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感悟正确选材[认识人民币]教学有感 - 范文中心

认知感悟正确选材[认识人民币]教学有感

09/27

June.2013No.6CHINESE

TIMES

认知感悟正确选材

——《认识人民币》教学有感

黄卫华

【摘要】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发生着喜人的变化,探究性学习逐渐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又一种重

要方式。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活动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由于操作活动的需要,学具伴随着教材进入课堂,成为儿童学习数学知识的工具之一。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如何运用学具学习数学知识,如何利用学具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成功、更具有价值。【关键词】教学,人民币,学具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整堂课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目标探究(认一认,分一分,换一换,买一买)——小结。

一、第一次试教(一)认一认在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后,出示课件:第五套人民币。先随便点击人民币,让学生辨认;接着点击盲点、国徽并指出它们的作用和意义;再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区别纸币和硬币;最后揭示样币。这一过程孩子们学习兴趣很高。

(二)分一分

“同学们表现真不错,咱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下面请孩子们拿出老师为你们每桌准备的小礼包,打开来看看,是什么呀?”(没有选择,把学具袋里每种面值的人民币都拿上,数量很多)

孩子们看到这么一大堆学具人民币,教室顿时乱哄哄的。有的在一张张数,有的在一张张念面值的大小......结果我想了好多办法,才使教室安静下来。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左下角的斜线,揭示“样币”,然后又导演下去。

“这么多人民币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孩子们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按规律分一分,好吗?”

学生开始活动。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孩子们却根本没有分类的意思。我赶忙提示:刚才咱们不是学了人民币的单位吗?还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根据这些知识分一分吧!到最后有几个孩子,按照我的意思分出来了。有的孩子好象没听懂我的意思,还在一张一张辨认着。怎么才能回到设计好的程序呢?我给了自己一个台下阶:同学们分好了吗?谁来汇报一下?听到我这么一说,孩子们停止了手中的活动。结果出现了两类情况:一类元币、角币、分币;另一类纸币、硬币。分好了的孩子也没有出现我预期的“兴奋”,没分好的孩子更是显得很平淡。

课后我思忖着: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先认一认,再分一分,教学程序应该是这样的呀!......哟,找到了症结。于是我又找了个班进行了第二次试教。

二、第二次试教(一)认一认

“请每组学习小组长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袋,倒出看看,里面有什么?”(学具不是一大堆,只是选取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每小组4人。)

“下面小组之间互相认一认这些学具人民币,好吗?”出示课件:第五套人民币(同第一次试教)。(二)分一分

“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下面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给这些学具人民币分一分类呢?”

这时孩子们对学具不那么好奇了,按照我的要求动手操作着。结果出来了!

“我们这组是按人民币单位分的:元、角、分三类。”

作者简介:黄卫华,江西省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登岸小学。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25-01

“我们这组分成三类:大币(100元、50元、20元、10元)、

不大不小的(5元、2元、1元)、小币(5角、

2角、1角、5分、2分、1分)。”

“我们这组分成两类:纸币和硬币。”“我们这组按面值大小分......"孩子们发言很积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意欲未尽。以上两次试教,学具操作效果为什么截然相反呢?

三、我的思考(一)学生对学具要有一个认知过程学具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于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从心里学角度来讲: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他们一眼看到这么多学具人民币,既新鲜又好奇,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全忘了,注意力全都转移到这里有多少张人民币。最后出现了令人失望的结果。第二次试教认人民币时,我就要求孩子们拿出学具人民币认一认,这样顺理成章地让他们接触了学具,认识了学具;再给学具分类时,孩子们就不觉得陌生和好奇了,自然激起了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和探究的愿望。所以在进行学具操作之前,先带学生认一认学具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二)学具操作过程要有序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度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度过这个阶段,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如果操作的程序混乱,学生的大脑中就无法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思维的条理性可得到提高。这样教学,体现了简单的直观综合能力的培养,边操作、边思考,用操作促进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所以操作活动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

(三)提供的学具材料要典型,探究才有实效在组织学生学具操作时,材料的提供很关键,也是很微妙的,稍有偏差就会影响学生的思维。由此可见,操作材料的选择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并非越直观形象越好,也并非是多多益善。利用学具操作,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满足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学具,动口叙述操作过程,动脑思考数学规律。第一次试教我给孩子们各种面值学具的数量比较多。面对这么多不整齐的学具,他们显得有点不知所措,无形之中阻碍了他们的思维发展。第二次试教我给的学具人民币,限制了数量,突出了典型。这样精减,孩子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学具人民币分类方法,探究的效果也非常好。

参考文献:

[1]李維.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31-134页.

225


相关内容

  • 关于任务型作文题的认识
    关于任务型作文题的认识: 作文试题考查明确增加了任务驱动的导向.如全国卷作文题拓展了材料的功能,在材料一如既往地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同时,还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发挥材料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 ...
  •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基本思路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基本思路 唐山市丰润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刘亚双 高启山 <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包括识字在内的十五条目标要求,其中,下列条目是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必须落实的目标.(以下所提目标要求均以2011年版,20 ...
  • 读不怕写作文有感
    读<从此不怕写作文>有感 范 超 学生怕写作文,这是一个顽症.尽管大家都知道要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一定要先根治怕写这一顽症,但是能定下心来潜心研究根治这顽症的办法,且确有建树的语文教师却少之甚少.这不能怪我们的教师,因为他们肩上 ...
  • 10`蒲公英不说一语教学目标
    10.蒲公英不说一语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美妙的画面,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教 ...
  • [匆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匆匆> 学号 2011143001 姓名 蔡亮 1. 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1).学科:语文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课文名称<匆匆&g ...
  • [浙江之潮]教学设计(四稿)
    <浙江之潮>教学设计 西安市雁塔区航天二一0小学吕海花 教材说明: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奇观"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文言文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本着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诵读和 ...
  • 行云却在行舟下,疑是湖中别有天
    行云却在行舟下,疑是湖中别有天 --由<换元法>感悟高三二轮复习 嘉兴三中 王婵琼 [摘要]以换元法这节课为切入点,浅谈对高考第二轮复习如何开展.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提炼和升华以及如何落实复习课的实效性等几方面的想法 ...
  • 三年级上册长说课稿
    安排两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 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1. <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下面我将 ...
  • 语文德育渗透课例三篇
    德育渗透课例 --------五年级上册古诗<游子吟>教案 朝阳中心校 张瑜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古诗内容,感受母亲博大的爱,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 理解诗句,培养自学能力. 3.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
  • 一株紫丁香说课稿2
    <一株紫丁香>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株紫丁香>,本课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下面我按照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过程六个步骤进行说课. 一. ...