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文言文 - 范文中心

初一上学期文言文

03/16

六年级上文言文自我检测题

学习目标:

A 熟记基本文学常识及常用文言文实词

B学会翻译重点句子

C全面理解文言文的文章内容

D虚词的用法

一、《论语十则》

一、填空。 A

1.《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

______________的言行。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

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3、《〈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常用文言文实词 A

1、亦:也是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通“汝“ 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停止 ____________________

6、罔:迷惑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A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愠: )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可

以: ) 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

⑷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

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 )

⑹)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 恕: )

四、通假字:划出并解释: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五、理解型默写: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2.《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

( , )

3.《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

( , )

4.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国民党主席时引用《论

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这句话是:

( , )

5.《论语》只能感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

懂的句子是:

( , , )

6.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 , )

7.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 )

六、为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释义 D

a、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

b、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c、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d、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就” “才”

e、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译为“地”“着”或不

译.

1、人不知而不愠。 ( )

2、温故而知新。 ( )

3、任重而道远。 ( )

4、思而不学则殆 ( )

5、择其善者而从之 ( )

6、学而时习之 ( )

二、《世说新语》两则:

(一)填空。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章都选自________,它是由

________朝人________________组织人编写的。这两篇讲述的都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

人公叫________,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俄而雪骤: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期日中:

5.尊君在不:

6. 与儿女讲论文义

7. 太丘舍去

8. 君与家君期日中

9. 下车引之,元芳入门不顾

10. 相委而去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四)主旨理解

1. 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

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

句:

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 B.白雪 / 纷纷何 / 所

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

妻也

三、《寓言》两则:

(一)填空:

《塞翁失马》节选自《__________》。韩非,__________(时代),著名的__________。《智子疑邻》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__________________连用。(6分)

(二)解释加点的词:

(1)天雨墙坏: .

(2)智子疑邻: .

(3)暮而果大亡其财: .

(4)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

(5)马无故亡而入胡: .

(6)人皆吊之: .

(7)此何遽不为福乎: ..

(8)其子好骑: .

(9)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三)翻译句子:

1.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 此何遽不为福乎

3.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4.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四)文章寓意

1.《智子疑邻》:

2.《塞翁失马》:

四、《童趣》练习

1、本文选自( ) ,作者 ( )是( )代文学家。

2、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画一处)

①见 藐 小 之 物 必 细 察 其 纹 理 ②私拟 作 群 鹤 舞 于 空 中

3、解释下面加点的字的意思。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 .

②果如鹤唳云端。( ) .

③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

④以土砾凸者为丘, 凹者为壑。( ) .

⑤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 )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5、(1)文章开篇写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虾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3)作者把癞虾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4)作者记述幼时的三件趣事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第一件趣事:

第二件趣事:

第三件趣事:

(5).为什么作者说这三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6、重点虚词的用法 D

(1)“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代词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

②心之所向 ( )

③观之,兴正浓 ( )

④昂首观之 ( )

⑤项为之强 ( )

(2)“以”的用法

▲作介词,A因为 B从,在 C拿,用 D把

▲作连词 A、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为”

B 表并列关系,相当于“又”,或不译。

C表目的关系,相当于“来”“用来”“以便”等。

D表修饰关系,不译

①徐喷以烟 ( )

② 此独以跛之故 ( )

③以从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 )

④以亿万计 ( )

(3)“为”的用法

作介词 A表被动,读作wéi,相当于“被”,常和“所”组合 B表动作行为的替代,读作wèi,相当于“给”“替”。 C表动作行为的对象,读作wèi,相当于“对”“向” D表动作行为的原因,读作wèi,相当于“因为”“由于”。 E表动作行为的目的,读作wèi,相当于“为了”。

①项为之强 ( )

②为之怡然称快 ( )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

五、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

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然数年恒不一见 .

(2)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

(3)窗扉皆洞开 .

(4)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2、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相同的选项( )

A、然数年恒不一见 B、 始悟为山市 ..

尘气莽莽然 可以为师矣 ..

C、见宫殿数十所 D、 又闻有早行者 ..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 ..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D.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②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④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⑤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⑥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⑦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⑧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⑨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⑩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5、 问题探究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

(3)文中山市蜃景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课文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称为“鬼市”?

(6)运用科学知识,请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解释?

(7).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山市的特点,并说说这篇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变幻莫测。这篇文章流露出作者对奇异的自然景观的惊喜之情

《童趣》答案

1.略 2.略 3.略 4.C A B C 5——7.略 8.“私拟作群鹤舞空”等句;“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等句;“神定,捉虾蟆……别院” 9.略 10.⑪统领全文。⑫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想象的境界之中,眼前的癞蛤蟆与蚊虫相比,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形容为“拔山倒树”就不难理解了。

1、物外之趣 2.细察 3.童稚时 4.夏蚊成雷 5.私拟作 6.前句

7.写出了“我”的专注,侧面烘托出想象世界的美好。 8.舌一吐而二虫为所吞。 9.“余年幼”句 10.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11.C 12.总分关系 13.两件事,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热情幻想的性格。

14.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作者将癞虾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说明观察入神、细致,从而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另外,此“庞然大物”也是相对于“二虫斗草间”之“二虫”而言。 15.因它惊吓“我”,又破坏了“我”观虫斗的兴致。

16.珍惜生命,热爱小动物;处置有度;不忍心。17.第一件趣事:以烟喷蚊,作青云白鹤观。——观蚊如鹤 第二件趣事:神游于土墙凹凸初,花台小草丛杂处。——神游山林 第三件趣事:捉虾蟆,鞭数时,驱之别院。——鞭打(驱)虾蟆(观虫斗、驱虾蟆)18.这说明作者年幼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使平常的事物都充满了童贞童趣。 成为有情趣的人要点:热爱生活,充满爱心;仔细观察事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保持一颗好奇心和未泯的童心等。

《山市》练习答案

1、注音míng méng yuán chán yú gèn shū fēi

2、解释黑体字 (略)

3、A.然而, …的样子, 这样 B.是, 成为, 因为 C.几, 计算 D.的人, 的

4、句子翻译

①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②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③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④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⑤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⑦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⑧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⑨(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⑩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5、填空 (1)《聊斋志异》 蒲松龄 留仙 柳泉居士 聊斋先生 清代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6、问题探究

(1)记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

(2)时间 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

(3)①形成阶段:孤塔、宫殿的出现;②发展阶段:城市的出现;③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消失。

(4)照应开头,说明淄川的地方确实可以看到山市这种自然现象。

(5)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当时的人们不能用科学道理解释这一自然现象。

(6)“山市”与“海市”一样,是因折光反射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相关内容

  • 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积累
    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积累 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 昂首观之: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 人皆吊之: 其邻人之父亦云: 下车引之: 2.以:徐喷以烟: 以丛草为林: 可以为师矣: 以数万计: 此独以跛之故: 仁以为己任: 3.而:忽有庞 ...
  • 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教育
    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教育 刚刚结束完中考的学生如今又该为新学期的到来忙碌了.初中升高中不仅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在学业上也有很大的变化.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进度.方法.习惯.心态等方面都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如何做好初中升高中的衔接工作,成为 ...
  • 初一语文月考卷(含答案)
    初一(下)第一次月考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 请同学们认真书写,本试卷卷面书写工整美观得2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字形及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确凿 (záo ) 模 (mú) ...
  • 初中第一学期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初中第一学期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初中数学教研组长.初四一班班主任.初四级部的数学教学工作以及初中教务助理,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但我本着早下手.工作往前赶的原则,各项工作早做计划,整个学期的工作基本上有条不紊的展开. 一)作 ...
  • 七上期中语文试卷
    初一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全卷分为第A卷和第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 ...
  • 北师大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
    北师大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 2012.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你把答案写进后面的答题栏内) 1.公元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 ...
  • 教师见习期工作小结123
    初一下学期工作总结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转眼间,一年的实习期马上结束了.回顾初一下学期工作的这一年,在学校领导和各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我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积极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过去的一学期里,是不断探索奋斗.不断检讨完善的一学期 ...
  • 语文预习要求
    初一语文学生预习课文要求 怎样预习初中语文课呢?可分二步. 第一步:初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扫除字词障碍--对课文中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词典弄清楚,难懂的句子划上一定的符号(在教师的讲解中理解或向教师 ...
  • 初一体育教学计划
    第1篇:七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
  • 我的论文集
    浅谈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技巧 作者: 卢 静 摘要 初中生如何学好文言文?笔者认为学生可以从自此积累做起,根据理解的程度多读课文,有选择的背诵课文,加大课外阅读量,并能采取合理的学习方式,及时复习,学习文言文将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关键词 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