲突和矛盾是高等教育本身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和要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与整个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制度安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换句话说,高等教育的制度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束

缚和制约了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例如,高等教育的新的定位要求有新的制度空间,尽管中央已经非常明确地把教育,包括高等教育.作为整个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导,而且在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后.又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现在又提出了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但是,在国家基础建设投资的制度安排中,高等教育却没有能够进入“基础建设”的投资领域和预算安排中.其仍然只是作为上层建筑中的部分和领域进行经费安排,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又如,高等教育在理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不仅具有公益性特征,而且也具有服务性特点。所以,对高等教育单纯公益性的制度安排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具有服物性特点的高等教育活动的实际。再如.整个国家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对高等学校提出了进一步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而且人才强国战略也成为了国家的基本战略,进而高等教育形成了新的需求,同时,高等学校本身也具有很强的自主创新的能力与条件。但是,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在整个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制度安排中的地位却不够明确,知识创新成为了专门性科学研究机构的任务.而技术创新主要成为了企业的责任。进?步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迫切需要构建新的制度平台。另外,就高等教育内部而言,也需要进一步调整高等学校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在保证规范的基础上,适应不同地区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实际,为高等学校的发展创造和提供更加广阔的制度条件,鼓励高等学校形成自己的定位和特色,等等。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新的制度创新和战略选择,更加强调和突出的是体制改革中的制度方面,而不是实体方面。它强调的是对于已经分化的实体、权力、功能与关系等等之间的关系进行新的制度安排,其目标是克服单纯的体制分化,以更加合理的方式将这些因素整合起来。

第三,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高等教育体制的微观基础建设,使高等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实体,突出解决好高等学校的定位问题。

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等教育体制,高等学校自身的建设是一个关键,它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体制的微观基础建设。可以认为,要使高等学校真正成为能够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仍然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改革的任务。这种微观基础的建设既是高等学校自身的责任.也是政府和高等教育管理部门的责任。就高等学校自身而言.要坚持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特别是在获得各种办学自主权的情况下.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规划和依法自主办学。相比较而言。这些年在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驱动机制中,政府和高等学校两者之间的作用是不平衡的。政府和高等教育管理部门为促进整个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引导高等学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的建设工程和计划.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然而,高等学校自身的主动改革与建设则显得不够,常常只是被动地跟着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走,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现象.很容易造成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发展思路.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趋同。所以,微观基础建设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高等学校自身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更加主动地提出本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各种项目和任务,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办学规划和思路。

在这种微观基础的建设中.高等学校的定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在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如何形成一个能够广泛适应各种不同需求.各具特色的高质量的高等学校系统,已成为制约高等教育整体结构优化的关键,而且这也是一个高等学校的办学方向问题。在我看来,这里至少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是思想认识问题,即高等学校的层次与质量的关系问题。近年

来,人们常常简单地把高等学校的层次与质量等同起来.认为高层次就等于是高质量.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实际上,层次只是代表和反映了一种任务上的差别,国家层次的高等学校,应该首先承担和完成整个国家的任务,而地方层次的高等学校,则首先应该成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依靠力量。质量体现了不同高等学校在完成各自任务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和标准,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都可以成为高质量和高水平的大学。将高等学校的办学层次与办学质量混在一起是不合适的,其直接后果会造成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趋同化,缺乏差别:同时,也会使中国的高等学校不能广泛适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其二是政策问题,即高等教育的政策如何引导不同高等学校的定位和发展,鼓励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办出自己的特色与水平。当然,这里的相关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高等教育的评估政策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政策资源。这些年的评估实践已经证明,它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引导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进一步完善中国高等教育的评估指标体系、实施机制和操作办法,实行分类评估,对于促进高等学校的适当定位是有利的。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2006.5)


相关内容

  • 中级导游员考试试题
    考试方式与题型题量: 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包括单选(4项选1)50题(每题1分).多选(5项选2.3或4)20题(每题1分).判断15题(每题1分).简述3题(每题5分). 专题一:中国传统 ...
  • 20XX年工业锅炉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目录)
    全球及中国工业锅炉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 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7年版) 报告编号:205815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 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工业锅炉行业研究报 ...
  • 中国工业软件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
  • 中国脱硝催化剂行业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
  • 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与特点
    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与特点 王丹菲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 110045) 摘要:本文从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和中国传统插花的特点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在介绍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进程和发展,及现代中国式传统插花的特点同时,探讨中国传统插花的特点的形 ...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二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传说 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 ...
  • 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特点及规律
    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特点及规律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既包括国家间的政治交往和人员往来,还包括文化.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的交流.由于国家经济.军事.文化及统治者施政方针的影响,历朝历代所奉行的对外政策都别具特色.借史以明鉴,探索中国古代对外交流 ...
  • 20XX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大纲
    2017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全国导游资格考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为国家和社会选拔合格导游人才的全国统一的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考试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目的是检验考生是否具备从事导游职业的基本素养.基 ...
  • 20**年十堰市中考地理考试说明
    十堰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作者:李大明 文科综合考试地理学科说明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地球与地图 ⒈地球和地球仪 ⑴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①知道地球的形状,并能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②记住地球自转和 ...
  • 中国医药商业市场咨询报告目录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